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中的语言风格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小清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6X期59-60,共2页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黑人文学的代表,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将黑人文化及带有黑人特色的语言风格融入其中。在她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中,从多个角度体现了黑人语言特色。
关键词 佐拉·尼尔·赫斯顿 他们眼望上苍 语言风格 黑人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佐拉·尼尔·赫斯顿《他们眼望上苍》中的民俗书写 被引量:1
2
作者 闵瑞琪 《外文研究》 2021年第4期39-46,104,共9页
作为民俗学家、人类学家、哈莱姆文艺复兴代表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是民俗学与美国非裔文学研究的热点。在其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所呈现的众多美国南方非裔民俗活动中,一种具有独特空间特征的语言民俗——"门廊谈话&... 作为民俗学家、人类学家、哈莱姆文艺复兴代表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是民俗学与美国非裔文学研究的热点。在其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所呈现的众多美国南方非裔民俗活动中,一种具有独特空间特征的语言民俗——"门廊谈话"贯穿小说始终,其本身也是小说主体部分赖以存在的语境。因此,本文主要聚焦"门廊谈话"与主人公珍妮之间的关系。"门廊谈话"本身既将珍妮从门廊引向她向往的宽阔的"地平线",对巴哈马民俗开放包容的态度让她感受到了快乐和自由,而对印第安人的民间智慧的偏见和无视却将她从"地平线"拉回了"门廊"。但是珍妮却又不仅仅是一个民俗活动的参与者,她有时还持有类似民俗学家一般的视野,以流动的"民"的概念纠正他人极端种族主义的思想,也能够在回到"门廊"后,与好友费奥比一起再实践"门廊谈话",并对其予以批判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拉·尼尔·赫斯顿 他们眼望上苍 门廊谈话 少数族裔民俗 反思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文字雕刻灵魂之美——浅议佐拉·尼尔·赫斯顿作品中美学思想
3
作者 游爱学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97-100,共4页
美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文学革命,这些变革几乎影响了几代美国作家,其中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有"黑人妇女文学之母"[1]美誉的美国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在当今美国文坛声誉愈见崇高。本文通过对这位女性作家作品的解... 美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文学革命,这些变革几乎影响了几代美国作家,其中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有"黑人妇女文学之母"[1]美誉的美国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在当今美国文坛声誉愈见崇高。本文通过对这位女性作家作品的解读,分析佐拉·尼尔·赫斯顿作品中的美学思想和她在世界文学史上地位日趋崇高的深层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文学名著 佐拉·尼尔·赫斯顿 美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斯顿的困顿——也评《他们眼望上苍》中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4
4
作者 焦小婷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共3页
《他们眼望上苍》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经典小说。国内外众多的研究大多指向其"黑人妇女争取自由和寻找自我"的主题,但若以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概念为理论参照,不难发现主人公珍妮始终... 《他们眼望上苍》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经典小说。国内外众多的研究大多指向其"黑人妇女争取自由和寻找自我"的主题,但若以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概念为理论参照,不难发现主人公珍妮始终游离在自由与责任、自由与道德、自由的寻索和逃避之间。缺乏爱的能力和对创造性劳动兴趣的珍妮,最终不得不逃避自由,回到生命的原点。而赫斯顿在人物塑造上的某些暧昧叙事和盲点,无不凸显出其在探索女性生存价值目标时的困顿和迷惘,更有潜藏其后的客观历史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拉·尼尔·赫斯顿 《他们眼望上苍》 逃避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斯顿自传《道路上的尘迹》中非裔女性困境探析
5
作者 戴姚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1年第27期3-5,共3页
非裔美国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Zora Neale Hurston,1891—1960)的自传作品《道路上的尘迹》(Dust Tracks on a Road)一经问世就面临着巨大争议。直到如今,依然有批评家们因为书中含糊其辞的种族观念而批判这部作品。本文... 非裔美国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Zora Neale Hurston,1891—1960)的自传作品《道路上的尘迹》(Dust Tracks on a Road)一经问世就面临着巨大争议。直到如今,依然有批评家们因为书中含糊其辞的种族观念而批判这部作品。本文从种族主义着手,探析20世纪初种族隔离制度对黑人女性的压迫,在以白人为主流的社会对黑人女性的身心遏制下,赫斯顿坚持将学识作为获取最终自由的手段,通过塑造与普通白人相差无几的黑人形象推动种族平等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拉·尼尔·赫斯顿 《道路上的尘迹》 种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凝望上帝》之拉康式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东旭 张德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40-42,共3页
电影《凝望上帝》改编自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同名小说,由导演达内尔·马登于2005年将其搬上银幕。影片中性别歧视、女性觉醒及黑人民俗等多维度主题使该片耐人寻味、经久不衰。本文试图运用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 电影《凝望上帝》改编自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同名小说,由导演达内尔·马登于2005年将其搬上银幕。影片中性别歧视、女性觉醒及黑人民俗等多维度主题使该片耐人寻味、经久不衰。本文试图运用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的欲望理论再评电影《凝望上帝》中女主人公珍妮的身份建构,具体运用需要、需求、欲望三个层次来解读珍妮在三段婚姻中不断追寻自我,建构主体的经历,以及她在"三界"的轮回中最终蜕变成独立黑人女性的艰辛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望上帝》 佐拉·尼尔·赫斯顿 拉康 欲望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当代美国文学中的非裔女性形象刍议 被引量:6
7
作者 朱小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48-53,共6页
本文通过研究现当代美国文学中的非裔女性形象,指出:对社会的救赎和对制度的叛逆是非裔美国女性文学形象的主要特征。非裔美国女性作家以其特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经验共同创造了这些形象,旨在为同种族的非裔女性树立典范,唤醒她们... 本文通过研究现当代美国文学中的非裔女性形象,指出:对社会的救赎和对制度的叛逆是非裔美国女性文学形象的主要特征。非裔美国女性作家以其特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经验共同创造了这些形象,旨在为同种族的非裔女性树立典范,唤醒她们的女性意识,从文学上和政治上为非裔美国女性的解放提供蓝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佐拉·尼尔·赫斯顿 女性文学 非裔美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们眼望上苍》中现代性与原始性的背离与融合
8
作者 张健然 《外国语文研究》 2020年第4期29-38,共10页
本文考察并厘清《他们眼望上苍》中原始与现代之间的关联。小说中,非裔族群试图丢弃白人社会加诸其身的“原始”特征,却被现代性寻求秩序和中心的强劲力量所整改,成为了扭曲的现代主体。佐拉·尼尔·赫斯顿在批判启蒙理性的同时... 本文考察并厘清《他们眼望上苍》中原始与现代之间的关联。小说中,非裔族群试图丢弃白人社会加诸其身的“原始”特征,却被现代性寻求秩序和中心的强劲力量所整改,成为了扭曲的现代主体。佐拉·尼尔·赫斯顿在批判启蒙理性的同时,倡导复苏人的原始性以及其与现代性的融合,以期矫正现代性霸权统治感性和直觉而造成的异化状态。藉此,赫斯顿提出了弥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隙罅的审美救赎之路,重构了以欧美中心主义为基调的现代性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们眼望上苍》 佐拉·尼尔·赫斯顿 现代性 原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