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反应蛋白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7
1
作者 胡志德 韩志君 +4 位作者 孙懿 秦琴 黄元兰 陈孙孝 邓安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1-505,共5页
目的评价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就诊时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其发生住院期间死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202例因重症CAP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评价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就诊时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其发生住院期间死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202例因重症CAP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出患者就诊时的血清CRP浓度以及肌酐、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等数据。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住院期间死亡组(死于CAP并发症)和存活组,分别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法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CRP与患者发生住院期间死亡事件的关系。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血清CRP中位水平(四分位间距)分别为327.00(246.25,411.50)mg/L和167.00(132.50,208.50)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481,P<0.001)。ROC分析表明:血清CRP对预测患者发生住院期间死亡事件具有较高的预测效力,其曲线下面积(AUC)达到了0.85[95%可信区间(0.78,0.91)];以230.50 mg/L为界点时,其预测患者发生住院期间死亡事件的敏感性为0.83[95%可信区间(0.76,0.89)],特异性为0.79[95%可信区间(0.65,0.89)]。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在校正了年龄、肌酐、红细胞沉降率后,CRP仍然与重症CAP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事件相关(OR=13.42,P<0.01)。结论血清CRP水平对重症CAP患者发生住院期间死亡事件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住院期间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可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瑜 陈焱 +6 位作者 韩元元 徐清 陈胜岳 吕智博 卢川 郑铭鑫 赵昕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4137-4142,共6页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心血管疾病的不良结局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但是较少有研究探讨PLR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目的明确PLR对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2...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心血管疾病的不良结局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但是较少有研究探讨PLR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目的明确PLR对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2月—2021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1423例老年AMI住院患者的病史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BMI、血压分级、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脂相关指标,心力衰竭、糖尿病患病情况以及住院期间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情况,最终结局定义为住院期间全因死亡。根据是否死亡分为未死亡组1315例和死亡组108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明确PLR对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通过决策曲线分析探究PLR及其联合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BMI、PLR、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肌钙蛋白I(CTNI)、eGFR分级、心力衰竭比例、抗血小板类药物使用比例、降脂类药物使用比例与未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预测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1(P<0.001);PLR联合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或CTNI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5和0.779(P<0.001)。基于Bootstrap法绘制的决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PLR的风险阈值在6%~82%以及PLR联合CTNI的风险阈值在2%~86%时可产生较大的净获益,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结论PLR可以有效预测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这种预测能力在联合CTNI后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住院期间死亡 死亡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营养补充对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COVID-19老年住院病人死亡风险的影响
3
作者 陈楹 武音帆 +3 位作者 冉薇 袁静珏 谈甜甜 王莹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8-201,211,共5页
目的:探讨口服营养补充(ONS)对感染奥密克戎的老年住院病人死亡风险是否具有降低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4月11日至6月17日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入院的奥密克戎感染老年住院病人临床资料,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目的:探讨口服营养补充(ONS)对感染奥密克戎的老年住院病人死亡风险是否具有降低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4月11日至6月17日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入院的奥密克戎感染老年住院病人临床资料,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住院期间死亡病人作为死亡组,使用倾向性匹配分析(PSM)方法为死亡组1:10匹配对照组。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服用ONS和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纳入死亡组25例,对照组147例,平均年龄为86(75,91)岁。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服用ONS相较于未服用ONS对感染奥密克戎的老年住院病人死亡风险具有保护作用(OR=0.29;95%CI:0.12,0.70;P=0.0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后,无论是入院早期(OR=0.07,95%CI:0.01,0.40,P=0.003)或者晚期服用ONS(OR=0.09;95%CI:0.02,0.46;P=0.004),均可以显著降低新冠老年病人住院期间死亡率。结论:对于奥密克戎感染的老年住院病人,入院后在常规饮食的基础上增加口服营养补充,可以显著降低住院期间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病例对照 口服营养补充 老年病人 奥密克戎变异株 住院期间死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龚启华 杨一峰 +4 位作者 胡建国 尹邦良 赵天力 吴忠仕 杨进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1-223,共3页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者(95例合并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心脏彩超诊断为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者82例,室...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者(95例合并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心脏彩超诊断为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者82例,室间隔缺损20例。结果:住院期间死亡率4. 9% (5 /102)。死亡原因分别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肺高压危象2例,呼吸衰竭2例。其余患者并发肺部感染7例,肺不张5例,胸腔积液1例,肺高压危象2例。所有存活患者肺动脉高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效果满意。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临床上易与单纯室间隔缺损相混淆,术前容易漏诊因而导致术中发生灌注肺。因此,应加强术前诊断及术中探查,以避免灌注肺的产生。同时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者肺动脉高压出现早、进展快,易发展成器质性肺动脉高压,影响手术的远期疗效,甚至丧失手术机会。所以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一般均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诊治体会 肺动脉高压 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住院期间死亡 单纯室间隔缺损 肺高压危象 围手术期管理 不同程度 回顾性分析 外科手术 临床资料 手术治疗 彩超诊断 呼吸衰竭 肺部感染 胸腔积液 效果满意 术中探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重视急性肾损伤预后超越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史伟 梁馨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3995-3997,共3页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相关研究表明AKI与住院期间死亡率、肾脏替代率、住院时间甚至远期终末期肾病发生和死亡率相关。因此,如何减少AKI发生(一级预防)和降低AKI相关不良预后(二级预防)是...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相关研究表明AKI与住院期间死亡率、肾脏替代率、住院时间甚至远期终末期肾病发生和死亡率相关。因此,如何减少AKI发生(一级预防)和降低AKI相关不良预后(二级预防)是近年研究热点。动物实验表明,AKI过程是可逆的,在损伤早期合理的干预可以逆转损伤进展[1]。因此,AKI的早期诊断标志物研究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早期诊断 不良预后 生物学标志物 住院期间死亡 终末期肾病 诊断标志物 住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铁与急性胰腺炎病人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尧 袁晨晨 +9 位作者 马孝杰 毛文健 皋林 魏梅 谢晓纯 王英杰 刘玉秀 路国涛 李百强 李维勤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目前较少研究关注急性胰腺炎(AP)早期病人的血清铁(SI)水平变化以及与AP预后的相关性。本研究旨在探究AP早期SI水平的变化轨迹以及SI与AP住院期间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自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 目的:目前较少研究关注急性胰腺炎(AP)早期病人的血清铁(SI)水平变化以及与AP预后的相关性。本研究旨在探究AP早期SI水平的变化轨迹以及SI与AP住院期间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自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住院时间≥7 d的AP急性期病人650例。记录病人入院后7 d内SI检测值并将最低值作为SI代表性水平(定义为SI_(min))。明确SI_(min)预测AP住院期间死亡率的最佳截断值,依据截断值水平将病人分成两组:高SI组(HSI,470例)和低SI组(LSI,180例)。比较两组病人器官衰竭、胰腺感染坏死发生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并进一步分析SI水平与住院期间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85.8%(558/650)的AP病人在入院后一周内出现持续性低铁血症。ROC分析显示,SI_(min)对住院期间死亡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8(95%CI:0.763~0.892),截断值为2.4μmol/L。LSI组病人器官衰竭(P<0.01)和胰腺感染坏死(P<0.01)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死亡率(P<0.01)均显著高于HSI组。在多变量Cox回归模型中,SI水平降低是AP病人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2.511,95%CI:1.044~6.039,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AP早期SI水平普遍下降,SI降低的AP病人住院死亡风险显著增加,SI水平可能是评估AP病人住院死亡风险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血清铁 住院期间死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