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2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我国4种肝炎发病趋势的时间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静 瞿怀荣 +2 位作者 赵巍 冯永华 丁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345,共12页
目的:探讨2019—2023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疫情前后我国4种肝炎(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发病趋势的变化规律性,为疫情后肝炎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我国2012—2023年4种肝炎时间序列的描述统计... 目的:探讨2019—2023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疫情前后我国4种肝炎(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发病趋势的变化规律性,为疫情后肝炎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我国2012—2023年4种肝炎时间序列的描述统计和季节性分解,对2019—2023年COVID-19疫情前后肝炎月发病数以及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季节因子和方差贡献率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COVID-19疫情期间的2020—2022年,4种肝炎的平均月发病数低于疫情前的2019年,每种肝炎都出现2012年以来的历史最低值,疫情后的2023年月发病数都出现上升趋势。时间序列的分解表明,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2012—2019年与2012—2023年的季节因子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0.964、0.947和0.977(P均<0.001)。2012—2019年、2012—2020年、2012—2021年、2012—2022年及2012—2023年4种肝炎的时间序列的方差呈上升趋势,长期趋势的方差贡献率呈上升趋势,与方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0.981、0.890和0.938(P均<0.05),季节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呈下降趋势,与方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8、-0.986、-0.954和-0.936(P均<0.05)。结论:时间序列分解有助于研究肝炎长期趋势变化和周期性波动的规律性。甲肝和乙肝时间序列图的长期趋势变化特征明显,丙肝、戊肝时间序列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明显。疫情防控减少了4种肝炎的月发病数,对月发病数的长期趋势有较大影响,未改变发病低谷期和高峰期的周期性特征。面临疫情后肝炎发病数上升的挑战,要加强疫情后肝炎的监测工作,研究肝炎发病规律性,做好防控和治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时间序列 长期趋势 季节因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定植对ICU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短期死亡的影响
2
作者 许珊珊 雷晓婷 +1 位作者 戴正香 方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呼吸道定植对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28天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2年12月9日—2023年12月9日某三级中医医院3个综合ICU和呼吸科...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呼吸道定植对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28天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2年12月9日—2023年12月9日某三级中医医院3个综合ICU和呼吸科ICU收治的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住ICU期间痰培养CRAB检出情况将患者分为呼吸道CRAB定植组和非CRAB定植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后28天病死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患者呼吸道CRAB定植与28天病死率的关系,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88例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其中27例发生呼吸道CRAB定植(CRAB定植组),61例未发生呼吸道CRAB定植(非CRAB定植组);37例(42.0%)患者入住ICU后28天内死亡。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CRAB定植组患者28天病死率高于非CRAB定植组(66.7%VS 31.1%,P<0.001)。Cox单因素分析显示,CRAB定植组患者28天死亡风险为非CRAB定植组的2.91倍(HR=2.91,95%CI:1.52~5.58;P<0.05);经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超敏C反应蛋白、呼吸频率、氧合指数、乳酸脱氢酶、尿素氮、肌酐、乳酸、D-二聚体协变量调整后,CRAB定植组患者死亡风险仍然高于非CRAB定植组(HR=2.54,95%CI:1.15~5.58;P<0.05)。亚组分析表明,ICU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呼吸道CRAB定植与28天病死率一定程度受性别、血清清蛋白、肌酐、D-二聚体水平影响(均交互P<0.05)。结论ICU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继发呼吸道CRAB定植后短期病死率明显升高,有效防控多重耐药菌定植及感染对保障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病死率 KM生存曲线 亚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衣原体与新型冠状病毒共感染及其对机体炎症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李佳艳 袁丽萍 +7 位作者 罗庆凯 雷晔飞 李园 张峰华 彭丽秀 欧阳育琪 唐时幸 陈虹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91-1397,共7页
目的明确肺炎衣原体(Cpn)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共感染的特征及其对SARS-CoV-2诱导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日—2023年2月20日郴州市某医院就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按COVID-19严重程度将重型和危... 目的明确肺炎衣原体(Cpn)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共感染的特征及其对SARS-CoV-2诱导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日—2023年2月20日郴州市某医院就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按COVID-19严重程度将重型和危重型作为重症组,轻型和中型作为轻症组,再依据患者年龄(≥18岁为成年,<18岁为未成年)分为成年重症组、成年轻症组、未成年重症组、未成年轻症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对重症组、轻症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进行1∶1匹配。收集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咽拭子及血清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Cpn IgG/IgM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IL)-8等12项常见细胞因子水平,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其中重型和危重型(重症)患者61例,轻型和中型(轻症)患者41例;年龄≥18岁的患者71例,年龄<18岁未成年患者31例。成年重症组患者39例,成年轻型组患者32例,经倾向性评分成功匹配30对;未成年重症组患者22例,未成年轻型组患者9例,经倾向性评分成功匹配8对。COVID-19患者中Cpn IgG、IgM阳性率分别为36.27%(37例)、8.82%(9例),其中1例Cpn IgG和IgM同为阳性。成人重症组合并Cpn IgG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干扰素(IFN)-α水平高于IgG阴性患者(P=0.037),两组患者BALF、血清标本中其他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人轻症组合并Cpn IgG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IL-8和IL-17水平均高于Cpn IgG阴性患者(均P<0.05)。未成年轻症组合并Cpn IgM阳性患者BALF及血清标本中IL-8水平均高于Cpn IgM阴性患者(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pn IgG阳性和IgM阳性都不是导致COVID-19发展成重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Cpn感染不是导致COVID-19患者发展成重症的危险因素,Cpn感染对SARS-CoV-2导致的炎症因子分泌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衣原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炎症因子 CPN COVID-19 SARS-CoV-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某方舱医院2897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轻型/无症状感染者住院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梁元钰 吕晓东 +7 位作者 袁佺 庞立健 臧凝子 王梅 姜扬 刘创 张浩洋 王佳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某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轻型/无症状感染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宝山泾灿路(罗泾京东)方舱医院收治的2897例Omicron变异株轻型/无症状感染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一般资料、住院... 目的探讨上海市某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轻型/无症状感染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宝山泾灿路(罗泾京东)方舱医院收治的2897例Omicron变异株轻型/无症状感染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一般资料、住院时间等基本情况,探究不同特征的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住院时间差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时间≥14 d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2897例Omicron变异株轻型/无症状感染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9.1±4.6)d,不同年龄段、入舱前核酸阳性时间以及伴有咳嗽、咳痰、咽痛、发热、流涕、鼻塞、口干咽燥、头痛、乏力、肌痛、腹泻、恶寒、恶心呕吐、头晕症状的感染者住院时间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增加、患有糖尿病史以及咽痛、发热、流涕、肌痛症状会增加住院天数,而入舱前核酸阳性时间长则会减少住院天数。住院时间≥14 d者,高龄、糖尿病史以及出现咽痛、发热、口干咽燥、肌痛、恶心呕吐症状的占比更高,入舱前核酸阳性时间相对更短,接种2针及以上疫苗占比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龄、入舱前核酸阳性时间短、糖尿病史以及发热和口干咽燥症状可能是导致住院时间超过14 d的危险因素,接种2针及以上疫苗可能是保护因素。结论Omicron变异株轻型/无症状感染者平均住院时间约为9 d,高龄、疫苗接种2针及以上、患有糖尿病史、入舱前核酸阳性时间短以及咽痛、发热、流涕、口干咽燥、肌痛等正气虚衰、病邪入里、化热伤阴表现对于住院时间可能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尽早识别核酸转阴慢、住院时间长的高危患者,以期为缩短核酸转阴时间、指导重点人群精准防控提供指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冠感染 奥密克戎 住院时间 方舱医院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调查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石羽茜 李玥 +7 位作者 朱惠娟 张硕 魏怡真 常星 罗林枝 贾雪妍 朱丹彤 张抒扬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1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干预因素对于不同阶段住院医师培养的影响,以及基于胜任力为核心的毕业后医学培养方案对住院医师能力培养的提升作用,为优化研究生阶段医学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在新冠肺炎疫情防...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干预因素对于不同阶段住院医师培养的影响,以及基于胜任力为核心的毕业后医学培养方案对住院医师能力培养的提升作用,为优化研究生阶段医学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69名临床医学博士后及515名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进行匿名网络问卷调查。分析临床医学博士后和专业型研究生对于核心胜任力的认知及自评差异。结果临床医学博士后回收有效问卷141份(83.43%,141/169),专业型研究生回收有效问卷264份(51.26%,264/515),两群体中,均超过85%的学员“认同”或“非常认同”疫情期间对于医生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胜任力自评结果显示,除“自我提高”条目无差别外,其他条目临床医学博士后自评得分均显著高于专业型研究生(P均<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干预因素,对住院医师胜任力认知具有提升作用;采用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为核心的毕业后医学教育模式能够全面提升学员的综合能力,是有效的住院医师培养方案;建议院校教育阶段应注重住院医师职业规划教育,进一步探索与毕业后教育紧密结合的院校教育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医学博士后 住院医师 核心胜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某三甲综合医院儿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住院患儿疾病种类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高宇 甘露 +1 位作者 曹诗燕 周霖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6-413,共8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前、后儿科住院患儿疾病种类的变化。方法收集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2019年2月-2020年1月(COVID-19疫情发生前1年)1931例和2020年2月-2021年1月(COVID-19疫情发生后1年...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前、后儿科住院患儿疾病种类的变化。方法收集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2019年2月-2020年1月(COVID-19疫情发生前1年)1931例和2020年2月-2021年1月(COVID-19疫情发生后1年)618例住院患儿的性别、年龄、常住地、疾病诊断等相关信息,对疫情发生前、后1年住院患儿的总数、常住地、性别及各系统疾病的构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OVID-19疫情发生后1年住院患儿数量减少68.00%(1313/1931)。疫情发生后1年常住地为外省市的患儿数量下降[17.80%(110/618)vs 29.00%(560/1931)],与疫情发生前1年相比,住院患儿常住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疫情发生后1年,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减少92.04%(971/1055),占比下降[13.59%(84/618)vs 54.63%(1055/1931)];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增加20.71%(29/140),占比上升[27.35%(169/618)vs 7.25%(140/1931)];新生儿疾病患儿减少43.01%(166/386),但占比上升[35.60%(220/618)vs 19.99%(386/1931)]。与疫情发生前1年相比,疫情发生后1年住院患儿的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新生儿疾病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疫情发生前、后1年住院患儿年龄分布(P<0.01)和各季节住院患儿数量(P<0.05)均不同。疫情发生后1年住院患儿中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数量减少最为明显,肺炎患儿减少93.71%(655/699),疫情发生前、后1年肺炎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38%(44/84)vs 66.26%(699/1055),P<0.05]。与疫情发生前1年相比,疫情发生后1年内分泌系统疾病中矮小症/生长发育迟缓占比减少、性早熟/青春期发育提前病例占比增加(P<0.05)。结论COVID-19疫情导致儿科住院患儿明显减少,以呼吸系统疾病占比下降尤为显著,但内分泌系统疾病住院患儿增加,提示疫情防控措施可有效减少需住院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但同时导致性早熟、青春期发育提前患儿增多,需引起综合医院儿科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儿科学 住院患儿 疾病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言行特点分析与护理对策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凤 何海燕 +2 位作者 曹国强 赵孝英 王亚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7,共2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言行特点,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从患者的询问中,总结出患者的情绪状态。结果患者的言行特点主要有担心病情进展、担心治疗效果、担心重复感染等。针对以上特点,护理对策是医护一体共同讨论、告知防护...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言行特点,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从患者的询问中,总结出患者的情绪状态。结果患者的言行特点主要有担心病情进展、担心治疗效果、担心重复感染等。针对以上特点,护理对策是医护一体共同讨论、告知防护特点与要求、告知疾病诊治特点、给予心理支持、加强心理疏导等。结论通过对住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言行的分析,正确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医护人员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言行特点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住院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左红 李卉 +1 位作者 李白非 郑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41-1645,共5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住院期间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数据;驰援武汉市第一医院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住院期间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数据;驰援武汉市第一医院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队对2020年2月14日至3月17日收治的83例确诊COVID-19患者(其中轻型2例、重型73例、危重型8例)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截至3月17日,治愈出院74例,重型转轻型12例,转科2例,转院3例,病死3例;另入院即脑卒中死亡1例。医护人员对83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数据(使用logistic有序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年龄或许是COVID-19病情发展推进的因素(B=-0.09,P<0.05)。本队共收治8例危重型患者,平均年龄>73岁;患者中有冠心病史的治疗风险或更大(B=-2.39,P<0.05);吸烟史或对疾病恢复产生不良影响(B=1.52,P<0.05);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指标异常可加速疾病进程(B=-0.40、-0.05;P<0.00、0.00)。结论:遵循COVID-19临床护理指南,预见性地制订适时的护理干预方案,提出并严格执行针对COVID-19的医护措施,在重型、危重型患者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具有十分积极的效应,值得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预见性护理 应用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吡非尼酮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肺纤维化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霞 李家意 +1 位作者 卢惠芬 崔海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1-335,共5页
目的 观察并分析吡非尼酮治疗新冠病毒肺炎后肺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例重型新冠肺炎后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就诊的临床资料,分析吡非尼酮运用于抗新冠肺炎后纤维化治疗的疗效。结果 2例分别患者经吡非尼酮治疗15周和9周后,动态复查... 目的 观察并分析吡非尼酮治疗新冠病毒肺炎后肺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例重型新冠肺炎后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就诊的临床资料,分析吡非尼酮运用于抗新冠肺炎后纤维化治疗的疗效。结果 2例分别患者经吡非尼酮治疗15周和9周后,动态复查胸部CT显示两例患者肺纤维化程度均较前明显减轻。结论 吡非尼酮可能在改善新冠病毒肺炎后肺纤维化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疗效,但仍需更长时间的随访及更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加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病毒肺炎 肺纤维化 吡非尼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肺排毒汤联合西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10
作者 王钰 徐义峰 +1 位作者 董辛 徐小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0-36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22年4月20日,筛选有关清肺排毒汤联合西医治疗COVID-19的临床... 目的:系统评价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22年4月20日,筛选有关清肺排毒汤联合西医治疗COVID-19的临床疗效研究。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风险评估及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采用State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Begg’s检验分析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6篇临床疗效研究共602例患者,其中实验组采用清肺排毒汤联合西医治疗295例,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30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提高临床有效率[RR=1.17,95%CI(1.09,1.26),P<0.0001]、CT好转情况[RR=1.20,95%CI(1.10,1.30),P<0.0001],降低不良反应[RR=0.73,95%CI(0.60,0.90),P=0.002],缩短核酸转阴时间[WMD=-6.56,95%CI(-10.37,-2.75),P=0.0007]、住院天数[WMD=-4.75,95%CI(-6.26,-3.25),P<0.00001]等方面的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清肺排毒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COVID-19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但仍需大量高质量研究证实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肺排毒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META分析 中西医结合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国防治政策变迁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荣锋 孙恺 +1 位作者 徐芳 卢洪洲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4,共6页
自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正式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成为全球大流行之后,全球114个国家或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要求各国采取新的疫情防控措施,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为... 自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正式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成为全球大流行之后,全球114个国家或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要求各国采取新的疫情防控措施,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为帮助我国在后疫情时代巩固几年来的防疫成果并获取更大的发展窗口,本文探析了全球疫情变化及各国主要防治政策的变化,总结归纳了我国疫情防治政策的发展变迁,提出适应我国国情的以家庭为核心的新型精准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防治政策 精准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凌小穗 何海萍 +1 位作者 李凡 张丽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0-224,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感染性强,且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病死率高,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急需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免疫调节、组织修复、再生、迁移和归巢、抗病毒和抗炎等生物学特性。目前应用MSCs治疗COVID...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感染性强,且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病死率高,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急需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免疫调节、组织修复、再生、迁移和归巢、抗病毒和抗炎等生物学特性。目前应用MSCs治疗COVID-19的研究已逐步开展。本文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致病机制、MSCs治疗COVID-19的潜在机制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与网络药理学分析薯蓣皂苷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靶点研究
13
作者 张华雄 张明惠 李红燕 《海南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9,共11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薯蓣皂苷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靶点。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对AD和COVID-19的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薯蓣皂苷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靶点。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对AD和COVID-19的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DEGs)进行富集分析。接着,通过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调控网络分析,并利用Cytoscape使其网络可视化,进一步通过DGIdb数据库预测能同时治疗AD和COVID-19的药物,与CTD数据库中AD、COVID-19相关治疗药物进行韦恩图分析,确定薯蓣皂苷作为治疗AD、COVID-19的潜在药物。使用SEA、SuperPred、SwissTargetPrediction、TCMSP对薯蓣皂苷进行靶点预测,并将其分别与AD、COVID-19的DEGs进行韦恩图交集分析,确定薯蓣皂苷治疗AD、COVID-19的靶点,对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这些药物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出关联度最高的核心靶点。利用分子对接分析薯蓣皂苷与这些核心靶点的结合情况。结果:通过富集和聚类分析,发现AD、COVID-19共有DEGs所富集的生物过程、通路、疾病均与炎症和免疫调节相关。利用这些共有DEGs与Trust数据库构建了AD和COVID-19 TFs调控网络。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到薯蓣皂苷是治疗AD和COVID-19的潜在药物,并揭示了薯蓣皂苷治疗AD的36个靶点和27个治疗COVID-19的靶点。用CytohHubba计算得分,分别选取各自关联度最高的6个的核心靶点与薯蓣皂苷进行分子对接。结论:本研究首次揭示了AD和COVID-19共有TFs调控网络,预测并验证了薯蓣皂苷是治疗AD和COVID-19的潜在药物。且通过分子对接确定了薯蓣皂苷与治疗AD和COVID-19的核心药理靶点的结合情况,为开辟临床治疗AD和COVID-19新的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网络药理学 薯蓣皂苷 阿尔茨海默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卒中住院患者认知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14
作者 龚浠平 李轶 +4 位作者 柴明东 余苹 赵性泉 王拥军 董可辉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8期834-838,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对卒中住院患者认知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1日-4月30日COVID-19疫情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卒中患者作为...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对卒中住院患者认知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1日-4月30日COVID-19疫情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以2019年1月1日-4月30日同科室住院的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MoCA和9项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re-9,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评分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随访时的抑郁症筛查量表-2项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re-2,PHQ-2)评分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观察组患者106例,对照组患者180例。观察组患者既往心房颤动病史比例较高(13.21%vs 4.44%,P=0.01)、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比例较低(0 vs 5.56%,P=0.01)。住院期间,两组患者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得分[13(11~16)vs 7(4~11),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以PHQ-9评分≥10分作为诊断抑郁情绪的界值,观察组出现卒中后抑郁情绪的比例高于对照组(39.62%vs 35.00%,P<0.01)。3个月随访时,观察组PHQ-2评分高于对照组[4(3~5)vs 3(2~4),P<0.01]。结论COVID-19疫情时期卒中住院患者更易出现抑郁情绪,应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以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卒中 认知功能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心理应激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汪晖 黄丽红 +7 位作者 胡露红 王颖 徐蓉 蔡斯斯 廖菁 赵娅 杨伟梅 王成爽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75-79,共5页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住院患者的心理应激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以方便抽样方法选取COVID-19患者652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中的躯体化、抑郁、焦虑、睡眠与饮食4个因子调查患者的心理应...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住院患者的心理应激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以方便抽样方法选取COVID-19患者652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中的躯体化、抑郁、焦虑、睡眠与饮食4个因子调查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采用认知融合问卷、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调查其应对情况。结果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睡眠与饮食因子得分分别为1.70±0.53、1.58±0.57、1.53±0.60、1.81±0.60;存在躯体化症状172例(26.38%)、焦虑117例(17.94%)、抑郁124例(19.02%)、睡眠与饮食障碍236例(36.20%)。性别、婚姻状况、年龄、认知融合程度、疾病应对方式是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睡眠与饮食因子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COVID-19住院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应激。医护人员应对中老年、女性、离异或丧偶、认知融合程度高的COVID-19患者加强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正确认知疾病,采取恰当的疾病应对方式,以促进其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住院患者 心理应激 抑郁 焦虑 认知融合 应对方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心理护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20
16
作者 胡德英 刘晓虹 +5 位作者 刘义兰 邵静 罗健 黎钢 蔡俐琼 鲁才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6,共6页
目的建立系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心理护理模式,规范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全面回顾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文献,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及相关政策,结合心理护理实践,形成初版专家共识,在全国多家... 目的建立系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心理护理模式,规范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全面回顾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文献,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及相关政策,结合心理护理实践,形成初版专家共识,在全国多家医疗机构及院校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参与下,通过5轮线上线下会议讨论和专家咨询,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终版共识。结果共识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心理护理的相关定义、常见心理反应、心理护理流程、特殊人群的心理护理。结论该共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规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心理护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住院患者 心理护理 焦虑 抑郁 创伤后应激障碍 自杀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托洛尔与伊伐布雷定对老年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关晓楠 刘文婷 +7 位作者 黄雯 马桂伶 胡玫 齐丹 宗敏 赵华 李飞鸥 张建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与伊伐布雷定对老年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疗效的差异。方法 纳入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就诊并诊断为POTS的患者110例,按治疗药物不同分为美...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与伊伐布雷定对老年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疗效的差异。方法 纳入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就诊并诊断为POTS的患者110例,按治疗药物不同分为美托洛尔组62例和伊伐布雷定组48例。比较2组治疗第28天门诊复诊静息心率、直立10 min心率、症状消失率、住院治疗率及病死率。结果 2组第28天门诊复诊静息心率、直立10 min心率均低于初诊(P<0.01);美托洛尔组与伊伐布雷定组第28天门诊复诊静息心率、直立10 min心率比较无显著差异[(71.0±7.0)次/min vs(72.1±7.0)次/min,P=0.401;(76.5±7.2)次/min vs(77.4±7.6)次/min,P=0.573]。美托洛尔组与伊伐布雷定组症状消失率、住院治疗率、病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88.7%vs 89.6%,3.2%vs 2.1%,0%vs 0%,P>0.05)。结论 美托洛尔和伊伐布雷定均可有效治疗老年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PO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美托洛尔 伊伐布雷定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10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住院费用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义平 魏碧莹 +1 位作者 赖富明 张雅萱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44,共3页
目的描述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出院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及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医保部门制定疫情防控补助标准和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医院新冠肺炎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 目的描述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出院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及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医保部门制定疫情防控补助标准和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医院新冠肺炎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费用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F=23.900,P<0.001,调整R^2=0.644,回归方程拟合优度较好,住院费用受年龄和住院日的影响。住院费用的变化与床位费、化验费、材料费有密切关系。结论要科学合理厘定补助标准,有针对性地制定医疗费用补助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住院费用分析 费用结构 灰色关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征
19
作者 朱金荣 赵亚娜 +4 位作者 黄巍 赵微微 王悦 王松 苏春燕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7-272,共6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单中心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11月30日至2023年1月4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规律透析且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问卷星的形式调查患者新型冠状病毒阳... 目的:分析北京市单中心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11月30日至2023年1月4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规律透析且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问卷星的形式调查患者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期间出现的临床症状、症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等信息,通过查阅病历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以及感染前后血液检验(血常规、血生化等)结果、透析治疗和疾病的转归情况等。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203例,其中轻型148例(72.91%)、中型23例(11.33%)、重型及危重型32例(15.76%),随访期间死亡16例(7.88%)。临床症状以呼吸道症状(81.77%咳嗽,68.97%咳痰)和发热(81.28%)、乏力(65.52%)为主,且疲乏无力持续的时间在所有症状中最长,为9(5,15) d。26例(12.8%)患者主动减少了透析次数1(1,2)次,25例(12.32%,27例次)患者有提前结束透析治疗的行为,减少透析时间30.0(20.0,30.5) min。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及超滤量均明显低于感染前(P<0.05);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年龄、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水平、血管通路类型,以及感染期间透析次数变化、发热、咳痰、乏力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发热、咳痰和乏力程度等因素矫正后,患者的年龄(OR=1.051,95%CI:1.017~1.086,P=0.003)、白蛋白水平(OR=0.905,95%CI:0.803~1.019,P=0.098)仍与发生肺炎有关。结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血液透析患者肺炎患病率和死亡比例均较高,且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感染期间患者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增加,血红蛋白和营养状况下降;高龄、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感染后发生肺炎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ddon模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住院病案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辛艳姣 孙扬 +6 位作者 舒琴 肖涟 徐小兵 徐守荣 胡赛 姜垚松 李迪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41,共3页
2019年12月开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迅速蔓延,给全球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也给医院病案管理科室日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基于Haddon模型,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结合医院住院病历管理实践,提出传染病突发时期... 2019年12月开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迅速蔓延,给全球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也给医院病案管理科室日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基于Haddon模型,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结合医院住院病历管理实践,提出传染病突发时期住院病历的管理方法,为传染病突发时期病案管理及医院内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案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