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金融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袁永发 潘爱民 +1 位作者 马健 范晓韵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0,共7页
依据2011—2022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考量数字金融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金融通过激发居民创业、推动居民理财、促进居民就业,显著提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且对住房支付能力偏弱群体以及中、西部地区居民的住房... 依据2011—2022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考量数字金融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金融通过激发居民创业、推动居民理财、促进居民就业,显著提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且对住房支付能力偏弱群体以及中、西部地区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提升作用更大。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程度大于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程度。鉴于此,建议完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数字金融应用场景;因城施策,促进数字金融平衡发展;加强传统金融与数字金融互动,协同提高居民购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住房支付能力 房价收入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汤平平 谢嗣胜 《价格月刊》 2011年第9期74-76,84,共4页
住房支付能力是家庭用于住房方面支出的承受能力,实证分析江苏省城镇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的结果显示,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支付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不足,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住房支付能力 住房支付能力指数 不同收入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测度与比较 被引量:13
3
作者 解海 洪涛 靳玉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20,共8页
根据房价收入比、住房可支付性指数和剩余收入法的不同适用性,对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可支付能力及其时序变动、区域差异和收入阶层差异进行了测度与比较。结果表明,最低收入和低收入阶层的收入能力无法在住房市场中实现其住房需求;中等... 根据房价收入比、住房可支付性指数和剩余收入法的不同适用性,对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可支付能力及其时序变动、区域差异和收入阶层差异进行了测度与比较。结果表明,最低收入和低收入阶层的收入能力无法在住房市场中实现其住房需求;中等收入及以下各阶层住房支付能力呈下降趋势,且区域差异持续扩大;中国城镇住房供应结构不尽合理,各收入阶层与相应住房类型匹配性不完善,中低收入阶层城镇居民面临着较严重的住房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支付能力 房价收入比 住房支付性指数 剩余收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收入余额指标的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评价模型 被引量:25
4
作者 余凌志 屠梅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06-1510,共5页
为了准确地评价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运用收入余额指标评价方法研究住房支付能力问题.区分了由于需求和供给不足导致的4种住房支付能力不足,构建了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问题评价模型,明确评价的基本因素——最基本生活... 为了准确地评价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运用收入余额指标评价方法研究住房支付能力问题.区分了由于需求和供给不足导致的4种住房支付能力不足,构建了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问题评价模型,明确评价的基本因素——最基本生活水平标准及最基本居住水平标准,分析影响因素——家庭预算能力、家庭住房支出能力、住房供求结构.评价模型的建立,为确定住房保障范围、选择住房保障政策、确定住房保障支付水平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余额指标 住房支付能力 城镇低收入家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房支付能力、生育行为与人口年龄结构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淑云 彭银 《西北人口》 CSSCI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通过构建房价收入比、人口出生率和少儿抚养比的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分析,发现自我国实施货币化分房政策以来,高房价对我国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年龄结构有重要影响。主要结论:(1)房价持续上涨,导致住房支付能力减弱,迫... 本文通过构建房价收入比、人口出生率和少儿抚养比的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分析,发现自我国实施货币化分房政策以来,高房价对我国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年龄结构有重要影响。主要结论:(1)房价持续上涨,导致住房支付能力减弱,迫使人们做出推迟婚育的抉择;(2)住房支付能力减弱,直接使人口出生率下降,但经过4到5年的调整,人口出生率又逐渐恢复;(3)住房支付能力降低,间接拉低少儿抚养比,导致人口结构的老化;(4)人口出生率和少儿抚养比的变动也会引起房价的变化,特别是人口出生率和少儿抚养比的降低会影响到预期房价。基于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特征和人口发展的现状,本文认为在将房价控制在合理区间的同时,有必要积极调整生育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得人口政策、教育措施、养老方式及住房保障政策相匹配,才能释放家庭活力,优化代际关系,最终实现人口、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价 住房支付能力 生育行为 人口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住房支付能力的住房保障对象界定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广平 陈立文 尹志军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3-97,共5页
现有住房保障对象界定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且鲜少考虑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问题。文章以"价格"为导向,基于按揭贷款和租金收入比视角分别给出了产权型保障房和租赁型保障房的住房保障对象界定思路与方法。以天津市为案例,在... 现有住房保障对象界定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且鲜少考虑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问题。文章以"价格"为导向,基于按揭贷款和租金收入比视角分别给出了产权型保障房和租赁型保障房的住房保障对象界定思路与方法。以天津市为案例,在明确界定不同类别保障房的保障对象的基础上,确定了天津市不同收入群体各类保障房支出费用占家庭收入的上限与下限,应用上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界定了两个案例的准入标准。研究结果表明,保障房准入标准设计需要全面考虑"价格"和"住房支付能力",而且应当以家庭收入"范围"取代"界线"来界定保障房准入标准。本研究思路与方法可赋予申请者更多的保障机会,能够提高保障效率和实现保障效果。最后,从配套措施、价格确定、贷款风险和退出机制等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支付能力 保障房 家庭收入 贷款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问题研究——基于房价收入比指标 被引量:7
7
作者 杨慧 李景国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66,共5页
从房价收入比变动趋势及其所处区间范围的视角对全国1998年~2010年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问题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逐步上升且趋于合理,这一结论与社会现实中的普通购房者"望楼兴叹"现象... 从房价收入比变动趋势及其所处区间范围的视角对全国1998年~2010年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问题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逐步上升且趋于合理,这一结论与社会现实中的普通购房者"望楼兴叹"现象似乎构成了一对难以解释的矛盾,原因在于城镇居民家庭间收入差距巨大,导致60%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不足、部分热点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过高及保障性住房的历史供应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居民家庭 住房支付能力 房价收入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视角的国外住房支付能力测度研究述评 被引量:6
8
作者 戚文举 叶荣德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09年第10期137-140,共4页
文章以供求理论为框架,从需求视角、供给视角以及供求失配视角对国外住房支付能力测度研究进行了总结梳理,并以层次性、全面性、细分性、数据可获性、目的性为基本原则对这三个视角下的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三个视角下的研究各有侧重,... 文章以供求理论为框架,从需求视角、供给视角以及供求失配视角对国外住房支付能力测度研究进行了总结梳理,并以层次性、全面性、细分性、数据可获性、目的性为基本原则对这三个视角下的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三个视角下的研究各有侧重,各具优劣。但是,相比起供给视角、供求失配视角而言,需求视角下的研究相对成熟,其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了比率法和剩余收入法,比率法又有传统比率法和质量调整比率法两种。文章认为,今后可以以供给失配视角下的研究为第一综合层次,以需求视角和供给视角下的研究为第二细分层次,整合现有研究成果,并展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支付能力 测度 基本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复合指数的编制 被引量:4
9
作者 程兰芳 马肖肖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1,共7页
文章将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区分为首付能力和月付能力,编制了"首付+月付"式的住房支付能力复合指数,并解释了其几何意义,给出了"等支付能力线"的概念及其性质。讨论了首付比例和利率因素对该复合指数产生的边际影响,对... 文章将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区分为首付能力和月付能力,编制了"首付+月付"式的住房支付能力复合指数,并解释了其几何意义,给出了"等支付能力线"的概念及其性质。讨论了首付比例和利率因素对该复合指数产生的边际影响,对2012年我国36个大中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复合指数予以测算,发现大多数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较低,且有明显地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支付能力 复合指数 首付能力 月付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障房对住房支付能力区域差异的影响研究——以经济适用房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广平 陈立文 潘辉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6-99,共4页
文章首先选取29个省市为样本对象,以房价收入比作为住房支付能力的计算方法,运用泰尔指数对其住房支付能力区域差异进行了测度。随后,计算了经济适用房价格区域差异和供给区域差异的泰尔指数,并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对不同空间尺度上的住房... 文章首先选取29个省市为样本对象,以房价收入比作为住房支付能力的计算方法,运用泰尔指数对其住房支付能力区域差异进行了测度。随后,计算了经济适用房价格区域差异和供给区域差异的泰尔指数,并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对不同空间尺度上的住房支付能力区域差异与经济适用房价格区域差异和供给区域差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住房支付能力区域的总体差异变化趋势较为平稳,住房支付能力的总体差异主要是由区域内差异引起的;经济适用房对住房支付能力区域差异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经济适用房价格区域差异造成的。最后,文章从关注东部地区住房支付能力区域差异、合理确定经济适用房价格和不断加大经济适用房供给量三个方面给出了缩小我国住房支付能力区域差异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适用房 住房供需 住房支付能力 房价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房支付能力影响农业人口流动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于静静 王英杰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4-129,共6页
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八个年度九个省份的微观数据,构建纳入住房支付能力的哈里斯-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运用Probit方法,检验住房支付能力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别控制了劳动者职业特征、健康状况和家... 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八个年度九个省份的微观数据,构建纳入住房支付能力的哈里斯-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运用Probit方法,检验住房支付能力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别控制了劳动者职业特征、健康状况和家庭负担之后,较低的住房支付能力均降低了农村劳动力迁移到城市就业的概率。因此,提高流向城市的农村劳动力住房支付能力,有利于促进城乡人口流动,进而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支付能力 农业人口流动 哈里斯-托达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价收入比与住房支付能力指数的比较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清勇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37,共6页
研究目的:比较房价收入比和住房支付能力的计算方法,辨析二者的关系及各自的长处和短处。研究目的:文献法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房价收入比和住房支付能力指数都是衡量住房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标,二者各有长处。研究结论:在可以获得数据的... 研究目的:比较房价收入比和住房支付能力的计算方法,辨析二者的关系及各自的长处和短处。研究目的:文献法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房价收入比和住房支付能力指数都是衡量住房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标,二者各有长处。研究结论:在可以获得数据的情况下,把房价收入比和住房支付能力指数都计算出来,对二者的变动态势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获得对住房支付能力、住房市场运行态势的比较完整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房价收入比 住房支付能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聚与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敏 马周剑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9-46,共8页
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2006—2016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产业集聚与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区之间第二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已有所改观,但在房价收入比方面地区差异依然较为明显,东中部地区居民面临的住房压力较大;产业集聚和... 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2006—2016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产业集聚与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区之间第二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已有所改观,但在房价收入比方面地区差异依然较为明显,东中部地区居民面临的住房压力较大;产业集聚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在产业集聚初期,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和产业集聚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关系,但当产业集聚达到临界值时,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和产业集聚的二次项之间呈显著的负向关系,产业集聚开始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起反作用。此外,人口密度、就业人员工资、环境污染情况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具有显著的反向作用,而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能够提高居民住房支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居民住房支付能力 区位熵 房价收入比 房地产市场 财政支出 供给侧改革 产业结构 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住房支付能力现状启示与我国的政策选择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朝马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8-90,共3页
关键词 能力现状 租赁住房 国际 住房支付能力 房价收入比 家庭年收入 政策 世界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住房支付能力空间差异与分类调控策略 被引量:11
15
作者 湛东升 虞晓芬 +1 位作者 余妙志 徐小任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9-231,共13页
住房支付能力事关广大百姓生活质量与福祉,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共同关心的民生话题。2020年度住建部城市体检工作对中国城市住房支付能力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到城市体检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全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房价/房租和家庭可... 住房支付能力事关广大百姓生活质量与福祉,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共同关心的民生话题。2020年度住建部城市体检工作对中国城市住房支付能力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到城市体检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全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房价/房租和家庭可支配收入数据,从购房群体和租赁群体视角客观评估了中国城市住房支付能力及其变化,并划分了中国城市住房支付能力空间类型区,最后分析总结了中国城市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机制与分类调控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房价收入比略微偏高且有所提升,2015年和2019年的平均房价收入比分别为7.01和7.76;中国城市房租收入比更加合理且有所下降,2015年和2019年的平均房租收入比分别为25.04%和22.01%。(2)中国城市住房支付能力空间分异明显,房价收入比呈现出明显的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特征,房租收入比却呈现明显的南高北低的特点。(3)根据房价收入比和房租收入比联合空间分布特点,可将中国城市住房支付能力划分为租购支付能力双弱型、租购支付能力偏弱型、购房支付能力偏弱型、租购支付能力双强型和租房支付能力偏弱型等5种空间类型区,不同空间类型区的住房支付能力调控策略有所区别。(4)中国城市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机制包括城市住房供给和需求、城市生活质量、社会预期和住房偏好、金融与房地产政策以及家庭收入水平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支付能力 房价收入比 房租收入比 城市体检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消费平滑原理的住房支付能力指数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浩锋 许伟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47-48,共2页
当前我国各地楼市去库存压力巨大,不同层面支持房地产市场的措施纷纷出台。合理度量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变化是预测商品房销售、识别政策冲击和评估政策效果的前提。本文剖析了现有住房支付能力评价指标的不足之处,并基于消费平滑原... 当前我国各地楼市去库存压力巨大,不同层面支持房地产市场的措施纷纷出台。合理度量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变化是预测商品房销售、识别政策冲击和评估政策效果的前提。本文剖析了现有住房支付能力评价指标的不足之处,并基于消费平滑原理,测算了购房首付款和每月偿还贷款造成的剩余收入流的变异系数,以之作为衡量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新指标,最后探讨了后续研究的几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房销售 住房支付能力 消费平滑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住房支付能力时空演化规律及其调控政策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颜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2-128,共7页
基于房地产供需理论和宏观调控理论,依据湖南省14个市州房价与收入数据,考量区域住房支付能力的时空演变规律与相关宏观调控政策。结果表明:2008年和2020年湖南省房价收入比均值分别为0.129和0.155,均低于国际公认的0.3标准;湖南省住房... 基于房地产供需理论和宏观调控理论,依据湖南省14个市州房价与收入数据,考量区域住房支付能力的时空演变规律与相关宏观调控政策。结果表明:2008年和2020年湖南省房价收入比均值分别为0.129和0.155,均低于国际公认的0.3标准;湖南省住房支付能力空间分异明显,房价收入比呈现出明显的湘西北高、湘东南低的特征;根据房价收入比的演化特征,将湖南省14个市州划分为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城市采取差异化的住房支付能力调控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支付能力 房价收入比 时空演变 宏观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房支付能力如何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颜 傅贻忙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121,共8页
依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OLS回归模型和Ordered Probit模型,考察住房支付能力对城镇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显示,住房支付能力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随着住房支付能力的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会显著... 依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OLS回归模型和Ordered Probit模型,考察住房支付能力对城镇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显示,住房支付能力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随着住房支付能力的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会显著增加。利用工具变量法控制潜在的内生性偏误,经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健康状况、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是住房支付能力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渠道。鉴于此,政府应通过培育和发展租赁市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措施,提升住房支付能力,增加居民主观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支付能力 主观幸福感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演化特征研究
19
作者 陈潘愉 童陆亿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24-1332,共9页
运用房价收入比、滑动T检验和Sen’s斜率估计等方法,对中国27个大中城市2001—2019年的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演化特征与中国房地产调控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中国主要城市的居民住房支付能... 运用房价收入比、滑动T检验和Sen’s斜率估计等方法,对中国27个大中城市2001—2019年的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演化特征与中国房地产调控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中国主要城市的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在研究期内总体呈较明显的减弱趋势,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等级“持续下降”和“越级下降”的现象较普遍,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呈“加速下降”演化特征的城市占比达18.52%。(2)不同城市在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等级演化特征、房价收入比演化阶段及阶段性演化趋势3个维度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性。(3)总体而言,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演化阶段与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和地方出台重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时间点存在较强关联,住房支付能力的阶段性演化趋势与中国房地产发展情况相一致。研究呼吁建立健全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评估监测制度,及时掌握主要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及其演化规律。坚持“房住不炒”和“稳房价”的总体定位,科学合理制定房地产调控的“一揽子”政策,分区、分类推进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提升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支付能力 演化 房价收入比 滑动T检验 Sen’s斜率估计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在就业大学生住房支付能力及保障对策中的运用
20
作者 许家卓 《福建茶叶》 2018年第11期354-354,共1页
随着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生活压力不断加大,如今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如何应对物价飙升的时代环境,就需要我们为大学生们出谋划策。结合茶文化的包容性精神与创新思维看,其中所诠释的生态内涵和多种理念,都是缓解就业大学生住房压力... 随着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生活压力不断加大,如今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如何应对物价飙升的时代环境,就需要我们为大学生们出谋划策。结合茶文化的包容性精神与创新思维看,其中所诠释的生态内涵和多种理念,都是缓解就业大学生住房压力的关键。本文拟从就业大学生住房支付与保障活动现状分析入手,结合茶文化的内涵本质理解,从而具体分析茶文化在就业大学生住房支付能力及保障对策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就业大学生 住房支付能力 保障对策 运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