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住房体制改革与基于财产的社会分层秩序之建立 被引量:41
1
作者 李强 王美琴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33,共9页
在以国有企业为重要实践主体的中国城市住房体制的改革过程中,通过将住房从公有转化为职工所有,住房体制的改革将实物分配制度下形成的基于权力和身份的住房不均等结构从产权上固定下来,这不仅维续并再生产了改革前形成的住房分层秩序,... 在以国有企业为重要实践主体的中国城市住房体制的改革过程中,通过将住房从公有转化为职工所有,住房体制的改革将实物分配制度下形成的基于权力和身份的住房不均等结构从产权上固定下来,这不仅维续并再生产了改革前形成的住房分层秩序,而且构建了一种新的基于财产的住房分层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层 住房体制改革 不均等与社会分化 财产分层 住房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住房体制改革逻辑思路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5
2
作者 单克强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57,共5页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广大群众实现"宜居"目标,那么就要坚持将商品住房作为住房供应的主渠道,因而必须着力于化解高房价与购买力不足的矛盾,住房体制改革的方向要立足于房价去泡沫,让广大劳动者随着经济增长提高住房购...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广大群众实现"宜居"目标,那么就要坚持将商品住房作为住房供应的主渠道,因而必须着力于化解高房价与购买力不足的矛盾,住房体制改革的方向要立足于房价去泡沫,让广大劳动者随着经济增长提高住房购买力,与此同时对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住房保障以"安居"。改革的逻辑要立足新居民、让劳动者受益以及资本自担风险,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要多渠道供给住房,实现各种收入阶层群体无缝隙全覆盖,坚持去泡沫化和控制改革风险的紧密结合,对商品住房要逐渐剥离资本属性实现去资本化,促进商品住房由资本定价向成本定价的回归,让住房回归生活消费品的居住属性,落实"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体制改革 房地产泡沫 资本泡沫 住房商品化 住房保障 住房金融 住房贷款风险 系统性风险房 产税 去资本化 去杠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住房体制改革的新思路
3
作者 李游群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10,共4页
一、住房体制改革的困境烟台、蚌埠、唐山、沈阳作为第一批住房改革试点城市,从1987年8月以后相继拿出了各自的改革方案.但经过两年的实践后(有的城市在正式方案出台之前就进行了房改的实践),房改并没达到预期的目的.随着试点城市房改... 一、住房体制改革的困境烟台、蚌埠、唐山、沈阳作为第一批住房改革试点城市,从1987年8月以后相继拿出了各自的改革方案.但经过两年的实践后(有的城市在正式方案出台之前就进行了房改的实践),房改并没达到预期的目的.随着试点城市房改工作的推进,居民经济承受能力对房改的约束变得越来越紧,以致各试点城市不得不放慢改革的步子,调整原房改方案,寻找新的办法.但迄今所设计的各种办法,无论是“空转”还是“实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体制改革 居民经济承受能力 试点城市 住宅消费 住房改革 国家所有权 房改方案 唐山市 住房资金 经济承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房制度改革背景下广州市居民居住偏好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望保 闫小培 +1 位作者 曹小曙 王冬根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7-42,共6页
住房制度改革以前,国家控制着住房的供应,人们没有选择住房的自由。改革后,家庭越来越依靠市场来满足其住房需求,个人购买商品房的比例得以提高。择居自由度的增加意味着住房消费个体差异的扩大,居民住房偏好成为住房市场健康发展的重... 住房制度改革以前,国家控制着住房的供应,人们没有选择住房的自由。改革后,家庭越来越依靠市场来满足其住房需求,个人购买商品房的比例得以提高。择居自由度的增加意味着住房消费个体差异的扩大,居民住房偏好成为住房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分析住房市场化下居民住房偏好及其影响因素有重要意义。采取表述性偏好正交实验设计和联合统计分析方法,对处在改革前沿的广州市居民住房偏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居民住房选择中,居住区位和小区特征比住房本身更重要;居住小区特征中,居民最关注住房所在区域,老城区越秀和东山和城市新中心天河区成为居民偏爱之地,但不同收入家庭区域偏好有所差异,高收入阶层明显偏好于新中心区天河区,而低收入阶层却更热衷于老城区;住房价格和居室朝向是重要影响因素,居民明显表现出对低价格住房和南向居室的偏好;除此之外,相对较重要的因素还有小区治安、交通和生活便利程度;而房屋类型、房屋布局和物业管理重要性相对较小,但高收入阶层明显比低收入阶层看重物业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体制改革 居住偏好 表述性偏好 联合分析法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市场化改革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樊雪志 董继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3-36,共4页
关键词 中国宏观经济 城镇居民住房 市场化改革 实证分析 20世纪80年代 中央经济工作 住房体制改革 房地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住房租赁制度改革的时代选择及法制革新 被引量:5
6
作者 易磬培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1-124,共4页
住房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自1978年推行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我国经过30多年的努力,逐步构建起以所有关系为核心的住房体制。当前这种"购主租辅"的住房体制面临正着土地供应不足、市场发... 住房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自1978年推行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我国经过30多年的努力,逐步构建起以所有关系为核心的住房体制。当前这种"购主租辅"的住房体制面临正着土地供应不足、市场发展过热、住房自有率畸高等体制性问题。2016年两会期间,中国政府提出要推动住房租赁制度改革,构建"购租并举"的住房新体制。住房租赁制度改革成为了推动我国住房体制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当前改革应当提高住房租赁市场的层次定位,调整住房租赁市场是住房交易市场二级市场的基本定位;转变住房租赁市场"二元制"的发展格局,矫正商品型市场与保障型市场隔离发展的现状;改变"所有权中心主义"的民法秩序,稳定不动产资源占有和用益关系,促进社会住房资源的物尽其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租赁制度 住房体制改革 购租并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房改革:金融业应搞好五个配套
7
作者 陈昌焕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56-56,共1页
我国住房体制改革经过几年的大胆试点,现在已到了全面铺开的时候,这为金融业开辟新的业务领域提供了契机。金融业怎么办?笔者认为,主要应搞好五个配套。一、单列房改信贷计划与之配套。我国实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在经济运行的... 我国住房体制改革经过几年的大胆试点,现在已到了全面铺开的时候,这为金融业开辟新的业务领域提供了契机。金融业怎么办?笔者认为,主要应搞好五个配套。一、单列房改信贷计划与之配套。我国实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在经济运行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都充分体现着计划的作用,金融部门是国家分配资金的主渠道之一,资金运动的总规模和流动方向受到国家计划的严格控制。住房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千万户居民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金融部门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提供金融服务是义不容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改革 住房体制改革 信贷计划 资金运动 分配资金 居民住户 国家计划 居住需要 信用方式 利率档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租购并举制度下租赁住房土地供给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马智利 刘明晰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52,共6页
为了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住房问题,政府提出了加快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新的政策下亟需增加城市住宅建设用地供给,促进城乡土地要素流转与集约利用。本文探讨了国内外住房制度发展以及我国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归纳了我国农村宅基地... 为了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住房问题,政府提出了加快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新的政策下亟需增加城市住宅建设用地供给,促进城乡土地要素流转与集约利用。本文探讨了国内外住房制度发展以及我国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归纳了我国农村宅基地退出与补偿的典型模式,提出在土地确权前提下利用住房券来补偿退出宅基地使用权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流转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并分析了租赁住房的需求来源,从土地供给侧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利用企事业单位低效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及农村闲置宅基地的解决途径,以此来增加新建租赁住房,满足新市民城市住房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租购并举 租赁住房 土地供给 宅基地退出补偿 住房 宅基地置换 住房体制改革 农村土地确权 三权分置 土地供给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变中的中国城市住房制度 被引量:1
9
作者 顾朝林 钱志鸿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2-25,共4页
自1949年以来,中国城市住房一直被当作社会副利的一部分,而非一种商品。在这种意义下,城市住房制度表现出以下特征:(1)住房被作为一种耐用消费品。
关键词 中国城市 城市住房 住房制度改革 住房体制改革 房地产市场 住宅市场 房租 耐用消费品 城市居民 房地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房资本化泡沫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单克强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1-45,共5页
住房资本化泡沫具有生成、膨胀、破裂的周期循环特征,在相当长时间内为自循环系统并受金融资源的约束,往往在局部领域或更大系统扭曲资源配置,在泡沫膨胀过程中以资本逻辑积累金融风险,以泡沫破裂形式暴力释放金融风险。住房资本化泡沫... 住房资本化泡沫具有生成、膨胀、破裂的周期循环特征,在相当长时间内为自循环系统并受金融资源的约束,往往在局部领域或更大系统扭曲资源配置,在泡沫膨胀过程中以资本逻辑积累金融风险,以泡沫破裂形式暴力释放金融风险。住房资本化泡沫具有不稳定特性,不允许泡沫破裂是基于资本暴利的逻辑,把提高经济效益等同于资本效益和暴利。本文基于住房资本化泡沫的理论辨析,对住房资本化泡沫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对疏导金融风险、控制风险传递、化解泡沫及危机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资本化 资产泡沫 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泡沫 金融风险 金融危机 经济周期 脱虚向实 住房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住房产业政府规制的若干问题研究
11
作者 陆杰峰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31-13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住房产业 政府规制 房地产业 发达国家 住房政策 住房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分析
12
作者 李军峰 崔劲萌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2000年第6期13-15,20,共4页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外对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研究已日趋成熟 ,我国随着住房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对住房抵押贷款实行证券化的需求会日益迫切。
关键词 住房抵押贷款 证券化 资产 住房金融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格局下单位制社区的走向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美琴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共4页
体制改革前,中国社会特有的单位体制塑造了以单位为基础的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随着社会的转型,特别是住房商品化体制的确立,原有的"单位化"城市居住结构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中国城市居住空间被重塑为以阶层为导向的分异结构。... 体制改革前,中国社会特有的单位体制塑造了以单位为基础的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随着社会的转型,特别是住房商品化体制的确立,原有的"单位化"城市居住结构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中国城市居住空间被重塑为以阶层为导向的分异结构。本研究通过对一家具有典型意义的国有企业单位社区的田野考察发现,在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重构与再生产过程中,许多类似的传统单位制社区已从"单位化"城市居住空间中的基本单元逐渐演变为住房商品化体制下城市居住空间阶层化分异格局中的底层聚集区。如何实现这类社区的重建与新生,将是城市发展与治理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制 单位社区 居住空间分异 住房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房产税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瑞娥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5-40,共6页
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地方税体系,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这是继2014年提出做好房地产税立法相关工作后,第二次将房地产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我国房产税改革已是大势所趋,相关制度建... 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地方税体系,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这是继2014年提出做好房地产税立法相关工作后,第二次将房地产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我国房产税改革已是大势所趋,相关制度建设刻不容缓。美国是西方国家中房产税制最完善的国家之一,本文在梳理美国房产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房产税制的特点,并立足我国房产税制度现状和问题总结了美国房产税制度对我国的启示。这对于加快我国房地产税立法、科学设置各项税制要素、建立完善评估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产税 以支定收 房地产评估 投机性需求 房地产泡沫 房产税改革 房地产调控 住房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改动因与经济绩效——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况伟大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67,共6页
本文对当前政府房改及其措施进行了评价 ,认为房改的根本动因是政府的财政困难 ,住房政策没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具有福利性质的安居房应由政府部门提供 ,经济适用房应依靠市场解决。
关键词 经济绩效 北京 住房体制改革 安居工程 政府职能 房地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周边围合式住宅规划设计——兼谈深圳万科城市花园设计的得与失
16
作者 朱昌廉 《规划师》 1999年第1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万科城市花园 住宅建设 住房供应体系 住房商品化 中国 深圳 住房体制改革 住宅规划 规划师 建筑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城市住宅商品化的发展战略
17
作者 张文贤 《社会科学研究》 1987年第3期38-42,共5页
一、住宅商品化的目标模式住宅商品化是城镇住房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住房基本上是沿袭国家包分配的供给制遗风,所以国家在居民住房上的财政补贴越来越多,包袱越背越重,居民对国家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私人购房、建房... 一、住宅商品化的目标模式住宅商品化是城镇住房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住房基本上是沿袭国家包分配的供给制遗风,所以国家在居民住房上的财政补贴越来越多,包袱越背越重,居民对国家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私人购房、建房的积极性几乎等于零,而住房的紧张成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十分敏感的“尖端问题”,住房的经营管理处于一种不良循环之中。由于实行住房的分配制,使原来是商品的住房成了福利,甚至在某些地方成了权力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住房 发展战略 目标模式 住房体制改革 按劳分配原则 消费结构 财政补贴 不良循环 商品市场 住宅商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坡的公共住宅政策及其借鉴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宁楠 《南洋问题研究》 2001年第2期43-48,共6页
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在不同程度上为中低收入阶层解决住房问题提供帮助。但是,真正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住房政策来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国家却是不多。几十年来,新加坡政府解决住房问题卓有成效。它的公共住房发展... 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在不同程度上为中低收入阶层解决住房问题提供帮助。但是,真正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住房政策来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国家却是不多。几十年来,新加坡政府解决住房问题卓有成效。它的公共住房发展计划与政策,对于我国住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中低收入阶层 住房问题 公共住宅政策 金融政策 分配政策 中国 住房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房地产金融业的途径
19
作者 陈教平 刘筠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54-54,共1页
随着人口的膨胀,我国城镇空间相对缩小,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日益严重,另一方面也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相应高起来,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改革也就迫在眉睫了。按照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实行住宅商品化,实现... 随着人口的膨胀,我国城镇空间相对缩小,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日益严重,另一方面也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相应高起来,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改革也就迫在眉睫了。按照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实行住宅商品化,实现住房资金以公共积累为主向以个人积累为主转化,将住宅由实物分配向货币分配转化,提高城镇居民自有住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金融业 住房改革 实物分配 自有住房 住房资金 城镇居民 住房体制改革 生活水平 有计划商品经济 城镇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利分房将到期 早早晚晚要买房
20
作者 胡欣 《人民论坛》 1998年第5期31-33,共3页
这家姓叶。百家姓中排第257位。 一开栏,我们遇到了北京市景山学校热心的张茹老师。“五一”节,按她通过电话告诉我们的地址,我们叩开了她公婆家的家门。这是三环以外科学院大院一幢普通的住宅楼。
关键词 福利分房 商品房 开发商 房地产企业 房地产开发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住房体制改革 土地出让金 产权房 存款利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