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山水情怀对现代住区设计的影响初探
1
作者 梁颖茵 《现代园艺》 2017年第15期82-84,共3页
山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意念或者意象角色,它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直接影响了几千年中国人的心态和中国文化艺术。在现代住区设计中,山水情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对空间的营造。目前地产景观兴起了对山水人居住区的探索和实... 山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意念或者意象角色,它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直接影响了几千年中国人的心态和中国文化艺术。在现代住区设计中,山水情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对空间的营造。目前地产景观兴起了对山水人居住区的探索和实践,这不应该是建立在盲目复古的基础上,而是应该以现代新山水的手法,赋予住区更符合现代都市人生活起居习惯的人居体验空间。本文试图从对山水情怀、山水文化对现代住区设计的影响进行探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其在住区设计中的运用,探讨新山水对未来住区设计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山水 新中式 住区设计 人居环境 山水人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住区休憩空间价值的量化评价方法——基于规划控制与设计视角 被引量:4
2
作者 杜宏武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7-71,共5页
当前我国紧凑型城市住区的休憩空间日益呈现丰富多样的形态和结构变化,需对其基本模式和发展方向做前瞻性研究,尤其需要应对休憩空间"数量"、质量和整体空间协同效益不足带来的挑战,应对休憩空间设计缺乏理论数据支持和规划... 当前我国紧凑型城市住区的休憩空间日益呈现丰富多样的形态和结构变化,需对其基本模式和发展方向做前瞻性研究,尤其需要应对休憩空间"数量"、质量和整体空间协同效益不足带来的挑战,应对休憩空间设计缺乏理论数据支持和规划指标管控"失灵"的情况。论文提出应从反映休憩空间质量的功能指数的量化研究入手,结合可达性分析得出空间价值的折减系数,进而引入协同系数反映休憩空间分布的协同效益,提出住区休憩空间价值整体量化的方法与思路,强调居民行为心理测量与专家评价方法的综合研究与相互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憩空间 紧凑型 量化评价 规划控制 住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农村家庭网络结构变迁下住区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勇 刘蔚丹 崔征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40,共6页
针对我国西南山地农村家庭结构变迁下住区规划和设计的科技问题,研究分析了农村家庭结构及住区变迁发展的基本事实,提出家庭规模小型化、构成简单化、关系平等化和功能社会化等基本特征,分析了家庭结构变化与住区空间物质形态之间的互... 针对我国西南山地农村家庭结构变迁下住区规划和设计的科技问题,研究分析了农村家庭结构及住区变迁发展的基本事实,提出家庭规模小型化、构成简单化、关系平等化和功能社会化等基本特征,分析了家庭结构变化与住区空间物质形态之间的互动规律。指出在这一规律作用下,当前西南农村家庭结构与住区建设存在空巢老人养老、留守儿童教育及家庭安全保护三大典型问题。提出了建立与农村住区养老功能相适应的住区形态、建设儿童成长家园、建设住区安全可防卫生活环境三个优化农村住区规划设计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农村 家庭结构 变迁 住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区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应用探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晓君 范桂芳 田娣 《现代园艺》 2018年第24期72-74,共3页
自古以来,建筑与环境相融合设计一直是我国营造建筑所遵循的理念。人类科学地将建筑、自然生态环境以及景观等做统一的考虑,来实现对居住环境的美好愿望。然而因为经济社会等因素,中国的住区设计一直都处在"先量后质"的处境,... 自古以来,建筑与环境相融合设计一直是我国营造建筑所遵循的理念。人类科学地将建筑、自然生态环境以及景观等做统一的考虑,来实现对居住环境的美好愿望。然而因为经济社会等因素,中国的住区设计一直都处在"先量后质"的处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日益增长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已经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实践要求。自当代职业划分以来,在高效设计的同时,也带来了建筑与景观的割裂。建筑与景观的不协调往往会给使用者带来一系列的困扰。因此,设计师需要建立景观一体化的观念和方法来使得建筑内部空间和建筑外部空间相协调一致。同时,不同的场所设计具有不同的场所感,如果景观与建筑的设计是分开的,各行其道,其可能引发场所的分裂,导致使用者感到困惑和不适。笔者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例的研究和分析,从探索居住区场所感的营造、建筑与景观边界的融合处理以及一体化细部处理等方面,对居住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及应用提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 建筑景观一体化 住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重住区景观,重塑热带风情——汕头第一城规划设计探讨
5
作者 邓孟仁 倪阳 郭秀瑾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43-46,共4页
现今住区的建设已经发展为建筑、景观、交通、文化、自然和城市等的综合建设 .本文中以汕头第一城的规划设计为实例 ,详细分析其设计构思和实际操作过程 ,并借此探索创造以人为本的、适应当代城市发展的住区设计方法 .
关键词 景观 热带风情 汕头第一城 城市规划 以人为本 准公共空间 住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地区城市住区微气候与设计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日毅 张宇峰 +1 位作者 吴杰 李秀辉 《南方建筑》 2018年第1期22-28,共7页
文章以湿热地区的广州为例,通过两代表性城市住区夏季晴日的现场测试,得到其微气候参数的分布图。结合住区在建筑、绿化和水景等方面的设计,分析住区微气候与设计之间的关系,为湿热地区城市住区的微气候优化设计提供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 微气候 城市住区设计 湿热地 阴影率 遮阳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滨海新区老年人住区环境空间设计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汉琳 史津 高楠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1-26,共6页
我国已进入典型的"老年型"社会,各种各样的老龄问题接踵而来。滨海新区原有的住区环境已不适应老年人行为和心理的要求,住区环境问题日益凸显。针对滨海新区住区环境的空间布局和空间设计方面存在的空间层次、可达性、坐息空... 我国已进入典型的"老年型"社会,各种各样的老龄问题接踵而来。滨海新区原有的住区环境已不适应老年人行为和心理的要求,住区环境问题日益凸显。针对滨海新区住区环境的空间布局和空间设计方面存在的空间层次、可达性、坐息空间设计、步行空间设计和绿化空间设计等问题,应用老年心理学、生理学、环境设计等相关理论,提出了注重安全性及舒适性的设计原则,以及增加空间层次、结合绿化空间、细化空间设计等相应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新 老年人 环境空间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高层住区规划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探讨——以济南市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赵继龙 陈有川 +1 位作者 陈朋 陈仰金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68,共6页
高层住区在住宅群体组合、停车场布置和风环境优化方面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规划设计采用了以日照分析为主导的多层住区规划手法,缺乏对住宅建筑体量增大后引发的空间感受、空间流动、停车模式等变化的研究。在住宅群体组合方面,高层住... 高层住区在住宅群体组合、停车场布置和风环境优化方面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规划设计采用了以日照分析为主导的多层住区规划手法,缺乏对住宅建筑体量增大后引发的空间感受、空间流动、停车模式等变化的研究。在住宅群体组合方面,高层住宅规划设计应丰富空间层次,提高开放空间渗透性;在停车场布置方面,应控制地下掏空率,提倡多方式停车;在风环境优化方面,应利用风流动规律,增加风环境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规划设计 宅群体组织 停车场布置 风环境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住区环境设计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1
9
作者 海佳 《南方建筑》 2006年第4期50-53,共4页
文章通过解析当前住区环境设计中存在的误区,并追溯问题出现的根源,提出住区环境设计应当建立起“适用、经济、美观”的价值取向,提倡朴素、理性的审美趣味;并以此为基点,探讨了环境设计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环境设计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居住区景观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蕾 《现代农村科技》 2010年第19期44-44,共1页
居住区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担着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服务居民日常生活的物质功能,又肩负着培养居民对基本生存空间共同情感的精神功能。因此,居住区景观设计对于提高居住区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景观设计 绿地 生态绿地系统 生态环境质量 组成部分 物质功能 精神功能 居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区规划设计实施评价与反思——以杭州市祥符规划管理单元一居住小区为例
11
作者 林春梅 周洁 王敏锋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92-196,共5页
研究以杭州市祥符规划管理单元西侧一处居住小区为例,通过对比研究控制性详细规划意图与实施后的使用情况,提出新时期小区规划应着重关注停车、行政管理体制、公共开敞空间及人文传统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规划设计 实施评估 设计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城市儿童不同季节住区户外活动特征及空间规划启示 被引量:14
12
作者 冷红 高竹青 袁青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3-58,共6页
进行户外活动是促进儿童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寒地城市的季节变化对儿童的户外活动特征影响显著,作为儿童主要活动载体的住区空间设计如何去回应这些特征的季节性变化需要重视。为探讨寒地城市2~6岁儿童不同季节的活动特征如... 进行户外活动是促进儿童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寒地城市的季节变化对儿童的户外活动特征影响显著,作为儿童主要活动载体的住区空间设计如何去回应这些特征的季节性变化需要重视。为探讨寒地城市2~6岁儿童不同季节的活动特征如何指导住区空间设计,选取哈尔滨市中北春城、欧洲新城、恒祥城3个典型住区,分别于暖季节、过渡季节和冷季节进行实地调研,利用问卷调查、行为注记、微气候实测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儿童不同季节的户外活动特征及其与住区空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目标定位、空间布局和环境营造三方面提出寒地住区空间的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儿童 户外活动特征 季节 寒地城市 住区设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内涵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海凤 《园林》 2009年第10期46-48,共3页
中国的园林文化:中国园林区别于西方园林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以创造具体的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与之相对追求的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即所谓“意境”。与此同时,园林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积淀越深厚,... 中国的园林文化:中国园林区别于西方园林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以创造具体的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与之相对追求的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即所谓“意境”。与此同时,园林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积淀越深厚,给后人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人们将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将梅、兰、竹、菊誉为四君子之类,都是以这些植物作为高尚品格的象征。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配置的特点就是善用“比德比兴”,赋予花草树木某个象征寓意,其内涵多是“福”、“禄”、“平安”、“富贵”、“如意”、“和谐美满”等吉祥的祝愿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内涵 景观设计 应用 西方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 植物配置 园林文化 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静的港湾 健康的休闲家园——金华市浦江·金色海岸住区景观设计
14
作者 夏芬芬 赵倏烽 《园林》 2008年第1期50-52,共3页
项目定位 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的浦江·金色海岸,主要入住者为浦江、义乌等地的成功人士。我们在结合这两地的人文、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引入浪漫、休闲的热带风情,并用现代、简洁的手法加以表达,使其成为一个兼具功能性、艺术性与... 项目定位 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的浦江·金色海岸,主要入住者为浦江、义乌等地的成功人士。我们在结合这两地的人文、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引入浪漫、休闲的热带风情,并用现代、简洁的手法加以表达,使其成为一个兼具功能性、艺术性与生态性的居住小区,揉入巴厘岛及现代古典主义的风格特征,从而设计出精致细腻和完美实用的高品质楼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设计 金华市 海岸 金色 休闲 港湾 宁静 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具怀旧意识的居住区景观设计
15
作者 褚军刚 《上海农业科技》 2007年第5期111-113,共3页
在21世纪的大背景下,随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居住区建设的变革非常巨大,很多具有传统布局与地方文化特色的街区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高楼与公寓。许多新建居住区的人文关怀不够,缺乏特点与生气,缺乏区域特征与文化... 在21世纪的大背景下,随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居住区建设的变革非常巨大,很多具有传统布局与地方文化特色的街区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高楼与公寓。许多新建居住区的人文关怀不够,缺乏特点与生气,缺乏区域特征与文化传承。本文试图通过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如何引入怀旧的场所精神,来建设具有怀旧意识的景观,从而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体现人文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设计 怀旧 建设 国民经济 文化特色 人文关怀 文化传承 域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首开·悦谰湾”居住区景观设计
16
作者 左瑞华 《园林》 2013年第1期58-61,共4页
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地处阳澄湖大道以南、娄中路以北、星澄路以东,紧临工业园区主干道,交通十分便利。项目占地为1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绿地率为46%。基地北临青剑湖商业区以及行政商贸中心,配套... 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地处阳澄湖大道以南、娄中路以北、星澄路以东,紧临工业园区主干道,交通十分便利。项目占地为1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绿地率为46%。基地北临青剑湖商业区以及行政商贸中心,配套设施齐备。植被丰富,地块内水资源丰富,具有相对优越的自然景观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工业园 景观设计 建筑面积 商贸中心 配套设施 资源丰富 自然景观 阳澄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区公共绿地植物配植探析
17
作者 李锟 《花卉》 2019年第2期34-35,共2页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将居住区建成一个具有心灵归属感的“家园”。在设计中主要需要进行软景、硬景的设计,在硬景中以硬质铺装等为主体,给人以刚硬的感觉,因此,我们需要结合软景的植物景观设计,柔化硬景带给我们的距离感。在居...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将居住区建成一个具有心灵归属感的“家园”。在设计中主要需要进行软景、硬景的设计,在硬景中以硬质铺装等为主体,给人以刚硬的感觉,因此,我们需要结合软景的植物景观设计,柔化硬景带给我们的距离感。在居住区的绿化设计中要坚持生态化理念,利用自然的乔、灌、草植被构建层次丰富的生态群落,丰富植物的立面层次,打造配置合理、功能齐全的居住区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 植物配植 公共绿地 景观设计 植物景观设计 绿化设计 生态群落 归属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丁英峰 设计作品选
18
作者 丁英峰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9-119,共1页
丁英峰 男 硕士 现任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景观建筑设计、城市建筑环境设计。
关键词 景观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 大学建筑 学院 广州 作品选 建筑环境设计 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殖民规划下的城市巷弄空间——以澳门、上海、青岛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武昕 刘晶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年第2期37-46,共10页
为探讨西方城市规划对华人住区的影响,本研究从殖民时期澳门、上海、青岛的三个案例入手,发现三个城市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由"里"、"弄"串联或者围合形成的低层高密的居住组团。作为传统居住建筑类型的一个重要原型... 为探讨西方城市规划对华人住区的影响,本研究从殖民时期澳门、上海、青岛的三个案例入手,发现三个城市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由"里"、"弄"串联或者围合形成的低层高密的居住组团。作为传统居住建筑类型的一个重要原型,巷弄住宅空间的出现意味着在文化"他者"到"正本"的过程中,传统中国城市与外来现代城市叠合成双重结构的共生体系,这一发现对我国当下的大规模城市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设计 规划 传统社 邻里单位 巷弄 类型学 类型 后殖民主义 他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赛与奖项
20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2-103,共2页
ASLA揭晓2011年专业奖 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公布了2011年专业奖获奖情况。评审团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567份参赛作品,最终确定了总体设计、住区设计、分析与规划、社区、研究、地标奖等共37个获奖作品。除了设计品质,评委还关注了环境... ASLA揭晓2011年专业奖 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公布了2011年专业奖获奖情况。评审团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567份参赛作品,最终确定了总体设计、住区设计、分析与规划、社区、研究、地标奖等共37个获奖作品。除了设计品质,评委还关注了环境敏感度和可持续发展在每个作品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赛 参赛作品 总体设计 风景园林师 可持续发展 获奖情况 住区设计 获奖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