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水平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孔宏亮 齐国先 +2 位作者 姚宇 郝塋 赵雅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对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患者和正常人群的血浆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低HDL-C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根据血脂水平选取87例(男51例,女36例... 目的:对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患者和正常人群的血浆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低HDL-C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根据血脂水平选取87例(男51例,女36例)低HDL-C血症患者作为低HDL-C血症组和66例(男35例,女31例)正常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NOS(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和NO(用硝酸酶还原法测定)。结果:低HDL-C血症组血浆NOS和血浆NO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在低HDL-C血症组男性血浆NOS水平和血浆NO水平均显著低于相应健康对照组男性(P均<0.05);在低HDL-C血症组女性血浆NOS水平和血浆NO水平亦均显著低于相应健康对照组女性(P均<0.05)。结论:低HDL-C患者血浆NOS和NO水平较健康人(包括男性和女性)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流低灌注老龄大鼠中脑皮质血流的改变与血清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林辉 田茗源 +2 位作者 滕志朋 王晨 李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4-497,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脑血流低灌注模型,观察老龄大鼠脑血流的变化以及在脑血流低灌注下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2VO)致老龄大鼠脑... 目的:通过建立脑血流低灌注模型,观察老龄大鼠脑血流的变化以及在脑血流低灌注下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2VO)致老龄大鼠脑血流灌注不足,测定术后7、14、21、28 d大鼠脑皮质血流;检测、比较术后不同时间段大鼠血清中TC和HDL浓度差异。结果:术后第14天大鼠脑颞区血流出现明显减少;术后21、28 d大鼠脑局部皮质血管有再生侧支形成,大鼠脑颞区血流仍未恢复;术后第14天血清中HDL、TC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随着缺血时间延长,又逐渐降低。结论:血清TC和HDL浓度在脑缺血灌注不足的不同时间段经历了先增强后减弱的动态变化,提示脑血流低灌注老龄大鼠因大脑血流灌注不足可出现体内胆固醇代谢失衡并出现应激调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 胆固醇 高密度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关联及性别差异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燕萍 邬美花 +1 位作者 杨胜 陈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4-718,723,共6页
背景高尿酸血症(HUA)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可对全身多个靶器官造成损害。研究证实HUA与炎性标志物密切相关,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HR)作为一种新型炎性标志物在社区易获得,研究MHR与HUA间的关联对社区HUA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 背景高尿酸血症(HUA)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可对全身多个靶器官造成损害。研究证实HUA与炎性标志物密切相关,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HR)作为一种新型炎性标志物在社区易获得,研究MHR与HUA间的关联对社区HUA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MHR与HUA的关联,探讨MHR作为一种新型炎性标志物的价值及性别差异。方法收集参加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老港镇50岁以上中老年人体检的人群的一般资料及检验数据,计算MHR。共纳入体检信息完整的中老年人12305例,其中男5498例(44.7%),女6807例(55.3%)。HUA定义为女性血尿酸(SUA)>360μmol/L,男性SUA>420μmol/L。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HUA与MHR的关系,并按性别分层。结果本研究中老年人HUA总患病率为15.8%(1948/12305),男性为17.7%(974/5498),女性为14.3%(974/68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核细胞(MONO)〔男性:OR=2.010,95%CI(1.265,3.194);女性:OR=5.427,95%CI(3.059,9.627)〕、MHR〔男性:OR=1.918,95%CI(1.111,3.313);女性:OR=6.073,95%CI(2.984,12.358)〕是男性和女性发生HUA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男性和女性MHR与HUA的发生风险均呈独立相关,与男性相比,MHR与HUA患病率的相关性在女性中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蛋白比值 患病率 危险因素 性别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哈萨克族人弗林蛋白Furin基因变异与高总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红梅 李南方 +5 位作者 洪静 罗文利 严治涛 王新玲 朱沂 沈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8-175,共8页
目的研究新疆哈萨克族人高总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与弗林蛋白(Furin)基因变异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是以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878例研究对象均来自新疆哈萨克族自然人群。测定48例随机选择的哈萨克... 目的研究新疆哈萨克族人高总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与弗林蛋白(Furin)基因变异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是以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878例研究对象均来自新疆哈萨克族自然人群。测定48例随机选择的哈萨克族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女性24例、男性24例)弗林蛋白基因启动子、外显子区序列,筛查代表性变异。采用TaqMan PCR分析弗林蛋白基因变异在878例哈萨克族自然人群(男性370例、女性508例)中的分型,分析其与哈萨克族人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在48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共筛查出弗林蛋白基因的12个变异,包括4个代表性变异(rs6226、rs6227、rs2071410、rs4932178)。4个代表性变异均在大样本哈萨克族人中基因型分型成功(成功率≥99%)。在哈萨克族自然人群中,rs6226、rs6227、rs2071410、rs4932178多态性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单体型频率分别在高胆固醇血症组、对照组间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组、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每个多态性的不同基因型携带者之间的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新疆哈萨克族人高总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与弗林蛋白基因变异不相关,该变异可能不是哈萨克族人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林蛋白基因 胆固醇 密度蛋白胆固醇 哈萨克族 基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代3人同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弘 谢芳 +9 位作者 郎希龙 郭志福 朱霓 白元 陈峰 潘静薇 郑兴 赵仙先 秦永文 黄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5-448,共4页
目的调查2代3人同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的家系,并检测和分析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突变,以探讨FH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对17岁先证者进行体格、心电图、血脂水平、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目的调查2代3人同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的家系,并检测和分析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突变,以探讨FH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对17岁先证者进行体格、心电图、血脂水平、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患者及其家系的血缘关系绘制家系图谱。以PCR法分别扩增家系成员LDL-R基因启动子、18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应用直接测序法进行突变检测;并以90名来自患者原籍的正常人群和190个随机人群样本为对照。结果共检查先证者4代28人。先证者、其胞姐及姨外祖母均为FH黄色瘤患者,3人血浆总胆固醇分别为18.89、15.23、12.89mmol/L;临床诊断基因型分别为纯合型、杂合型及杂合型。系谱分析该家系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3名患者LDL-R基因的10号外显子存在G1448A改变,为W462X终止突变。先证者、其胞姐及姨外祖母的基因型分别是GA、GA、AA;先证者的父亲家系均为GG纯合子。90名来自患者原籍的正常人群和190个随机人群样本该位点测序结果均为GG纯合子。结论3名患者LDL-R基因均存在G1448A突变,为终止突变,来自母系亲属,此位点的突变很可能是该家系发病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Ⅱ型 基因型 密度蛋白受体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文杰 王旭 金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134-4137,共4页
目的:对1例临床确诊为纯合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先证者及其3代家系成员进行基因检测和系谱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先证者家中收集该家系3代共10例血标本及临床资料。对其家系成员进行血脂测定,酚氯仿法提取患儿及家系成员基因组... 目的:对1例临床确诊为纯合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先证者及其3代家系成员进行基因检测和系谱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先证者家中收集该家系3代共10例血标本及临床资料。对其家系成员进行血脂测定,酚氯仿法提取患儿及家系成员基因组DNA并鉴定,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结合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的全部18个外显子和启动子及载脂蛋白B(ApoB100)26外显子,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与GeneBank比对寻找突变。结果:(1)先证者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中段内-中膜轻度增厚,左房轻度增大,二尖瓣、三尖瓣及主动脉瓣轻度返流,冠脉血流储备减低;(2)该家系排除ApoB100基因26外显子3500附近位点突变;(3)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先证者LDL-R基因第13外显子发生D601Y纯合突变,为1864位G→T碱基置换,导致天冬氨酸改变为酪氨酸,先证者父亲和母亲LDL-R基因第13外显子均发生D601Y杂合突变。结论:该先证者LDL-R基因存在D601Y纯合突变,其父母LDL-R基因存在D601Y杂合突变,可能为该家系中FH的致病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Ⅱ型 基因突变 密度蛋白受体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 纯合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瞿胜 王昉 +2 位作者 唐玉冰 程丽娟 宗海燕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0期1296-1298,共3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服用抗精神病药前LDL-C正常且单一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1年,因长期用药所致高LDL-C血症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服用抗精神病药前LDL-C正常且单一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1年,因长期用药所致高LDL-C血症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6例,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3例,两组均使用氯氮平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5~10 mg·d-1。对照组给予同剂型安慰药。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LDL-C、空腹血糖等测量,对精神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同时对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体质量、腰围及LDL-C、空腹血糖等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同时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各临床指标改善程度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PANSS总分为(67.8±12.7)分,治疗8周后为(57.3±14.8)分,对照组治疗前为(64.4±15.2)分,治疗后为(56.9±15.5)分。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治疗组4例。治疗组服用氯氮平剂量(273.9±101.1) mg·d-1,对照组(272.8±102.2)mg·d-1。结论瑞舒伐他汀在改善精神分裂症伴高LDL-C血症代谢指标上疗效显著,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精神分裂 密度蛋白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点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大明 陈在嘉 +10 位作者 陈保生 陆宗良 寇文镕 徐义枢 吕新跃 曾武威 杨跃进 陈纪林 高润霖 杜怀明 马咸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建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点突变监测方法,从基因水平对30例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进行筛选、明确诊断。 方法:将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与银染技术相结合,用19对引物对L... 目的:建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点突变监测方法,从基因水平对30例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进行筛选、明确诊断。 方法:将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与银染技术相结合,用19对引物对LDL-R基因的全部18个外显子进行检测,30例患者中,对筛查出的突变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或克隆测序的方法明确突变的性质和位置。 结果:确立的PCR-SSCP条件稳定,银染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且避免了同位素污染。30例患者中,发现1例定位于外显子14的杂合子点突变患者,PCR产物直接测序证实第671位密码子发生错义突变:CCC→CGC,导致脯氨酸→精氨酸;1例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外显子7发生点突变,克隆测序证实密码子308位发生错义突变:TAC→TGC,导致半胱氨酸→酪氨酸;2例杂合子患者外显子4的3’部分SSCP出现相同异常带型。查阅文献,测序证实的突变皆是新的突变。 结论:建立的PCR-SSCP方法可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LDLR基因点突变的筛检。研究结果从基因水平证实中国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LDL-R基因突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 聚合酶链式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 基因突变 密度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患者血脂谱及内皮功能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余云华 张冬梅 李德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90-890,共1页
冠心病的基础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因素。大量研究结果表明,LDL—C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HDL-C是一种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HDL-C水平与冠心病发生率呈负相关,低HDL... 冠心病的基础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因素。大量研究结果表明,LDL—C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HDL-C是一种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HDL-C水平与冠心病发生率呈负相关,低HDL—C已被确定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成为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低HDL—C血症患者血脂谱的变化及与内皮功能的关系。从而为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蛋白 老年冠心病 内皮功能 功能变化 致动脉粥样硬化 HDL-C 抗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冬霞 陈颖颖 +1 位作者 韩梅 陶庆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422-2425,共4页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S)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是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临床发现AS患者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患病率较正常人高。目的了解AS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6-...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S)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是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临床发现AS患者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患病率较正常人高。目的了解AS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6-01-01至2017-06-30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住院的18~60周岁的266例A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S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将其分为AS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组及AS组,比较两组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66例患者,其中AS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组179例(67.3%),AS组87例(32.7%)。两组性别、年龄、发病年龄、体质指数(BMI)、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有无家族史、炎性反应类型、人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基因分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起病病程、确诊病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HLA-B27基因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9.453,95%CI(3.692,24.203)〕、总胆固醇〔OR=0.308,95%CI(0.181,0.524)〕、三酰甘油水平〔OR=8.431,95%CI(3.334,21.332)〕、家族史〔OR=4.932,95%CI(1.586,15.343)〕、炎性反应类型〔OR=3.148,95%CI(1.325,7.478)〕是AS患者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AS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具有患病率高、男性居多、发病年龄早、炎性因子水平高、家族史阳性率高、以急性炎性反应居多等特征,存在BMI增高、血脂异常等代谢综合征倾向;男性、总胆固醇水平降低、三酰甘油水平升高、有AS家族史、急性炎性反应均为AS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胆固醇 HDL 高密度蛋白 胆固醇 三酰甘油 急性炎性反应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冠心病血瘀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彭菊琴 任钧国 +1 位作者 张艺楠 李春岩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4期2157-2162,共6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冠心病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心病血瘀证积分分为血瘀证组(n=118)和非血瘀证组(n=62),选取同期非冠心...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冠心病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心病血瘀证积分分为血瘀证组(n=118)和非血瘀证组(n=62),选取同期非冠心病非血瘀证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MHR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HR与冠心病血瘀证的关系;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MHR诊断冠心病血瘀证的能力。结果:血瘀证组MHR水平高于非血瘀证组和对照组(P<0.01),非血瘀证组和对照组之间M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MHR是冠心病血瘀证的独立危险因素(HR:0.903,95%CI为0.826~0.988,P=0.026)。ROC分析表明,MHR诊断冠心病血瘀证的最佳截止值为14.15,敏感度为83.9%,特异度为68.6%[曲线下面积(AUC)0.609,95%CI为0.521~0.696,P=0.017]。结论:MHR是冠心病血瘀证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脂质驱动的炎症反应可能是冠心病血瘀证形成病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瘀证 单核细胞/高密度蛋白胆固醇比值 质代谢紊乱 理化指标 诊断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血症脾虚痰浊猪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向失功能性高密度脂蛋白转变 被引量:5
12
作者 庞琳琳 张会永 +6 位作者 闵冬雨 范颖 李芹 李佳 周鹤 肖程予 杨关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脾虚痰浊猪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组成成分变化。方法普通级广西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每组5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24周建立高脂血症脾虚痰浊...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脾虚痰浊猪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组成成分变化。方法普通级广西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每组5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24周建立高脂血症脾虚痰浊证小型猪模型。于第0、24周,经小猪耳静脉采集空腹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DL、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I(HDL-Apo AI)、高密度脂蛋白-淀粉样蛋白A(HDL-SAA)、高密度脂蛋白-对氧磷酶1(HDL-PON1)水平,并计算HDL-SAA/HDL-ApoAI比值,采用HPLC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1磷脂鞘氨醇(HDL-S1P)的含量。结果实验24周时高脂血症脾虚痰浊猪血清HDL水平与实验0周及同期正常组相比,均降低(P<0.05);且实验24周时高脂血症脾虚痰浊猪血清HDL-ApoAI、HDL-PON1、HDL-S1P水平无论与实验0周相比,还是与同期正常组相比,都是显著降低的(P<0.01);同时,实验24周模型组小猪血清HDL-SAA水平、HDL-SAA/HDL-ApoAI比值则显著升高(P<0.01)。结论高脂血症脾虚痰浊猪血清HDL水平显著降低,组分改变,导致介导胆固醇外流、抗炎、抗氧化作用减弱,变得“失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痰浊证 高密度蛋白 失功能性高密度蛋白 高密度蛋白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相测定法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鄢盛恺 任凤琴 +1 位作者 宋耀虹 林其燧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目的对选择性抑制法(PPD法)和PEG修饰法(PEGME法)两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相测定法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将上述两种方法与传统的磷钨酸镁沉淀法(PTA-Mg2+法)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精密度、准确性、特异性和干扰因素。结果上述两种... 目的对选择性抑制法(PPD法)和PEG修饰法(PEGME法)两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相测定法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将上述两种方法与传统的磷钨酸镁沉淀法(PTA-Mg2+法)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精密度、准确性、特异性和干扰因素。结果上述两种均相测定法均具有较好的精密度(批内、日间及总变异系数均小于4%),两均相法与PTA-Mg2+法(X)具有良好相关性犤PPD法(Y):Y=0.9316X+0.1063,相关系数r=0.9762;PEGME法(Y):Y=0.9106X+0.1368,r=0.9894犦。两法线性范围均较宽(线性均至4.14mmol/L),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8mmol/L,回收率为94.1%~106.2%。两均相法基本不受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影响(偏差均小于5%),甘油三酯浓度在17.0mmol/L以下对两法基本无影响,胆红素高于200mg/L时可使两法测定结果偏低。结论两种HDL-C均相测定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易于自动分析,适合在临床实验室常规检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相测定法 高密度蛋白 胆固醇 方法学比较 蛋白 选择性抑制法 PEG修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桃苷降低小鼠血浆胆固醇水平的效果研究
14
作者 仝彤 孙嘉颖 +2 位作者 史艳楠 邵莹 杨利军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47-953,共7页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探讨金丝桃苷降低血浆总胆固醇的能力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喂食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建立高胆固醇血症小鼠模型,金丝桃苷干预组及阳性对照组给予不同剂量金丝桃苷灌胃和洛伐他汀灌胃8周。记录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检...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探讨金丝桃苷降低血浆总胆固醇的能力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喂食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建立高胆固醇血症小鼠模型,金丝桃苷干预组及阳性对照组给予不同剂量金丝桃苷灌胃和洛伐他汀灌胃8周。记录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检测小鼠血浆胆固醇相关指标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脂质累积情况及肝细胞摄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能力,检测金丝桃苷干预后肝细胞和肝组织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丰度变化。结果:高胆固醇血症小鼠模型建立成功。与高胆固醇模型组相比,金丝桃苷干预组小鼠血总胆固醇(TC)水平下降(P<0.05);低剂量金丝桃苷干预组LDL-C水平下降(P<0.05);高胆固醇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出现大量空泡脂肪样变,肝细胞稀疏且排列紊乱,金丝桃苷干预组小鼠较高胆固醇模型组小鼠肝组织脂肪样变明显减轻,脂滴数量显著减少;体外实验发现,金丝桃苷能增加肝细胞中TC和LDL-C的含量(P<0.01),促进肝细胞对LDL-C的摄取,提高肝细胞及小鼠肝组织中LDLR丰度(P<0.01)。结论:金丝桃苷可能通过提高LDLR丰度促进小鼠肝组织摄取血LDL-C,进而降低小鼠血浆胆固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桃苷 胆固醇 食药两用植物(EMPs) 胆固醇 密度蛋白胆固醇 密度蛋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高脂血症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及调血脂治疗对其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吴永健 俞虹 +5 位作者 秦学文 王兴宇 孙余华 陈纪林 寇文镕 陆宗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0-433,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水平的变化 ,观察血脂康调血脂治疗对高脂血症患者小而密LDL C的影响。方法 :采用非变型梯度凝胶电泳法分别测定 37例冠状动脉 (冠脉 )正常的高脂血症患者 (A组 ) ,...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水平的变化 ,观察血脂康调血脂治疗对高脂血症患者小而密LDL C的影响。方法 :采用非变型梯度凝胶电泳法分别测定 37例冠状动脉 (冠脉 )正常的高脂血症患者 (A组 ) ,131例冠脉造影证实有冠心病的高脂血症患者 (B组 )及 40例冠脉及血脂均正常的受检者 (对照组 )和 80例血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 (C组 )血清小而密LDL C的水平 ,比较A、B和C组间小而密LDL C水平的差异 ;将B组分为 3个亚组即 4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B1组 )、49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 (B2组 )、42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 (B3组 ) ,给予调血脂治疗 8周 ,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该 3个亚组血清小而密LDL C的水平 ,并与对照组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A组患者血清小而密LDL C占总LDL C含量的百分比仅有轻度升高 [(45 5± 5 5 ) %比(40 6± 6 3) % ,P >0 0 5 ] ,B组和C组患者血清小而密LDL C的含量明显升高 [(65 8± 8 2 ) %和 (68 3± 13 8) % ,P <0 0 1]。B组中以B 2组 [(65 7± 7 8) % ,P <0 0 1]和B3组 [(69 3± 7 8) % ,P <0 0 1]患者升高最为明显。调血脂治疗后血清小而密LDL C实际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结论 :合并有冠心病的高脂血症患者小而密LDL C的升高更为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LDL胆固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连化浊方对急性高脂血症小鼠胆固醇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牛梦园 戴卫波 +5 位作者 董更婷 钟希文 黄曼婷 张哲 王琪文 李乐愚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284-2289,共6页
目的:探讨番连化浊方对急性高脂血症小鼠胆固醇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Triton-WR1339构建C57BL/6小鼠急性高脂血症模型,给药5 d后,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目的:探讨番连化浊方对急性高脂血症小鼠胆固醇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Triton-WR1339构建C57BL/6小鼠急性高脂血症模型,给药5 d后,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油红O染色检测肝脏内脂质累积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脏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1(ASGR1)、肝X受体α(LXRα)、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ABCA5、细胞色素P4507A1(CYP7A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番连化浊方能显著降低血清中TC、TG、LDL-C、GOT、GPT含量,同时升高HDL-C含量(均P<0.05);显著上调ABCA1、ABCG5、LXRα、CYP7A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ASGR1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显著减少肝细胞内脂质累积,改善肝脏病理形态。结论:番连化浊方可能通过调控ASGR1/LXRα/CYP7A1信号通路促进急性高脂血症小鼠的胆固醇外排,降低血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连化浊方 胆固醇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1 肝X受体Α 细胞色素P4507A1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他汀类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浩 何青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4期247-250,共4页
自1987年9月1日第一个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被批准应用于临床治疗高LDL-C血症以来,他汀类药物不断被证实可以显著降低各种类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特别是冠心病及脑卒中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而与人群的基线LDL—C水平及其冠心病风险... 自1987年9月1日第一个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被批准应用于临床治疗高LDL-C血症以来,他汀类药物不断被证实可以显著降低各种类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特别是冠心病及脑卒中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而与人群的基线LDL—C水平及其冠心病风险水平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密度蛋白胆固醇 临床治疗 高LDL-C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洛伐他汀 冠心病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炔雌三醇补充治疗对绝经后高胆固醇血症妇女脂蛋白、瘦素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18
作者 张玉芳 何晓春 赵有红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9-150,共2页
目的 :探讨绝经后高胆固醇血症妇女经戊炔雌三醇补充治疗后血中脂蛋白、瘦素 (leptin)及性激素水平的改变。方法 :选择 4 6例绝经后高胆固醇血症的妇女 ,给予戊炔雌三醇 2mg,1次 / 2周 ,甲羟孕酮 (安宫黄体酮 ) 2mg ,1次 /隔日治疗。于... 目的 :探讨绝经后高胆固醇血症妇女经戊炔雌三醇补充治疗后血中脂蛋白、瘦素 (leptin)及性激素水平的改变。方法 :选择 4 6例绝经后高胆固醇血症的妇女 ,给予戊炔雌三醇 2mg,1次 / 2周 ,甲羟孕酮 (安宫黄体酮 ) 2mg ,1次 /隔日治疗。于治疗后 3个月、6个月测定空腹血中胆固醇、瘦素及性激素的值 ,并在治疗后 12个月、18个月、2 4个月、30个月、36个月继续监测胆固醇水平。结果 :治疗后 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 ,血中高密度脂蛋白 (HDL C)显著升高 ,低密度脂蛋白 (LDL C)显著下降 ,总胆固醇 (TC)有所降低 ,但差异无显著性 ;体重及体重指数略有降低 ,差异无显著性 ,Lep tin水平治疗后稍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 ;促卵泡生成激素 (FSH)和黄体生成素 (LH)均有明显下降 (P <0 .0 1)。治疗后18~ 36个月HDL C、LDL C、TC均处于基本稳定的水平 ,而甘油三脂 (TG)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基本无变化。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炔雌三醇 绝经 胆固醇 蛋白 瘦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入血浆脂蛋白(a)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改良诊断模型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荻 曹晔萱 +8 位作者 李莎 郭远林 吴娜琼 朱成刚 高莹 董秋婷 刘庚 董倩 李建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纳入血浆脂蛋白(a)[Lp(a)]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改良诊断模型,并将其诊断性能与荷兰脂质诊所网络(DLCN)标准、中国人群FH简化诊断标准(CSCFH)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8年1月期间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纳入血浆脂蛋白(a)[Lp(a)]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改良诊断模型,并将其诊断性能与荷兰脂质诊所网络(DLCN)标准、中国人群FH简化诊断标准(CSCFH)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8年1月期间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受试者10320例用于FH改良诊断模型的建立(7740例为建模人群,2580例为外部验证人群),在DLCN标准的基础上得到改良诊断模型。结果:FH改良诊断模型的诊断项目包括未经治疗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Lp(a)、早发冠心病、肌腱黄色瘤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或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并给以上指标确定分值,将总分≥6分时可诊断为临床FH。改良诊断模型与DLCN标准一致性良好,在建模人群中κ=0.766,在外部验证人群中κ=0.721(P均<0.001),与CSCFH的一致性一般(κ=0.495)。结论:纳入Lp(a)的新型改良诊断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可以为中国人群的FH诊断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高胆固醇 诊断模型 蛋白(a) 中国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及变化与脓毒症研究
20
作者 苑志勇 邢金燕 +1 位作者 徐敏 孙运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2034-2035,共2页
关键词 脓毒 高密度蛋白 APACHE 外科术 检测 术后感染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