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治疗胆热脾寒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3月—2022年3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基础组、经颅磁组...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治疗胆热脾寒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3月—2022年3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基础组、经颅磁组、中药组和联合组各40例。基础组给予内科常规失眠治疗方案,经颅磁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低频rTMS治疗,中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和低频rTMS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临床疗效以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9%(34/37),优于中药组的61.11%(22/36)、经颅磁组的60%(21/35)和基础组的16.67%(6/30)(P<0.05),中药组和经颅磁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4.59%(35/37),优于中药组的61.11%(22/36)、经颅磁组的20%(7/35)和基础组的13.80%(5/36)(P<0.05),其中基础组和经颅磁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PSQI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联合组与其余3组比较降低更明显(P<0.05)。联合组复发率均低于其余3组(P<0.05)。各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低频rTMS治疗胆热脾寒型失眠症疗效显著,能更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针刺法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中风后抑郁障碍(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37例PSD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8例,对照组19例;治疗组采用4周针刺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对照组采用4周针刺治疗,同时给予伪刺激同区域治疗。分别于治疗起始时、4周结束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定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起效时间。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HAMD、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4周后,治疗组HAMD、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rTMS治疗PSD较单纯针刺治疗疗效更好,起效更快。
文摘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治疗胆热脾寒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3月—2022年3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基础组、经颅磁组、中药组和联合组各40例。基础组给予内科常规失眠治疗方案,经颅磁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低频rTMS治疗,中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和低频rTMS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临床疗效以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9%(34/37),优于中药组的61.11%(22/36)、经颅磁组的60%(21/35)和基础组的16.67%(6/30)(P<0.05),中药组和经颅磁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4.59%(35/37),优于中药组的61.11%(22/36)、经颅磁组的20%(7/35)和基础组的13.80%(5/36)(P<0.05),其中基础组和经颅磁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PSQI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联合组与其余3组比较降低更明显(P<0.05)。联合组复发率均低于其余3组(P<0.05)。各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低频rTMS治疗胆热脾寒型失眠症疗效显著,能更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