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低频通道特征交叉融合的低光人脸检测算法 被引量:1
1
作者 许皓 钱宇华 +2 位作者 王克琪 刘畅 李俊霞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2-481,共10页
低光条件下捕获的人脸图像存在着噪声严重、对比度低等不足,极大影响了现有人脸检测器的准确性,另外,现有的低光图像检测算法欠缺小区域人脸信息的提取能力。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两阶段人脸检测算法,即利用现有的低光图像增强... 低光条件下捕获的人脸图像存在着噪声严重、对比度低等不足,极大影响了现有人脸检测器的准确性,另外,现有的低光图像检测算法欠缺小区域人脸信息的提取能力。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两阶段人脸检测算法,即利用现有的低光图像增强算法对人脸图像进行增强后再进行检测。为提升检测算法对人脸信息的提取能力,设计一种新型的高低频通道特征交叉融合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高低频通道特征可分离模块分离出不同尺度特征的高低频信息,然后对上述信息进行交叉融合,提升网络提取高频细节信息和低频色域信息的能力,进而提高检测网络的性能。对比试验和消融试验验证了该研究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基准方法4.0%m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光人脸检测 低频通道特征 低光增强 多尺度特征融合 计算机视觉 图像处理 深度学习 频率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件扩散和多通道高低频并行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2
作者 邸敬 王鹤然 +2 位作者 梁婵 刘冀钊 廉敬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63,共16页
针对去噪扩散模型在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任务中缺少基准真实值和可见光信息利用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条件扩散和多通道高低频并行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模型。条件扩散模型利用拼接技术将拼接源图像作为基准真实值进行训练,获得红外与... 针对去噪扩散模型在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任务中缺少基准真实值和可见光信息利用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条件扩散和多通道高低频并行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模型。条件扩散模型利用拼接技术将拼接源图像作为基准真实值进行训练,获得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特征提取任务的最优先验分布,在反向去噪过程中引入多通道似然校正模块,更有效地模拟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多通道复杂分布。然后,提出细节自适应去噪网络来完成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多通道高低频特征提取任务。最后,在融合网络中设计了一种多通道高低频并行融合模块,采用区域一致性融合网络和多通道低频特征融合网络分别完成高低频特征的融合。该模型为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任务提供了一种可训练的扩散模型范式用于特征提取,使用特定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特征融合。通过与近年来提出的9种高水平方法相比,在MSRS和RoadScene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8种客观评价指标平均提升了4.52%~59.62%。本文方法在色彩保真度和纹理细节保持等方面都优于其他方法,符合人眼视觉特性,能够很好地处理各种光照和环境场景下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红外与可见光 条件扩散模型 细节自适应去噪网络 通道低频并行融合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低频电磁传感器的仿真及优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余亚东 宋凯 +2 位作者 李光海 陆新元 丁泽宜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27,共9页
针对金属板构件内外壁损伤的检测问题,通过数值仿真与试验优化的方法,研制了一种适用于金属板构件内外壁损伤缺陷检测的多通道低频电磁传感器。建立了低频电磁检测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模型,研究当圆形线圈切向放置在金属板导体上方时对... 针对金属板构件内外壁损伤的检测问题,通过数值仿真与试验优化的方法,研制了一种适用于金属板构件内外壁损伤缺陷检测的多通道低频电磁传感器。建立了低频电磁检测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模型,研究当圆形线圈切向放置在金属板导体上方时对缺陷的检测能力。进行对比试验,优化激励线圈匝数、检测线圈内径、高度等影响传感器灵敏度的参数,通过对含有人工缺陷金属板的检测验证了传感器的灵敏度与实用性。结果表明,研制的多通道低频电磁传感器可以实现对?12 mm埋深9.6 mm的304不锈钢缺陷及?12 mm埋深8 mm的20#碳钢缺陷的有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低频电磁传感器 有限元仿真 灵敏度 内外壁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弦光栅的显示面积与低空间频率通道
4
作者 俞文钊 《心理学报》 1981年第2期207-211,共5页
实验中用电视方法产生正弦光栅图形,系统地研究了正弦光栅刺激面积的大小和空间频率通道之间的相关。结果表明,随正弦光栅显示面积的增加(由1°、2°增至5°、10°)提高了人眼对低频光栅的敏感性,扩大了对低空间频率的... 实验中用电视方法产生正弦光栅图形,系统地研究了正弦光栅刺激面积的大小和空间频率通道之间的相关。结果表明,随正弦光栅显示面积的增加(由1°、2°增至5°、10°)提高了人眼对低频光栅的敏感性,扩大了对低空间频率的适应范围(自3周/度至0.2周/度)。实验中进一步阐明了最低空间频率通道的位置是随光栅显示面积的增加而向低频处延伸。此外还观察到低频通道的带宽带有非对称性的特征,一般表现为上边频频带大于下边频频带。从实验结果中可认为低空间频率通道是存在的,而光栅显示面积的变化是显示低频通道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弦光栅 频率通道 低空间 显示面 光栅显示 低频通道 空间频率 非对称性 下边频 上边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I 10.7 GHz低分辨率亮温资料的细化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越 刘奇 +2 位作者 傅云飞 衡志炜 冼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5-354,共10页
由于良好的穿透性,被动微波低频通道探测经常用于卫星遥感中,但其较粗的空间分辨率容易导致像元充塞效应,且无法直接匹配高频通道的细致分辨率,严重影响到微波低频观测资料的使用.以TMI 10.7GHz通道探测数据为对象,探讨如何便捷有效地... 由于良好的穿透性,被动微波低频通道探测经常用于卫星遥感中,但其较粗的空间分辨率容易导致像元充塞效应,且无法直接匹配高频通道的细致分辨率,严重影响到微波低频观测资料的使用.以TMI 10.7GHz通道探测数据为对象,探讨如何便捷有效地提高微波低频数据的分辨率.首先以TMI 85.5GHz垂直极化通道探测分辨率(约5km)为基准,利用就近取值法、距离反比权重法和动态最小二乘曲面拟合法这3种方法做算法进行自检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最优方法为动态最小二乘曲面拟合法,距离反比权重法次之,就近取值法效果最差.在此基础上,选取洋面(170°E~180°E,10°N~20°N)、陆面(110°W~100°W,29°N~38°N)、海陆交界区(140°E~150°E,13°S~3°S)3个不同的区域进行TMI 10.7GHz与85.5GHz两套观测数据的匹配,并将匹配结果应用到台风个例分析中.研究结果为实现在85.5GHz高频通道的细致水平分辨率上,统一高低频通道观测资料的计算分辨率,得到多通道被动微波融合亮温资料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微波 低频通道 粗分辨率 细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