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动力吸振器在轿车低频轰鸣声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 1
-
-
作者
李响
周鋐
-
机构
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
-
出处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2,共4页
-
文摘
针对某试验车后排右侧乘员处低频轰鸣声的特性及传递路径灵敏度进行了分析,确定发动机的2阶振动是该低频轰鸣声的主要贡献,是通过发动机的后悬置点传递到车身而引起的。提出了安装动力吸振器来减小发动机后悬置点处对振动传递的方法,并通过锤击试验和整车道路模拟试验表明,在该车前副车架后悬置点处安装动力吸振器,能够有效抑制其发动机转速为2 040 r/min时后排产生的低频轰鸣声。
-
关键词
轿车
动力吸振器
低频轰鸣声
控制
-
Keywords
Passenger Car, Tuned mass damper (TMD), Low frequency booming noise, Control
-
分类号
U467.493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
-
题名XMQ6182G型客车低频轰鸣声仿真分析与抑制
- 2
-
-
作者
盛精
向铁明
王梦光
卓建明
黄丛林
韩勇
-
机构
厦门理工学院福建省客车先进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襄阳工厂
-
出处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425-431,共7页
-
基金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21H00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75466)。
-
文摘
为了解决XMQ6182G型客车在30~80 km·h^(-1)匀速行驶时驾驶位存在低频轰鸣声的问题,开展实车噪声和振动测试,发现驾驶位噪声频率约为14.0 Hz时,出现驾驶位噪声声压级峰值.经对比分析和测试,确定轰鸣声主要来自路面激励,并构建车身结构和车内空腔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驾驶位低频轰鸣声是由车身第3阶结构模态与车内空腔第1阶声学模态的强耦合引起的;改进客车顶盖结构后,驾驶位噪声声压级最大降幅为4.7 dB(A).
-
关键词
低频轰鸣声
客车
结构模态
声学模态
强耦合
-
Keywords
low frequency roar
bus
structural mode
acoustic mode
strong coupling
-
分类号
U463.836.07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
-
题名某SUV车内低频轰鸣声问题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6
- 3
-
-
作者
吴文栋
马紫辉
刘志恩
赵红飞
-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出处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86-92,125,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5410)资助.
-
文摘
以某车型车内轰鸣声为例,分别从激励源、响应点和传递路径3个角度进行分析,得出轰鸣声由传动系统扭振激励,通过车身与尾门的连接,使激励频率与尾门内板呼吸模态强耦合.最终通过优化尾门与车身的连接,对尾门板件加槽钢,内外板间增加支撑螺栓,改善了车内低频轰鸣声.为快速解决汽车车内低频轰鸣声问题提供一种新思路.
-
关键词
车辆振动与噪声
低频轰鸣声
尾门
模态
-
Keywords
vehicle vibration and noise
low-frequency roaring sound
tail gate
mpde
-
分类号
U467.493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
-
题名三缸机传动系扭振引起的车内低频轰鸣声问题研究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刁坤
王伟东
顾天烨
-
机构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出处
《上海汽车》
2021年第4期27-31,共5页
-
文摘
传动系统扭振引起的车内低频轰鸣声,一直是汽车NVH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针对某型三缸机中型多用途汽车的中油门加速,在1400-2000r/min发动机转速时的车内低频轰鸣声问题,基于半消声室转鼓试验研究,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锁定了传动系扭振为该问题的激励源,并通过传递路径分析,识别了前风挡玻璃与一阶空腔模态的受迫/耦合共振,是导致车内空气压力脉动升高并产生低频轰鸣声的主要原因。通过车身传递路径的优化,降低了车内低频轰鸣声2-4dB(A),显著提升了加速工况的车内声品质,为车内低频轰鸣声问题的优化提供了指导。
-
关键词
三缸发动机
传动系统
扭转振动
低频轰鸣声
模态耦合
-
分类号
U463.2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U461.4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
-
题名喇叭工作引起的车内低频轰鸣声问题研究
- 5
-
-
作者
刁坤
汪晓虎
王伟东
-
机构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出处
《上海汽车》
2020年第10期50-54,共5页
-
文摘
车内低频轰鸣声的控制,一直是汽车NVH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文章针对某车型的喇叭工作时引起的车内低频轰鸣声,运用传递路径分析和模态试验的方法,识别出车辆右前大灯为噪声源。通过对前大灯车身定位/安装孔位置的分析、优化和调整,有效避免了前大灯的安装模态偏移,从而完全消除了喇叭工作时引起的车内低频轰鸣声问题的复现。本研究对车内异响问题的激励源识别和问题解决提供了指导。
-
关键词
车内噪声
低频轰鸣声
模态耦合
传递路径分析
模态试验
-
分类号
U467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
-
题名基于背门约束系统的车内低频轰鸣声控制
- 6
-
-
作者
张杰
庞剑
张思文
万玉平
贾文宇
雷洋
付江华
-
机构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
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
-
出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0-286,共7页
-
文摘
汽车背门一般通过铰链、锁销、缓冲块等约束系统安装和固定在车身上,其刚体模态振动与车内声腔声压耦合,是导致低频轰鸣声的主要原因.本文建立了背门振动-乘员舱声压的一维板-腔耦合声学解析模型,分析研究了边界约束刚度对板件振动速度响应及腔内耦合声压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实车实验验证;通过调节锁销相对位移和缓冲块相对高度,解决了某车型低频敲鼓声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在板件刚体模态振动下,腔内耦合声压幅值沿远离板件方向逐渐增大,且在声腔底部位置最大;板件振动速度相应及腔内耦合声压峰值幅值随边界约束系统刚度减小而降低;在低频轰鸣发生的20~30 Hz频率范围内,乘员舱前排位置声压峰值幅值比中排及后排位置大约8 dB(A),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乘员舱内耦合声压峰值幅值随着锁销相对位置的增大和缓冲块相对高度的减小而降低,锁销相对车身向车尾方向增大2 mm或者缓冲块相对高度减小2 mm,可以使背门振动速度减小约0.002~0.003 m/s,前排声压峰值幅值降低3.5~14.8 dB(A).
-
关键词
汽车背门
约束系统
低频轰鸣声
控制
-
Keywords
vehicle liftgate
constraints
low frequency booming
control
-
分类号
U467.493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
-
题名受路面随机激励作用车室低频耦合轰鸣声分析
被引量:10
- 7
-
-
作者
李苏平
胡启国
胡海波
罗天洪
-
机构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
出处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6年第5期50-55,共6页
-
基金
重庆市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专项重点资助项目(cstc2015jcyjBX013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5519)
-
文摘
为分析车室受路面随机激励作用产生的低频轰鸣声,采用白噪声过滤方法模拟路面随机激励,建立路面随机激励时域模型,根据拉格朗日原理建立整车七自由度振动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建立受路面随机激励作用引起的悬架激励力仿真模型,并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悬架激励力幅频谱。利用Hypermesh建立车身结构有限元模型和空腔声场有限元模型,分别利用Nastran、Virtual.Lab计算车身结构模态和空腔声场模态,并采用模态叠加法计算声固耦合系统模态,最后施加悬架激励力载荷进行基于模态的耦合声学响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频率20 Hz^50 Hz范围内,路面随机激励对车室低频耦合轰鸣声的贡献较大,以结构变形为主的耦合系统模态,受路面随机激励作用极易使车室空腔出现低频耦合轰鸣声。
-
关键词
声学
声固耦合
低频轰鸣声
路面随机激励
车室
-
Keywords
acoustics
structure- acoustic coupling
low frequency booming
road random excitation
passenger compartment
-
分类号
TB533.2
[理学—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