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频超声波强化冷冻机理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程新峰 张慜 +1 位作者 朱玉钢 蒋凯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8-255,共8页
低频超声波是一项新型加工技术,将其应用于食品冷冻过程不仅能强化传质传热、提高冷冻速率,而且还能控制冰晶尺寸及分布、改善冷冻食品的品质。文中首先总结了低频超声波强化冷冻的机理,随后介绍了低频超声波在食品冷冻过程的应用以及... 低频超声波是一项新型加工技术,将其应用于食品冷冻过程不仅能强化传质传热、提高冷冻速率,而且还能控制冰晶尺寸及分布、改善冷冻食品的品质。文中首先总结了低频超声波强化冷冻的机理,随后介绍了低频超声波在食品冷冻过程的应用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分析了影响低频超声波强化冷冻效果的因素,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超声波 冷冻 空化效应 冰晶大小与分布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超声波和甘油对皮肤组织光学透明的反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钟会清 郭周义 +3 位作者 魏华江 张祖德 杨洪钦 谢树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190-3194,共5页
研究了经低频超声波和促渗剂处理后的猪皮组织在波长为400~860nm范围内随时间变化反射光谱特性的变化及各组于580nm处分别在0~15min和15~30min时间段各组反射光谱的改变程度。实验采用带积分球附件的AvaSpec-2048光纤光谱仪测量系统... 研究了经低频超声波和促渗剂处理后的猪皮组织在波长为400~860nm范围内随时间变化反射光谱特性的变化及各组于580nm处分别在0~15min和15~30min时间段各组反射光谱的改变程度。实验采用带积分球附件的AvaSpec-2048光纤光谱仪测量系统。结果表明:在波长为400~860nm范围内,空白对照组在整个过程中组织的反射光谱变化比较少;经超声波处理后组织对光的反射率在0~15min内是增加的,而且变化相对明显,但随着距超声波停止处理的时间加长,组织对光的反射率又慢慢恢复原状;经80%甘油处理组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反射率减少得比较快;经超声波和80%甘油处理后组织的反射率变化最明显,特别是在0~15min内下降速度最快,而且对于波长580nm处在0~15min时间内第4组组织反射率的变化的速率与其他组在相同时间段内比较是:为第1组的约4.0倍和第3组的约2.3倍(在0~15min时间内),第1组组织反射率减少了1.896%;第3组组织反射率减少了3.316%;第4组组织反射率减少了7.551%。从上面的结果发现,超声波和促渗剂80%甘油对皮组织的光透明性不仅具有协同效应,而且可以使皮组织在短时间改善光透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透明 甘油 低频超声波 反射光谱 生物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高强度超声波对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李可 李三影 +4 位作者 扶磊 赵颖颖 张艳艳 赵电波 白艳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22-129,共8页
本实验采用超声波(20 kHz、450 W、30 W/cm2,时间0、3 min和6 min)处理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研究不同超声波时间下MP在乳化液中的稳定性和界面张力,MP的ζ电位、溶解性、浊度、黏度和蛋白条带的变化,以及MP的... 本实验采用超声波(20 kHz、450 W、30 W/cm2,时间0、3 min和6 min)处理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研究不同超声波时间下MP在乳化液中的稳定性和界面张力,MP的ζ电位、溶解性、浊度、黏度和蛋白条带的变化,以及MP的二级结构和形态结构特征,进一步探讨超声波改善MP的乳化特性机制。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降低了MP乳液的Turbiscan稳定性指数(Turbiscan stability index,TSI)和与大豆油之间的界面张力;MP的溶解度和ζ电位绝对值显著增加(P<0.05),而MP的浊度和黏度显著降低(P<0.05);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超声波处理对蛋白质条带没有明显影响;圆二色光谱结果显示MP的有序α-螺旋相对含量显著降低,松散的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相对含量显著上升(P<0.05);原子力显微镜结果表明MP的结构被破坏,形貌特征表现为较小粒径的分散颗粒,表面粗糙度明显降低。综上,低频高强度超声波处理使MP结构变得更加无序,促进MP聚集体破碎,并形成小的可溶性蛋白聚集物,同时静电相互作用与流动性增强,能够使蛋白在乳化过程迅速吸附油滴,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强乳化稳定性,进一步为超声波技术在乳化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超声波 肌原纤维蛋白 界面张力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低强度超声波辅助植物乳杆菌发酵白果汁的代谢特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汪雨晨 陶阳 +3 位作者 李丹丹 韩永斌 姜小三 姜应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55-63,共9页
为探究低频低强度超声波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在白果汁中代谢特性的影响,采用3个强度(58.9、98.6、120.8 W/L)的低频(20 k Hz)超声波辅助植物乳杆菌发酵白果汁,并对发酵过程中主要代谢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个强度... 为探究低频低强度超声波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在白果汁中代谢特性的影响,采用3个强度(58.9、98.6、120.8 W/L)的低频(20 k Hz)超声波辅助植物乳杆菌发酵白果汁,并对发酵过程中主要代谢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个强度的超声处理对植物乳杆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提高菌体生长稳定期的活菌数,延缓其进入衰亡期。发酵初期,超声处理可增强植物乳杆菌对糖类的利用,提高乳酸的产量,同时还可加快植物乳杆菌对氨基酸的代谢进程。此外,超声处理在植物乳杆菌降解银杏酸和富集银杏内酯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发酵48 h后,58.9、98.6、120.8 W/L的超声处理组中银杏酸总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低9.01%、8.10%和15.18%,银杏内酯总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0.10%、4.01%和2.67%。该研究结果为低频低强度超声波在提高微生物发酵效率方面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低强度超声波 白果 植物乳杆菌 银杏酸 银杏萜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ton试剂强化双低频超声降解对氯苯酚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赵德明 史惠祥 +1 位作者 雷乐成 汪大翚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4-120,共7页
研究了Fenton试剂强化双低频超声波氧化对氯苯酚(4-CP)的降解效果、降解机理和动力学.探讨了影响4-CP降解的各种因素,最佳实验条件为22kHz超声波声强为15W/cm2,40kHz超声波输出电功率50W不变,25℃,初始pH为3~5,H2O2∶Fe2+(摩尔比)=20∶... 研究了Fenton试剂强化双低频超声波氧化对氯苯酚(4-CP)的降解效果、降解机理和动力学.探讨了影响4-CP降解的各种因素,最佳实验条件为22kHz超声波声强为15W/cm2,40kHz超声波输出电功率50W不变,25℃,初始pH为3~5,H2O2∶Fe2+(摩尔比)=20∶1,H2O2为(0.3~0.5)×10-3,富氧作为饱和气体.双频超声波处理4-CP降解速率比22和40kHz单独超声波处理提高了1.4倍;Fenton试剂强化双频超声波催化技术比单独双频超声波处理4-CP降解速率提高了1.3倍,并且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双频超声波处理和Fenton试剂强化双频超声波氧化技术都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试剂 降解 对氯苯酚 低频超声波 协同效应 水污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US/Fenton系统协同降解对氯苯酚的动力学研究
6
作者 赵德明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555-559,共5页
研究了双低频超声波/Fenton(US/US/Fenton)工艺降解对氯苯酚的降解历程和动力学.结果表明,对氯苯酚在单独22 kHz,单独40 kHz超声波处理、双频超声波处理(22 kHz和40 kHzUS),Fenton试剂氧化和US/US/Fenton系统协同下的降解均符合表观一... 研究了双低频超声波/Fenton(US/US/Fenton)工艺降解对氯苯酚的降解历程和动力学.结果表明,对氯苯酚在单独22 kHz,单独40 kHz超声波处理、双频超声波处理(22 kHz和40 kHzUS),Fenton试剂氧化和US/US/Fenton系统协同下的降解均符合表观一级动力学.在单独的单频超声波辐射或者Fenton试剂氧化下对氯苯酚去除率不高,而在复合氧化过程US/US和US/US/Fenton工艺中有显著的提高,表明协同效应存在,对氯苯酚去除的速率常数增强因子分别可达到2.35和2.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氯苯酚(4-CP) 低频超声波/Fenton(US/US/Fenton) 协同效应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fects detection in typical positions of bend pipes using low-frequency ultrasonic guided wave 被引量:2
7
作者 罗更生 谭建平 +1 位作者 汪亮 许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3860-3867,共8页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possibility of detecting defects in bend pipe using low-frequency ultrasonic guided wave, the propagation of T(0,1) mode and L(0,2) mode through straight-curved-straight pipe sections was studi...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possibility of detecting defects in bend pipe using low-frequency ultrasonic guided wave, the propagation of T(0,1) mode and L(0,2) mode through straight-curved-straight pipe sections was studied. FE(finite element) models of bend pipe without defects and those with defects were introduced to analyze energy distribution, mode transition and defect detection of ultrasonic guided wave. FE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validated by experiments of four different bend pipes with circumferential defects in different positions. It is shown that most energy of T(0,1) mode or L(0,2) mode focuses on extrados of bend but little passes through intrados of bend, and T(0,1) mode or L(0,2) mode is converted to other possible non-axisymmetric modes when propagating through the bend and the defect after bend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L(0,2) mode is more sensitive to circumferential notch than T(0,1) mode. The results of this work are beneficial for practical testing of pi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frequency ultrasonic guided wave bend pipe extrados of bend intrados of bend FE(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