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速高电荷态离子^(40)Ar^(16+)与云母表面作用中的电子发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房燕 赵永涛 +4 位作者 肖国青 王瑜玉 王铁山 王释伟 彭海波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7-200,共4页
报道了由兰州ECR源提供的低速高电荷离子40Ar16+入射到云母表面产生的电子发射的实验测量结果.结果发现,电子发射产额Y与离子入射角ψ有近似1/tanψ的关系.基于经典过垒模型,我们对这一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结果和理论结果相当符合,... 报道了由兰州ECR源提供的低速高电荷离子40Ar16+入射到云母表面产生的电子发射的实验测量结果.结果发现,电子发射产额Y与离子入射角ψ有近似1/tanψ的关系.基于经典过垒模型,我们对这一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结果和理论结果相当符合,这就间接说明势能电子发射是低速高电荷态离子作用于表面发射电子的一个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高电荷态离子 电子发射 经典过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0~520 keV Kr^(q+)(8≤q≤17)离子轰击Al靶产生的可见光辐射
2
作者 徐秋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4-548,共5页
低速高电荷态离子与金属表面相互作用,原子从靶材表面溅射,其中一部分处于激发态的溅射原子通过辐射退激产生可见光。在这一相互作用过程中,低速高电荷态离子从靶材表面捕获一个或多个电子进入其激发态,这些处于激发态的入射离子也会通... 低速高电荷态离子与金属表面相互作用,原子从靶材表面溅射,其中一部分处于激发态的溅射原子通过辐射退激产生可见光。在这一相互作用过程中,低速高电荷态离子从靶材表面捕获一个或多个电子进入其激发态,这些处于激发态的入射离子也会通过辐射退激产生可见光。研究表明,离子在靶材中的核阻止本领与溅射原子产额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理解溅射原子的激发过程,认识低速高电荷态离子与金属相互作用过程中,溅射原子的激发概率与入射离子动能和势能之间的关联,研究了260~520 keV Kr^(q+)(8≤q≤17)离子与Al靶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可见光发射。给出了520 keV Kr^(13+)与Al表面相互作用过程中,发射300~550 nm波长范围的发射光谱。实验结果包括溅射的Al原子在309.0和395.9 nm处的共振跃迁,Al^(+)和Al^(2+)分别在358.3和451.6 nm处的共振跃迁,以及Kr^(+)在430.0,434.1,465.8和486.0 nm处的共振跃迁。还给出了谱线强度比值Y(309.0)/Y(395.9),Y(358.5)/Y(395.9),Y(452.8)/Y(395.9)随入射离子动能和势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谱线强度比值均随入射离子动能的增加而增大,而比值Y(309.0)/Y(395.9)随势能的增加而减小。分析表明,在低速高电荷态离子与Al靶相互作用过程中,动能(电子阻止本领)和势能共同作用导致Al原子的激发,与激发态Al(4 s)相比,电子布居较高激发态Al(3 d)的概率随着离子电子阻止本领的增加而增大,而随着离子势能增加而减小。在低速高电荷态离子与金属表面相互作用过程中,入射离子在靶材中的核阻止本领影响溅射原子产额,而电子阻止本领与激发概率相关。在这一作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共同决定溅射原子的激发概率,当动能和势能在同一数量级时,动能作用比势能作用小两个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高电荷态离子 原子谱线 可见光辐射 激发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