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材料层合板低速冲击损伤容限的改进方法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1
作者 程小全 吴学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25,共6页
依据笔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前人的工作 ,以及现有各种改进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冲击性能的方法 ,分析和总结了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冲击损伤以及损伤容限 ,其中主要是冲击后压缩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层合板 低速冲击损伤容限 影响因素 层间断裂韧性 冲击性能 压缩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中空夹层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损伤及剩余强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光明 朱波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289-293,共5页
简要论述了整体中空夹层复合材料低速冲击及冲击后剩余强度的研究情况,选取了三种不同规格的试件进行了不同能量下的低速冲击试验和冲击后的拉伸,压缩强度试验,得到不同能量下材料的损伤情况和强度变化曲线。实验结果与国外相关文献进... 简要论述了整体中空夹层复合材料低速冲击及冲击后剩余强度的研究情况,选取了三种不同规格的试件进行了不同能量下的低速冲击试验和冲击后的拉伸,压缩强度试验,得到不同能量下材料的损伤情况和强度变化曲线。实验结果与国外相关文献进行了对比,与文献结果具有一致的变化规律,对整体中空夹层复合材料的运用及推广有一定得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中空 夹层复合材料 低速冲击损伤 剩余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冲击参数下Nomex蜂窝板的低速冲击损伤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丽红 张明康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7-253,共7页
Nomex蜂窝板因具有轻质、高强度的特点,在航空航天、高速列车、船舶制造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特殊的三明治夹层结构使其对冲击载荷特别敏感,较小的冲击载荷都可能对结构造成不可避免的损伤,从而使结构力学性能下降。针对No... Nomex蜂窝板因具有轻质、高强度的特点,在航空航天、高速列车、船舶制造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特殊的三明治夹层结构使其对冲击载荷特别敏感,较小的冲击载荷都可能对结构造成不可避免的损伤,从而使结构力学性能下降。针对Nomex夹层板的低速冲击性能,利用落锤冲击试验及精细化仿真模型探究Nomex蜂窝板在不同直径冲头和不同能量冲击下的力学性能反馈及损伤情况,并建立最大峰值力的理论计算模型,以判断服役蜂窝板遭受损伤的工况环境,对蜂窝板的实用工况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mex蜂窝板 低速冲击损伤 冲击参数 精细化仿真模型 最大峰值力理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DYNA的复合材料层合板低速冲击损伤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玄 张晓晴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888-2892,共5页
结合应力强度理论和粘接域理论,提出一种全新的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损伤模型,利用大型动力有限元软件LS-DYNA进行实现,并通过算例的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合理性。研究结果为复合材料抗低速冲击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低速冲击损伤 粘接域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热压罐预浸料T700SC/#2510层板的低速冲击损伤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孔德拴 管国阳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4-76,共3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一种非热压罐(Out of Autoclave,简称OOA)预浸料T700SC/#2510层压板的低速冲击损伤特性。针对三种典型铺层方案,获得了层压板的凹坑深度-单位厚度冲击能量(d-e)、损伤面积-单位厚度冲击能量(S-e)和冲击后压缩强度-凹坑深... 通过试验研究了一种非热压罐(Out of Autoclave,简称OOA)预浸料T700SC/#2510层压板的低速冲击损伤特性。针对三种典型铺层方案,获得了层压板的凹坑深度-单位厚度冲击能量(d-e)、损伤面积-单位厚度冲击能量(S-e)和冲击后压缩强度-凹坑深度(σ-d)曲线,以及三个批次的该OOA预浸料准各向同性层压板在标准冲击能量6.7J/mm下的剩余压缩强度结果。结果表明,T700SC/#2510材料体系冲击表面损伤不明显,但内部损伤却较大;该OOA预浸料的d-e曲线、S-e曲线和σ-d曲线均存在拐点现象;准各向同性铺层可以吸收更高的冲击能量,但也导致了更大的内部分层损伤;该OOA预浸料的CAI强度满足第二代OOA预浸料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热压罐预浸料 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 低速冲击损伤 冲击后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织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损伤超声热成像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胤 宋远佳 +2 位作者 江海军 陈飞 张凯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76-883,共8页
编织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损伤主要为内部的分层损伤,采用目视检测无法有效检测损伤,损伤使得结构承载能力严重降低,威胁编织复合材料构件的安全使用。本文使用超声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编织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损伤进行无损检测研究,使用10J、20J... 编织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损伤主要为内部的分层损伤,采用目视检测无法有效检测损伤,损伤使得结构承载能力严重降低,威胁编织复合材料构件的安全使用。本文使用超声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编织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损伤进行无损检测研究,使用10J、20J、30J、40J、50J的冲击能量制作了5个试件。对超声激励过程的温升曲线、空间温度曲线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比不同冲击能量试件发现,低速冲击下损伤主要是内部损伤,冲击能量越大,损伤区域越大,且损伤具有延展性。采用曲线分类算法对损伤区域进行了定量识别,发现编织复合材料损伤面积和冲击能量成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红外热成像 编织复合材料 低速冲击损伤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损伤超声红外热波检测能力评估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胤 田干 +2 位作者 杨正伟 张炜 罗文源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24-1130,共7页
为评估超声红外热成像对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损伤的检测能力,提出了评估流程和评估标准。设计并制作了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别采用超声红外热成像和超声C扫描两种方法对不同冲击能量下的冲击损伤进行了检测研究,以超声C扫描结果作为参照,对比... 为评估超声红外热成像对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损伤的检测能力,提出了评估流程和评估标准。设计并制作了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别采用超声红外热成像和超声C扫描两种方法对不同冲击能量下的冲击损伤进行了检测研究,以超声C扫描结果作为参照,对比分析了超声红外热成像的检测结果并对损伤大小进行了定量识别。结果表明:超声红外热成像不仅能够对冲击损伤进行准确的定位,还能有效地检测出冲击引起的纤维断裂、基体开裂和分层等具体的损伤形式,检测速度快,非常适合用于在线检测;与超声C扫描相比,超声热成像方法对冲击损伤大小的识别误差小于6%,检测精度较高,满足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红外热成像 复合材料 低速冲击损伤 超声C扫描 检测能力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M用ES-Fabric增强织物的制备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闫丽 安学锋 +1 位作者 董慧民 益小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4-96,共3页
基于"离位"增韧技术,将"离位"增韧剂聚醚砜均匀地附载在增强织物上,制备具有增韧功能的ES-Fabric增强织物。以ES-Fabric增强织物作为增强体,采用垂直流动RTM工艺制备了"离位"增韧的不同树脂基(6421、3266... 基于"离位"增韧技术,将"离位"增韧剂聚醚砜均匀地附载在增强织物上,制备具有增韧功能的ES-Fabric增强织物。以ES-Fabric增强织物作为增强体,采用垂直流动RTM工艺制备了"离位"增韧的不同树脂基(6421、3266和5284树脂)复合材料,并进行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垂直流动RTM工艺缩短了注胶时间,改善了"离位"增韧的RTM工艺,"离位"增韧的复合材料不仅提高了复合材料层压板的冲击损伤阻抗(用分层的投影面积超声C扫描来评价),也提高了层压板的冲击后压缩强度(用CAI值来评价),并且增韧后的复合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并没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Fabric增强织物 复合材料 低速冲击损伤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砜改性C_f/BMI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闫丽 安学锋 +1 位作者 董慧民 张晨乾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39,共4页
基于"离位"增韧技术,将"离位"增韧剂聚醚砜(PES)均匀地附载在碳纤维织物上,采用RTM工艺制备了Cf/BMI复合材料(U3160/6421),通过低速冲击、DMA、SEM和基本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研究了PES对U3160/6421复合材料性能的影... 基于"离位"增韧技术,将"离位"增韧剂聚醚砜(PES)均匀地附载在碳纤维织物上,采用RTM工艺制备了Cf/BMI复合材料(U3160/6421),通过低速冲击、DMA、SEM和基本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研究了PES对U3160/6421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ES附载的ES-Fabric织物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增韧效果,其CAI值提高了85%。由于PES的加入,在复合材料层间出现了PES和树脂BMI6421的相反转结构,改善了复合材料的损伤阻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损伤容限,并且"离位"层间增韧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 “离位”增韧 BMI树脂基复合材料 低速冲击损伤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位”增韧T800H/5228ES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闫丽 安学锋 +2 位作者 董慧民 刘立朋 益小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5-57,61,共4页
基于"离位"增韧技术,以PAEK膜为增韧膜,制备了T800H/5228ES预浸料及其复合材料,通过Ⅰ型层间断裂韧性、Ⅱ型层间断裂韧性和低速冲击等试验,对比考核"离位"增韧T800H/5228ES复合材料相对于传统树脂增韧X850复合材料... 基于"离位"增韧技术,以PAEK膜为增韧膜,制备了T800H/5228ES预浸料及其复合材料,通过Ⅰ型层间断裂韧性、Ⅱ型层间断裂韧性和低速冲击等试验,对比考核"离位"增韧T800H/5228ES复合材料相对于传统树脂增韧X850复合材料的增韧特性,分析了T800H/5228ES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结果表明,相比于X850复合材料,T800H/5228ES复合材料有较高的GⅠC值、GⅡC值和CAI值,"离位"增韧在T800H/5228ES复合材料层间形成了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双连续相结构,这种结构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层压板的层间断裂韧性、冲击损伤阻抗和损伤容限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位”增韧 复合材料 层间断裂韧性 相形貌 低速冲击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