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低轨卫星星座跳波束对地覆盖方法
1
作者 孙杰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47-952,共6页
针对低轨卫星星座对地覆盖时的星间切换频繁、切换信令开销大等问题,提出利用跳波束进行对地覆盖的系统解决方案。充分利用跳波束相对固定覆盖的特性和卫星轨道运行的特性,提出虚拟接入点动态部署技术、基于地球覆盖表的连续覆盖方法和... 针对低轨卫星星座对地覆盖时的星间切换频繁、切换信令开销大等问题,提出利用跳波束进行对地覆盖的系统解决方案。充分利用跳波束相对固定覆盖的特性和卫星轨道运行的特性,提出虚拟接入点动态部署技术、基于地球覆盖表的连续覆盖方法和星间切换方法等关键技术,最大程度精简系统设计,降低星间切换频次,简化切换信令流程。仿真结果表明,在典型场景下,能够实现区域24 h连续覆盖所需卫星数从超过15000颗下降至210颗,切换频次降低从5.7秒/次下降至392.3秒/次,切换信令开销从10次信令下降至2次信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星座 卫星通信 对地覆盖 星间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感算融合赋能的低轨卫星星座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窦成龙 吴远 +1 位作者 钱丽萍 Tony Q.S.QUEK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5,共7页
为了进一步支撑空天地一体化多维协同通信、精准遥感和高效泛在计算的协同演进,低轨卫星星座网络亟需发展通信、感知、计算融合(ISCC)理论与关键技术。基于此,首先概述了低轨卫星星座网络的研究背景和通感算融合网络研究现状;进一步地,... 为了进一步支撑空天地一体化多维协同通信、精准遥感和高效泛在计算的协同演进,低轨卫星星座网络亟需发展通信、感知、计算融合(ISCC)理论与关键技术。基于此,首先概述了低轨卫星星座网络的研究背景和通感算融合网络研究现状;进一步地,聚焦于通信、感知和计算的深度融合,深入分析了通感算融合赋能的低轨卫星星座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最后探讨了通感算赋能的低轨卫星星座网络面临的未来挑战与发展前景。本研究有望为未来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的多维协同通信、精准遥感和高效泛在计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星座网络 通感算融合 空天地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STK的低轨卫星星座阵列天线共视方法
3
作者 赵心悦 王梦园 +3 位作者 刘航 刘强 周驰 安康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7-1152,共6页
低轨卫星星座加装阵列天线具备信号传输链路短、信号接收增益高等优势,近年来在6G通信、遥感等各领域广泛应用。但低轨卫星星座组网后,多星阵列天线按相同波束指向完成空域扫描时,各卫星对地覆盖区域仅有部分重叠,影响多星协同工作效率... 低轨卫星星座加装阵列天线具备信号传输链路短、信号接收增益高等优势,近年来在6G通信、遥感等各领域广泛应用。但低轨卫星星座组网后,多星阵列天线按相同波束指向完成空域扫描时,各卫星对地覆盖区域仅有部分重叠,影响多星协同工作效率。针对低轨卫星星座对地共视范围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atlab/STK的低轨星座阵列天线共视方法。该方法可在任意卫星轨道、任意时刻对全空域波束进行指向修正,并生成方位角修正表及俯仰角修正表,仿真验证了该方法可有效扩大低轨卫星星座对地共视区域范围,提升星座协同配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星座 阵列天线 波束指向修正 共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卫星星座网的切换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刚 苟定勇 吴诗其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1-159,共9页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装备有星际链路的低轨卫星星座网的切换策略——最小跳数切换策略。该策略以端到端连接的跳数为基础,充分利用了低轨星座网的特点,将切换过程与路由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有效解决了不同卫星之间的切换问题。仿真结果表明,...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装备有星际链路的低轨卫星星座网的切换策略——最小跳数切换策略。该策略以端到端连接的跳数为基础,充分利用了低轨星座网的特点,将切换过程与路由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有效解决了不同卫星之间的切换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同已有的切换策略相比,该策略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QoS保障,获得较好的系统性能,如较低的传播延时和较小的切换频率,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星座 传播延时 服务质量 星际链路 星间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oS保障的低轨卫星星座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戴翠琴 秦杰鹏 +1 位作者 许涛 唐宏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5-115,共11页
低轨卫星星座设计是部署低轨卫星网络的前提和关键。然而,不均匀的地面用户分布和不合理的卫星资源配置对卫星网络的服务质量提出了重大挑战。针对以上问题,通过构建服务质量(QoS)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QoS保障的低轨卫星星座设计方... 低轨卫星星座设计是部署低轨卫星网络的前提和关键。然而,不均匀的地面用户分布和不合理的卫星资源配置对卫星网络的服务质量提出了重大挑战。针对以上问题,通过构建服务质量(QoS)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QoS保障的低轨卫星星座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低轨卫星网络模型和星座覆盖模型,通过星间链路的建链准则来定义星座抗毁性指标。其次,通过建立用户链路以及定义用户匹配度来分析星座对目标区域用户的资源匹配情况。接着,建立了以QoS指标为约束最大化效费比的低轨卫星星座设计优化问题,定义的QoS指标包括信噪比、误码率、抗毁性以及星座覆盖率和用户匹配度。此外,通过遗传禁忌智能算法求得了所设计的低轨卫星星座的轨道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低轨卫星星座设计方案在满足指定QoS约束的同时具有最大星座效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星座设计 服务质量 抗毁性 星座覆盖率 用户匹配度 效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低轨卫星星座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双美 赵科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4-95,共2页
0 引言近年来,以一网星座、星链星座为代表的低轨通信星座和以鸽群星座为代表的低轨遥感星座带动了全球低轨卫星星座的建设热潮,同时卫星星座在批量研制、快速部署、应用服务等方面显示出诸多具备颠覆性的特点与趋势,将极大革新与重新... 0 引言近年来,以一网星座、星链星座为代表的低轨通信星座和以鸽群星座为代表的低轨遥感星座带动了全球低轨卫星星座的建设热潮,同时卫星星座在批量研制、快速部署、应用服务等方面显示出诸多具备颠覆性的特点与趋势,将极大革新与重新塑造卫星通信与遥感等领域的整体格局。目前,全球正在轨运行的低轨卫星星座并不多,卫星数量突破百位数的星座更是寥寥无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星座 卫星通信 快速部署 卫星数量 应用服务 运行 整体格局 特点与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卫星星座动态波束关闭算法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帅军 胡月梅 +2 位作者 范春石 凌腾 刘立祥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0-196,共7页
针对低轨多波束卫星星座网络中空间段卫星对地覆盖不均匀导致某些区域相对密集,造成严重的波束间干扰与不必要的波束资源开销等问题,提出了在满足覆盖等要求下的波束关闭算法。以多波束低轨星座网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建立了低轨星座网... 针对低轨多波束卫星星座网络中空间段卫星对地覆盖不均匀导致某些区域相对密集,造成严重的波束间干扰与不必要的波束资源开销等问题,提出了在满足覆盖等要求下的波束关闭算法。以多波束低轨星座网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建立了低轨星座网络波束关闭的最优化问题,进而分析并论证了该问题的NP完全属性,给出了探索式求解方法。以共计3168个波束的铱星星座网络为仿真场景,仿真分析了所提出的探索式波束关闭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仅需要1913个波束即可实现对全球区域的连续覆盖,降低了39.61%的波束资源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网络 低轨卫星星座 波束关闭 探索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卫星星座快速响应链路损毁路由算法 被引量:2
8
作者 崔荣芳 徐湛 职如昕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65-1172,共8页
设计高效弹性的卫星路由算法是未来低轨(Low Earth Orbit, LEO)卫星通信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为解决低轨卫星星座网络中星间链路发生故障后存在的传输中断和数据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低轨卫星星座快速响应链路损毁路由算法(Quick-res... 设计高效弹性的卫星路由算法是未来低轨(Low Earth Orbit, LEO)卫星通信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为解决低轨卫星星座网络中星间链路发生故障后存在的传输中断和数据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低轨卫星星座快速响应链路损毁路由算法(Quick-response Link Destruction Routing Algorithm for LEO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QRLDRA)。QRLDRA以星座可预测拓扑作为星间路由计算基础,增加星地回传路由设计,快速将星间链路异常回传至地面计算中心处理;引入多优先级动态队列,根据节点链路状态调整星间链路不同数据传输的优先级;综合路由计算、路由上注、链路检测等功能,完成对拓扑变化的及时响应。通过仿真实验与传统算法的比较发现,所提算法有效提高了数据端到端传输的成功率,为用户业务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提供了可靠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星座 卫星通信 链路状态检测 路由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卫星星座网络路由新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董超颖 续欣 +1 位作者 刘爱军 苌敬辉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5-290,共6页
低轨卫星星座具有传输时延低、传播损耗小和覆盖区域广等特点,是卫星通信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星座路由技术作为低轨卫星星座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为进一步满足不断涌现的大容量、高效率和高服务质量... 低轨卫星星座具有传输时延低、传播损耗小和覆盖区域广等特点,是卫星通信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星座路由技术作为低轨卫星星座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为进一步满足不断涌现的大容量、高效率和高服务质量的卫星通信业务传输需求,出现了诸多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QoS星座路由算法、多层卫星星座路由算法和低轨星座多径路由算法。文中对近期国内外低轨卫星星座路由算法的前沿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比分析了当前已有算法在计算复杂度、满足业务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和拥塞控制3个方面的优化;针对未来的星座网络面临的业务需求,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星座 路由算法 QOS 人工智能算法 多层卫星网络 多径路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低轨卫星星座的多星协作信号检测技术
10
作者 王虎威 叶能 安建平 《中兴通讯技术》 2021年第5期12-17,共6页
低轨(LEO)卫星通信因其时延低、路损小且单星成本低等优势,近年来已成为全球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面向未来数千乃至数万颗规模的LEO卫星星座,多星协作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充分运用多颗卫星的信号收发与处理能力,挖掘低轨卫星星座的规模优势... 低轨(LEO)卫星通信因其时延低、路损小且单星成本低等优势,近年来已成为全球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面向未来数千乃至数万颗规模的LEO卫星星座,多星协作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充分运用多颗卫星的信号收发与处理能力,挖掘低轨卫星星座的规模优势,是使能未来6G空天地一体泛在互联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多星协作信号检测技术的典型技术路线和实现方案,并探寻多星协作虚拟阵列信号检测技术在未来大规模LEO卫星星座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星座 多星协作 虚拟阵列 信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邻域搜索算法在低轨卫星广播调度中的优化应用
11
作者 王英伍 耿座学 +4 位作者 李学富 胡健 瞿威均 王斌 杨宜康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98-201,共4页
随着低轨(LEO)卫星通信技术的进步,LEO卫星星座通信系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这些系统可以有效地弥补地面蜂窝网的覆盖盲区,作为地面蜂窝网的补充对实现全球互联具有重要意义。针对LEO卫星通信领域中重要的卫星广播调度问题(SBSP),深入分... 随着低轨(LEO)卫星通信技术的进步,LEO卫星星座通信系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这些系统可以有效地弥补地面蜂窝网的覆盖盲区,作为地面蜂窝网的补充对实现全球互联具有重要意义。针对LEO卫星通信领域中重要的卫星广播调度问题(SBSP),深入分析并构建一个整数规划模型,并设计用于求解该模型的改进变邻域搜索算法(MVNS-SBS)。MVNS-SBS算法通过随机生成的方式获得初始可行的星地连接方案,然后进入VND(Variable Neighborhood Descent)阶段,并利用add和switch两种邻域结构交替进行局部搜索。当VND阶段陷入局部最优时,算法跳转进入shaking阶段,通过remove操作为方案添加扰动,并返回VND阶段。如果在多次扰动后仍未找到更优方案,则认为算法已收敛并终止运行。实验中,为了模拟实际工程场景,在不同规模的经典算例上,把所提算法与粒子群优化(PSO)、竞争Hopfield神经网络(CHNN)和SDBDE(Stochastic Diffusion Binary Differential Evolution)3种有效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有效求解SBSP,并展现出良好的鲁棒性和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星座 卫星网络 卫星广播调度问题 变邻域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星座卫星快速开发与验证方案设计
12
作者 刘敏 范为 +1 位作者 裴胜伟 李峰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0,共5页
针对低轨星座卫星快速开发与验证需求,提出试验星+工程星+接口验证平台(VPI)并行研制验证方案。通过工程星研制,对卫星结构、总装设计及供电主通道、推进贮供主通道等设计进行验证,支撑试验星设计优化与结构投产;VPI对星上电子单机接口... 针对低轨星座卫星快速开发与验证需求,提出试验星+工程星+接口验证平台(VPI)并行研制验证方案。通过工程星研制,对卫星结构、总装设计及供电主通道、推进贮供主通道等设计进行验证,支撑试验星设计优化与结构投产;VPI对星上电子单机接口、星上软件等进行迭代验证。通过试验星研制,对低轨星座卫星功能性能全面验证,确定星座卫星基线。该方案经多颗卫星实施验证,有效提高了低轨星座卫星验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座卫星 工程星 快速开发 设计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轨卫星联合监视的机场飞机目标跟踪方法
13
作者 陈家建 刘勇 +3 位作者 郭鹏宇 曹璐 王鑫慧 孟玲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81,共12页
随着大规模低轨商业遥感卫星星座的发展,卫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地面同一区域进行接力观测,使得对机场飞机目标的持续监视成为可能。针对低轨卫星联合监视下的机场飞机目标跟踪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个基于YOLOv7与DeepSORT的两阶段飞机目... 随着大规模低轨商业遥感卫星星座的发展,卫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地面同一区域进行接力观测,使得对机场飞机目标的持续监视成为可能。针对低轨卫星联合监视下的机场飞机目标跟踪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个基于YOLOv7与DeepSORT的两阶段飞机目标跟踪方法,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改进YOLOv7网络,实现对卫星遥感图像中小型飞机目标的准确检测;通过优化匹配机制改进DeepSORT算法,实现对存在长时间差的图像序列中运动飞机目标的持续跟踪。文章利用多颗“吉林一号”卫星接力拍摄的卫星遥感图像序列进行算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方法能够融合多颗卫星不同时刻的成像信息,提高对机场运行状态的连续感知能力,多目标跟踪精度为79.15%,对比其他常用的跟踪算法提高了3.2%以上,同时显示出大规模低轨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在目标跟踪领域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星座 多目标跟踪 改进DeepSORT算法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低轨航天器与星座卫星的碰撞风险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翠兰 欧阳琦 +1 位作者 陈明 刘静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58-1165,共8页
针对商业小卫星星座迅猛发展对航天器飞行安全造成潜在威胁的问题,以600 km高度星座和大型低轨航天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区域方法(BOX)和碰撞概率风险评估方法,分析了星座与大型低轨航天器的碰撞风险。根据星座轨道演化分析表明,整个星座... 针对商业小卫星星座迅猛发展对航天器飞行安全造成潜在威胁的问题,以600 km高度星座和大型低轨航天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区域方法(BOX)和碰撞概率风险评估方法,分析了星座与大型低轨航天器的碰撞风险。根据星座轨道演化分析表明,整个星座卫星与大型低轨航天器可能发生碰撞的时间相对集中,持续时间约1~2年。BOX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每颗卫星与大型低轨航天器交会,并进入红色预警门限的交会次数约10次左右。碰撞概率计算结果表明,约有5%的卫星进入红色预警门限,星座如果在寿命末期采取无控再入将对大型低轨航天器在1~2年内产生较大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星座 大型航天器 碰撞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反向探测的低轨星座路由算法
15
作者 晏坚 王京林 曹志刚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4-419,共6页
针对低轨卫星星座通信系统动态拓扑结构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向探测的路由算法(ReverseDetection Based Routing,RDBR),采用分布式实现且具有极低的运算复杂度,适合于星上实时计算,对于提高星座网络的自主运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与... 针对低轨卫星星座通信系统动态拓扑结构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向探测的路由算法(ReverseDetection Based Routing,RDBR),采用分布式实现且具有极低的运算复杂度,适合于星上实时计算,对于提高星座网络的自主运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与快照序列(Sequent Snap Shots,SSS)算法的对比分析和仿真表明,RDBR算法以有限的信令开销取得的路由性能优于60s快照序列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星座 路由 星上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卫星导航增强技术--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47
16
作者 王磊 李德仁 +3 位作者 陈锐志 付文举 沈欣 江昊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4-152,共9页
在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初步实现全球能力覆盖的背景下,低轨卫星导航增强(LEO-NA)技术因其易于与北斗系统协同来提高全球自主导航精度、拓展全球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巨大潜力而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梳理了发展导航增强技术的现... 在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初步实现全球能力覆盖的背景下,低轨卫星导航增强(LEO-NA)技术因其易于与北斗系统协同来提高全球自主导航精度、拓展全球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巨大潜力而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梳理了发展导航增强技术的现实需求,分析了导航增强技术以及LEO-NA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我国"珞珈一号"关键技术在轨验证的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研判了LEO-NA系统未来发展面临的技术挑战,如导航增强频率的兼容互操作、通信/导航信号一体化设计、低轨卫星星座管控、高动态导航增强信号捕获与跟踪、与现有导航系统的融合等。研究提出,针对我国发展LEO-NA技术的迫切需求,可着重在以下方面开展工作:加强系统顶层设计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注重LEO-NA系统与北斗系统的协同增效;促进通信、导航、遥感功能融合,分步骤分层次构建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将卫星工程与地面基础设施统一规划考虑,实行星地一体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增强 低轨卫星星座 北斗系统 协同建设 星地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星座短报文通信中的扩频信号二维快捕优化与实现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军 郑立荣 +3 位作者 林宝军 沈苑 龚文斌 帅涛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76-982,共7页
极弱信号、大多普勒动态变化条件下的接收机抗干扰、快速捕获同步技术是低轨卫星短报文数据通信的研究难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多普勒特性对低轨卫星扩频信号快捕的影响,讨论了现有各种捕获策略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双倍采样、补零的部... 极弱信号、大多普勒动态变化条件下的接收机抗干扰、快速捕获同步技术是低轨卫星短报文数据通信的研究难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多普勒特性对低轨卫星扩频信号快捕的影响,讨论了现有各种捕获策略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双倍采样、补零的部分匹配滤波与快速傅里叶变换相结合的二维并行快速捕获优化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性能仿真分析,最后结合面向判决的同步技术,给出接收机原理样机捕获时间的实现结果.在给定前导码条件下,优化后的二维并行捕获平均时间为10ms,远低于常规扩频码并行捕获的秒量级捕获时间,可以较好地满足低轨卫星星座全球短报文数据突发通信及随遇接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星座 短报文通信 快速捕获 直接序列扩频 快速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tri网的低轨星座空间覆盖属性分析
18
作者 杨宣 郭法滨 王明哲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1-486,共6页
针对低轨(low earth orbit,LEO)星座系统的空间覆盖性能,提出应用着色Petri网(colored Petri net,CPN)建模仿真分析星座对目标空间覆盖属性的方法。通过低轨探测星座系统的三层CPN建模和仿真,分析整体星座的逻辑结构特性和多星动态协同... 针对低轨(low earth orbit,LEO)星座系统的空间覆盖性能,提出应用着色Petri网(colored Petri net,CPN)建模仿真分析星座对目标空间覆盖属性的方法。通过低轨探测星座系统的三层CPN建模和仿真,分析整体星座的逻辑结构特性和多星动态协同事件操作流程及操作事件的因果/并发时序关系,创建了一种LEO探测卫星对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和任意弹道的空间目标覆盖属性研究途径,以获得星座对任意来袭目标的最优探测操作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星座 空间覆盖属性 PETRI网 结构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卫星随遇接入互联网星座和在轨智能处理 被引量:6
19
作者 常晓宇 张伟嘉 +3 位作者 李旭东 张晓男 王港 贾钢 《电信科学》 2022年第4期59-69,共11页
低轨互联网星座是当前全球研究和发展的热点,互联网星座支持随遇接入遥感卫星和信息在轨直接处理的应用前景备受期待,但由于轨道高度不同会产生双向高动态异构星座的接入互联问题。首先,通过设定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在不同轨道特性、不... 低轨互联网星座是当前全球研究和发展的热点,互联网星座支持随遇接入遥感卫星和信息在轨直接处理的应用前景备受期待,但由于轨道高度不同会产生双向高动态异构星座的接入互联问题。首先,通过设定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在不同轨道特性、不同卫星数量情况下的随遇接入仿真场景,重点探讨了时空非连续可视性和多普勒频移问题对遥感卫星接入性能的影响;其次,基于遥感卫星随遇接入互联网星座场景的特点,分析了不同时延性在轨处理任务的流程及其星地功能分配;最后,对当前在轨智能处理算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重点进行阐述,为未来低轨互联网星座及遥感卫星的发展和联合组网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互联网星座 遥感卫星 随遇接入 非连续覆盖 智能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时延能耗感知的在轨边缘计算任务卸载调度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众晓 彭青蓝 +3 位作者 孙若骁 徐锡峰 郑万波 夏云霓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42-750,共9页
全球智能设备的迅速增长引发了对计算资源下沉至边缘的巨大需求,催生了边缘计算范式的出现。同时,计算资源稀缺的偏远地区用户对算力的需求又推动了在轨边缘计算(Orbit Edge Computing,OEC)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在OEC场景下,偏远地区用户... 全球智能设备的迅速增长引发了对计算资源下沉至边缘的巨大需求,催生了边缘计算范式的出现。同时,计算资源稀缺的偏远地区用户对算力的需求又推动了在轨边缘计算(Orbit Edge Computing,OEC)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在OEC场景下,偏远地区用户可以通过星地和星间通信链路将计算任务卸载至部署在低轨卫星上的边缘服务器,以此突破地面计算通信基础设施的限制,为偏远地区的用户提供低时延和高可靠的服务。然而,OEC场景中卫星算力受有限载荷和太阳能转化效率约束,同时还存在低轨卫星绕地导致的高度动态的星地连接造成的可用时隙有限的限制,面临着计算资源稀缺和可用通信时间有限所带来的挑战。因此,需要高质高效的任务卸载决策算法来保证OEC系统的高效运行。然而,目前在OEC场景下任务卸载方法大多在处理任务时无法兼顾计算任务卸载时延与能耗,此外传统方法还缺少对任务多样性的考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的在轨边缘计算任务卸载方法OEC-ALNS,该方法以任务类型加权的任务处理成本为优化目标,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最小化时延的破坏算子和修复算子来进一步提升搜索效率和卸载调度质量。基于Walker Delta低轨卫星星座和真实计算任务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OEC-TA(OEC Task Allocation)方法相比,提出的OEC-ALNS方法在多个任务集异构的OEC场景中最多能够减少42.22%的加权任务处理成本和降低42.46%的平均时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计算 低轨卫星星座 计算任务卸载 自适应大邻域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