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D与NaHCO_3对重症失血性休克低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金建秋 赵克森 +2 位作者 赵桂玲 黄绪亮 潘秉兴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NaHCO3治疗重症失血性休克低血管反应性的效果。方法 将28只重症失血性休克SD大鼠随机均分为SOD组、NaHCO3组、SOD+NaHCO33个治疗组以及1个对照组,分别观察用药后各组大鼠的血管反应性、血压、微动脉血...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NaHCO3治疗重症失血性休克低血管反应性的效果。方法 将28只重症失血性休克SD大鼠随机均分为SOD组、NaHCO3组、SOD+NaHCO33个治疗组以及1个对照组,分别观察用药后各组大鼠的血管反应性、血压、微动脉血流量和24h存活率。结果 休克2h后,各组动物微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NE)的反应性显著减低,NE阈值比失血前提高24-27倍。复苏治疗2h后,3个治疗组血管反应性都有回升,其中以SOD+NaHCO3组效果最显著,NE阈值下降至失血前的4.7倍。此外,给SOD+NaHCO3后再给多巴胺的升压效应最为显著,是对照组的1.9倍,且在回输血液后动物血压稳定在13.33kPa以上;治疗2h后,微动脉血流量是对照组的2.54倍,动物存活时间比对照组延长2.9倍。结论 SOD和NaHCO3对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血管低反应性有恢复作用;先给SOD+NaHCO3再给升压药物(多巴胺)可明显稳定提升动物血压,并提高动物存活率,提示SOD+碱可能是治疗重症失血性休克低血管反应性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 NAHCO3 重症失血休克 低血管反应性 超氧化物岐化酶 碳酸氢钠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脓毒症大鼠血管低反应性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2
作者 孙悦 张杰 +5 位作者 张濒丹 彭小勇 周远群 李涛 刘良明 陈力勇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2-239,共8页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脓毒症大鼠血管低反应性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96只12周龄的SD大鼠,雌雄不论,体质量20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16)、脓毒症组(n=16)、丙泊酚组(n=16)、丙泊酚+ROCK抑制剂Y-27632组(n=16)、丙泊酚...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脓毒症大鼠血管低反应性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96只12周龄的SD大鼠,雌雄不论,体质量20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16)、脓毒症组(n=16)、丙泊酚组(n=16)、丙泊酚+ROCK抑制剂Y-27632组(n=16)、丙泊酚+PKCα抑制剂GO6976组(n=16)、丙泊酚+IP3抑制剂2-APB组(n=8)以及丙泊酚+细胞缝隙连接抑制剂甲氯灭酸钠(Movens)组(n=8),采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和血管环钙敏感性测定技术,研究丙泊酚对脓毒症大鼠血管低反应性的改善作用及其与RhoA/ROCK、PKCα、IP3和细胞缝隙连接的关系。结果 离体血管环反应性测定实验和钙敏感性测定实验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脓毒症组大鼠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性和钙敏感性均显著降低,量-效曲线右移,其中肠系膜上动脉降低最为明显,降低比例达51.42%(P<0.05);而丙泊酚组可明显改善脓毒症组血管低反应性以及钙敏感性,在股动脉的恢复作用最为显著,恢复比例达89.57%(P<0.05)。钙敏感性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与丙泊酚组相比,丙泊酚+Y-27632组和丙泊酚+GO6976组量-效曲线右移,Y-27632和GO6976可显著拮抗丙泊酚对严重脓毒症大鼠肠系膜上动脉主干血管钙敏感性的改善作用,抑制率分别为146.95%和88.63%(P<0.05)。离体血管环反应性测定实验显示,丙泊酚+Y-27632组和丙泊酚+Movens组可显著拮抗丙泊酚组对脓毒症组大鼠血管低反应性的改善作用,抑制程度分别为40.79%和169.90%(P<0.05);而丙泊酚+GO6976组和丙泊酚+2-APB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丙泊酚治疗可显著改善脓毒症大鼠血管低反应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RhoA/ROCK通路改善血管钙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丙泊酚 血管反应 RhoA/ROCK 钙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患者硬膜外阻滞后血管低反应性的原因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罗宝蓉 秦斐 +1 位作者 邢桂英 吴曼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66-367,共2页
关键词 梗阻黄疸 硬膜外阻滞 血管反应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MEGJ的cAMP传递介导Ang2调节缺氧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低反应性 被引量:5
4
作者 徐竞 杨光明 +1 位作者 李涛 刘良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观察肌内皮缝隙连接(MEGJ)是否通过传递环磷酸腺苷(cAMP)介导血管生成素2(Ang2)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和血管低反应性的调节。方法:在双面共培养系统中培养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ECs)和VSMCs,并予... 目的:观察肌内皮缝隙连接(MEGJ)是否通过传递环磷酸腺苷(cAMP)介导血管生成素2(Ang2)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和血管低反应性的调节。方法:在双面共培养系统中培养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ECs)和VSMCs,并予以RNA干扰和缺氧等处理;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VSMCs中iNOS的表达;通过检测FITC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透过率反映VSMCs收缩反应性;采用Alexa Fluor 488-c AMP为示踪剂,观察cAMP从VECs到VSMCs的跨MEGJ转运。结果:在单独培养的VECs和VSMCs中,缺氧及Ang2处理后cAMP浓度均显著增高(P<0.05),但在VECs和VSMCs中的水平并不相同,在VECs中的水平显著高于VSMCs中的水平(P<0.05)。在双面共培养系统中,VECs和VSMCs中cAMP的浓度差则明显降低,且VSMCs中增高的c AMP水平可被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小干扰RNA(siRNA)显著抑制(P<0.05)。外源性Ang2作用下缺氧后荧光标记的Alexa Fluor 488-cAMP发生明显的从VECs到VSMCs的转运,且可被Cx43 siRNA显著抑制(P<0.05)。在双面共培养系统的VECs和VSMCs侧给予c AMP抑制剂均可显著抑制外源性Ang2作用下缺氧VSMCs的i NOS高表达,改善VSMCs的收缩低反应性(P<0.05)。结论:缺氧后Ang2可能通过Cx43,促进c AMP经MEGJ传递进入VSMCs,导致VSMCs的iNOS高表达和收缩低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血管反应 血管生成素2 肌内皮缝隙连接 缝隙连接蛋白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片受体对失血性休克血管低反应性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德耀 开丽 刘良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107-1107,共1页
关键词 失血休克 血管反应 阿片受体 调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R抑制剂Calhex231通过PTH-AR途径参与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低反应性的调节 被引量:3
6
作者 彭小勇 胡弋 +3 位作者 薛明英 李涛 刘良明 杨光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探讨钙敏感性受体(CaSR)抑制剂Calhex231(Cal)是否通过甲状旁腺素(PTH)-肾上腺素受体(AR)途径参与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低反应性的调节。方法:检测Cal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血PTH水平的影响,并观察外源给予PTH对正常和休克大鼠血... 目的:探讨钙敏感性受体(CaSR)抑制剂Calhex231(Cal)是否通过甲状旁腺素(PTH)-肾上腺素受体(AR)途径参与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低反应性的调节。方法:检测Cal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血PTH水平的影响,并观察外源给予PTH对正常和休克大鼠血压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Cal对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以及外源给予PTH对大鼠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2种AR亚型(α1-AR和β1-AR)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创伤失血性休克后大鼠血PTH水平显著升高,Cal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血PTH水平(P<0.01)。外源给予PTH能显著降低正常大鼠血压。在组织水平上,Cal能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SMA中α1-AR蛋白表达水平(P<0.05);在细胞水平上,外源给予PTH能使大鼠原代VSMC中α1-A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Cal能拮抗PTH降低α1-AR蛋白表达的作用(P<0.05)。结论:CaSR抑制剂Cal可通过降低血PTH水平、上调血管α1-AR蛋白表达水平而发挥改善休克后血管低反应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敏感受体 Calhex231 甲状旁腺素 肾上腺素受体 血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40、Cx43在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舒张反应调节中的作用
7
作者 明佳 张瑗 +3 位作者 李涛 杨光明 徐竞 刘良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227-1230,共4页
目的研究Cx40、Cx43在失血性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内膜依赖的血管舒张反应性调节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以SD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外缺氧模型,以Cx40或Cx43的反义寡脱氧核苷酸(Cx40... 目的研究Cx40、Cx43在失血性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内膜依赖的血管舒张反应性调节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以SD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外缺氧模型,以Cx40或Cx43的反义寡脱氧核苷酸(Cx40/43 antisense oligodeoxyribonucleotide,Cx40/43 AODN)阻断SMA的Cx40或Cx43表达,观察Cx40/43 AODN对缺氧处理SMA舒张反应性、MLCP和MLCK活性等的影响。结果Cx40 AODN可以显著增加SMA内膜依赖的舒张反应性(P<0.01);Cx43 AODN可以显著降低SMA内膜依赖的舒张反应性(P<0.01)。Cx40/43 AODN对SMA的MLCK、MLCP活性无明显作用。结论Cx40和Cx43参与了失血性休克后内膜依赖的血管舒张反应性的调节,其机制与血管的MLCK和MLCP活性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反应 连接蛋白40/43 内膜依赖 舒张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40和Cx43调节大鼠肠系膜上动脉收缩反应性与钙敏感性的机制 被引量:6
8
作者 明佳 杨光明 +3 位作者 李涛 张瑗 徐竞 刘良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81-2086,共6页
目的:研究连接蛋白Cx40/Cx43对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内膜依赖的血管收缩反应性与钙敏感性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以SD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为研究对象,用Cx40或Cx43反义寡脱氧核苷酸(Cx40/Cx43AODN)阻断SMA Cx40或Cx43表达,观察缺氧处理后SM... 目的:研究连接蛋白Cx40/Cx43对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内膜依赖的血管收缩反应性与钙敏感性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以SD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为研究对象,用Cx40或Cx43反义寡脱氧核苷酸(Cx40/Cx43AODN)阻断SMA Cx40或Cx43表达,观察缺氧处理后SMA的收缩反应性、钙敏感性、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激酶(MLCP/MLCK)的活性、20kD的肌球蛋白轻链(MLC20)磷酸化程度的变化。结果:Cx40AODN可以降低正常组、1h和3h缺氧组SMA MLCP活性,增加MLC20磷酸化水平,改善血管的钙敏感性和内膜依赖的收缩反应性;Cx43AODN可以增加各组血管的MLCP活性,减少MLC20磷酸化水平,降低血管的钙敏感性和内膜依赖的收缩反应性。Cx40和Cx43AODN对SMA MLCK活性无明显作用。结论:Cx40和Cx43主要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的MLCP活性和MLC20磷酸化水平调节血管的钙敏感性,从而调节休克后内膜依赖的血管收缩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反应 连接蛋白40 连接蛋白43 钙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40、43调节缺氧处理大鼠肠系膜上动脉收缩反应性的信号途径 被引量:4
9
作者 明佳 李涛 +3 位作者 杨光明 徐竞 张瑗 刘良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62-1265,共4页
目的:研究连接蛋白(connexin,Cx)40或43对cAMP-PKA、cGMP-PKG和DG-PKC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对缺氧处理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内膜依赖的血管收缩反应性的调节作用。方法:以SD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为研究对象,用Cx40... 目的:研究连接蛋白(connexin,Cx)40或43对cAMP-PKA、cGMP-PKG和DG-PKC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对缺氧处理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内膜依赖的血管收缩反应性的调节作用。方法:以SD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为研究对象,用Cx40或Cx43的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ribonucleoti-de,AODN)阻断SMA的Cx40或Cx43的表达,观察缺氧处理后血管的环一磷酸腺苷(cyclicadenosinemonophos-phate,cAMP)、环一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二酰基甘油(diacylglycerol,DG)浓度和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蛋白激酶G(protein kinase G,PKG)、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活性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内膜依赖的血管收缩反应性变化的关系。结果:Cx40AODN可以降低血管cAMP、cGMP的浓度和PKA、PKG的活性,增加DG的浓度、PKC的活性和血管内膜依赖的收缩反应性;Cx43AODN可以增加血管cAMP、cGMP的浓度和PKA、PKG的活性,降低DG的浓度、PKC的活性和血管内膜依赖的收缩反应性。结论:Cx40、Cx43通过cAMP-PKA、cGMP-PKG、DG-PKC信号通路参与了休克后内膜依赖的血管收缩反应性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反应 连接蛋白40 连接蛋白43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羟异黄酮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收缩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荣 刘良明 +1 位作者 胡德耀 曾晓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5-680,共6页
目的研究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ST)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收缩反应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3.9kPa,2h)模型。采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实验,观察三羟异黄酮及酪氨酸蛋白磷酸酶抑制剂钒酸钠(sodiumorthovann... 目的研究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ST)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收缩反应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3.9kPa,2h)模型。采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实验,观察三羟异黄酮及酪氨酸蛋白磷酸酶抑制剂钒酸钠(sodiumorthovannadate,Na3VO4)对休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收缩反应性的影响;采用细胞贴附式膜片钳记录技术,观察三羟异黄酮及钒酸钠对休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calciumactivatedpotassiumchannel,BKCa)活动的影响。结果失血性休克导致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ine,NE)的收缩反应性降低,三羟异黄酮可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明显改善失血性休克引起的血管低反应性;钒酸钠则可引起休克血管收缩反应性的进一步降低,且该作用可被0.1mmol·L-1TEA部分阻断;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失血性休克可引起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BKCa通道活动的增强,三羟异黄酮可抑制休克血管平滑肌细胞BKCa通道活动,且该作用可被钒酸钠逆转。结论三羟异黄酮可通过干预由PTK介导的酪氨酸蛋白磷酸化,防止失血性休克血管平滑肌细胞BKCa通道活动的增强,从而有效恢复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对NE的收缩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羟异黄酮 失血休克 血管反应 钙激活钾通道 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苯基丁酸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与改善血管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小勇 李涛 +4 位作者 刘良明 徐竞 田昆仑 陈向云 杨光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771-1774,共4页
目的 探讨4-苯基丁酸(4-phenylbutyrate,PBA)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92只(雌雄各半,12~14周龄,体质量180~220 g),分为正常对照组,休克对照组,乳酸林格氏液(LR)组,PBA 5、20、50 mg/kg... 目的 探讨4-苯基丁酸(4-phenylbutyrate,PBA)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92只(雌雄各半,12~14周龄,体质量180~220 g),分为正常对照组,休克对照组,乳酸林格氏液(LR)组,PBA 5、20、50 mg/kg组,复制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不同剂量PBA对休克大鼠存活情况、血流动力学、血气指标及血管反应性的影响。结果 PBA能够改善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存活情况,使休克动物的24 h存活率从休克组的0、LR组的19%提高至PBA 20 mg/kg组的75%,动物存活时间从休克组的3.2 h、LR组的10.8 h延长至PBA 20 mg/kg组的19.9 h。PBA 20 mg/kg输注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单用LR复苏(P〈0.05,P〈0.01)。同时,PBA输注后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也明显升高,血管收缩反应性和舒张反应性从LR组的63.3%、73.3%分别恢复至PBA 20 mg/kg组的80.2%、93.1%(P〈0.01)。结论 PBA能改善休克后血管功能,稳定血流动力学,发挥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苯基丁酸 创伤失血休克 血流动力学 血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β对家兔内毒素休克血管钙敏感性的调节作用及与Rho激酶和PKC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家林 李涛 +4 位作者 杨光明 徐竞 贺教江 陈垦 刘良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158-2162,共5页
目的观察白介素-1β(IL-1β)对家兔内毒素休克及离体血管钙敏感性影响及与PKC、Rho激酶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家兔35只,雌雄不拘,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30min组,LPS1h组,LPS2h组,LPS4h组,每组7只,经耳缘静脉注射1mg/kg LPS(O111∶B4... 目的观察白介素-1β(IL-1β)对家兔内毒素休克及离体血管钙敏感性影响及与PKC、Rho激酶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家兔35只,雌雄不拘,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30min组,LPS1h组,LPS2h组,LPS4h组,每组7只,经耳缘静脉注射1mg/kg LPS(O111∶B4)复制家兔内毒素休克模型,在给LPS后30min、1、2、4h取血清及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时相点血清中IL-1β的浓度;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测血管环钙敏感性的变化,分析其与血清IL-1β浓度的相关关系。另取家兔7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正常对照组,25ng/mlIL-1β组,50ng/ml IL-1β组,100ng/ml IL-1β组,150ng/ml IL-1β组,200ng/ml IL-1β组,200ng/ml IL-1β+PMA组,200ng/ml IL-1β+staurosporine组,200ng/ml IL-1β+AngⅡ组,200ng/ml IL-1β+Y27632组,每组7只。无菌条件下取正常家兔SMA,检测不同浓度重组人IL-1β对其钙敏感性的影响及与PKC、Rho激酶的关系。结果给LPS后30min至1h内成功复制出内毒素休克模型,测其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下降30%以上,血清中IL-1β在2h后即开始上升,至4h时显著升高(P<0.01);SMA钙敏感性在给LPS后30min、1h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在给LPS后2、4h则明显降低(P<0.01),其变化趋势与血清IL-1β水平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675,P<0.01)。IL-1β可诱导离体SMA钙敏感性下降,其作用可被PKC和Rho激酶的激动剂拮抗。结论 IL-1β能够降低血管钙敏感性,且该作用与PKC、Rho激酶密切相关,IL-1β对内毒素休克后血管钙失敏可能有重要介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休克 白介素-1Β 钙失敏 血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E2基因缺失对止血带休克后主动脉收缩反应性的影响
13
作者 方芳 王丽君 +3 位作者 杨羚 张文丽 张晓伏 杨秀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2-810,共9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基因缺失对止血带休克(tourniquet shock,TS)小鼠主动脉收缩反应性的影响。方法:8月龄C57BL/6雄性小鼠,分为野生型(WT)对照组、WT-TS组、基因敲除(knockout,KO)组、KO...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基因缺失对止血带休克(tourniquet shock,TS)小鼠主动脉收缩反应性的影响。方法:8月龄C57BL/6雄性小鼠,分为野生型(WT)对照组、WT-TS组、基因敲除(knockout,KO)组、KO-TS组,每组10只小鼠,其中5只小鼠血管用于测定血管反应性,另外5只用于其他检测。WT-TS组和KO-TS组小鼠用止血带造成双后肢缺血2 h再灌注4 h后处死。WT组和KO组不进行套扎与再灌注,其余操作同模型组。应用离体血管张力测定仪测定主动脉收缩反应性,光学显微镜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评价血管形态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T1、MAS、ACE和ACE2蛋白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 Ⅱ和Ang-(1-7)含量。结果:与WT相比,WT-TS组小鼠主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反应性降低,损伤明显;ACE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ACE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AT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MAS蛋白表达水平升高,ATI/MAS比值降低(P<0.01);血清Ang Ⅱ生成增多,Ang-(1-7)水平降低,Ang Ⅱ/Ang-(1-7)比值升高(P<0.05)。与WT组相比,KO组小鼠主动脉在NE低浓度(<10^(-7)mol/L)时的收缩反应性升高,在NE高浓度(>10^(-7)mol/L)时的收缩反应性反而下降,但血管损伤不明显;主动脉AT1、MAS和ACE蛋白表达均增高(P<0.05),AT1/MAS比值降低;血清Ang Ⅱ水平升高(P<0.05),Ang-(1-7)水平无明显变化。与KO和WT-TS组小鼠相比,KO-TS组小鼠主动脉收缩曲线明显右移,对NE的反应性明显下降(P<0.05);血管损伤程度轻度增加(P<0.01);主动脉AT1和ACE表达水平轻度升高(P<0.05),但MAS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Ang Ⅱ和Ang-(1-7)水平分别升高和降低,因此Ang Ⅱ/Ang-(1-7)比值增大(P<0.01)。结论:TS后ACE2基因敲除小鼠体内缺失的ACE2蛋白可引起主动脉更严重的收缩低反应性,其机制可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失衡程度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止血带休克 血管反应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