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在输卵管妊娠低血容量休克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全娘 张晓薇 +2 位作者 邓志校 胡淑君 吴润德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8期26-27,30,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输卵管妊娠发生低血容量休克中的应用可能性及其价值。方法 :对 2 0例输卵管妊娠伴低血容量休克行腹腔镜手术的观察组 ,与 2 6例无休克腹腔镜手术的对照组病例 ,就其术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总治疗费用等...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输卵管妊娠发生低血容量休克中的应用可能性及其价值。方法 :对 2 0例输卵管妊娠伴低血容量休克行腹腔镜手术的观察组 ,与 2 6例无休克腹腔镜手术的对照组病例 ,就其术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总治疗费用等作比较研究。结果 :观察组保留输卵管率 95 .0 % (19/ 2 0 ) ,对照组为 10 0 % (2 6 /2 6 )。观察组腹腔积血量为 (175 6 .2 5± 4 99.90 )ml,对照组为 (332 .6 9± 2 0 2 .5 1)ml,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 <0 .0 0 1)。观察组输血量为 (717.5 0± 338.4 5 )ml,而对照组均无输血。观察组手术时间 (14 5 .5 7± 5 2 .82 )min ,和对照组 (12 5 .19± 5 8.0 8)min比较无差异 (P >0 .0 5 )。观察组总治疗费用 (90 37.6 5± 170 5 .0 3)元 ,比对照组 (6 82 1.32± 1715 .13)元高 (P <0 .0 0 1)。两组术后住院天数相仿 ,分别为 (6 .75± 1.5 9)d和 (6 .5 0± 2 .2 7)d ,(P >0 .0 5 )。结论 :输卵管妊娠并低血容量休克患者在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后仍然是腔镜腹手术的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腹腔镜手术 输卵管妊娠 低血容量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温保护在低血容量休克液体复苏中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滕卓艳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7期817-818,共2页
低血容量休克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及体液丢失,使有效循环血量降低所致。体温是衡量机体生理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低体温已被认为是严重创伤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低体温可影响复苏,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 低血容量休克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及体液丢失,使有效循环血量降低所致。体温是衡量机体生理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低体温已被认为是严重创伤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低体温可影响复苏,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抑制、增加术中创面出血和感染机会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本科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对50例确诊为低血容量休克患者,采用体温保护的液体复苏,在抢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容量休克 液体复苏 体温 保护 有效循环 独立危险因素 功能障碍 免疫功能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并发低血容量休克患儿的护理
3
作者 张伟嫦 严智先 +2 位作者 李凤 杨美霞 余勇妙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1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肾病综合征伴发低血容量休克的护理观察方法 ,总结护理经验,以不断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对49例患儿予以治疗原发病及抗休克治疗的同时,进行水肿、呕吐、腹泻、感染、生命体征、生化指标的观察和护理,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结果... 目的探讨小儿肾病综合征伴发低血容量休克的护理观察方法 ,总结护理经验,以不断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对49例患儿予以治疗原发病及抗休克治疗的同时,进行水肿、呕吐、腹泻、感染、生命体征、生化指标的观察和护理,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结果 49例患儿住院9~56(20.2±10.9)d,血压从0/0~90/56mmHg恢复到140/88~90/60mmHg,休克均纠正,原发病好转出院。结论对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加强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及生化指标变化的观察,可及早发现和纠正休克,有利于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肾病综合征 低血容量休克 护理 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分输血在产科低血容量休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晨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5期91-91,共1页
关键词 低血容量休克 成分输 产科 多脏器功能衰竭 休克 有效循环 循环衰竭 补充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肾病综合征伴发低血容量休克的症因分析及早期诊断指标
5
作者 张训纲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年第4期232-233,共2页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低血容量休克 症因 分析 诊断指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盐液治疗低血容量休克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何德麟 《华夏医学》 CAS 1993年第4期72-76,共5页
1918年,Cannon 就已将高张硷性溶液用于创伤的治疗并获得成功。近20年来,有关高渗盐液治疗低血容量休克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相当热,揭示出高渗盐液在扩容,降低外周阻力、改善微循环、降低颅内压、防止肺水肿和心肾衰竭方面有突出优点。
关键词 高渗盐 低血容量休克 高渗液 休克 外周阻力 心肾 乳酸林格氏液 Cannon 复苏效果 高渗氯化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征象及相关参数与严重创伤患者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相关性
7
作者 林毅 刘刚 陈水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82-85,93,共5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征象及相关参数与严重创伤患者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收入的严重创伤患者86例,均行CT增强检查,并按照CT检查后是否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分为休克组(44例)、未休克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影像...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征象及相关参数与严重创伤患者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收入的严重创伤患者86例,均行CT增强检查,并按照CT检查后是否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分为休克组(44例)、未休克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征象及主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上动脉、下腔静脉各平面直径及CT值,进行低血容量性休克的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休克组下腔周围光环征患者占比显著高于未休克组(P<0.05),其余影像学征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组肠系膜上动脉及静脉、下腔静脉4个平面(IVC1、IVC2、IVC3、IVC4)直径均显著小于未休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组增强早期肠系膜上动脉CT值显著低于未休克组,下腔静脉IVC1平面CT值显著高于未休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腔静脉周围光环征、肠系膜上动脉直径、肠系膜上静脉直径、下腔静脉4个平面(IVC1、IVC2、IVC3、IVC4)直径、增强早期肠系膜上动脉CT值、下腔静脉IVC1平面CT值均为创伤患者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均OR>1,P<0.05)。结论MSCT部分征象及参数与严重创伤患者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具有相关性,可通过MSCT检查对此类患者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进行早期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严重创伤 容量休克 下腔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血容量性休克在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乔健 赵立红 孙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1-273,共3页
本试验对实验性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患鸡的休克相关症候群做了动态检测,并观察了补液治疗对IBD发病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在IBD发病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休克相关症候群,补液治疗不仅能减轻休克的严重程度,而且还能降低患鸡的... 本试验对实验性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患鸡的休克相关症候群做了动态检测,并观察了补液治疗对IBD发病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在IBD发病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休克相关症候群,补液治疗不仅能减轻休克的严重程度,而且还能降低患鸡的死亡率。此结果表明低血容量性休克在IBD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构成IBD患鸡死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休克 补液治疗 IBD 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早期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孟晓军 肖佐环 王莺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9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创伤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早期治疗。方法通过对同期我科收治的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49例和非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34例从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组死亡16例,死亡率32.7%。非创伤低血容量性... 目的探讨创伤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早期治疗。方法通过对同期我科收治的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49例和非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34例从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组死亡16例,死亡率32.7%。非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组死亡4例,死亡率1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伤情严重,常伴多发伤,死亡率高,应及时手术止血及防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容量休克 早期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输注7.5%盐水院前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永平 赵少勇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8年第1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容量休克 休克 急救 静脉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前上棘骨髓腔穿刺建立输液通道急救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文芳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14期70-70,72,共2页
目的:探讨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时采用髂前上棘骨髓腔穿刺建立输液通道的效果。方法:比较常规行浅静脉穿刺或深静脉置管方法组和经髂前上棘骨髓腔穿刺建立输液通道组之间在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时的急救效果。结果:在低血容量性休... 目的:探讨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时采用髂前上棘骨髓腔穿刺建立输液通道的效果。方法:比较常规行浅静脉穿刺或深静脉置管方法组和经髂前上棘骨髓腔穿刺建立输液通道组之间在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时的急救效果。结果: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中,经髂前上棘骨髓腔穿刺建立输液通道组在从抢救至血压回升时间及输液通道建成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中,采用经髂前上棘骨髓腔穿刺建立输液通路比常规建立静脉通路更快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前上棘 骨髓腔穿刺 容量休克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加温输血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袁杰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B09期195-196,共2页
目的:研究枪救创伤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时加温输血的必要性。方法:将研究对象的100侧患者分成未加温组和加温组.详细记录患者输血情况,并对比。结果:加温输血组明显优于未加温组。结论:加温输血应用于临床创伤后低血量性休克患... 目的:研究枪救创伤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时加温输血的必要性。方法:将研究对象的100侧患者分成未加温组和加温组.详细记录患者输血情况,并对比。结果:加温输血组明显优于未加温组。结论:加温输血应用于临床创伤后低血量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与治疗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它将大大降低创伤后低血容量休克患者输入低温液体后寒颤等发生率,有利微循环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容量休克 加温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灌注损伤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创伤病人预后影响
13
作者 康旭 尹作文 赵中江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3期84-86,93,共4页
目的:确定创伤所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预后与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一组院前或急诊室测量收缩压低于12kPa 的创伤患者,比较再灌注迟早及再灌注量对其死亡及发生器官衰竭的影响。结果:126 例中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1... 目的:确定创伤所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预后与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一组院前或急诊室测量收缩压低于12kPa 的创伤患者,比较再灌注迟早及再灌注量对其死亡及发生器官衰竭的影响。结果:126 例中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118例,在15m in~4h 内建立静脉通道。再灌注迟者死亡率及器官衰竭较再灌注早者高。大量晶体液的灌注导致死亡率升高。结论:缺血时间越长导致再灌注的损伤明显加重。且随着晶体液的灌注增多死亡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容量休克 再灌注损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通管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抢救中的妙用
14
作者 张光发 陈慧琴 沈丽祯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11期101-101,共1页
关键词 容量休克 三通管 抢救 妙用 大面积烧伤 三通接头 休克患者 术前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江洪 翟冬妍 +3 位作者 张彩玲 徐奕锋 吴钊帆 王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3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5例在本院重症医学科(ICU)治疗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对其均实施500ml生理盐水液体复苏治疗,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记录,并采用... 目的分析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5例在本院重症医学科(ICU)治疗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对其均实施500ml生理盐水液体复苏治疗,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记录,并采用床旁超声对心脏参数进行测量。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及经济性因素。结果患者实施超声检查的时间为(8.65±5.14)min,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间为(29.26±8.12)min。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IVC-CI、中心静脉压(CVP)、呼气末下腔静脉最大直径(IVCe)、呼气末下腔静脉最小直径(IVCi)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输出量(CO)、左室流出道最大峰流速(Vpeak)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采用超声测量IVC-CI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应用,入住ICU时间减少了2~3 d,将抢救成功率至少提高95%以上,降低患者ICU的医疗费用至少10%。结论超声测量IVC-CI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应用能反映血容量状态,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小,治疗费用低,用时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 容量休克 液体复苏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江洪 翟冬妍 +3 位作者 张彩玲 徐奕锋 吴钊帆 王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6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重症医学科(ICU)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根据疾病转归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10例)和存活组(30例),选用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和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AP...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重症医学科(ICU)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根据疾病转归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10例)和存活组(30例),选用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和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对患者受到损伤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采用生化分析仪分别对患者入院时和入院经治疗6 h后的动脉血乳酸浓度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动脉血乳酸浓度和乳酸清除率,分析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对低血容量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存活组患者在进入ICU时、治疗6 h后的动脉血乳酸浓度分别为(5.26±1.21)、(4.25±1.15)mmol/L,均低于死亡组患者的(6.23±1.34)、(5.72±1.23)mmol/L,乳酸清除率(32.58±2.42)%高于死亡组的(16.52±2.1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动脉血乳酸浓度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00%、83.33%、77.50%、54.55%、86.21%,乳酸清除率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0%、90.00%、87.50%、72.73%、93.10%。结论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越高,乳酸清除率越低,患者的预后效果越差,并且通过患者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临床可以对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乳酸 乳酸清除率 容量休克 液体复苏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彩玲 陈锋玉 +1 位作者 陈莲娣 吴江洪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评价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英德市中医院收治的75例创伤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75例创伤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 目的评价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英德市中医院收治的75例创伤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75例创伤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液体复苏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复苏开始时间、复苏达标时间和休克纠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术前输液量和术后72 h日均输液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33%(7/75),低于对照组的28.00%(2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创伤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实施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可改善复苏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急诊抢救中予以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 容量休克 液体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例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手术室抢救护理体会
18
作者 胡玉华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容量休克 手术室 抢救护理 体会 急救护理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输注冷沉淀对低血容量性休克并发DIC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伟 涂汉坤 张得胜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1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快速输注冷沉淀对低血容量性休克并发DIC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低血容量性休克并发DIC患者4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输血手段;观察组使用快速输注冷沉淀的输血手段。比... 目的:探讨快速输注冷沉淀对低血容量性休克并发DIC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低血容量性休克并发DIC患者4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输血手段;观察组使用快速输注冷沉淀的输血手段。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成分输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液成分输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输注冷沉淀对低血容量性休克并发凝血障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能够给予患者更好的补充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输注冷沉淀 容量休克 障碍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胱抑素C在婴幼儿低血容量性休克中的诊断意义
20
作者 原芳 庞新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期87-88,共2页
目的通过休克不同时期胱抑素C(Cys C)的含量,分析胱抑素C在婴幼儿低血容量性休克中的评价肾功能损伤情况的意义。方法因腹泻引起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患儿分为休克代偿期组(37例)和失代偿期组(13例);选取30例正常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 目的通过休克不同时期胱抑素C(Cys C)的含量,分析胱抑素C在婴幼儿低血容量性休克中的评价肾功能损伤情况的意义。方法因腹泻引起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患儿分为休克代偿期组(37例)和失代偿期组(13例);选取30例正常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检测血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等肾功能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低血容量性休克代偿期与正常对照组Cys 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P<0.05);β2-MG,Scr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Cys C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呈负相关(r=-0.86,P<0.05)。结论 Cys C作为急性肾损伤早期敏感指标其水平在婴幼儿低血容量性休克中可以提示肾脏的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休克 肾损伤早期 胱抑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