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低菌化技术对小麦粉及鲜湿面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李雪杰
张剑
+7 位作者
朱玲
游新侠
孙世东
赵阳
赵阿会
王汝昊
赵丹
谢亚敏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66,共8页
为了研究小麦低菌化处理对小麦粉及鲜湿面品质的影响,选用3种不同的技术对小麦籽粒进行低菌化处理,对比小麦粉中微生物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品质指标的变化,选取其中较优的处理参数进行鲜湿面质构特性和感官评价的测定,从而获得...
为了研究小麦低菌化处理对小麦粉及鲜湿面品质的影响,选用3种不同的技术对小麦籽粒进行低菌化处理,对比小麦粉中微生物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品质指标的变化,选取其中较优的处理参数进行鲜湿面质构特性和感官评价的测定,从而获得最佳的小麦低菌化技术及处理条件。结果表明:3种技术均能够有效抑制小麦粉中的微生物和PPO活性,其中脉冲强光杀菌效果最佳,菌落总数下降了1.34 lg(CFU/g),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下降了1.40 lg(CFU/g);低温等离子体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效果最佳,PPO活性由11.40 U降至5.76 U,其次是微波处理,PPO活性降至6.31 U;而在改善鲜湿面品质特性方面,微波技术和脉冲强光技术效果相近,显著高于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效果。微波技术为最佳的小麦低菌化处理技术,最佳处理条件为微波功率2 kW,处理时间2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菌化处理
脉冲强光
低
温等离子体
微波
鲜湿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低菌化技术对小麦粉及鲜湿面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李雪杰
张剑
朱玲
游新侠
孙世东
赵阳
赵阿会
王汝昊
赵丹
谢亚敏
机构
郑州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出处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66,共8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32102111069)。
文摘
为了研究小麦低菌化处理对小麦粉及鲜湿面品质的影响,选用3种不同的技术对小麦籽粒进行低菌化处理,对比小麦粉中微生物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品质指标的变化,选取其中较优的处理参数进行鲜湿面质构特性和感官评价的测定,从而获得最佳的小麦低菌化技术及处理条件。结果表明:3种技术均能够有效抑制小麦粉中的微生物和PPO活性,其中脉冲强光杀菌效果最佳,菌落总数下降了1.34 lg(CFU/g),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下降了1.40 lg(CFU/g);低温等离子体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效果最佳,PPO活性由11.40 U降至5.76 U,其次是微波处理,PPO活性降至6.31 U;而在改善鲜湿面品质特性方面,微波技术和脉冲强光技术效果相近,显著高于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效果。微波技术为最佳的小麦低菌化处理技术,最佳处理条件为微波功率2 kW,处理时间20 s。
关键词
低菌化处理
脉冲强光
低
温等离子体
微波
鲜湿面
Keywords
low-bacterial treatment
pulsed light
non-thermal plasma
microwave
fresh wet noodles
分类号
TS211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低菌化技术对小麦粉及鲜湿面品质的影响
李雪杰
张剑
朱玲
游新侠
孙世东
赵阳
赵阿会
王汝昊
赵丹
谢亚敏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