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6~2017年防城港市活禽市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监测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熊文婕 谢芝勋 +4 位作者 曹国敏 覃海 严小东 李孟 凌小英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0-72,共3页
为了解中越边境地区活禽市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LPAIV)的分布情况,从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防城港市不同活禽市场共采集家禽口腔/泄殖腔棉拭子876份,采用鸡胚接种进行病毒分离,然后通过HA和H... 为了解中越边境地区活禽市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LPAIV)的分布情况,从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防城港市不同活禽市场共采集家禽口腔/泄殖腔棉拭子876份,采用鸡胚接种进行病毒分离,然后通过HA和HI试验对分离结果进行鉴定。结果显示LPAIV样品阳性数为41份,阳性率为4.68%。同时发现LPAIV季节分布较为明显,冬春季分离率较高。分离的LPAIV中以H6、H9、H3、H1、H4亚型为主。鸡、鸭、鹅样品中LPAIV的分离率分别为3.91%、8.82%和16.67%。不同种属家禽LPAIVs的分离率存在差异,水禽LPAIV分离率明显较高。研究结果显示活禽市场是LPAIV的一个重要存储库,加强活禽市场禽流感病毒监测对禽流感的防控及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活禽市场 流行病学 防城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9年广西边境地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监测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尹彦文 施开创 +7 位作者 孙文超 谢守玉 屈素洁 陆文俊 王露霞 覃勇 裴幸彪 凌丹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002-3009,共8页
为了解广西边境地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LPAIV)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2013-2019年在广西边境地区的规模养殖场和活禽市场采集的33964份家禽棉拭子样品,采用鸡胚接种方法进行病毒分离,并结合血凝抑... 为了解广西边境地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LPAIV)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2013-2019年在广西边境地区的规模养殖场和活禽市场采集的33964份家禽棉拭子样品,采用鸡胚接种方法进行病毒分离,并结合血凝抑制试验和RT-PCR等方法鉴定禽流感病毒的亚型。结果显示,共有3892份样品分离到LPAIV,2013-2019年的样品病毒分离率分别为17.39%、11.23%、13.59%、9.31%、9.09%、9.12%和15.21%,总分离率为11.46%,其中2013年样品的病毒分离率最高。分离到的LPAIV包括H1、H3、H4、H6、H9、H10和H117种亚型,样品病毒分离率分别为0.14%、4.37%、0.19%、4.06%、2.69%、0.01%和0.003%。其中活禽市场分离到H1、H3、H4、H6、H9、H10和H117种亚型流感病毒,样品病毒分离率分别为0.19%、5.53%、0.21%、5.29%、3.41%、0.01%和0.004%,总分离率为14.64%;而养殖场分离到H3、H4、H6和H94种亚型流感病毒,样品病毒分离率分别为1.26%、0.12%、0.79%和0.78%,总分离率为2.95%,养殖场的分离率远低于活禽市场(14.64%)。鸡源样品的病毒分离率为5.77%,水禽样品的病毒分离率为15.10%,环境样品的病毒分离率为21.67%,水禽和环境样品的病毒分离率远高于鸡。结果表明,当前广西边境地区家禽携带多种亚型LPAIV,水禽是高风险禽群,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和防控;活禽市场污染严重,应进一步加强对活禽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和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活禽市场运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 流行病学 广西边境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检测及基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红宝 李红丽 +2 位作者 郭雪丽 吉涛 韩惠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0-44,共5页
在山西主要养鸡区规模化养鸡场采集病死或扑杀鸡的喉气管、脑、胸肌、心肌和肺组织等;活禽静脉采集血液、气管拭子或泄殖腔拭子,雏禽采集新鲜的粪便等,共采集疑似低致病性禽流感样品608份。经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及RT-PCR鉴定,并进... 在山西主要养鸡区规模化养鸡场采集病死或扑杀鸡的喉气管、脑、胸肌、心肌和肺组织等;活禽静脉采集血液、气管拭子或泄殖腔拭子,雏禽采集新鲜的粪便等,共采集疑似低致病性禽流感样品608份。经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及RT-PCR鉴定,并进行HA基因测序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疑似样品中有68份含有禽流感病毒,其中65份属于H9亚型,各样品毒株间H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5%~98.1%,与我国现有疫苗的HA基因核苷酸及部分现有毒株序列同源性为88.9%~93.8%,说明HA基因已发生较大的遗传漂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检测 基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共感染增强鸡支气管堵塞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建军 陆小龙 +3 位作者 刘开拓 王晓泉 胡顺林 刘秀梵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4-110,共7页
为明确鸡支气管堵塞的发病原因,通过建立H9N2亚型、H7N9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以及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单独或共感染SPF鸡的动物模型,对其临床症状、死亡率和组织病理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H9N2和H7N9亚型LPAIV分别单独... 为明确鸡支气管堵塞的发病原因,通过建立H9N2亚型、H7N9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以及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单独或共感染SPF鸡的动物模型,对其临床症状、死亡率和组织病理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H9N2和H7N9亚型LPAIV分别单独感染组在感染后仅引起轻微的一过性临床症状,未出现呼吸道症状,未观察到试验鸡的死亡;而IBV单独感染组及与LPAIV(H9N2 AIV、H7N9 AIV)共感染组均能引起鸡的呼吸困难、张口喘、支气管堵塞等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并造成鸡死亡。IBV与LPAIV共感染组鸡的死亡率(IBV+H9N2AIV:40%;IBV+H7N9 AIV:45%)明显高于IBV单独感染组(15%)。临床剖检病死鸡均可观察到组织学病变,其中共感染组发病鸡支气管堵塞更加严重。研究结果揭示了IBV与LPAIV共感染增强鸡支气管堵塞的现象,对鸡呼吸道感染的科学防控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支气管堵塞 传染支气管炎病毒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共感染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对养禽业的危害 被引量:12
5
作者 刁有祥 丁家波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共3页
文章对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特性、对养禽业的危害以及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作了综合性叙述,重点对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危害、免疫抑制性、毒性的变异性作了叙述,对生产、科研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养禽业 致病禽流感病毒 流行感冒病毒 危害 禽流行感冒 病毒感染 死亡率 症状 消化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2015~2017年主要活禽批发市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监测情况 被引量:2
6
作者 何世成 彭志 +5 位作者 王卫国 唐小明 鲁杏华 林源 邓国华 王昌建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70-72,共3页
为了解湖南省主要活禽批发市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将采集的拭子样品接种鸡胚培养后,进行病毒分离,并结合血凝抑制试验和RT-PCR鉴定禽流感病毒的亚型。结果显示:在2015~2017年采样的3 208份拭子中分离出397株低致病性禽流感... 为了解湖南省主要活禽批发市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将采集的拭子样品接种鸡胚培养后,进行病毒分离,并结合血凝抑制试验和RT-PCR鉴定禽流感病毒的亚型。结果显示:在2015~2017年采样的3 208份拭子中分离出397株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总分离率为12.37%,其中环境拭子中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离率最高,达22.22%,其次是鸭拭子为11.62%,鸡拭子为10.70%。本试验共分离出H1、H3、H4、H6、H9、H10和H11共7种亚型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其中H9、H6和H3亚型分离率分别达到6.51%、2.21%和1.96%。监测表明:湖南省活禽批发市场中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隐性感染情况普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禽批发市场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监测 分离率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东某活禽市场新城疫病毒和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初步分离与鉴定
7
作者 刘海侠 徐孝宙 +3 位作者 张萍 冯彩虹 刘婉琪 胡顺林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6-68,共3页
为了解春季活禽市场新城疫病毒(NDV)和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的携带情况,2016年3~4月采集华东某活禽市场健康家禽的泄殖腔新鲜棉拭样品100份(鸡源样品40份,鸭源28份,鹅源32份)。以鸡胚接种方法分离病毒,接种后5 d收集鸡胚尿囊液用... 为了解春季活禽市场新城疫病毒(NDV)和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的携带情况,2016年3~4月采集华东某活禽市场健康家禽的泄殖腔新鲜棉拭样品100份(鸡源样品40份,鸭源28份,鹅源32份)。以鸡胚接种方法分离病毒,接种后5 d收集鸡胚尿囊液用于血凝试验,共获得7株具有HA活性的病毒,均来源于水禽。采用双重RT-PCR对分离毒株进行鉴定,同时对NDV的F基因和AIV的M基因进行扩增,并对扩增的测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样品中分离到NDV 4株,为ClassⅠ系列毒株;分离到AIV 3株,M基因遗传演化分析显示,其中2株病毒与国内流行的H6亚型AIV遗传关系较近,另外1株病毒与国内流行的H9亚型AIV毒株遗传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分离 鉴定 活禽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11N9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鸡和北京鸭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相关免疫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Adams S C 吴翠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9-149,共1页
鸭和鸡是禽流感病毒重要的宿主,感染具有鲜明的特点。通常情况下,禽流感病毒感染鸭毫无症状且感染具有持久性,而鸡感染后临床症状则很明显且为短暂性的。造成这些差异的部分原因是宿主对禽流感病毒的反应。从鸡和北京鸭的血液中分离出... 鸭和鸡是禽流感病毒重要的宿主,感染具有鲜明的特点。通常情况下,禽流感病毒感染鸭毫无症状且感染具有持久性,而鸡感染后临床症状则很明显且为短暂性的。造成这些差异的部分原因是宿主对禽流感病毒的反应。从鸡和北京鸭的血液中分离出外周血单核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了H11N9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后相关免疫基因的表达。鸡外周血单核细胞的IL-1β和IL-6表达水平很高,接近于哺乳动物,而鸭外周血单核细胞的IL-1β和IL-6表达水平很低或没有变化。同样,鸭IFN-β的表达几乎未受影响,而鸡的表达量大大增加。鸡IFN-γ的表达量比鸭的表达量高,IFN-α的表达也是如此。在鸭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L-2的表达量在早期就会提高,直到试验结束才回到基本水平;相反,在鸡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L-2在很晚的时候才会微量产生。TLR-7和MHC I类分子的表达在这2个物种间保守。而鸭的MHC II类分子表达量下降,鸡的表达量不变。这些结果显示出在这2个物种间致炎细胞因子和干扰素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不同的表达模式。这些区别说明了为何感染的鸭子毫无症状且感染持久,而鸡感染则有很明显的临床症状且较为短暂。这些结果明显显示出这2种宿主对禽流感病毒反应的重要区别,这被认为在禽流感病毒的起源和流行株的保存方面是关键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1N9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外周血单核细胞 免疫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对养禽业的危害和预防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文山 朱永军 何雷堂 《畜禽业》 2015年第8期12-13,共2页
1.低致病性禽流感对养禽业的危害1.1造成家禽的发病和死亡1.1.1非免疫禽群:主要发生在35日龄以后。病禽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叫声减小,缩颈,嗜睡。采食量急剧下降,饮水减少,嗉囊空虚,拉黄绿色稀粪。病禽呼吸困难、咳嗽、打喷... 1.低致病性禽流感对养禽业的危害1.1造成家禽的发病和死亡1.1.1非免疫禽群:主要发生在35日龄以后。病禽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叫声减小,缩颈,嗜睡。采食量急剧下降,饮水减少,嗉囊空虚,拉黄绿色稀粪。病禽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张口呼吸,突然尖叫。眼肿胀流泪,初期流浆液性带泡沫的眼泪,后期流黄白色脓性分泌物,眼睑肿胀,两眼突出。肉髯增厚变硬,向两侧开张,呈“金鱼头”状。产蛋禽感染后,2-3d产蛋量即开始下降,7-14d内可使产蛋率由90%以上降到5%-10%,严重的将会停止产蛋:同时软壳蛋、无壳蛋、褪色蛋增多,持续1-5周后产蛋率逐步回升,但恢复不到原有的水平,一般经1-2个月逐渐恢复到下降前产蛋水平的70%-90%。种禽感染后,除上述症状外,可使受精率下降20%-40%,并致10%-20%的胚胎于1周内死亡,孵化后期雏禽出壳困难,能啄壳但无力出壳,其表现与维生素D,缺乏相类似,出壳后的雏禽弱雏增多。雏禽在一周内死亡较多,死亡率约10%。20%,且极易感染大肠杆菌病,治疗较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养禽业 危害 预防 呼吸困难 孵化后期 分泌物 受精率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位点缺失促进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亚群产生
10
作者 吕玲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5-75,共1页
为更好地了解流感病毒的进化,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禽病诊断与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对一株分离自野鸟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鸡胚中进行传代试验。他们将传代病毒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序列与母本病毒进行比较。传代过程中多重... 为更好地了解流感病毒的进化,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禽病诊断与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对一株分离自野鸟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鸡胚中进行传代试验。他们将传代病毒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序列与母本病毒进行比较。传代过程中多重突变出现较早,不过在后面的传代中这些突变保持稳定。有趣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基因位点 亚群 神经氨酸酶 科研人员 禽病诊断 州立大学 血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鼠可向家禽传播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11
作者 吕玲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72-72,共1页
禽流感病毒可感染多种哺乳动物,其中老鼠可能会将禽流感病毒传播给暴发场所以外的家禽,美国农业部国立野生动物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在最新的研究中找到确证。他们在爱达荷州近期暴发低致病性禽流感的斗鸡场捕获的6只老鼠均呈A型流感抗... 禽流感病毒可感染多种哺乳动物,其中老鼠可能会将禽流感病毒传播给暴发场所以外的家禽,美国农业部国立野生动物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在最新的研究中找到确证。他们在爱达荷州近期暴发低致病性禽流感的斗鸡场捕获的6只老鼠均呈A型流感抗体阳性。采用5株不同亚型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3株分离自野乌,2株分离自鸡)感染在野外捕获的老鼠。结果发现,野鸟源禽流感病毒接种老鼠后能够有效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病毒传播 老鼠 家禽 美国农业部 哺乳动物 科研人员 野生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发现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12
《吉林畜牧兽医》 2011年第5期23-23,共1页
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报道,台湾地区的一个鸭场发现低致病性禽流感。自2011年3月21日H5N2病毒在台湾爆发以来,台湾当局对疫病发生地区半径三公里以内的所有鸡场进行了疫病流行及临床调查。
关键词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台湾地区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疫病流行 临床调查 发生地区 鸭场 鸡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发现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13
《湖南畜牧兽医》 2006年第5期41-41,共1页
美国农业部和内政部2006年8月14日联合宣布,正在进行的野生鸟类禽流感病毒监测发现,密歇根州的两只野生天鹅携带禽流感病毒,但不是在亚洲、欧洲和非洲流行的高致病性HsN1亚型,因此,不对人类构成威胁。
关键词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美国农业部 野生鸟类 病毒监测 密歇根州 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从野鸟身上检出H7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14
《中国动物保健》 2011年第12期90-90,共1页
据加拿大食品检验署(CFIA)消息,11月1日加拿大食品检验署发布消息称,目前已确认加中西部地区的野鸟身上出现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关键词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加拿大 野鸟 食品检验 中西部地区 消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2008年华东地区家禽不同HA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学监测 被引量:25
15
作者 彭宜 张伟 +5 位作者 薛峰 汪文斌 李彦芳 孟春春 张文俊 刘秀梵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采用血清学试验和RT-PCR方法在2006-2008年5月期间从华东地区家禽中分离到473株禽流感病毒(AIVs),其中家鸭AIVs的分离率最高(14.7%),鸡AIVs分离率最低(2.92%)。共分离到H1、H3、H4、H6、H9、H10、H11七种HA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 目的采用血清学试验和RT-PCR方法在2006-2008年5月期间从华东地区家禽中分离到473株禽流感病毒(AIVs),其中家鸭AIVs的分离率最高(14.7%),鸡AIVs分离率最低(2.92%)。共分离到H1、H3、H4、H6、H9、H10、H11七种HA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s),其中H3亚型LPAIVs在家禽中的分布占优势。禽流感病毒的分离呈现一定的季节性,一般春秋冬三个季节分离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分离率 监测 HA亚型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野鸟源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SPF鸭的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管雪婷 刘景利 +7 位作者 柴洪亮 程成 张翼 左欣悦 陈晓妹 刘熠楠 华育平 李雁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04-1508,共5页
旨在初步评估野鸟源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对幼龄鸭的致病力,为研究AIV的致病机制和禽流感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2周龄SPF鸭(绍兴麻鸭)为模型,模仿自然感染1株H5N2亚型LPAIV,对其致病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试... 旨在初步评估野鸟源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对幼龄鸭的致病力,为研究AIV的致病机制和禽流感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2周龄SPF鸭(绍兴麻鸭)为模型,模仿自然感染1株H5N2亚型LPAIV,对其致病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鸭临床症状不明显,病毒在鸭消化道更能进行有效复制,排毒时间较长,具有直接接触感染的能力。病毒感染鸭7~14d可产生HI抗体,在第3周达最高值。病毒仅能在盲肠扁桃体和法氏囊2个器官组织中较高水平复制,却对法氏囊、肺、胸腺和胰腺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结果提示,幼龄鸭在AIV传播中起到一定作用,至于是否与真正自然状态下的感染有差异,还需进一步试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H5N2 SPF鸭 野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场肉杂鸡低致病性禽流感并发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众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7年第10期96-96,共1页
低致病性禽流感是由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9N1)引起的以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常常并发大肠杆菌病,导致生产性能下降,给养禽业造成严重损失。下面介绍一例肉杂鸡发病后的诊治经过。
关键词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大肠杆菌病 肉杂鸡 诊治 并发 模场 生产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贸易和野鸟在家鸭低致病性禽流感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18
作者 吕玲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61-61,共1页
韩国动植物检疫局对越南2011年11月-2012年3月间暴发的禽流感以及家禽市场检测获得的196株禽流感病毒(AW)进行了分析研究。除分离到常见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外,57株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主要分离自家鸭和部分鸡群。... 韩国动植物检疫局对越南2011年11月-2012年3月间暴发的禽流感以及家禽市场检测获得的196株禽流感病毒(AW)进行了分析研究。除分离到常见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外,57株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主要分离自家鸭和部分鸡群。家鸭源的HPAIV亚型分别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致病禽流感病毒 家鸭 H5N1亚型 传播 野鸟 贸易 动植物检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在野禽中发现低致病性禽流感
19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4,共1页
关键词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美国农业部 野禽 H5N1型禽流感病毒 工作人员 检测结果 俄亥俄州 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致病性禽流感对养殖业的危害及防治
20
作者 崔玉革 《今日畜牧兽医》 2013年第1期47-48,共2页
低致病性禽流感对养禽业的危害 1.1低致病性禽流感可造成家禽的发病和死亡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一样,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对肉鸡、肉鸭、蛋鸡、蛋鸭、珠鸡、雉鸡、孔雀、鹅、鸽、鹧鸪、鹌鹑、麻雀等均易感,各种日龄的家禽均能感染,... 低致病性禽流感对养禽业的危害 1.1低致病性禽流感可造成家禽的发病和死亡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一样,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对肉鸡、肉鸭、蛋鸡、蛋鸭、珠鸡、雉鸡、孔雀、鹅、鸽、鹧鸪、鹌鹑、麻雀等均易感,各种日龄的家禽均能感染,但主要发生在35日龄以后的禽群。感染禽能从呼吸道和粪便中排出大量病毒,所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致病禽流感病毒 危害 养殖业 防治 养禽业 呼吸道 家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