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PO基低聚物阻燃剂对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改性与研究
1
作者 李昕宇 周友 唐安斌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66,共6页
双酚A型环氧树脂被广泛应用于覆铜板领域,然而其阻燃性能和介电性能无法满足覆铜板高速化的发展。为同时提高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和介电性能,合成了一种基于10-(2,5-二羟基苯基)-10-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HQ)、1,4-对二氯... 双酚A型环氧树脂被广泛应用于覆铜板领域,然而其阻燃性能和介电性能无法满足覆铜板高速化的发展。为同时提高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和介电性能,合成了一种基于10-(2,5-二羟基苯基)-10-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HQ)、1,4-对二氯苄(DCX)和4-乙烯基苄氯(VBC)的反应型低聚物阻燃剂(PDDV)。通过红外光谱分析(FTIR)、核磁表征(NMR)确定了PDDV的化学结构。通过物理共混制备了EP/PDDV复合材料,并对其热学性能、阻燃性能及介电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PDDV的质量分数为30%时,EP/PDDV复合材料的残炭率提高至38.74%,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上升至138.9℃,极限氧指数(LOI)提高到了55.0%,UL-94达到V-0等级,介电常数(D_(k))为2.69,介质损耗因数(D_(f))为0.00791,表明该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低聚物阻燃剂 低介质损耗 热性能 覆铜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应用场景中聚乙醇酸低聚物的迁移和形成机理研究
2
作者 刘胜峰 梁进欣 +5 位作者 尹甜 陈胜 段逸品 董犇 李丹 钟怀宁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4-232,I0005,共10页
聚乙醇酸(poly glycolic acid,PGA)是一种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性能。但是,用作食品接触材料时,需关注PGA中乙醇酸低聚物迁移至食品中的风险。本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 MS)法筛查分析食品模... 聚乙醇酸(poly glycolic acid,PGA)是一种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性能。但是,用作食品接触材料时,需关注PGA中乙醇酸低聚物迁移至食品中的风险。本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 MS)法筛查分析食品模拟液中PGA低聚物,并研究PGA样品在低温食品的包装容器或器具、短期储存的热罐装一次性容器以及热饮餐具及容器3种应用场景中在酸性食品、非酸性食品和含酒精饮料中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当PGA样品用作低温食品包装容器时,在食品模拟物4%乙酸、10%乙醇和50%乙醇中均未检出PGA低聚物;而用作短期热罐装和热饮餐具及容器时,在3种食品模拟物中均检出多种线性低聚物及环状低聚物,且线性GA5-GA8和cyclic GA6-cyclic GA8的迁移量较高。上述低聚物可能的形成机理是:PGA的非结晶区是无定形状态,水分子逐渐扩散后酯键开始断裂,将链段断裂为长链低聚物,长链低聚物经过多次断裂降解为短链低聚物。由于短链低聚物的分子质量较小,更容易在非结晶区域迁移到模拟液中,同时短链低聚物能够自我重组,从无序状态到有序状态,容易形成链状和环状的低聚物。本研究表明,温度对PGA样品中低聚物的形成影响较大,应用场景温度越高,检出的低聚物种类越多且迁移量越高。因此,用PGA材料及其制品在高温场景下储存酸性食品、非酸性食品及含酒精饮料时,需要关注低聚物的迁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 MS) 聚乙醇酸 低聚物 迁移量 食品接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橄榄油中七种聚酯低聚物
3
作者 李佳琦 冯佳宁 +3 位作者 仇凯 李众 夏伊宁 吴刚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5-300,共6页
该文建立油性食品模拟物中聚酯低聚物的检测方法。选取7种聚酯低聚物为检测目标物,包括4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低聚物和3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低聚物。以橄榄油为... 该文建立油性食品模拟物中聚酯低聚物的检测方法。选取7种聚酯低聚物为检测目标物,包括4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低聚物和3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低聚物。以橄榄油为油性食品模拟物,以含甲酸的甲醇为提取剂,二氯甲烷为辅助提取剂,样品经涡旋、离心、C18柱净化、氮吹、乙醇复溶后,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所有聚酯低聚物在10~500μg/L线性关系良好(R^(2)>0.99),检测限为0.90~2.49μg/L,定量限为2.99~8.29μg/L。在50、100、200、500和1000μg/kg加标水平下,7种聚酯低聚物的加标回收率均为70%~120%,相对标准偏差<12%。该研究建立的橄榄油中7种聚酯低聚物的检测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中聚酯低聚物的迁移检测,可为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低聚物 橄榄油 样品前处理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低聚物衍生聚氨酯泡沫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霍淑平 刘贵锋 +3 位作者 霍美玉 金灿 吴国民 孔振武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8,共6页
针对木质素分子结构复杂、反应活性低、高值化利用不足等问题,从木质素高效可控降解、分子结构定向化学修饰以及复合功能化等方面出发,开展了木质素可控氢化降解以及基于木质素低聚物衍生聚氨酯泡沫(PUFs)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调控研究。以N... 针对木质素分子结构复杂、反应活性低、高值化利用不足等问题,从木质素高效可控降解、分子结构定向化学修饰以及复合功能化等方面出发,开展了木质素可控氢化降解以及基于木质素低聚物衍生聚氨酯泡沫(PUFs)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调控研究。以Ni/ZrO_(2)/Hβ为催化剂,对木质素进行部分还原降解获得了高酚羟基含量的活性木质素低聚物,继而经氧丙基化改性,制备了高反应活性的木质素低聚物多元醇(LOP),通过^(31)P NMR和^(1)H NMR表征分析了木质素低聚物及LOP,探讨了木质素低聚物改性前后的结构变化。将LOP与大豆油多元醇复配构建了全生物基PUFs材料,考察了LOP的结构及用量等对PUFs材料的微观结构、形貌及其物理化学性能的作用与影响规律,探明了不同性能木质素低聚物衍生PUFs材料的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LOP的加入会导致PUFs材料的泡孔减小,闭孔率增加,进而有效改善PUFs力学性能和高温热稳定性,通过对LOP用量的调节,可实现不同强度PUFs的高效制备(压缩强度0.27~0.6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低聚物 多元醇 聚氨酯 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复合粒子/有机硅低聚物透明超疏水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冀 郭浩彬 +2 位作者 叶向东 郗长青 王权岱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2-579,共8页
将Stöber法制备的胶体SiO_(2)粒子溶液与粉体SiO_(2)粒子进行物理共混得到SiO_(2)复合粒子溶液,以三乙氧基甲基硅烷(MTES)与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制备的酸性有机硅低聚物为黏结剂,使用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KH540)与全氟癸基三... 将Stöber法制备的胶体SiO_(2)粒子溶液与粉体SiO_(2)粒子进行物理共混得到SiO_(2)复合粒子溶液,以三乙氧基甲基硅烷(MTES)与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制备的酸性有机硅低聚物为黏结剂,使用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KH540)与全氟癸基三甲基氧硅(PFDT)对其进行改性,通过喷涂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备出SiO_(2)复合粒子/酸性有机硅低聚物复合透明超疏水涂层。考察了SiO_(2)复合粒子、酸性有机硅低聚物、KH540及PFDT对复合涂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iO_(2)复合粒子溶液由粒径为110 nm的胶体SiO_(2)粒子溶液与粒径为50 nm的粉体SiO_(2)粒子(其用量为胶体SiO_(2)粒子溶液质量的1%)组成、SiO_(2)复合粒子溶液与酸性有机硅稀释液质量比为4∶1、KH540与PFDT的添加量(以混合液总质量计,下同)均为1%时,制备的复合涂层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透光率可达88%,静态接触角达155°,在800目砂纸上磨损60 cm后仍能保持超疏水性能,具有良好的自清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_(2) 透明超疏水涂层 有机硅低聚物 制备 性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透光纳米SiO_(2)/碱性有机硅低聚物复合自清洁涂层的制备 被引量:6
6
作者 郭浩彬 叶向东 +1 位作者 郗长青 李冀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6,共6页
制备了一种具备高透光性的SiO_(2)/碱性有机硅低聚物超疏水复合自清洁涂层。首先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全氟癸基三甲基氧硅烷(PFDT)为改性剂,通过Stober法得到SiO_(2)改性粒子溶液,然后以TEOS与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制备了一种具备高透光性的SiO_(2)/碱性有机硅低聚物超疏水复合自清洁涂层。首先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全氟癸基三甲基氧硅烷(PFDT)为改性剂,通过Stober法得到SiO_(2)改性粒子溶液,然后以TEOS与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预聚物、PFDT为改性剂,在碱性条件下制备出改性的机硅低聚物溶液。将改性的SiO_(2)溶液与改性的碱性有机硅低聚物溶液按比例混合,最后将混合溶液喷涂于载玻片上,室温下静置6h得到透明超疏水自清洁涂层。探究了有机硅低聚物中TEOS、KH560以及氨水的量对复合涂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氨水、TEOS、KH560的量分别为1mL、6mL、0.4g,SiO_(2)改性溶液与碱性有机硅低聚物量的比值为2∶1时,涂层的接触角达到150°,透光率为91%,附着力为1级。涂层具有良好的自清洁性能,在经过300℃的高温加热后仍保持其疏水性。涂层制备工艺简单,适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低聚物 超疏水 透明 自清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包装材料中聚酯低聚物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冯佳宁 常世敏 +4 位作者 吴刚 仇凯 夏伊宁 张敏 赵宇晖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目的综述PET包装材料中聚酯低聚物的研究现状,包括筛查识别、迁移检测、风险评估及政策法规。方法PET包装材料中聚酯低聚物的筛查识别主要采用液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技术进行,结合靶向筛查和非靶向筛查手段。聚酯低聚物的迁移检测主要... 目的综述PET包装材料中聚酯低聚物的研究现状,包括筛查识别、迁移检测、风险评估及政策法规。方法PET包装材料中聚酯低聚物的筛查识别主要采用液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技术进行,结合靶向筛查和非靶向筛查手段。聚酯低聚物的迁移检测主要是测定不同条件聚酯低聚物从PET包装材料向食品模拟物的迁移。结果部分研究开展了真实食品中低聚物的含量测定,并采用合适的方法对食品样品进行前处理。聚酯低聚物的风险评估通常是将食品/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和法规中的迁移限量进行比较。对法规中未列出的低聚物,通常采用毒理学关注阈值(TTC)方法结合Cramer决策树进行风险评估。由于实验数据的缺乏,针对PET内聚酯低聚物的法规还十分有限。结论随着PET包装材料的广泛使用,特别是新型PET包装材料的出现,有必要对PET中聚酯低聚物的潜在风险进行深入研究,以确保食品安全。应注重高分辨率质谱在聚酯低聚物筛查及迁移检测中发挥的作用,为后续风险评估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包装 聚酯低聚物 筛查识别 迁移检测 风险评估 政策法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低聚物组成的双检测器色谱法分析
8
作者 李丽娜 高峰 +2 位作者 王勇军 陈文兴 吕汪洋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4,共7页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中的低聚物会显著影响其加工性能和终端产品的品质。为探究PET中低聚物的组成,通过一步沉淀法提取PET中的低聚物,借助超高效聚合物色谱(APC)、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和示差折光检测器(RID)对自制的低...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中的低聚物会显著影响其加工性能和终端产品的品质。为探究PET中低聚物的组成,通过一步沉淀法提取PET中的低聚物,借助超高效聚合物色谱(APC)、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和示差折光检测器(RID)对自制的低聚物混合标准溶液进行标定,由外标法拟合各组分的标准曲线,建立定量检测低聚物组成的方法。结果表明:在240 nm吸收波长下,可获得分离度高且重复性好的低聚物色谱图;在测定范围内,相关系数R^(2)>0.99,相对标准偏差RSD<2.00%,方法的线性关系及重复性良好。对未知浓度的试样进行检测可知,PET纤维中的低聚物包括环状二聚体、含一个二甘醇的环状二聚体、环状三聚体、环状四聚体,其中以环状三聚体和环状四聚体为主;所测试样品中,物理法再生PET中低聚物总含量最多,原生PET次之,化学法再生PET中低聚物含量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低聚物 超高效聚合物色谱 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示差检测器 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胺低聚物型润滑油抗氧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9
作者 刘辉 梁宇翔 +1 位作者 王玉睿涵 景一川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4-159,共6页
采用甲醛缩合法制备了芳胺低聚物型润滑油抗氧剂,考察了不同催化条件(酸催化和碱催化)对产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优选得到碱性催化剂三乙胺。在该催化剂作用下N-辛基苯基-1-萘胺与甲醛发生缩合反应的位置主要在芳环上,产物的抗氧化性能良... 采用甲醛缩合法制备了芳胺低聚物型润滑油抗氧剂,考察了不同催化条件(酸催化和碱催化)对产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优选得到碱性催化剂三乙胺。在该催化剂作用下N-辛基苯基-1-萘胺与甲醛发生缩合反应的位置主要在芳环上,产物的抗氧化性能良好;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合成产物性能的影响,优化得到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65℃、N-辛基苯基-1-萘胺与多聚甲醛的摩尔比1∶0.75、反应时间4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胺低聚物 抗氧剂 甲醛缩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短纤维中低聚物析出机制及影响因素
10
作者 谢艳霞 张唯强 +4 位作者 徐亚宁 赵书涵 尹雯萱 张文强 韩旭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3,共9页
为分析商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低聚物析出的主要原因,筛选低聚物脱落性能差别显著的2种短纤维进行溶剂萃取和热诱导,制得萃取纤维、热诱导纤维和低聚物,基于其外观形貌、热性能和结晶结构等测试,分析低聚物结构组分及其析... 为分析商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低聚物析出的主要原因,筛选低聚物脱落性能差别显著的2种短纤维进行溶剂萃取和热诱导,制得萃取纤维、热诱导纤维和低聚物,基于其外观形貌、热性能和结晶结构等测试,分析低聚物结构组分及其析出规律与原理。结果表明:2种萃取低聚物的主要成分均为环状三聚体(C 3)和少量PET微晶聚合物,表面低聚物较多的PET短纤维(HM)含有可能是环状四聚体(C 4)的高熔点低聚物;HM低聚物的C 3和PET微晶的熔点相对较高,分别为173.5和146.7℃;C 3在短纤维、萃取低聚物和高温过程分别主要以A、B和A/B混合型晶型存在,HM低聚物的A和B型C 3的熔点相对较高,分别为173.5和314.5℃;2种纤维的低聚物含量相近,与表面低聚物较少的PET短纤维(LM)相比,HM短纤维的结晶度相对偏低11.25%,其A型C 3含量相对偏少,熔点偏高1.7℃,B型C 3的熔点偏高1.9℃,且含二甘醇残基的环聚物含量相对略高;对2种纤维在140~200℃进行热空气热诱导1 h发现,在140、160和180℃时,低聚物析出量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HM短纤维析出明显较少,在200℃时低聚物析出量均快速增多,晶型和数量均趋于一致;热诱导作用是影响低聚物析出的主要因素,纤维后加工的热处理条件、纤维结晶度和聚合过程中乙二醇/对苯二甲酸的质量比可能是析出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短纤维 低聚物析出 热诱导 环聚物 环状三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砜膜材料研究进展
11
作者 谢爽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4-130,共7页
作为特种工程塑料的聚砜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其市场不断扩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聚砜膜材料的合成,以及其在材料工程、生物技术和医学、水净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情况,并进一步对聚砜及膜产品以及单体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聚砜 合成 环状低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醚酰胺多官能团(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合成及其紫外光固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魏焕郁 施文芳 +1 位作者 聂康明 章于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605-1609,共5页
合成了树枝状 (甲基 )丙烯酸化醚酰胺低聚物 ,采用拉曼光谱、光 -差热分析和动态力学热分析方法对其紫外光固化动力学和固化膜热机械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这种树枝状低聚物在紫外光照下双键转化率可达 80 %以上 ,且其最大反应速率。
关键词 树枝状聚合物 醚酰胺低聚物 紫外光固化 动力学 热力学性能 丙烯酸酯低聚物 光固化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LDI-TOF质谱表征聚芳醚酮环状低聚物及其组分分布 被引量:9
13
作者 姜洪焱 陈天禄 +1 位作者 齐颖华 徐纪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52-655,共4页
应用介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以二羟基苯甲酸为介质、N2(337nm)为激光源,对两种聚芳醚酮环状低聚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认,研究了环状低聚物不同聚合度组分的分布规律,并且与GPC质量... 应用介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以二羟基苯甲酸为介质、N2(337nm)为激光源,对两种聚芳醚酮环状低聚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认,研究了环状低聚物不同聚合度组分的分布规律,并且与GPC质量分析法作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MALDI-TOF质谱是分析环状低聚物的准确、快速的工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芳醚酮 环状低聚物 MALDI TOF 质谱 组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芳醚酮环状低聚物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表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季怡萍 佘益民 +1 位作者 姜洪焱 刘淑莹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50-52,共3页
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分别对2种合成的聚芳醚酮环状低聚物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讨论了低聚物中不同聚合度离子组分的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MALDI-TOF-MS是分析环状低聚物直观、准确、快速的分析工具。
关键词 聚芳醚酮 环状低聚物 低聚物 MALDI TOF 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表面防护的有机硅低聚物憎水渗透剂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红尧 杨争 +2 位作者 王学川 孙高霞 李震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99,共7页
钢筋混凝土表面涂布硅烷等有机硅憎水渗透剂是钢筋混凝土防腐蚀措施之一。硅烷及硅烷膏体有机硅憎水渗透剂在港口码头和桥梁防护上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解决硅烷等小分子有机硅憎水渗透剂在高温等环境条件下挥发损失较大的问题,硅烷膏体... 钢筋混凝土表面涂布硅烷等有机硅憎水渗透剂是钢筋混凝土防腐蚀措施之一。硅烷及硅烷膏体有机硅憎水渗透剂在港口码头和桥梁防护上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解决硅烷等小分子有机硅憎水渗透剂在高温等环境条件下挥发损失较大的问题,硅烷膏体和低聚物相继被研究开发出来,但有机硅低聚物憎水渗透剂尚没有在工程上推广应用。通过研究环境条件对3类有机硅憎水渗透剂的性能影响来探讨有机硅低聚物憎水渗透剂的应用前景。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表面半干状态、混凝土表面温度在20℃~60℃、低风速都有利于有机硅憎水渗透剂的水解附着和渗透,而环境湿度的影响不大。3种有机硅憎水渗透剂在环境条件下,S-A(硅烷)表现为渗透深度最优,S-B(硅烷和有机硅低聚物的混合物)在接触角和挥发率上表现最优,SB的渗透深度与S-C(硅烷膏体)接近。电镜扫描试验证实3种有机硅憎水渗透剂的防水机理的细微差别,S-A硅烷分子小易于渗透但不会在表面成膜,S-B中的低聚物会在表面成膜,减缓硅烷的挥发,密集的烷基排列表现为高接触角,S-C膏体中的亲水乳化剂残留在混凝土表面降低了表面接触角。所以,有机硅低聚物憎水渗透剂与硅烷混合后可以用于混凝土表面憎水保护,并表现出优异的憎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低聚物 憎水剂 渗透剂 钢筋混凝土 硅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聚酯纤维中低聚物的结构表征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龙 智海辉 郑今欢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30,共6页
采用超声萃取法研究聚酯纤维中低聚物的含量,对再生聚酯商标织物轧光过程中析出灰色粉末主要成分的溶解性能进行分析,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核磁共振氢谱(1H-NMR)等测试手段对其化学结构... 采用超声萃取法研究聚酯纤维中低聚物的含量,对再生聚酯商标织物轧光过程中析出灰色粉末主要成分的溶解性能进行分析,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核磁共振氢谱(1H-NMR)等测试手段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普通聚酯纤维相比,再生聚酯纤维中所含低聚物的含量较高;该灰色粉末在三氯甲烷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且根据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测试结果进一步判断,该灰色粉末主要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三元环状低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聚酯商标织物 超声萃取 灰色粉末 低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液态含环氧基丙烯酸酯低聚物改性环氧树脂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斌 张绪刚 +2 位作者 张密林 孙明明 李坚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共4页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以丙烯酸丁酯为主链的液态含环氧基丙烯酸酯低聚物,并用其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讨论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以及低聚物用量对改性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改性环氧树脂的微观形态和耐热性能。结果表明:当...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以丙烯酸丁酯为主链的液态含环氧基丙烯酸酯低聚物,并用其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讨论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以及低聚物用量对改性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改性环氧树脂的微观形态和耐热性能。结果表明:当低聚物用量为10%(质量分数),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的质量比为80∶20时,改性环氧树脂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比纯环氧树脂提高6.7%和219.1%,同时体系的耐热性能基本不下降;改性环氧树脂呈两相结构,随低聚物用量增加橡胶粒子粒径尺寸增大;且Tg先升高后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低聚物 改性环氧树脂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乙二醇解产物在甲醇酯交换过程的转化规律
18
作者 徐文豪 陈琳 +2 位作者 徐世美 汪秀丽 王玉忠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共7页
为高效回收利用废旧纺织品中的涤纶,针对工业上采用的乙二醇解-甲醇酯交换联合工艺,揭示了涤纶在该联合工艺中的化学回收反应历程,确定了涤纶乙二醇解产物中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BHET)及低聚物向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转化的规律。结果表... 为高效回收利用废旧纺织品中的涤纶,针对工业上采用的乙二醇解-甲醇酯交换联合工艺,揭示了涤纶在该联合工艺中的化学回收反应历程,确定了涤纶乙二醇解产物中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BHET)及低聚物向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转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第1步乙二醇解过程中,涤纶醇解产物主要为BHET的单体、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和五聚体;在第2步甲醇酯交换过程中,BHET的单体、二聚体和三聚体在65℃下反应3 h可完全转化为DMT;而四聚体和五聚体由于分子量大导致反应活性较低,难以完全转化为DMT;由于DMT是该联合工艺中涤纶的最终回收单体,在乙二醇解过程中,涤纶解聚为BHET的单体、二聚体和三聚体是“有效”解聚,因此可通过提高乙二醇比例和延长解聚时间来提高BHET单体及二聚体和三聚体的含量,以提高最终DMT的产量和回收率,助力实现涤纶的高效化学回收和循环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纺织品 循环再利用 涤纶 乙二醇解 甲醇酯交换 低聚物 转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类低聚物的制备及其在水性聚氨酯改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杜郢 周春利 +3 位作者 周太炎 王哲 吴兼 巫淼鑫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95-900,共6页
以丙烯酸酯类低聚物(DJW-330)为改性剂、聚醚和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为原料,采用自乳化法合成厂改性的水性聚氨酯(WPU)乳液。采用GPC、FTIR、DSC和荧光显微镜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及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分步法滴加... 以丙烯酸酯类低聚物(DJW-330)为改性剂、聚醚和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为原料,采用自乳化法合成厂改性的水性聚氨酯(WPU)乳液。采用GPC、FTIR、DSC和荧光显微镜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及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分步法滴加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混合溶剂(丙酮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3:4)时,AIBN用量(基于丙烯酸酯单体总质量)为0.4%~0.6%时可得到黏度和相对分子质量适中的DJW-330;当DJW-330用量(基于固体总质量)为1.4%时改性WPU的综合性能最佳,初黏度可达14号球,持黏度达100min,且乳液稳定性好。表征结果显示,DJW-330是以化学键的形式结合到WPU分子链中的,用DJW~330改性的WPU颗粒的粒径明显变大且改性的WPU胶膜的耐热性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乳液 自乳化法 丙烯酸酯类低聚物 压敏胶 初黏度 持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和丙烯在低聚物-正己烷溶液中的溶解度及体积传质系数测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婧元 蒋浩 +2 位作者 蒋斌波 王靖岱 阳永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153-2160,共8页
在高压搅拌釜中,利用气体间歇物理吸收技术,在温度343~393K、压力0.2~1.45MPa下,测定了乙烯-正己烷、丙烯-正己烷、乙烯-正己烷-低聚物(低分子量聚乙烯)和丙烯-正己烷-低聚物的气体平衡溶解度与液相体积传质系数kLa,并回归出表观溶解... 在高压搅拌釜中,利用气体间歇物理吸收技术,在温度343~393K、压力0.2~1.45MPa下,测定了乙烯-正己烷、丙烯-正己烷、乙烯-正己烷-低聚物(低分子量聚乙烯)和丙烯-正己烷-低聚物的气体平衡溶解度与液相体积传质系数kLa,并回归出表观溶解热,使用PC-SAFT状态方程关联了汽液平衡数据,拟合得到乙烯/丙烯-正己烷-低聚物的kLa经验关联式,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实验系统考察了压力、温度和低聚物浓度对平衡溶解度和kLa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力升高,气体溶解度增大,符合亨利定律,kLa略有降低;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乙烯在正己烷中的kLa增大,丙烯在正己烷中的kLa则减小;低聚物浓度增加,气体溶解度与kLa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丙烯 正己烷 低聚物 气体平衡溶解度 液相体积传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