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东北筇竹寺组极低级变质作用及古地温研究——伊利石和镜质体反射率的证据
1
作者 刘建清 赵瞻 +3 位作者 何利 陆俊泽 冉敬 胡志中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9-360,共12页
【目的】极低级变质作用处于石油—湿气—干气以及泥煤—烟煤—无烟煤的演化阶段,与古地温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而,极低级变质作用及古地温的研究对于油气、煤等能源矿产的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已取得勘探突破的上扬子地区龙马... 【目的】极低级变质作用处于石油—湿气—干气以及泥煤—烟煤—无烟煤的演化阶段,与古地温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而,极低级变质作用及古地温的研究对于油气、煤等能源矿产的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已取得勘探突破的上扬子地区龙马溪组相比,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筇竹寺组)页岩有机质丰度和热演化程度更高,具有更大的沉积厚度和更广泛的分布面积,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是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另一个重点层系。目前,筇竹寺组这套高成熟度烃源岩尚未开展系统的极低级变质作用及古地温研究,有必要揭示古地温等技术参数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方法】在剖面实测基础上,通过伊/蒙混层矿物结构有序度、伊利石结晶度和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等技术被首次开展了滇东北地区筇竹寺组极低级变质作用及古地温研究。【结果】(1)筇竹寺组粉砂质泥岩中伊/蒙混层矿物中伊利石含量达95%。自生伊利石及伊/蒙混层矿物中伊利石结晶度介于0.24~0.35;由沥青反射率计算的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Ro)介于2.22%~2.65%,低于扬子东南缘(Ro介于3.18%~3.43%)及海相干酪根天然气生成成熟度上限(Ro=3%);(2)滇东北地区筇竹寺经历最高古地温确定在200℃~227.57℃,低于扬子东南缘(211℃~246℃)及烃类死亡最高温度(230℃~300℃)。早白垩世—新近纪最大埋深期古地温梯度介于2.53~2.91℃/100m,与扬子东南缘接近;(3)综合考虑各变质作用划分标准及方案,滇东北地区筇竹寺组分别属于极低级变质A带—B带、近变质带、低级近变带—高级近变带,系葡萄石—绿纤石相。【结论】滇东北地区筇竹寺期处于由沉积凹陷向隆起过渡的有利指向区,该区筇竹寺组经历了较低的最高古地温,且有机质成熟度相对于扬子其他地区成熟度更低,具有油气形成条件和物质基础。目前尚未发现古油藏出露,后期构造保存条件较好,滇东北地区筇竹寺组的油气远景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北 筇竹寺组 伊利石 镜质体反射率 低级变质作用 古地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岩—极低级变质—低级变质作用及有关矿产 被引量:43
2
作者 毕先梅 莫宣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87-294,共8页
介于成岩作用与低级变质作用之间的极低级变质作用是一个重要过程 ,对于全面认识地球浅层动力学与成矿作用有重要意义。文中简要地回顾了国内外极低级变质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成岩—极低级变质—低级变质带... 介于成岩作用与低级变质作用之间的极低级变质作用是一个重要过程 ,对于全面认识地球浅层动力学与成矿作用有重要意义。文中简要地回顾了国内外极低级变质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成岩—极低级变质—低级变质带划分的改进方案 ,应用许多研究实例讨论了成岩—极低级变质—低级变质作用研究在化石能源及固体矿产勘查、评价与成矿研究方面的意义 ,指出煤、石油、天然气形成于高级成岩—极低级变质条件 ,很多非金属矿产的成因及质量直接受到变质程度的控制 ,大量低温—低中温铜、铅、锌、金、银、锑、汞等金属矿床分布在高级成岩—极低级变质—低级变质区中。为了获得准确的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数据 ,文中建议应保证所测粘土样品中自生K型伊利石的含量 >90 % ,并且不含钾长石 ,还要根据变质程度的高低来确定分析样品的合适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低级变质作用 低级变质作用 固体矿产 化石能源 K-Ar同位素测年 粘土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上古生界极低级变质作用:伊利石和镜质体反射率的证据 被引量:20
3
作者 胡大千 韩春元 +3 位作者 马瑞 刘越 王静 高正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042-3050,共9页
本文使用D/max-2500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上古生界泥质岩石伊利石的成因标志,讨论了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对变质温度的表征。研究区上古生界泥质岩石伊利石的标型特征为:伊利石结晶度分布于0.28~>0.77之间,平均值0.40... 本文使用D/max-2500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上古生界泥质岩石伊利石的成因标志,讨论了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对变质温度的表征。研究区上古生界泥质岩石伊利石的标型特征为:伊利石结晶度分布于0.28~>0.77之间,平均值0.40;伊利石(白云母)多型以2M1型为主,2M1+1Md多型和1Md多型相对较少;伊利石(白云母)b0值变化于8.983~9.046之间,平均值9.019,指示其形成于成岩-极低级变质作用。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具有示踪变质温度的作用,应用Barker and Pawlewiez(1986,1994)、Barker and Goldsteinl(1990)和Mullis et al.(2001)建立的镜质体反射率地质温度计,对研究区上古生界泥质岩石变质温度进行了估算,揭示古地温处于136~321℃之间,温度估算值主要分布在180~260℃之间,平均值为245℃,这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遭受了成岩-极低级变质作用,变质程度属近变质带。研究区上古生界泥质岩石的Ro值主要分布在1.01%~3.67%之间,表明有机质演化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泥质岩石具有生烃的能力,部分层位可能具有形成油气资源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生界泥质岩石 伊利石 镜质体反射率 地质温度计 低级变质作用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级变质作用及其研究方法 被引量:24
4
作者 燕守勋 田庆久 吴昀昭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7-44,共8页
近年来国际上极低级变质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综合运用了伊利石结晶度等各项指标 ,将极低级变质带划分为成岩带、近变质带和浅变质带 ,成岩带和近变质带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低级成岩带、高级成岩带、低级近变质带和高级近变质带 ;研究了伸展... 近年来国际上极低级变质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综合运用了伊利石结晶度等各项指标 ,将极低级变质带划分为成岩带、近变质带和浅变质带 ,成岩带和近变质带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低级成岩带、高级成岩带、低级近变质带和高级近变质带 ;研究了伸展背景、阿尔卑斯碰撞背景和增生背景下的极低级变质作用 ;进一步理解了矿物的转变过程 ,建立了变质泥质岩石的矿物反应系列。即变质泥质岩石的二八面体矿物反应系列 ,为蒙皂石—伊 /蒙混层 (I/S)—伊利石—白云母 ;对应变质镁铁质岩石的三八面体矿物反应系列 ,为蒙皂石—绿泥石 /蒙皂石混层 (C/S)—绿泥石。岩石微构造也发生同步变化 ;明确了广泛应用的伊利石结晶度的本质是雏晶大小的一种量度 ,也与晶格应变有关 ,主要受反应动力的控制 ;建立了系统的研究技术方法 ,包括野外采样方法、室内X光衍射法 (XRD)、透射电镜法 (TEM )、地质温度计、地质压力计、岩石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变质作用 低级变质 XRD TEM 地质温度计 室内X光衍射法 透射电镜法 地质压力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共生分析在很低级变质作用研究中的应用——以松潘—阿坝地区红参1井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汤艳 桑隆康 +2 位作者 刘嶸 于吉顺 袁晏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7-461,共5页
自1967年Kübler用X射线衍射(XRD)法测量伊利石结晶度以划分极低级变质带以来,伊利石结晶度一直是划分极低级变质带的主要指标。但是不同的人用伊利石结晶度Kübler指数划分变质级的方案不同。因此,尚需要结合岩石学分析方法判... 自1967年Kübler用X射线衍射(XRD)法测量伊利石结晶度以划分极低级变质带以来,伊利石结晶度一直是划分极低级变质带的主要指标。但是不同的人用伊利石结晶度Kübler指数划分变质级的方案不同。因此,尚需要结合岩石学分析方法判定变质级。作为一种尝试,对川西北松潘—阿坝地区红参1井5975m深度内的变泥质岩进行了矿物共生分析。结果表明,钻遇地层遭受了高级近变质作用,只是由于岩石化学成分原因,未能出现泥质岩近变质指示矿物黑硬绿泥石,并未达到浅变质级别,不至于破坏油气的保存。Kisch(1990)提出的变质级划分方案比较符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在极低级变质研究中应用矿物共生分析,一方面可以解决类似的结晶度研究的分歧,另一方面对于指导薄片观察以及X衍射物相分析十分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变质作用 矿物共生分析 伊利石结晶度 松潘-阿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沿海早白垩世火山岩的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段政 邢光福 +1 位作者 余明刚 许乃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6-668,共13页
中国东南沿海广泛分布的白垩纪火山岩中,发育一套具特殊岩相学特征的火山岩地层,以浙江高坞组和福建南园组为代表,其主体为熔结凝灰岩,以深灰色厚层致密块状、含大量长石和石英晶屑、大面积出露但假流动构造模糊为突出特征,而明显区别... 中国东南沿海广泛分布的白垩纪火山岩中,发育一套具特殊岩相学特征的火山岩地层,以浙江高坞组和福建南园组为代表,其主体为熔结凝灰岩,以深灰色厚层致密块状、含大量长石和石英晶屑、大面积出露但假流动构造模糊为突出特征,而明显区别于其它白垩纪地层组的熔结凝灰岩,表明其具有独特的成岩过程。伊利石结晶度研究表明,高坞组和南园组火山岩特殊的岩相学特征与其成岩后受到极低级变质作用,从而发生一定程度重结晶有关,这一过程使其岩石结构构造趋于均一化。通过对上下火山岩系火山岩的伊利石结晶度、b0值及多型特征对比分析表明,东南沿海这一大范围的火山岩极低级变质作用,可能是早白垩世晚期"闽浙运动"后岩石圈发生强烈伸展,导致区域大规模热隆作用的反映,并与上下火山岩系之间区域性不整合面的形成、长乐-南澳构造带强烈的变质变形事件及东南沿海大规模金铜矿、非金属等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隆作用 低级变质作用 伊利石 上、下火山岩系 东南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岩-极低级变质作用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继军 毕先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51-258,共8页
采用粘土矿物学、成岩变质矿物组合、镜质体反射率及流体包裹体数据等指标,综合讨论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晚古生代地层成岩极低级变质作用的特征和油气勘探意义。变质指示矿物和古地温梯度研究确认,西北缘玛湖坳陷北段下二叠统火山岩存... 采用粘土矿物学、成岩变质矿物组合、镜质体反射率及流体包裹体数据等指标,综合讨论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晚古生代地层成岩极低级变质作用的特征和油气勘探意义。变质指示矿物和古地温梯度研究确认,西北缘玛湖坳陷北段下二叠统火山岩存在极低级变质作用,具水热变质特征,变质相为葡萄石阳起石相,温度为220~320℃,压力p<200MPa,表明极低级变质事件发生于早二叠世,未对上二叠统地层产生影响;下二叠统风城组和上二叠统地层于侏罗纪(150Ma)达到最大古地温,为130~180℃,压力p为100~200MPa,处于晚成岩A,B期。与西准噶尔界山上古生界相比,盆地西北缘变质程度较低。因此,盆地深部上古生界仍是寻找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生界 成岩 低级变质作用 油气勘探 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级变质作用和极低级变质带综述 被引量:25
8
作者 索书田 游振东 周汉文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8,共8页
极低级变质作用是指变质作用最低级的部分,包括成岩作用和浅层变质作用,其变质温度范围大体介于150~370℃之间。本文简要地对极低级变质作用和极低级变质带的特征和研究领域进行综述,可以看出,通过极低级变质作用和极低级变... 极低级变质作用是指变质作用最低级的部分,包括成岩作用和浅层变质作用,其变质温度范围大体介于150~370℃之间。本文简要地对极低级变质作用和极低级变质带的特征和研究领域进行综述,可以看出,通过极低级变质作用和极低级变质带的研究,能够提供造山带、沉积盆地演化及板劈理发育等有关地球动力学过程和流变状态信息;强调指出进一步研究极低级变质作用和极低级变质带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沉积盆地 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沈其韩 耿元生 宋会侠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2-348,共7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4个与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相关的内容:(1)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标志;(2)加强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3)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4)加强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需要考虑的4个方面,一是立项,二... 本文主要论述了4个与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相关的内容:(1)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标志;(2)加强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3)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4)加强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需要考虑的4个方面,一是立项,二是稳定的经费支持,三是人才培养,四是先进仪器设备的配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变质作用 研究意义 研究现状 存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江盆地三叠系的极低级变质作用与变形构造——以天峨地区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暑荣 陆刚 +2 位作者 张能 陆国斌 莫丽群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4-309,共6页
右江盆地三叠纪槽盆相浊流沉积岩系广泛遭受过低级、极低级变质作用,变质变形构造发育,形成了具有规模呈带状展布的低变质强变形构造岩区带,劈理构造常密集发育构成劈理构造变形带.其中,强变形带剪切变形强烈,出现了明显塑性流变,构成... 右江盆地三叠纪槽盆相浊流沉积岩系广泛遭受过低级、极低级变质作用,变质变形构造发育,形成了具有规模呈带状展布的低变质强变形构造岩区带,劈理构造常密集发育构成劈理构造变形带.其中,强变形带剪切变形强烈,出现了明显塑性流变,构成碎屑岩质脆韧性剪切变形带.变质变形程度或级别与地层时代或岩层在地层柱中的位置相关,自下往上变质级别依次降低、变形强度递进增强.反映了区域低变质强变形作用是在"伸"、"缩"、"剪"构造机制背景下,以葡萄石-绿片岩相为特点,从区域埋藏型变质开始发生演变到剪切带内变质,不断向前递进发展变化的特征,是区域变质作用和强动力变质作用的复合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极低级变质作用 强变形作用 劈理构造变形带 韧性变形 右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很低级变质作用研究及其在沉积盆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汤艳 张云鹏 +1 位作者 齐先茂 杨云龙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3-364,共12页
很低级变质岩石在沉积盆地中分布广泛。在成岩-低级变质作用演化过程中,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油气、煤的演化阶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很低级变质作用与石油、天然气、煤等能源矿产关系密切。本文系统总结了很低级变质作用研究的几... 很低级变质岩石在沉积盆地中分布广泛。在成岩-低级变质作用演化过程中,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油气、煤的演化阶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很低级变质作用与石油、天然气、煤等能源矿产关系密切。本文系统总结了很低级变质作用研究的几个方面及其新进展,包括很低级变质带的划分、粘土矿物地质温压计、变质作用p_T_t轨迹及其在沉积盆地中的应用等等,并结合实例初步探讨了川西北若尔盖坳陷三叠系的很低级变质作用。研究表明,对沉积盆地中很低级变质作用的研究,对于划分成岩-变质界限,明确盆地的热成熟阶段,恢复盆地古地温、古构造史以及指导油气勘探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变质作用 低级变质 粘土矿物温压计 变质作用p_T_t轨迹 若尔盖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质热演化与极低级变质作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荣西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64-66,共3页
岩石中有机质热演化特征可以灵敏地反映岩石的成岩作用到变质作用之间(即极低级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变化情况。笔者对有机质热变指标在极低级变质作用界线、变质带划分和变质作用温度。
关键词 低级变质作用 有机质 热演化 成岩作用 变质作用 沉积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梵净山前寒武系甚低级变质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河锦 安佳丽 +2 位作者 王冠玉 晏玉 陈梦瑶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0-178,共9页
本文运用伊利石结晶度、绿泥石结晶度、云母b0值和绿泥石地质温度计研究了梵净山前寒武系甚低级变质作用。结果表明经Kisch伊利石结晶度标样校正的伊利石结晶度Kübler指数为0.20~0.99°Δ2θ,绿泥石结晶度árkai指数为0.22... 本文运用伊利石结晶度、绿泥石结晶度、云母b0值和绿泥石地质温度计研究了梵净山前寒武系甚低级变质作用。结果表明经Kisch伊利石结晶度标样校正的伊利石结晶度Kübler指数为0.20~0.99°Δ2θ,绿泥石结晶度árkai指数为0.22~0.63°Δ2θ。由此阐明梵净山前寒武系经历了成岩作用到浅变质作用的影响,迄今依然保留了成岩带、近变质带和浅变质带的岩石记录。成岩岩石具有伊蒙混层特征成岩指示矿物,浅变质带具有钠云母特征变质指示矿物。钾云母(伊利石)b0值范围为:0.9000~0.9045nm;平均0.9018nm,b0值累积频率曲线分布介于典型中压—中低压系列之间,估算的压力为366MPa。峰期变质温度为293~364℃,平均342℃,古变质温压梯度为27℃/km。近变质带界线穿越地层和梵净山背斜轴线,表明甚低级变质作用为成岩-构造运动同期或后期构造增厚引起下部和底部岩石随温压的升高而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石结晶度 绿泥石结晶度 云母b0值 低级变质作用 梵净山 前寒武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林西-乌兰浩特地区二叠系极低级变质作用与生烃潜力
14
作者 李长海 李刚 +4 位作者 王师捷 邵学峰 王颖 文恺 刘正宏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20年第2期271-284,共14页
极低级变质作用对年轻造山带构造演化和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成为地质学家探讨的热点领域。文章以中国东北地区南缘石炭-二叠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极低级变质作用的特征。通过对兴蒙造山带东段林西-乌兰浩特地区二叠纪地层的伊利... 极低级变质作用对年轻造山带构造演化和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成为地质学家探讨的热点领域。文章以中国东北地区南缘石炭-二叠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极低级变质作用的特征。通过对兴蒙造山带东段林西-乌兰浩特地区二叠纪地层的伊利石结晶度、b0值和多型等参数进行测试分析发现,伊利石结晶度Kübler指数在0.175~0.47之间,大多数集中于0.25~0.35,平均值为0.30;样品b0值主要在9.0155~9.0316?之间,平均值为9.0249?;伊利石多型主要为2M1。以上结果表明研究区二叠系林西组和哲斯组主要经历了葡萄石-绿纤石相的极低级变质作用,变质温度200~370℃,压力为中压,同时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结合二叠系生烃期研究和区内广泛发育的白垩纪侵入体推测,二叠系极低级变质作用可能发生在早白垩世,且与岩体侵入导致的地温梯度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变质作用 伊利石 二叠系 兴蒙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甚低级变质作用与近变质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15
作者 王河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11-1723,共13页
本文集中讨论了甚低级变质作用研究中涉及到的几个问题,包括:(1)近变质带的创立及其在解决划分成岩作用与变质作用界线这一国际难题中所取得的进步;(2)伊利石结晶度对碎屑岩甚低级变质作用研究起到的作用与贡献;(3)仪器校正、粒度大小... 本文集中讨论了甚低级变质作用研究中涉及到的几个问题,包括:(1)近变质带的创立及其在解决划分成岩作用与变质作用界线这一国际难题中所取得的进步;(2)伊利石结晶度对碎屑岩甚低级变质作用研究起到的作用与贡献;(3)仪器校正、粒度大小及其与Kübler指数的经验关系式;(4)泥质碎屑岩中的成岩指示矿物与变质指示矿物;(5)松潘-甘孜、巴颜喀拉造山带的甚低级变质作用的模式与新的成因解释;(6)讨论了涉及到的科学研究的相关规则。提出了运用指示矿物结合伊利石结晶度划分成岩作用/变质作用界线的方案和建立喜马拉雅伊利石结晶度标样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出碎屑岩甚低级变质作用的新成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变质作用 伊利石结晶度 成岩带 变质 变质 指示矿物 成因解释 变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三叠系巴彦喀拉山群低级-极低级变质作用
16
作者 袁晏明 桑隆康 +3 位作者 李德威 于吉顺 赵继龙 袁宴德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20,共7页
针对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的三叠系巴彦喀拉山群低级—极低级变质岩,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其矿物的共生组合、伊利石的结晶度Kubler指数(K)和b0值,并根据伊利石结晶度K和b0值对其区域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分带、变质相进行了详细研究... 针对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的三叠系巴彦喀拉山群低级—极低级变质岩,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其矿物的共生组合、伊利石的结晶度Kubler指数(K)和b0值,并根据伊利石结晶度K和b0值对其区域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分带、变质相进行了详细研究,得出了工作区5个不同岩性组合带的变质作用特征:昆仑山脉带属中压浅变质—近变质带,具葡萄石-绿纤石相和绿片岩相;不冻泉—库赛湖带属中压浅变质带,具绿片岩相;楚玛尔河带属中压近变质带,具葡萄石—绿纤石相;直达日旧带属中压浅变质带,具绿片岩相;五道梁带属中压近变质带,具葡萄石-绿纤石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巴彦喀拉山群 伊利石结晶度 b0值 低级变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南部极低级变质岩及其地质与资源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毕先梅 莫宣学 刘艳宾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1-210,共10页
极低级变质作用(very low-grade metamorphism)是当代地球科学的前沿研究课题之一。极低级变质岩(very low-grade metamorphic rocks)既是地质过程的记录,又在资源环境方面有实用意义。西藏南部广泛分布着处于成岩-极低级变质-低级变质... 极低级变质作用(very low-grade metamorphism)是当代地球科学的前沿研究课题之一。极低级变质岩(very low-grade metamorphic rocks)既是地质过程的记录,又在资源环境方面有实用意义。西藏南部广泛分布着处于成岩-极低级变质-低级变质阶段的岩石。它们记录了从新特提斯到青藏高原形成发展的诸多信息,并为在西藏南部寻找油气资源提供了有用的线索。本文对采自西藏南部不同地点和构造单元的71件珍贵的富含黏土矿物的岩石样品进行了XRD分析,获得了71套以伊利石结晶度(Ic)为主的黏土矿物数据。数据表明,这些岩石的伊利石结晶度(Ic)在0.21°~1.61°(Δ2θ)范围内,分别落在低级成岩区、高级成岩区、极低级变质区、低级变质区。不同构造单元显示不同的变质特点。北喜马拉雅碳酸盐台地P_(2),J-K,K_(2)均属极低级变质,N显示早期成岩阶段特征。拉轨岗日被动陆缘盆地发育P1,T_(1),T_(2),T_(3),J_(1),J-K,K_(1),K_(2)地层,绝大多数均遭受极低级变质,总的趋势是随着时代变新变质程度逐渐降低,具有埋藏变质的特点。也有部分样品的Ic落在成岩带内,提供了寻找油气的线索。从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岩带中的沉积岩样品获得两组数据:一组相当于成岩阶段;另一组相当于极低级变质。初步解释,前者可能反映蛇绿岩形成时的古环境条件,后者可能代表蛇绿岩碰撞定位阶段的记录。日喀则弧前盆地中K_(2)(日喀则群)虽然有较强的褶皱变形,但变质程度不高,属高级成岩带,可能说明晚白垩世弧前盆地沉积并未卷入俯冲作用。冈底斯岩浆弧中侵入岩、火山岩、沉积岩均发育,沉积岩的伊利石结晶度(Ic),落入低级变质-极低级变质-成岩作用带的较宽范围,并显示埋藏变质与岩浆作用叠加的特点。西藏南部成岩阶段沉积岩-极低级变质岩中还蕴藏着有关石油天然气的信息。特别是,白垩纪中期发生的全球性的缺氧事件,也影响了西藏南部地区,已经在岗巴-定日盆地发现典型的黑色页岩,厚度巨大。前人研究还认为,定日-岗巴被动大陆边缘、羌塘周缘前陆盆地、冈底斯弧背盆地具有良好含油气前景。本文对西藏南部极低级变质作用和极低级变质岩做了初步研究,期望今后有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变质作用 低级变质 西藏南部 伊利石结晶度(Ic) 地质与资源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上古生界极低级变质温度——来自碳质物拉曼光谱的证据 被引量:7
18
作者 胡大千 王岩泉 +3 位作者 沙茜 王春光 陈旭 马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8-197,共10页
使用Renishaw System-1000型激光拉曼光谱仪,研究了大兴安岭北部上古生界泥质岩石碳质物的拉曼光谱特征及其对形成温度的表征,探讨了拉曼光谱参数与镜质体反射率(Ro)的关系。研究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泥质岩石碳质物不具有石墨的拉曼... 使用Renishaw System-1000型激光拉曼光谱仪,研究了大兴安岭北部上古生界泥质岩石碳质物的拉曼光谱特征及其对形成温度的表征,探讨了拉曼光谱参数与镜质体反射率(Ro)的关系。研究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泥质岩石碳质物不具有石墨的拉曼光谱谱带吸收峰,揭示了地层的变质程度未达到低绿片岩相。利用此次经过完善建立的拉曼光谱地质温度计,对大兴安岭北部上古生界泥质岩石变质温度的估算结果主要为270~320℃,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遭受了极低级变质作用,变质程度属近变质带。依据碳质物拉曼光谱参数与镜质体反射率的相互关系,估算研究区有机质成熟度的Ro值主要分布为3.03%~4.23%,与实测Ro值吻合,表明有机质演化处于过成熟阶段,泥质岩石具有生烃的能力,部分层位可能具有形成油气资源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部 上古生界泥质岩石 碳质物拉曼光谱 镜质体反射率 地质温度计 低级变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延边开山屯地区蓝片岩相变质作用——来自硬绿泥石+纤锰柱石+多硅白云母组合的证据 被引量:12
19
作者 吴汉泉 唐克东 李存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51-654,共4页
吉林延边开山屯低级变质作用发育于兴凯地块西南晚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这里产出二叠纪末的消减增生杂岩。低级变质作用矿物除冻蓝闪石、阳起石、玉髓、黝帘石、多硅白云母、绿泥石、钠长石外,还在灰黑色变泥质岩中发现硬绿泥石+纤锰柱石... 吉林延边开山屯低级变质作用发育于兴凯地块西南晚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这里产出二叠纪末的消减增生杂岩。低级变质作用矿物除冻蓝闪石、阳起石、玉髓、黝帘石、多硅白云母、绿泥石、钠长石外,还在灰黑色变泥质岩中发现硬绿泥石+纤锰柱石+多硅白云母组合。这是国内首次报道的以泥质岩为原岩并具有硬绿泥石+纤锰柱石标志矿物组合的蓝片岩相岩石。研究表明,该组合的形成温度290.14(或370.8℃,具明显的低温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山屯 低级变质作用 硬绿泥石+纤锰柱石 蓝片岩相 延边缝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江中生代极低级变质带的变质变形过程 被引量:11
20
作者 索书田 祁向雷 毕先梅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5-72,共8页
右江中生代三叠系槽盆相浊流沉积岩系遭受了区域强烈变形和极低级变质作用,伊利石结晶度指数为0.331°~0.265°△2θ,属于浅层或近变质带;在野外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基础上,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及电子探针等... 右江中生代三叠系槽盆相浊流沉积岩系遭受了区域强烈变形和极低级变质作用,伊利石结晶度指数为0.331°~0.265°△2θ,属于浅层或近变质带;在野外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基础上,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及电子探针等现代测试技术,对绿泥石-白云母堆垛集合体、细粒基质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化学成分及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指出绿泥石-白云母堆垛的碎屑成因及母矿物的变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江构造带 低级变质作用 绿泥石-白云母堆垛 层状硅酸盐 电子探针分析 中生代 流体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