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白颗粒逆转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维 郭志玲 +3 位作者 赵晓东 何莹 张葳 李志红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6期2393-2400,2407,共9页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参白颗粒逆转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筛选药物有效成分和对应靶点,采用GEO数据库筛选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相关靶点,确...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参白颗粒逆转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筛选药物有效成分和对应靶点,采用GEO数据库筛选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相关靶点,确定药物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基因,并进一步构建参白颗粒“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的调控网络;应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得到43个有效成分和334个相应靶点,疾病靶点2472个,韦恩图筛选得到共同靶点50个;富集分析得到23个GO功能条目和10条KEGG信号通路。结论:参白颗粒主要通过参与氧化还原过程、细胞增殖、氧化应激反应、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过程,以及癌症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花生四烯酸代谢和HIF-1信号通路等生物学通路发挥治疗作用,这可能是参白颗粒逆转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重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白颗粒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胃癌前病 网络药理学 靶点 富集分析 作用机制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思杰 邹清云 +3 位作者 黄中华 陈伟 薛鹏星 谢淑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1-532,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自然演变的规律及其在食管癌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3月—2004年3月42例胃镜检查确诊为食管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对其随访至2009年3月,分析其病理变化规律。结果内镜下病变消失...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自然演变的规律及其在食管癌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3月—2004年3月42例胃镜检查确诊为食管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对其随访至2009年3月,分析其病理变化规律。结果内镜下病变消失8例,保持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2例,加重至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鳞癌12例。不同病变范围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其随访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胃镜分型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其随访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红斑型与隆起型、糜烂型与隆起型、红斑型与浅溃疡型、糜烂型与浅溃疡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有一定的癌变能力,与胃镜分型相关,应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食管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食管癌高发区食管和食管-胃交界部低级别内瘤变队列随访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志峰 宋国慧 +4 位作者 侯浚 郭翠兰 勒国良 白文龙 孟凡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321-1324,共4页
目的:食管和贲门上皮不典型增生是癌前病变,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2000年WHO建议用上皮内瘤变取代不典型增生,将轻度和中度归为低级别内瘤变,并将贲门腺癌称为食管-胃交界腺癌。本文探讨食管癌高发区食管和食管-胃交界部低级别... 目的:食管和贲门上皮不典型增生是癌前病变,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2000年WHO建议用上皮内瘤变取代不典型增生,将轻度和中度归为低级别内瘤变,并将贲门腺癌称为食管-胃交界腺癌。本文探讨食管癌高发区食管和食管-胃交界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癌变危险性和时间演变规律,为食管癌二级预防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选择磁县2个乡于2001年10月~2002年10月,开展内镜碘染色队列筛查,干预乡0~85岁总人口数为22 016例,其中40~69岁共计6 596例,男性3 257例,女性3 339例,除去禁忌症、外出打工、拒绝参加者外,实际内镜筛查3 506例,筛查率53.2%。病理以WHO诊断为标准,将食管鳞状上皮轻度和中度不典型增生及食管-胃交界部轻度不典型增生划为低级别内瘤变人群,共诊断616例;内镜筛查无癌前病变和非癌诊断的作为正常人群共2478例。2008年6~9月对该队列人群进行随访核实。其中有174例失访,随访率95.0%。结果:低级别内瘤变人群和内镜病理正常人群随访分别为3 970.7人·年和16120.0人·年,低级别内瘤变人群癌变率251.7/10万人·年,正常人群68.2/10万人·年;中位癌变时间分别是38个月和47个月。与正常人群比较,LIN癌变相对危险度RR=3.69(1.57~8.69),P=0.001。结论:低级别内瘤变人群是一组高危险人群,每年内镜复查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食管 食管-胃交界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5例未成年人结肠镜检查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郑碧云 林清财 +5 位作者 黄艳梅 方雪芬 刘凤琼 陈雨 陈丰霖 王小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未成年人行结肠镜检查的原因、检查情况及检出疾病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结肠镜检查的105例未成年人的临床资料及肠镜结果,按年龄分为0~6岁组、7~14岁组、15~18岁组。结果 105例患者行结肠镜检查的主要原因为便血、腹痛;盲... 目的探讨未成年人行结肠镜检查的原因、检查情况及检出疾病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结肠镜检查的105例未成年人的临床资料及肠镜结果,按年龄分为0~6岁组、7~14岁组、15~18岁组。结果 105例患者行结肠镜检查的主要原因为便血、腹痛;盲肠插管率79. 8%。共检出肠道病变70例,主要为息肉及炎症性肠病。0~6岁组息肉检出率最高;幼年性、腺瘤性息肉常见;0~6岁组腺瘤性息肉、息肉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较其他两组常见。结论便血及腹痛是未成年人行结肠镜检查的主要原因。息肉及炎症性肠病为主要肠道病变。0~6岁腺瘤性息肉及息肉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结肠镜 结肠息肉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结直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菱形结构域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史济华 徐雪 +3 位作者 杜俊 崔海梦 许乐 罗庆锋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评价菱形结构域蛋白(rhomboid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RHBDD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北京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胃癌、癌前病变以及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 目的评价菱形结构域蛋白(rhomboid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RHBDD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北京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胃癌、癌前病变以及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变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重新判读。根据病理诊断类型将入组患者的胃黏膜组织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和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5组,记录各组免疫组化检测RHBDD1在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共76例152处病变入选本研究,其中CSG 17处,LGIN 21处、HGIN 54处、EGC 44处、AGC 16处。CSG组织中RHBDD1的表达显著低于非CSG病变(LGIN、HGIN、EGC和AGC),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3.157,P=0.001)。病变胃黏膜RHBDD1表达的阳性率随病变严重程度逐渐升高[CSG(35.3%)→癌前病变(LGIN+HGIN)(74.7%)→EGC(75.0%)→AGC(87.5%)]。结论胃黏膜组织中RHBDD1的表达有可能为胃部疾病的良恶性鉴别提供有用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形结构域蛋白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高级别上皮内瘤 早期胃癌 进展期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