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地形对夏季冰雹事件时空分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48
1
作者
孙继松
石增云
王令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84,共9页
从北京地区冰雹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出发,结合典型的天气个例,研究了地形热力和动力作用与强对流生成环境、降雹落区、移动方向和演变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降雹事件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区,降雹时间一般出现在午后,可能与山区...
从北京地区冰雹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出发,结合典型的天气个例,研究了地形热力和动力作用与强对流生成环境、降雹落区、移动方向和演变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降雹事件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区,降雹时间一般出现在午后,可能与山区与平原地区之间,白天形成强烈的热力差异造成的不稳定以及由此产生的局地流场强迫有密切关系:1)在一定条件下(例如“焚风效应”等),午后山区的实际气温有可能接近甚至明显高于平原地区,为强对流天气系统在山区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热力不稳定条件;2)午后由山区指向平原的扰动温度梯度是造成低空垂直切变的强迫源。扰动温度梯度越大,低空垂直切变越强———即动力不稳定越强,因此,对流最旺盛(形成降雹)的地点往往出现在扰动温度梯度最大而不是地面气温最高的地方;3)地形热力环流和动力强迫构成的上升运动有利于强对流系统的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地形作用
低空垂直切变
上升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台风“麦莎”的强度对台风前部飑线发展过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20
2
作者
刘佳
沈新勇
+2 位作者
张大林
许映龙
毕明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25-1037,共13页
对2005年8月5日16时(UTC,下同)至6日00时发生的一次台风前部飑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台前飑线在母体台风和副高之间的湿区生成。台风为这次台前飑线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包括强的低空急流输送充沛的水汽,强的不稳定环境产生...
对2005年8月5日16时(UTC,下同)至6日00时发生的一次台风前部飑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台前飑线在母体台风和副高之间的湿区生成。台风为这次台前飑线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包括强的低空急流输送充沛的水汽,强的不稳定环境产生大的对流有效位能以及强的地表辐合,使得初始的离散的对流单体组织发展形成台前飑线。成熟时期的台前飑线虽然比中纬度和热带飑线的变压强度小,但是具有更强的低层暖湿空气入流,中层的入流范围也更加宽广。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台风强度越强,其台前飑线的回波强度越强,移动速度更快,生命史也更长。强台风使得低空垂直风切变更大,有利于台前飑线的生成和发展,在台前飑线发展成熟后,低空垂直风切变强度减小,不利于台前飑线的维持,加之低空水汽输送的减少,使其逐渐趋向衰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麦莎
台前飑线
低空
垂直
风
切变
位涡反演
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形对夏季冰雹事件时空分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48
1
作者
孙继松
石增云
王令
机构
北京市气象台
出处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84,共9页
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奥运会气象保障科学技术试验与研究"和科技部项目"奥运气象保障技术研究"(2002BA904B05)
文摘
从北京地区冰雹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出发,结合典型的天气个例,研究了地形热力和动力作用与强对流生成环境、降雹落区、移动方向和演变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降雹事件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区,降雹时间一般出现在午后,可能与山区与平原地区之间,白天形成强烈的热力差异造成的不稳定以及由此产生的局地流场强迫有密切关系:1)在一定条件下(例如“焚风效应”等),午后山区的实际气温有可能接近甚至明显高于平原地区,为强对流天气系统在山区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热力不稳定条件;2)午后由山区指向平原的扰动温度梯度是造成低空垂直切变的强迫源。扰动温度梯度越大,低空垂直切变越强———即动力不稳定越强,因此,对流最旺盛(形成降雹)的地点往往出现在扰动温度梯度最大而不是地面气温最高的地方;3)地形热力环流和动力强迫构成的上升运动有利于强对流系统的启动。
关键词
冰雹
地形作用
低空垂直切变
上升运动
Keywords
hail, topographical action, vertical shear in lower level, ascending motion
分类号
P42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台风“麦莎”的强度对台风前部飑线发展过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20
2
作者
刘佳
沈新勇
张大林
许映龙
毕明玉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马里兰大学大气和海洋科学系
国家气象中心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25-1037,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3CB430103
国家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0806009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75039
41175065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
文摘
对2005年8月5日16时(UTC,下同)至6日00时发生的一次台风前部飑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台前飑线在母体台风和副高之间的湿区生成。台风为这次台前飑线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包括强的低空急流输送充沛的水汽,强的不稳定环境产生大的对流有效位能以及强的地表辐合,使得初始的离散的对流单体组织发展形成台前飑线。成熟时期的台前飑线虽然比中纬度和热带飑线的变压强度小,但是具有更强的低层暖湿空气入流,中层的入流范围也更加宽广。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台风强度越强,其台前飑线的回波强度越强,移动速度更快,生命史也更长。强台风使得低空垂直风切变更大,有利于台前飑线的生成和发展,在台前飑线发展成熟后,低空垂直风切变强度减小,不利于台前飑线的维持,加之低空水汽输送的减少,使其逐渐趋向衰亡。
关键词
台风麦莎
台前飑线
低空
垂直
风
切变
位涡反演
敏感性试验
Keywords
Typhoon Matsa, Pre-TC squall line, Low level vertical wind shear, PV (potential vorticity) inversion,Sensitivity experiment
分类号
P44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地形对夏季冰雹事件时空分布的影响研究
孙继松
石增云
王令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
4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台风“麦莎”的强度对台风前部飑线发展过程影响的研究
刘佳
沈新勇
张大林
许映龙
毕明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