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热处理工艺对低碳Nb-Ti微合金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夏文真 赵宪明 +1 位作者 张晓明 吴迪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66-1570,共5页
采用不同的新淬火工艺路径,研究再加热温度和弛豫过程对低碳Nb-Ti微合金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经再加热后直接淬火时,随着再加热温度的升高,析出物数量迅速下降,尺寸增加且分布更加不均匀,且马氏体板条束增大,板条宽度减小;当... 采用不同的新淬火工艺路径,研究再加热温度和弛豫过程对低碳Nb-Ti微合金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经再加热后直接淬火时,随着再加热温度的升高,析出物数量迅速下降,尺寸增加且分布更加不均匀,且马氏体板条束增大,板条宽度减小;当再加热温度为850℃时,试样经弛豫至700℃后再淬火时,其析出物数目与直接淬火相比减少,平均尺寸增加且分布更加不均匀.当再加热温度为900℃经弛豫至700℃后再淬火时,Nb-Ti碳氮化物大量在原有析出物表面进一步析出;钢材最佳再加热温度为900℃,且空冷20 s时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抗拉强度可提高2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加热+弛豫+淬火工艺 低碳nb—ti微合金钢 组织机械性能 析出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V-Ti低碳微合金钢的热变形加工图及其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向嵩 刘国权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1,共6页
为了优化Nb-V-Ti低碳微合金钢的变形工艺参数,利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实验机对其进行了热压缩实验,得到热加工图用于研究热变形行为.研究发现,加工图中存在两个动态再结晶峰区及失稳区:峰区Ⅰ:峰值对应的变形温度和变形速率分别为100... 为了优化Nb-V-Ti低碳微合金钢的变形工艺参数,利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实验机对其进行了热压缩实验,得到热加工图用于研究热变形行为.研究发现,加工图中存在两个动态再结晶峰区及失稳区:峰区Ⅰ:峰值对应的变形温度和变形速率分别为1000℃,2 s-1,峰值效率21%;峰区Ⅱ:变形温度1050℃,变形速率0.01~0.001 s-1,峰值效率45%.将加工图与CSP生产工艺参数进行对比,合理解释了CSP生产过程中出现混晶的现象.因此,动态材料模型加工图可作为研究新材料变形参数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钢 加工图 薄板坯连铸连轧 热变形 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对低碳微合金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祝英杰 孟祥超 +3 位作者 刘香军 杨昌桥 王婷 杨吉春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3,共6页
为了提高低碳微合金钢在海洋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采用金相显微镜、SEM、EBSD、电化学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稀土Ce含量的试验钢在3.5%NaCl溶液模拟的海洋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主要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稀土C... 为了提高低碳微合金钢在海洋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采用金相显微镜、SEM、EBSD、电化学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稀土Ce含量的试验钢在3.5%NaCl溶液模拟的海洋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主要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稀土Ce可以细化晶粒,减小夹杂物的尺寸,将试验钢中Al_(2)O_(3)、MnS、Al_(2)O_(3)+MnS夹杂物改性为MnS+CeAlO_(3)、Ce_(2)O_(3)夹杂物,并且改性后的夹杂物应力明显降低,减小了微孔洞、裂纹萌生的概率。另外,稀土Ce的加入可以降低试验钢的腐蚀电流密度,提高腐蚀电压,使得腐蚀产物中γ-FeOOH的含量减少,同时α-FeOOH和Fe_(3)O_(4)含量增多,可降低反应活性,提高锈层对基体的保护作用。因此,相对于未添加稀土Ce的低碳微合金钢,添加稀土Ce的低碳微合金钢表现出更好的耐海水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钢 稀土Ce 夹杂物 海洋环境 耐腐蚀性能 锈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对低碳微合金钢连续冷却相变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壮飞 唐帅 +1 位作者 刘振宇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17-1119,共3页
结合膨胀法和金相观察绘制了无Nb和添加质量分数0.042%Nb的实验钢的动态CCT曲线,阐明了Nb对低碳微合金钢相变行为和相变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Nb可显著细化铁素体晶粒,抑制铁素体形成,促进贝氏体形成,使CCT曲线移向右下方,缩小... 结合膨胀法和金相观察绘制了无Nb和添加质量分数0.042%Nb的实验钢的动态CCT曲线,阐明了Nb对低碳微合金钢相变行为和相变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Nb可显著细化铁素体晶粒,抑制铁素体形成,促进贝氏体形成,使CCT曲线移向右下方,缩小铁素体和珠光体相变区,显著扩大贝氏体相变区.此外,添加Nb可显著增强细晶强化、析出强化和相变强化效果,使实验钢维氏硬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钢 nb CCT曲线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微合金钢中Nb(C,N)的溶解行为对电阻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万兰凤 张晖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41-43,共3页
采用电阻率法测定低碳微合金钢中Nb(C,N)的溶解温度为1160℃,此测试结果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一致,电阻率法无论从测试简易性还是准确性均优于TEM测试结果。热力学软件计算仅考虑了理想状态的热力学数据,未考虑实际生产板坯由于成分、组... 采用电阻率法测定低碳微合金钢中Nb(C,N)的溶解温度为1160℃,此测试结果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一致,电阻率法无论从测试简易性还是准确性均优于TEM测试结果。热力学软件计算仅考虑了理想状态的热力学数据,未考虑实际生产板坯由于成分、组织的不均匀引起的偏差,计算结果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钢 氮化铌 溶解温度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对低碳微合金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魏同锋 甘立建 王启迪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26-128,共3页
以低中高三种含Nb的低碳微合金钢作为试验钢,研究了Nb低碳微合金钢钢组织、碳氮化物析出相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钢的热处理组织为低碳板条贝氏体+多边形铁素体。随着铌含量增加,试验钢组织中板条贝氏体含量和碳氮化物析出相... 以低中高三种含Nb的低碳微合金钢作为试验钢,研究了Nb低碳微合金钢钢组织、碳氮化物析出相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钢的热处理组织为低碳板条贝氏体+多边形铁素体。随着铌含量增加,试验钢组织中板条贝氏体含量和碳氮化物析出相数量明显增加,组织明显细化,试验钢强度显著提高。当Nb含量超过0.05%后,试验钢的强度增加不明显。因此,在低碳微合金钢中Nb的合理添加量在0.0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钢 板条贝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Mo低碳微合金钢CCT曲线的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赵宝纯 李桂艳 +2 位作者 柳永浩 杨静 黄磊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37-39,共3页
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测定了含Mo低碳微合金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利用热膨胀法并结合金相-硬度法,测定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研究了冷却速度对该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冷... 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测定了含Mo低碳微合金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利用热膨胀法并结合金相-硬度法,测定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研究了冷却速度对该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冷却速度范围内,相变产物均含有贝氏体组织;当冷却速度小于10℃/s时,相变产物含有一定量的铁素体;当冷却速度减小到1℃/s以下时,相变产物除铁素体外也含有少量的珠光体;当冷却速度大于30℃/s时,相变产物中出现马氏体组织;当冷却速度为10~30℃/s时,获得贝氏体组织。动态CCT曲线的测定为该钢种生产中控制轧制工艺和控制冷却工艺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Mo合金钢 热模拟 膨胀法 金相-硬度法 CCT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处理对含Ti低碳微合金钢中氮化物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永坤 战东平 +1 位作者 姜周华 雷洪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09-1716,共8页
以含Ti低碳微合金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和热力学计算研究了Zr质量分数对钢中氮化物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钢中Zr质量分数由0.0020%增加至0.0200%,钢中氮化物数量密度和面积占比明显增加,氮化物类型逐渐由TiN变为(Ti y,Zr 1-y)N,(Ti ... 以含Ti低碳微合金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和热力学计算研究了Zr质量分数对钢中氮化物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钢中Zr质量分数由0.0020%增加至0.0200%,钢中氮化物数量密度和面积占比明显增加,氮化物类型逐渐由TiN变为(Ti y,Zr 1-y)N,(Ti y,Zr 1-y)N中Zr/Ti原子数比逐渐增加,(Ti y,Zr 1-y)N由以TiN为主转变为以ZrN为主.热力学计算结果发现精炼过程无TiN,ZrN等氮化物析出,氮化物主要在凝固过程析出.当钢中Zr质量分数为0.0020%时,凝固过程只有TiN析出;而当Zr质量分数≥0.0046%,逐渐有ZrN在凝固末期析出.随着凝固过程温度的降低,(Ti y,Zr 1-y)N具备热力学析出条件.当钢中Zr质量分数由0.0046%增加至0.0200%,(Ti y,Zr 1-y)N开始析出温度逐渐增加,TiN在(Ti y,Zr 1-y)N中占比逐渐减小.最后,当采用Zr-Ti复合脱氧时,钢中Zr质量分数应控制在0.0020%~0.0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处理 ti合金钢 tiN ZRN (ti_y Zr_(1-y))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高铌微合金钢的析出行为 被引量:7
9
作者 文建华 孙新军 +2 位作者 刘清友 阴树标 项金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3-25,共3页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和透射电镜,研究了不同轧后保温时间和变形温度对低碳高铌微合金钢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后适宜的保温可使Nb(C,N)在奥氏体中大量应变诱导析出,相应地降低了固溶铌含量,使固溶铌降低γ→α相变温度的作用大大削...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和透射电镜,研究了不同轧后保温时间和变形温度对低碳高铌微合金钢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后适宜的保温可使Nb(C,N)在奥氏体中大量应变诱导析出,相应地降低了固溶铌含量,使固溶铌降低γ→α相变温度的作用大大削弱;而适当降低变形温度可使Nb(C,N)在铁素体中大量析出,在条件适宜时还可发生相间析出,从而使析出相发挥重要的析出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铌合金钢 析出行为 nb(C 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陶瓷颗粒细化低碳微合金钢晶粒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忠东 牛建平 +1 位作者 才庆魁 王丽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97-1000,共4页
真空条件下,在低碳微合金钢中加入微米级ZrC陶瓷颗粒,使其成为钢在热轧时奥氏体的形变核心及其形变诱导铁素体的再结晶核心以细化晶粒.研究了添加不同体积分数ZrC粒子对低碳微合金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本实验研究出的... 真空条件下,在低碳微合金钢中加入微米级ZrC陶瓷颗粒,使其成为钢在热轧时奥氏体的形变核心及其形变诱导铁素体的再结晶核心以细化晶粒.研究了添加不同体积分数ZrC粒子对低碳微合金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本实验研究出的颗粒外加方式可使ZrC颗粒有效分散于钢中,对钢的组织产生明显的细化作用,可使钢的晶粒细化到5.5μm,钢的强度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钢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当加入ZrC颗粒的体积分数为1.1%时,可获得最佳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钢 米级ZrC颗粒 热轧 晶粒细化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含铌微合金钢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及显微组织 被引量:5
11
作者 宗云 赵莉萍 +2 位作者 麻永林 王宝峰 宋海彬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1-34,38,共5页
利用Gleeble-1500D型热/力模拟试验机,采用热膨胀法测定了不同铌含量低碳含铌微合金钢在不同冷速下的相变点,研究了奥氏体连续冷却时的相变行为及铌含量和冷却速率对该钢相变组织与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铌含量和冷速的提高,γ→α... 利用Gleeble-1500D型热/力模拟试验机,采用热膨胀法测定了不同铌含量低碳含铌微合金钢在不同冷速下的相变点,研究了奥氏体连续冷却时的相变行为及铌含量和冷却速率对该钢相变组织与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铌含量和冷速的提高,γ→α相变温度降低,相变组织变得复杂,显微硬度升高;铌含量较低(小于0.024%,质量分数)的钢在冷速较低(3℃·s^(-1))时,显微组织为较粗大的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冷速提高后主要是由尖角形、多边形铁素体和贝氏体组成的混合组织;铌含量较高(0.06%)的钢在高冷速(50℃·s^(-1))下出现了针状铁素体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 含铌合金钢 冷却速率 铌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微米ZrC颗粒对低碳微合金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忠东 牛建平 +1 位作者 才庆魁 黄文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7-640,683,共5页
本文研究了ZrC颗粒加入量对低碳微合金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试验钢进行了各种力学性能的测试,并用金相显微镜和TEM观察了试验钢的微观组织,用SEM观察了ZrC颗粒的分布状态及拉伸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加入ZrC颗粒后,试验钢的晶粒都... 本文研究了ZrC颗粒加入量对低碳微合金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试验钢进行了各种力学性能的测试,并用金相显微镜和TEM观察了试验钢的微观组织,用SEM观察了ZrC颗粒的分布状态及拉伸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加入ZrC颗粒后,试验钢的晶粒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细化,当加入ZrC颗粒体积含量为1.1%时,晶粒被细化到5.5μm,此时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冲击韧性和维氏硬度分别达到635MPa、517.5MPa、20.66%、215.0J/cm2和214 Hv5,获得了最佳综合力学性能;添加ZrC颗粒后,试验钢的组织仍为铁素体,拉伸断口仍为韧窝状;轧制态试验钢中ZrC颗粒分布较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钢 米级ZrC颗粒 晶粒细化 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0MPa级低碳微合金钢的连续冷却相变组织及强韧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亮 章小浒 +3 位作者 黄金国 方国爱 江慧丰 李书瑞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9-35,共7页
利用Gleeble-3500型热/力模拟试验机测定了700 MPa级低碳微合金钢的连续冷却相变(CCT)曲线,分析了冷却速率对该钢连续冷却相变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了该钢的强韧性。结果表明:该钢CCT曲线呈现扁平状,可在较大冷速范围内获得低碳贝... 利用Gleeble-3500型热/力模拟试验机测定了700 MPa级低碳微合金钢的连续冷却相变(CCT)曲线,分析了冷却速率对该钢连续冷却相变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了该钢的强韧性。结果表明:该钢CCT曲线呈现扁平状,可在较大冷速范围内获得低碳贝氏体组织;冷却速率对试验钢各相的形态、数量、分布和显微硬度均有影响;随着冷却速率的提高,显微组织中依次出现多边形铁素体(PF)、针状铁素体(AF)、粒状贝氏体(GB)和板条贝氏体(LB),且各相的显微硬度也依次增加;当冷速在10~30℃·s-1范围时,显微组织主要为板条贝氏体组织,M/A组元弥散分布于晶界上,且晶粒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而逐渐细化;利用冷却制度控制中温转变组织类型能优化其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钢 静态CCT曲线 组织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火温度对含钒低碳微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阎启 黄子阳 +1 位作者 陈思孝 华蔚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39,共3页
研究了含钒低碳微合金钢经过不同温度回火的性能和组织的变化关系。数据表明,回火温度对钢的组织有一定的影响,在630℃左右回火显微组织较佳,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其强度和硬度随之降低,但在600~630℃回火因有细小碳(氮)化钒析出,使其... 研究了含钒低碳微合金钢经过不同温度回火的性能和组织的变化关系。数据表明,回火温度对钢的组织有一定的影响,在630℃左右回火显微组织较佳,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其强度和硬度随之降低,但在600~630℃回火因有细小碳(氮)化钒析出,使其强度、硬度和冲击韧度都有一定的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钢 回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690低碳微合金钢热变形微观组织演变及加工图 被引量:5
15
作者 向嵩 谭智林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0-86,共7页
利用Gleeble-3800数字控制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了Q690低碳微合金钢在变形温度850~1150℃,应变速率0.01~30s-1条件下的高温单道次压缩变形行为.建立了基于动态材料模型(DMM)的加工图,结合OM观察变形体微观组织确定了该钢种的高温热变... 利用Gleeble-3800数字控制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了Q690低碳微合金钢在变形温度850~1150℃,应变速率0.01~30s-1条件下的高温单道次压缩变形行为.建立了基于动态材料模型(DMM)的加工图,结合OM观察变形体微观组织确定了该钢种的高温热变形机制.结果表明:应变量0.7及以下的加工图中包含2个峰区(1 000~1 120℃,0.01~0.37s-1和1 100~1 150℃,3.16~30s-1)和3个加工失稳区(850~900℃,0.01~0.32s-1和850~900℃,10~30s-1以及1 000~1 085℃,1~30s-1).应变量超过0.8的加工图包含2个峰区(1 025~1 100℃,0.01~0.38s-1和1 100~1 150℃,3~30s-1),失稳区为低温(850~900℃,0.01~30s-1)以及应变速率1s-1以上的中低温度(850~1 100℃)范围,在这两个峰区峰值点附近的热变形显微组织为均匀的完全动态再结晶组织,因此,这两个区域均适合Q690钢的热加工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钢 热变形 动态再结晶 加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轧控冷工艺冷却速度对低碳微合金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范光辉 韩高辉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64-166,共3页
采用显微组织观察、室温拉伸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的冷却速度(0.5.5,25°C/s)对低碳微合金高强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速度对低碳微合金高强钢的显微组织影响较大,经25°C/s冷却速度的试验钢组织... 采用显微组织观察、室温拉伸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的冷却速度(0.5.5,25°C/s)对低碳微合金高强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速度对低碳微合金高强钢的显微组织影响较大,经25°C/s冷却速度的试验钢组织主要为不同取向的板条马氏体以及少量铁素体,马氏体内有大量位错及少量M・A岛。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屈强比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逐渐升高,而断后伸长率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冷却速度对试验钢强度影响显著,经25°C/s冷却速度的试验钢,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达到996 MPa和894 MPa的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轧控冷 冷却速度 合金钢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微合金钢碳氮析出物的Thermo-calc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向嵩 刘国权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共4页
利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TCFE3数据库研究Nb-Ti、V-Ti、Nb-V-Ti低碳微合金钢中析出物的析出开始温度、给定温度的奥氏体成分,计算得到Nb-Ti低碳微合金钢中Nb、Ti碳氮化物的开始形成温度分别为1090和1400℃,最大摩尔分数分别为7.1×... 利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TCFE3数据库研究Nb-Ti、V-Ti、Nb-V-Ti低碳微合金钢中析出物的析出开始温度、给定温度的奥氏体成分,计算得到Nb-Ti低碳微合金钢中Nb、Ti碳氮化物的开始形成温度分别为1090和1400℃,最大摩尔分数分别为7.1×10-4、2.4×10-4,V-Ti低碳微合金钢中V、Ti碳氮化物的开始形成温度分别为800和1395℃,最大摩尔分数为2.1×10-3,1.5×10-4,Nb-V-Ti低碳微合金钢中Nb-V碳氮化物和Ti碳氮化物的开始形成温度分别为1070和1390℃,其碳氮化物最大摩尔分数分别为1.2×10-3、1.8×10-4。热力学软件的计算结果与有关文献的实验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钢 氮化物 热力学 THERMO-CALC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温度对低碳微合金钢相变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维娟 李胜利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10,共3页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对低碳Mn-Nb-Ti钢进行了不同加热温度下的奥氏体变形和变形后的冷却实验,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加热温度对奥氏体有效晶粒尺寸的影响,和不同有效晶粒尺寸的奥氏体相变后显微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对低碳Mn-Nb-Ti钢进行了不同加热温度下的奥氏体变形和变形后的冷却实验,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加热温度对奥氏体有效晶粒尺寸的影响,和不同有效晶粒尺寸的奥氏体相变后显微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变形奥氏体的有效晶粒尺寸增大;相变后的显微组织中铁素体由等轴状逐渐过渡到准多边形以至形成长条状,微细碳化物逐渐减少,小岛逐渐增多,小岛的长宽比不断增大最后形成细长条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钢 奥氏体 铁素体 小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微合金钢抗CO2/H2S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玉祥 杜旭东 +2 位作者 范舟 张慧 柳庆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3-116,共4页
针对用于可膨胀套管的低碳微合金钢CO2/H2S腐蚀问题,采用电极化实验、失重法及SEM等方法和手段对低碳微合金钢分别在单一H2S(pH=2.9)、CO2/H2S流量比为1∶1(pH=2.9)、CO2/H2S流量比为1∶1(pH=5.3)条件下的腐蚀行为和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针对用于可膨胀套管的低碳微合金钢CO2/H2S腐蚀问题,采用电极化实验、失重法及SEM等方法和手段对低碳微合金钢分别在单一H2S(pH=2.9)、CO2/H2S流量比为1∶1(pH=2.9)、CO2/H2S流量比为1∶1(pH=5.3)条件下的腐蚀行为和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微合金钢在单一H2S条件下,生成了铁的硫化物,使腐蚀速率高;在有CO2存在的情况下,由于CO2吸附在钢材表面,形成致密的吸附膜,提高了自腐蚀电位,减缓了CO2/H2S的腐蚀速率;由于组织不均匀及MnS的偏析,造成腐蚀后试样表面不平整,腐蚀产物膜存在微裂纹,pH值越低,腐蚀后试样表面越不平整,裂纹越明显,腐蚀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H2S腐蚀 合金钢 腐蚀机理 失重法 电极化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大梁用BS700MC低碳微合金钢焊接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轶 马敏莉 +1 位作者 周代义 钟庆东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19,104,共6页
通过裂纹敏感性、显微硬度、弯曲、冲击、拉伸试验及组织观察,研究了汽车大梁用BS700MC低碳微合金钢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WH80-G焊丝焊接时,BS700MC钢具有较好的抗裂性,焊前不需要预热处理;焊接接头的焊缝组织... 通过裂纹敏感性、显微硬度、弯曲、冲击、拉伸试验及组织观察,研究了汽车大梁用BS700MC低碳微合金钢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WH80-G焊丝焊接时,BS700MC钢具有较好的抗裂性,焊前不需要预热处理;焊接接头的焊缝组织为针状铁素体和极少量贝氏体与先共析铁素体;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焊缝硬度为380HV,与母材相当,接头底部硬度分布波动明显,热影响区存在软化现象,在-20~20℃范围内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接头的抗拉强度为815 MPa,为母材的97.1%,断裂于热影响区,拉伸断口为韧窝与解理台阶混合型断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大梁 BS700MC合金钢 焊接接头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