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双季稻低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钟旭华 梁开明 +9 位作者 潘俊峰 傅友强 胡香玉 黄农荣 刘彦卓 胡锐 李妹娟 王昕钰 叶群欢 尹媛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7-874,共8页
分析了华南双季稻田CH4和N2O排放量,从低碳品种筛选、节水减排灌溉、化肥减量增效等方面介绍了华南双季稻低碳高产关键技术及其集成应用情况。综述了华南双季稻低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主要进展、存在问题和今后工作重点。华南双季稻低... 分析了华南双季稻田CH4和N2O排放量,从低碳品种筛选、节水减排灌溉、化肥减量增效等方面介绍了华南双季稻低碳高产关键技术及其集成应用情况。综述了华南双季稻低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主要进展、存在问题和今后工作重点。华南双季稻低碳高产栽培技术节水节肥、减排控污、增产增收,实现了低碳与高产的协调,应用前景好。目前,该技术主要存在可用品种少、种植模式单一、推广难度大等问题;今后,在加大政策支持的同时,亟需加强品种筛选、模式集成、基础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双季稻 低碳高产栽培 温室气体减排 氮高效 节水灌溉 CH4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技术与品种对华南籼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和间接碳足迹的影响
2
作者 黄南巡 张敏强 +5 位作者 叶清生 张琮焜 李健雄 王昕钰 傅友强 梁开明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6,34,共10页
协同实现水稻高产和碳减排对维护国家粮食自给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为定量分析华南地区水稻生产碳足迹及构成特征,明确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碳足迹的影响,本研究在广东省4个典型的水稻产区开展田间试验,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分析... 协同实现水稻高产和碳减排对维护国家粮食自给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为定量分析华南地区水稻生产碳足迹及构成特征,明确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碳足迹的影响,本研究在广东省4个典型的水稻产区开展田间试验,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分析不同栽培技术模式的水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和间接碳足迹及其构成。结果表明,广东省籼稻生产单位面积碳足迹为1235.3~1487.7 kg CO_(2)-eq/hm^(2),单位产量碳足迹为0.12~0.31 kg CO_(2)-eq/kg;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化肥利用效率、灌溉次数和单位产量碳足迹有显著影响。与常规栽培技术相比,低碳高产栽培技术显著减少氮肥用量,并提高了水稻产量,栽培技术和品种之间无显著交互作用。相同技术模式下,单位产量间接碳足迹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在相同种植条件下选用高产水稻品种能有效降低单位产量碳足迹。示范区的多点试验表明,与常规栽培技术相比,低碳高产栽培技术水稻产量增加3.67%~21.62%,氮肥偏生产力提高21.68%~60.81%,每季平均减少灌溉次数4次,单位面积碳足迹和单位产量碳足迹均值分别减少6.11%和16.19%。柴油和氮肥是影响间接碳足迹的关键因子,两者碳排放分别占总间接排放量49.65%~52.88%和30.62%~34.70%。平均每减少1 kg氮肥,碳足迹降低2.49 kg CO_(2)-eq/hm^(2)。水稻单位产量间接碳足迹与氮肥偏生产力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提高单位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能有效减少水稻单产间接碳足迹。综上表明,华南地区水稻生产可通过选用高产水稻品种,结合水肥优化栽培技术降低氮肥和灌溉水投入,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减少单位面积碳足迹和单位产量碳足迹,实现高产与低碳排的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足迹 生命周期法 减排 低碳高产栽培技术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