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碳锰钢的带状组织及其对钢板冷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贤文 柏明卓 +1 位作者 柳得橹 娄艳芝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7-447,共1页
关键词 低碳锰钢 带状组织 冷弯性能 金属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制度对低碳锰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龙 唐正友 +3 位作者 丁桦 杜林秀 宋红梅 郑芳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3-376,380,共5页
为了获得细晶铁素体/贝氏体的复相组织,通过控轧控冷工艺研究了低碳锰钢在奥氏体区变形时变形量、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对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增加变形量(对应道次间隔时间缩短)可以细化铁素体晶粒,但当终轧温... 为了获得细晶铁素体/贝氏体的复相组织,通过控轧控冷工艺研究了低碳锰钢在奥氏体区变形时变形量、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对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增加变形量(对应道次间隔时间缩短)可以细化铁素体晶粒,但当终轧温度降低到800℃时,变形量的增加以及开冷温度的降低不利于贝氏体组织的获得.通过调整变形量、终轧温度、可开冷温度并适当降低卷取温度,可使实验钢获得晶粒尺寸约为5μm的铁素体和10%~20%的贝氏体组织,低碳锰钢强塑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锰钢 变形量 终轧温度 贝氏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锰钢铸坯锰偏析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倪晓青 薛润东 柳得橹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05-305,共1页
关键词 低碳锰钢 偏析 铸坯 薄板坯连铸连轧 使用性能 不均匀分布 带状组织 分布规律 硫化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C颗粒增强低碳锰钢的显微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唐明华 胡双开 +1 位作者 李建中 邓彬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47-1952,共6页
以粒径为0.2-1.0μm的ZrC颗粒为增强相,采用压入铸造法制备含ZrC粒子的试验钢,通过热模拟实验、性能测试、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ZrC粒子对钢的组织细化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ZrC粒子在基体20Mn2钢中分布均匀,能细化基体晶粒;... 以粒径为0.2-1.0μm的ZrC颗粒为增强相,采用压入铸造法制备含ZrC粒子的试验钢,通过热模拟实验、性能测试、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ZrC粒子对钢的组织细化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ZrC粒子在基体20Mn2钢中分布均匀,能细化基体晶粒;在轧制过程中,ZrC粒子能加速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的进程,导致组织超细化;当ZrC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4μm、加入量(体积分数)为0.5%时,实验室轧后水冷可获得晶粒粒径为3.9μm的9 mm中板,材料的屈服强度提高58%,综合性能显著提高,这主要归因于微米ZrC增强相良好的细晶强化及第二相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C粒子 低碳锰钢 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对低碳硅锰钢组织转变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宗昌 李承基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3-28,12,共7页
冶炼10SiMn、10SiMnCe、10SiMnNb、10SiMnNbRE等低硫钢,测定10SiMnCe中固溶铈为0.09%,10SiMnNbRE中固溶0.035%RE。试验表明,稀土元素不改变过冷奥氏体转变CCT曲线的形状,但使其向右下方移动,即推迟了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阻碍了珠光体... 冶炼10SiMn、10SiMnCe、10SiMnNb、10SiMnNbRE等低硫钢,测定10SiMnCe中固溶铈为0.09%,10SiMnNbRE中固溶0.035%RE。试验表明,稀土元素不改变过冷奥氏体转变CCT曲线的形状,但使其向右下方移动,即推迟了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阻碍了珠光体的分解,也推迟了贝氏体转变。同时将Ac_1,Ar_1,Ac_3,Ar_3,M_s,M_f等临界点降低5~62℃。在同样冷却速度下,先共析铁素体量减少,珠光体量增加且细化,粒状贝氏体量增加,转变产物的硬度升高。这表明固溶稀土增加了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和钢的淬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钢 稀王元素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硅锰钢亚温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壮 张平礼 吴迪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0-92,95,共4页
通过对显微组织的分析和常规力学性能试验,对低碳硅锰钢亚温等温淬火不同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锰钢 亚温等温淬火 热处理工艺 马氏体 相变诱发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硅锰钢的亚温等温淬火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壮 王洪顺 石继红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48,55,共3页
通过对显微组织的分析和常规力学性能试验 。
关键词 锰钢 亚温等温淬火 热处理工艺 力学性能试验 显微组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硅锰钢I&Q&P处理中C,Mn元素配分综合作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田亚强 张宏军 +3 位作者 陈连生 宋进英 魏英立 张健杨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38,共7页
采用EMPA,SEM和XRD等手段,研究低碳硅锰钢在双相区保温淬火(I&Q)、双相区保温+奥氏体化+盐浴配分(I&Q&P)和奥氏体化+盐浴配分(Q&P)工艺中的C,Mn元素配分行为及对残余奥氏体的综合作用。结果表明:经I&Q工艺处理后,... 采用EMPA,SEM和XRD等手段,研究低碳硅锰钢在双相区保温淬火(I&Q)、双相区保温+奥氏体化+盐浴配分(I&Q&P)和奥氏体化+盐浴配分(Q&P)工艺中的C,Mn元素配分行为及对残余奥氏体的综合作用。结果表明:经I&Q工艺处理后,得到马氏体、铁素体加少量残余奥氏体混合组织,C,Mn在马氏体中出现了富集,并且C富集程度高于Mn;经I&Q&P工艺处理后,C,Mn在板条马氏体中呈现不均匀分布,C的局部富集现象更明显,按C,Mn含量的不同,马氏体可分为"高C高Mn"、"高C低Mn"和"低C低Mn"3种;相比较Q&P工艺中只有C配分作用稳定残余奥氏体,I&Q&P工艺在C,Mn配分综合作用下,能得到更多的残余奥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钢 I&Q&P工艺 C配分 Mn配分 综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平台用中锰钢飞溅区海水腐蚀行为 被引量:4
9
作者 高秀华 张大征 +1 位作者 苏冠侨 杜林秀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34-1238,共5页
通过干湿交替腐蚀实验研究了海洋平台用低碳中锰钢在海洋环境下飞溅区的海水腐蚀行为.通过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腐蚀产物的形貌特征,利用电子探针(EPMA)表征了锈层的截面形貌及腐蚀产物中元素的分布,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腐蚀产物进行了物相分... 通过干湿交替腐蚀实验研究了海洋平台用低碳中锰钢在海洋环境下飞溅区的海水腐蚀行为.通过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腐蚀产物的形貌特征,利用电子探针(EPMA)表征了锈层的截面形貌及腐蚀产物中元素的分布,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腐蚀产物进行了物相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腐蚀速率先是快速增加,达到峰值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腐蚀产物结构由疏松多孔状逐渐转化为致密厚实状,锈层对基体的保护能力逐渐增强.在高浓度氯离子环境下,腐蚀产物以γ-Fe OOH为主,并出现了锰的氧化物和铁锰氧化物两种物相,它们促进了腐蚀过程中的电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钢 干湿交替 微观形貌 腐蚀速率 腐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的低温拉伸试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国邦 《低温与特气》 CAS 1984年第4期52-56,共5页
目前,超导技术正迅速从实验室研究向工业规模发展。磁悬浮列车、磁流体发电和聚变反应堆等的研究对低温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于液氦温度下的材料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塑性、韧性、低的热导率和良好的组织稳定性。对于大型装置或实... 目前,超导技术正迅速从实验室研究向工业规模发展。磁悬浮列车、磁流体发电和聚变反应堆等的研究对低温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于液氦温度下的材料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塑性、韧性、低的热导率和良好的组织稳定性。对于大型装置或实际设备,使用18—8奥氏体不锈钢存在不少缺点,即机械强度低,组织稳定性差,成本较高,因而它在工业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温拉伸 锰钢 锯齿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组织对SSCC和CO2腐蚀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旺峰 季根顺 黄淑菊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19-22,共4页
利用ShelType法和NACE拉伸试验研究了低碳锰钢的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C)行为,结果表明:存在带状组织,且与外加应力方向平行时可提高SSCC抗力.带状组织的存在还可降低CO2腐蚀速率,温度升高CO2腐蚀速... 利用ShelType法和NACE拉伸试验研究了低碳锰钢的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C)行为,结果表明:存在带状组织,且与外加应力方向平行时可提高SSCC抗力.带状组织的存在还可降低CO2腐蚀速率,温度升高CO2腐蚀速率增大,并提出了带状组织影响SSCC和CO2腐蚀的物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锰钢 带状组织 SSCC 腐蚀 二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