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粮食主产区种植业低碳发展效率测算与差异化补偿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晋洪涛 项乐乐 陈方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8,共12页
【目的】测算粮食主产区种植业低碳发展效率和碳补偿额度,为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三阶段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粮食主产区种植业低碳发展效率,并依据地区碳收支核算、碳交易价格和碳补偿系数确定各主产区... 【目的】测算粮食主产区种植业低碳发展效率和碳补偿额度,为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三阶段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粮食主产区种植业低碳发展效率,并依据地区碳收支核算、碳交易价格和碳补偿系数确定各主产区碳补偿额度。【结果】1)2010—2020年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江西、四川5个省、自治区碳汇水平最高,湖北、河北碳汇水平最低;2)根据三阶段SBM-DEA模型测算,各主产区低碳发展效率分布较为稳定,其中湖北、河南为低碳发展高效率地区,四川、河北为低碳发展低效率地区。【结论】根据低碳发展效率测算各主产区碳补偿额度,河南、山东和江苏的利益补偿额度最高,辽宁、江西和河北利益补偿额度最低。针对低碳发展效率进行差异化碳补偿,有利于提高粮食主产区发展低碳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利益补偿机制 农业低碳发展效率 三阶段超效率SBM-DE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低碳发展效率测度及时空格局演变 被引量:4
2
作者 於孝平 张振龙 +1 位作者 吕连宏 孙鸿鹄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70-1482,共13页
城市群低碳协同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测度区域低碳发展效率水平,把握其时空演变规律,对促进城市群低碳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低碳发展效率测算方法评估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生态复... 城市群低碳协同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测度区域低碳发展效率水平,把握其时空演变规律,对促进城市群低碳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低碳发展效率测算方法评估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维度的低碳发展效率水平,并基于此开展长三角低碳发展分区,结果表明:①构建的低碳发展效率测算方法能够有效测度城市群复合维度的低碳发展效率水平,进而得出低碳发展综合效率。②低碳发展综合效率在空间上呈现出“高值多点集聚,低值中部连片”的分布特征,低碳发展综合效率高值、较高值城市从皖中、皖北及浙南地区集聚分布演变为沪宁合杭甬发展带集聚分布,低值、较低值城市集聚于长三角中部地区,呈带状分布。③基于低碳发展效率测算结果,将长三角城市分为五类低碳发展优势区,分别为经济低碳优势区、社会低碳优势区、生态碳汇优势区、经济-社会低碳优势区和社会-生态低碳优势区。研究显示,长三角城市群各类低碳发展效率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亟需针对不同分区的低碳发展特征提出差异化低碳策略,协同推进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 低碳发展效率 分区 时空格局 长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低碳发展效率及其空间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姜明栋 黄雨萌 王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3,共6页
文章基于全局参比和共同前沿的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了2013-2019年我国30个省份18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低碳发展效率,并通过空间β收敛模型研究其敛散特征、溢出效应及其行业异质性。结果表明:低碳发展效率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 文章基于全局参比和共同前沿的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了2013-2019年我国30个省份18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低碳发展效率,并通过空间β收敛模型研究其敛散特征、溢出效应及其行业异质性。结果表明:低碳发展效率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高技术密集型行业和低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技术密集型行业尤其是金属类行业的效率水平普遍较低;碳密集型行业低碳发展效率在研究期内显著提升,而中、低技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效率值降幅明显;不同制造业行业间的低碳发展效率空间分异在研究期内趋于明显,而多数行业东西差距缩小、南北差距扩大。此外,我国制造业低碳发展同时存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其中高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收敛速度较快;而对于低技术密集型行业而言,高效率地区对周边区域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发展效率 制造业 行业异质性 空间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效率的组态分析——基于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视角 被引量:6
4
作者 唐天伟 吴素婷 江晓婧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6-162,共17页
基于2019—2021年中国258个地级市数据,运用NCA和fsQCA混合方法,从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视角对中国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效率的驱动路径进行系统阐释,并进一步识别沿海、内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效率的差异化路径。研究发现:单一的有为政府... 基于2019—2021年中国258个地级市数据,运用NCA和fsQCA混合方法,从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视角对中国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效率的驱动路径进行系统阐释,并进一步识别沿海、内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效率的差异化路径。研究发现:单一的有为政府或有效市场变量均不是提高中国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效率的必要条件。中国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效率的驱动路径可归为四类,分别是政府助力下的市场主导型、市场主导下的技术驱动型、市场驱动下的政府主导型、政府与市场协同联动主导型。中国沿海与内陆城市在绿色低碳发展效率提升路径上存在差异,沿海城市通常采取更为多样化的路径,而内陆城市则主要依赖市场主导的技术驱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发展效率 有为政府 有效市场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低碳发展效率测评及影响因素探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高赢 冯宗宪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39-47,共9页
基于1996-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3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US-SBM模型与ML指数对各国低碳发展效率进行测评。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回归方法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低碳发展效率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1)"一... 基于1996-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3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US-SBM模型与ML指数对各国低碳发展效率进行测评。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回归方法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低碳发展效率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低碳发展效率在考察期内整体偏低,纯技术效率是引致各国低碳发展效率差异的主因;(2)技术进步是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低碳发展技术效率增长的重要因素,规模效率则是一大阻力;(3)资本投入、能源消费、碳排放及产业结构等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低碳发展效率表现出显著抑制力,而经济发展、技术投入、劳动力投入及对外开放则促进低碳发展效率的提升。据此,提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低碳发展技术效率提升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低碳发展效率 US-SBM模型 ML指数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效率提升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新 马丁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8-81,共4页
基于2017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EA-CCR模型测算出各省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效率,并利用定性比较分析法对影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效率的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科技创新和经济开放度5个条件变量... 基于2017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EA-CCR模型测算出各省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效率,并利用定性比较分析法对影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效率的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科技创新和经济开放度5个条件变量之间搭配组合构成的4条路径都能促进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效率的提升,这4条路径可归纳为综合驱动型、内部驱动型和外部驱动型3种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 经济发展效率 定性比较分析法 路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效率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思涵 陈为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55,共4页
由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协调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重大。运用二阶段网络DEA模型对华北地区各省市2005~2014年低碳效率进分析,对综合效率分布类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华北地区发展低碳经济提出政策... 由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协调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重大。运用二阶段网络DEA模型对华北地区各省市2005~2014年低碳效率进分析,对综合效率分布类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华北地区发展低碳经济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经济发展效率 网络D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治理及技术进步对我国低碳经济效率的影响——基于超效率SBM-VRS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谢波 宋煜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21,33,共9页
以全国29个省份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分析基础,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VRS模型对全国省际范围近十年来的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评价与分析,并对低碳经济发展无效的省份做了相关冗余值的投影分析,进一步结合Malmquist指数动... 以全国29个省份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分析基础,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VRS模型对全国省际范围近十年来的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评价与分析,并对低碳经济发展无效的省份做了相关冗余值的投影分析,进一步结合Malmquist指数动态地分析了各省份碳排放效率差异的具体原因,最终运用Tobit模型分析并详细解释了环境治理与技术进步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全国65.5%的省份都处于低碳经济发展无效的状态,一定程度上与相应省份的技术进步指数(TC)变动与技术效率指数(TEC)变动差异明显以及政府对环境保护投资力度不够有关;政府环境治理支出并没有得到合理配置,呈现出弱的显著性;技术进步对低碳经济效率具有较强的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 经济发展效率 效率SBM-VR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