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阿希低硫型金矿床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机制 被引量:33
1
作者 翟伟 孙晓明 +3 位作者 贺小平 苏丽薇 吴有良 董艺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9-669,I0003,共12页
位于新疆西天山的阿希金矿为一赋存于古生代陆相火山岩中的冰长石—绢云母型(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其围岩为下石炭统安山质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矿体呈脉状产出,严格受古火山机构外围的环形断裂带控制。成矿作用分为石英—玉髓状... 位于新疆西天山的阿希金矿为一赋存于古生代陆相火山岩中的冰长石—绢云母型(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其围岩为下石炭统安山质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矿体呈脉状产出,严格受古火山机构外围的环形断裂带控制。成矿作用分为石英—玉髓状石英脉阶段、石英脉阶段、石英碳酸盐脉阶段、硫化物脉阶段、碳酸盐脉阶段,形成的矿石有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两类。成矿作用阶段形成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三类:液相水溶液包裹体、富液相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和富气相的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其中以前两类为主。三类流体包裹体在矿石中同时出现,说明它们形成于非均一的流体介质条件,矿床形成时流体发生了沸腾作用。成矿流体冰点温度一般为-0.3--2.3℃,相应盐度为0.48%-3.75%NaCleq,平均1.85%NaCleq;冰点峰值温度位于-0.4--1.6℃,相应盐度为0.66%-2.63%NaCleq。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1-335℃,平均209℃;均一温度峰值为140-240℃,计算得到流体密度为0.73-0.96,成矿深度小于700m。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变化范围小,δDSMOW,H2O=-98‰--116‰,δ18OSMOW,H2O=-0.55‰-1.65‰;碳同位素δ13CPDB,方解石=2.6‰-4.9‰,δ34SCDT=-4.0‰-3.1‰,平均值为δ34SCDT=-0.45‰,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循环的大气降水,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围岩火山岩及基底岩石。含金石英脉中冰长石、叶片状石英和硫化物集合体的出现,以及气相比例和均一温度变化很大的液相、富液相和富气相的水溶液包裹体的共生,说明流体的沸腾作用是引起成矿流体中矿质发生沉淀富集的主要成矿机制;对于蚀变岩型矿石,其成矿以水岩交代反应为主,成矿作用过程中流体处于近中性pH值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希金矿床 低硫型(冰长石-绢云母) 成矿流体 沸腾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希金矿:古生代的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被引量:37
2
作者 翟伟 孙晓明 +2 位作者 苏丽薇 贺小平 吴有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6-285,共20页
新疆阿希金矿床为一形成于古生代的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矿床产于伊犁—中天山板块北部中天山北缘活动大陆边缘的吐拉苏火山岩断陷盆地中。其赋矿围岩为大哈拉军山组安山质火山岩和火岩碎屑岩,矿体呈脉状产于古火山口外围的环形断... 新疆阿希金矿床为一形成于古生代的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矿床产于伊犁—中天山板块北部中天山北缘活动大陆边缘的吐拉苏火山岩断陷盆地中。其赋矿围岩为大哈拉军山组安山质火山岩和火岩碎屑岩,矿体呈脉状产于古火山口外围的环形断裂带中,主要金属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黄铁矿、白铁矿、毒砂、赤铁矿、褐铁矿以及微量的浓红银矿、硒银矿、硫锑铜银矿、角银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玉髓、菱铁矿、方解石、绢云母、冰长石等,围岩蚀变作用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和青盘岩化。矿床以富集Au、Ag、As、Sb、Bi、Hg、Se、Te、Mo元素组合为特征,Ag/Au比值小,为0.46~11.1。氢、氧、碳、硫及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其成矿流体主要为循环大气降水;成矿流体盐度主要为0.7%~3.1%NaCl_(eqv),平均为2.2%NaCl_(eqv);成矿温度为120~240℃,平均190℃;最大成矿深度约700 m。沸腾作用是引起成矿流体中矿质发生沉淀富集的主要成矿机制,成矿作用过程中流体处于近中性pH值的还原环境,成矿时代介于晚泥盆世晚期((363.2±5.7)Ma)到早石炭世维宪期。其一系列特征显示该矿是一个典型的、形成于古生代的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矿床得以保存与矿床形成后很快被阿恰勒河组沉积盖层覆盖有关,从上新世开始由于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天山造山带被快速抬升遭受风化剥蚀作用使矿床重新露出地表而被发现。阿希金矿的发现对于在中、新生代以前的造山带中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希金矿 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 古生代 成矿流体 沸腾作用 矿床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成矿时代研究方法--以新疆石英滩金矿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文 李华芹 +4 位作者 张彦 孙敬博 纪宏伟 李洁 刘新宇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561-562,共2页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是世界上重要的金属矿床类型之一,是地壳上部近地表几km范围内金矿资源的主要来源。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一大批此种类型的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发现,引起国际矿床学界的广泛关注。这类矿床产出的金属矿床,主要是金...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是世界上重要的金属矿床类型之一,是地壳上部近地表几km范围内金矿资源的主要来源。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一大批此种类型的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发现,引起国际矿床学界的广泛关注。这类矿床产出的金属矿床,主要是金和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石英滩金矿 低硫型 研究方法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冰长石 火山岩 绢云母 超大矿床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淮阳成矿带东段东溪低硫型浅成热液金矿床:来自蚀变矿物、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3
4
作者 赵丹蕾 倪培 +5 位作者 赵子豪 王国光 丁俊英 王波华 方明 郝越进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6-680,共15页
北淮阳成矿带东段早白垩世晓天火山盆地产出戴家河金矿、东溪金矿、隆兴金矿等一系列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主要针对晓天火山盆地中规模最大的东溪金矿开展详细的围岩蚀变观察、X射线衍射矿物鉴定、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探针和... 北淮阳成矿带东段早白垩世晓天火山盆地产出戴家河金矿、东溪金矿、隆兴金矿等一系列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主要针对晓天火山盆地中规模最大的东溪金矿开展详细的围岩蚀变观察、X射线衍射矿物鉴定、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探针和氢氧同位素分析.X射线衍射矿物鉴定证实东溪金矿发育有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中特征性蚀变矿物-冰长石的存在,结合普遍发育的硅化-碳酸盐化,推断东溪金矿形成于偏碱性的环境.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东溪金矿主要发育富液相的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成矿期流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216~254℃,盐度为0.2 wt.%~1.7 wt.%NaCl eq.,属中低温度、低盐度的流体.成矿后期流体的均一温度明显降低,其盐度也略有降低,显示了更广泛的大气降水的参与.氢氧同位素数据显示,东溪金矿的成矿流体远离岩浆水的范围,而靠近大气降水演化线.氢氧同位素数据,结合中低温度、低盐度的流体特征,表明循环的大气降水广泛参与了成矿作用.对蚀变矿物、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东溪金矿是典型的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氢氧同位素 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 东溪 北淮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覆盖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地球物理勘查方法——以黑龙江省黑河市阿陵河矿区为例
5
作者 殷启春 纪元 +5 位作者 王康 谭桂丽 孙桐 杨华本 陈海江 孙彦海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8,共14页
浅覆盖区地质找矿难度大,尤其是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体,其地球物理特征不明显,导致有效信息提取困难。在东北森林浅覆盖区的阿陵河矿区,对土壤金异常区实施了1/5000高精度磁法扫面、1/5000激电中梯扫面和高密度激电法等一系列地球物理勘... 浅覆盖区地质找矿难度大,尤其是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体,其地球物理特征不明显,导致有效信息提取困难。在东北森林浅覆盖区的阿陵河矿区,对土壤金异常区实施了1/5000高精度磁法扫面、1/5000激电中梯扫面和高密度激电法等一系列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后,开展了钻探查证和测井分析工作。结果表明:安山岩分布区的热液蚀变具有低磁异常和低视电阻率值,二者分布规律基本一致。通过对地球物理异常验证钻孔揭露的6条金矿体开展综合测井分析,根据磁性、电性和极化率组合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将低硫型金矿体划分为通道型和末端型2种成因类型。研究表明,采用综合物探方法逐步聚焦勘探靶区的找矿效果显著,为浅覆盖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地球物理勘查提供了有效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覆盖区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 低硫型 综合地球物理勘查 测井分析 热液蚀变 阿陵河矿区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多金属矿床基本特征、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3
6
作者 宋国学 秦克章 +1 位作者 李光明 王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48-762,共15页
继20世纪80年代以来低硫型和高硫型浅成低温金矿床概念提出及成矿模型建立之后,相继发现一些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不具上述两类矿床端元的成矿特点,相反兼具过渡性质;很多学者将其作为单一矿床类型,定义为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作为一个... 继20世纪80年代以来低硫型和高硫型浅成低温金矿床概念提出及成矿模型建立之后,相继发现一些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不具上述两类矿床端元的成矿特点,相反兼具过渡性质;很多学者将其作为单一矿床类型,定义为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作为一个新的矿床类型,中硫型矿床是否有单独划分的必要?该类矿床具有什么样的地质特征?长期以来这些问题令人困惑。本文从大量文献中,在全球范围内甄别出24个比较明确的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多金属)矿床,基于其基本特征和研究进展的系统梳理与分析,从中硫型矿床的时空展布、地质特征、矿物组合、金属源区特征、中硫型与高硫型金(铜)矿和低硫型金矿的主要区别,以及目前国际研究进展及难点等方面进行总结阐述。中硫型金多金属矿床具有如下六大特征:(1)发育富碳酸盐-贱金属硫化物成矿体系,碳酸盐矿物可见于各成矿阶段热液脉系中,尤其在热液晚阶段以碳酸盐矿物为主;贱金属硫化物主要为Cu、Pb、Zn、Fe等的硫化物;(2)发育中硫化态矿物组合,如贱金属硫化物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黝铜矿等;可少量发育明矾石和冰长石;(3)含矿脉系中富硫化物(总量大于5%),且在斑岩铜矿系统中较富黄铜矿;(4)普遍发育浅色贫铁闪锌矿(有待进一步证实);(5)普遍赋存在挤压岛弧背景下斑岩Cu-Au-Mo矿的外围;(6)空间上可与高硫型和低硫型金多金属矿床共存。普遍发育斑岩型Cu-Au-(Mo)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世界著名三大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古亚洲洋成矿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同样具有形成中硫型矿床的有利成矿条件。未来关于中硫型矿床的研究亟需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目前尚未有文献对"富碳酸盐-贱金属(Cu、Pb、Zn、Fe等)"进行详细报道,这种成矿体系是如何形成的?流体中CO_2、H_2S及贱金属元素对Au的运移和沉淀有何影响?此问题是认识中硫型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的关键所在。(2)中硫化态矿物的矿物(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黝铜矿、砷黝铜矿、黄铜矿等)的沉淀环境?与高硫化态、低硫化态矿物有何区别?(3)从成矿系统、成矿过程和矿物形成的复杂性来考虑,显然以闪锌矿中Fe S的含量多少作为区别IS型、HS型、LS型矿床的特征地化标志过于简单,且与已有关于闪锌矿的矿物学研究成果相矛盾,因此仍需进一步工作。(4)早期形成的作为赋矿围岩的火山岩地层或者次火山岩体是否提供了成矿物质?是否充当了浅成低温热液矿物沉淀的地球化学屏障?其具体过程是怎样的?以上问题的解决可辅助揭示IS型矿床的成因机制和形成过程,并为同类型矿床的勘查工作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成低温 中硫 高硫 低硫型 富碳酸盐-贱金属成矿体系 贫铁闪锌矿 岛弧斑岩成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阿希型金成矿系列及其成因 被引量:20
7
作者 姜晓玮 王永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03-207,共5页
西天山吐拉苏断陷盆地中广泛发育有多种类型与火山岩有关的金矿床,根据成矿特征、控矿因素和产出地质环境等可分为3种基本类型,即低硫浅成热液型金矿、斑岩型金矿和层控浅成热液改造型金矿。该3种类型的金矿是在相同的地质构造背景下和... 西天山吐拉苏断陷盆地中广泛发育有多种类型与火山岩有关的金矿床,根据成矿特征、控矿因素和产出地质环境等可分为3种基本类型,即低硫浅成热液型金矿、斑岩型金矿和层控浅成热液改造型金矿。该3种类型的金矿是在相同的地质构造背景下和统一的流体场中形成的系列金矿组合———阿希型金成矿系列。次一级的流体场和具体的构造环境决定了具体金矿类型的产出;其成矿时间和产出部位均表现出相应的规律性:低硫浅成热液型金矿形成于早石炭世,产出于火山机构的边缘断裂中;斑岩型和层控热液改造型金矿形成于中晚石炭世,分别产出于酸性斑岩体内部及其边缘断裂裂隙系统中和大哈拉军山组第二岩性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硫浅成热液金矿床 斑岩金矿床 层控浅成热液改造金矿床 成因 成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精细蚀变研究——以斯弄多银金多金属矿为例
8
作者 黄一入 唐菊兴 郭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191-192,共2页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依据流体中硫的氧化还原态与蚀变矿物组合划分为高硫化(明矾石-高岭石型)和低硫化(冰长石-绢云母型)两种端元类型(Hendenquist,1987;Heald et al.,1987;Ein-audi et al.,2003;Sillitoe and Hedenquist,2003)。
关键词 低硫型 浅成低温 蚀变研究 斯弄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黑河市争光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24
9
作者 邓轲 李诺 +3 位作者 杨永飞 张成 于援帮 张东财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1-240,共10页
黑龙江省黑河市争光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东北缘的多宝山矿集区,矿体呈脉状产于闪长岩体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凝灰岩的接触带,受断裂构造控制。流体成矿作用可分为4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方解石-石英-硫化物阶段... 黑龙江省黑河市争光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东北缘的多宝山矿集区,矿体呈脉状产于闪长岩体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凝灰岩的接触带,受断裂构造控制。流体成矿作用可分为4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方解石-石英-硫化物阶段、碳酸盐阶段。其中阶段2和3具有复杂的金属硫化物组合并含金,即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自然金。石英及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类型单一,主要为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大小集中于3~15μm,气液相比集中于5%~10%。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19~305℃,盐度集中于0.3%~10.4%NaCleqv,密度介于0.76~0.99g/cm3。从阶段2至阶段4,流体均一温度从150~220℃,经140~190℃,降为130~150℃。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研究,认为争光金矿床属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低硫型 争光金矿床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古利库金(银)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春诚 吕新彪 +1 位作者 杨永胜 高荣臻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2-160,共9页
古利库金(银)矿床位于中生代大杨树火山断陷盆地北东缘与新元古代-早寒武世落马湖隆起的接壤部位。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白垩统龙江组火山岩及其与新元古界-下寒武统落马湖群变质岩接触带附近,严格受古火山机构及其外围的环形断裂控制。... 古利库金(银)矿床位于中生代大杨树火山断陷盆地北东缘与新元古代-早寒武世落马湖隆起的接壤部位。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白垩统龙江组火山岩及其与新元古界-下寒武统落马湖群变质岩接触带附近,严格受古火山机构及其外围的环形断裂控制。热液成矿阶段分为早期石英阶段、玉髓-黄铁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对古利库矿床进行的系统岩相学和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类型为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和纯气相包裹体,以富液相包裹体为主。成矿温度为136~367℃,从成矿早期至晚期分别为270~367,255~304,179~318,136~279℃。盐度w(NaCleqv)为1.4%~8.0%,成矿深度为1.0km,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显示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成矿特征。含矿石英脉中广泛发育冰长石和叶片状方解石-石英,结合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流体的沸腾作用是引起成矿流体中矿质发生沉淀富集的主要成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利库金(银)矿床 低硫型 成矿流体 沸腾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Woyla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鹏 曹亮 +3 位作者 Tampubolon Armin 张海坤 刘阿睢 程湘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5-1226,共12页
印度尼西亚Woyla金矿床位于西苏门答腊地体北段,为一中型规模的金矿床。本文通过对含矿石英脉开展详细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成分分析,结合石英的H-O同位素和黄铁矿的S同位素特征分析,结果如下:其中,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含金石英... 印度尼西亚Woyla金矿床位于西苏门答腊地体北段,为一中型规模的金矿床。本文通过对含矿石英脉开展详细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成分分析,结合石英的H-O同位素和黄铁矿的S同位素特征分析,结果如下:其中,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含金石英脉中的石英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152~324℃,集中在200~280℃。盐度为(0. 88~6. 16) wt%Na Cleqv,集中在(1. 00~3. 00) wt%Na Cleqv,成矿流体密度为0. 70~0. 94g/cm3,平均为0. 82g/cm3。成矿压力为9. 63~25. 84MPa,平均值为18. 37 MPa。成矿深度为0. 96~2. 58km,平均为1. 86km,以上显示Woyla矿床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低盐度和浅成的特征。包裹体气、液相成分测定显示气相成分以H2、N2、CO、CO2、CH4和H2O为主;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Na+、K+和Ca2+为主,阴离子以富SO2-4和Cl-为特征,成矿流体属Cl--SO2-4-Ca2+-K+型。氢氧同位素测定显示成矿流体δ18DV-SMOW=-78. 3‰~-92. 4‰,δ18OH2O=-3. 0‰~-5. 5‰,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可能有少量岩浆水参与。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为-0. 21‰~1. 22‰,平均值为0. 34‰,说明成矿物质的S具有深源岩浆硫的特征。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研究,首次提出Woyla金矿床属典型的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同位素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低硫型 Woyla金矿床 苏门答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邱村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宝 倪培 +5 位作者 项洪亮 王国光 杨玉龙 潘君屹 李肃宁 鲍谈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0-659,共10页
为研究福建邱村金矿的矿床成因,对围岩蚀变、矿石矿物成分及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围岩蚀变研究表明,金矿化与石英(玉髓)-伊利石-黄铁矿-碳酸盐矿物组合相关,为一套典型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蚀变组合。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显示,银金矿中金... 为研究福建邱村金矿的矿床成因,对围岩蚀变、矿石矿物成分及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围岩蚀变研究表明,金矿化与石英(玉髓)-伊利石-黄铁矿-碳酸盐矿物组合相关,为一套典型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蚀变组合。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显示,银金矿中金含量为62%~69%,银含量为28%~33%,金的成色平均为674。包裹体岩相学及显微测温结果显示,含金石英脉中以富液相两相包裹体为主,偶见少量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两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80~250℃,盐度为0.5%~3.0%Na Cleq。激光拉曼测试表明,包裹体气相成分以水为主。上述结果均表明邱村金矿床应属于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蚀变 矿石矿物 流体包裹体 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邱村金矿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安金矿地球物理勘查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伟 余友 张秀鸿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7-663,共7页
东安金矿为一大型低硫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矿体产于印支晚期碱长花岗岩和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接触部位的强硅化蚀变岩中。在矿床普查和详查过程中,利用高精度磁法确定蚀变矿化带,利用电阻率中梯追索圈定含金强硅化蚀变带,利... 东安金矿为一大型低硫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矿体产于印支晚期碱长花岗岩和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接触部位的强硅化蚀变岩中。在矿床普查和详查过程中,利用高精度磁法确定蚀变矿化带,利用电阻率中梯追索圈定含金强硅化蚀变带,利用对称四极和偶极装置电剖面及高密度电阻率法判断矿体倾向及埋深。获得的物探异常规模大、强度高、结构清晰,高阻异常带、正负磁场过渡带或磁力低区与矿体、矿化体空间位置对应关系良好。根据物探异常布置槽探及钻探工程见矿效果良好,地球物理勘查有效地指导了山地工程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硫浅成低温热液金矿 硅化蚀变岩 高精度磁法 电阻率法 东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拿顿铜(金)矿床岩矿相学、流体包裹体和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作用研究
14
作者 王松 赵元艺 +3 位作者 汪傲 李玉彬 李小赛 郭硕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65-1588,共24页
拿顿矿床位于多龙矿集区西南部,地处西藏成矿潜力巨大的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目前该矿床的勘查研究程度非常低,仅在地表圈定出一个铜金矿体,具有很大的找矿前景。本文对拿顿矿床的岩矿相学、流体包裹体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矿床... 拿顿矿床位于多龙矿集区西南部,地处西藏成矿潜力巨大的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目前该矿床的勘查研究程度非常低,仅在地表圈定出一个铜金矿体,具有很大的找矿前景。本文对拿顿矿床的岩矿相学、流体包裹体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矿床中主要蚀变矿物有高岭土、绢云母、绿帘石、方解石、白云石等,并存在银金矿、辰砂、方铅矿、闪锌矿等特征金属矿物组合。斑晶与胶结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22~360℃之间,主要成分以H2O为主,含有少量CO_2,斑晶中包裹体的盐度为一组高盐度值(18.35%~26.7%NaCleqv.)和一组低盐度值(0.18%~12.85%NaCleqv.),胶结物中包裹体盐度值较低,主要分布在1.6%~12.5%NaCleqv.区间内,是在中低温、低盐度、氧化环境中形成,成矿流体受大气降水的影响较为明显。花岗闪长斑岩中SiO2含量为55.9%~65.67%,平均值为60.52%,Na_2O+K_2O含量为3.54%~5.563%,平均值为4.83%,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至钾玄岩系列。A/CNK值为1.63~2.93,平均值为2.6,反映原岩为过铝质岩石。花岗闪长斑岩中稀土总量ΣREE变化范围为29.09×10^(-6)~98.73×10^(-6),整体上具轻微铕负异常(δEu=0.7~1.12),不具铈异常(δCe=0.84~0.99);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岛弧火山岩的典型特征。矿床脉状黄铁矿中Co/Ni比值为0.05~8.523,平均值为4.219,为热液成因,脉状黄铁矿多与石英脉共生,为后期热液作用阶段的产物。矿床中黄铁矿δ34S值的分布范围为-4.5‰~0.7‰,平均值为-1.95‰,黄铜矿的δ34S值为-7‰^-3.3‰,平均值为-5.43‰,硫同位素δ34S值偏小,且为负值,指示矿床中的硫受到了还原硫的影响。矿床中赋矿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发育银金矿、辰砂等特征矿物组合,流体包裹体具有斑岩型铜(金)矿床的中高温流体特征,据此判断矿床成因类型为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叠加斑岩型铜(金)矿床。根据因子分析,矿床最早期的成岩作用形成早期的中酸性岩体;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为热液铜金矿化作用,随后发生铅锌矿化、磁铁矿化和钾化等作用,在成矿后期有含碳酸盐热液的侵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矿相学 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拿顿铜(金)矿床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阿根廷伊格莱西亚地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找矿调查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李汉武 徐鸣 +1 位作者 郑璐 方针 《矿床地质》 2025年第4期888-904,共17页
伊格莱西亚(Iglesia)地区位于阿根廷西北部圣胡安(San Juan)省北部地区,是南美安第斯成矿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区域内交通差、地形构造复杂,极大影响了地质找矿的进展,文章基于区域内典型的高硫浅成低温热液矿床——Veladero(贝拉德罗)Au... 伊格莱西亚(Iglesia)地区位于阿根廷西北部圣胡安(San Juan)省北部地区,是南美安第斯成矿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区域内交通差、地形构造复杂,极大影响了地质找矿的进展,文章基于区域内典型的高硫浅成低温热液矿床——Veladero(贝拉德罗)Au-Ag矿床的特征,梳理了该区域已探明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利用遥感技术,结合化探异常信息,划分成矿远景区。该地区存在两期成矿叠加,高硫型和低硫型浅成低温矿床在研究区东西两侧共生,具有较完整的斑岩-高硫、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结构,但是,区内目前仅探明了部分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找矿潜力仍巨大。文章以ETM+卫星影像为主的数据源解译出区域内成矿有利的地形地貌和“三角-环形-线型”成矿构造组合,基于ASTER遥感影像数据对研究区开展成像光谱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矿化蚀变异常信息提取,多光谱遥感技术提取的蚀变矿物组合异常区与区域内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地质成矿有利区吻合,再结合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和已探明矿山分布信息,建立该地区遥感地质找矿标志,最后,文章在研究区西侧圈划Z1-Z6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找矿远景区;在东部的碳酸盐化-铁染(黄铁矿化和黄钾铁矾)区圈划Z7-Z9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找矿远景区,对该地区的找矿调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遥感技术 斑岩-高硫、低硫型 Au-Ag矿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