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北祁连成矿带原特提斯洋俯冲期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
1
作者 王旭辉 郎兴海 +5 位作者 叶紫枫 陈庚户 董维财 王登科 向佐朋 李善财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84-1605,共22页
松树南沟金矿区位于北祁连成矿带中部, 目前发现有东、西两个矿床, 金资源量分别达中型和大型规模。尽管其为青海北祁连成矿带上的重要金矿床, 但其研究极为薄弱, 矿床地质特征不清, 矿床成因类型存在较大争议, 严重阻碍了矿区下一步矿... 松树南沟金矿区位于北祁连成矿带中部, 目前发现有东、西两个矿床, 金资源量分别达中型和大型规模。尽管其为青海北祁连成矿带上的重要金矿床, 但其研究极为薄弱, 矿床地质特征不清, 矿床成因类型存在较大争议, 严重阻碍了矿区下一步矿产勘查工作部署和找矿突破。为了查明松树南沟矿区东、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类型, 指导矿区勘查工作部署, 本研究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岩心精细编录的基础上, 进行了系统岩矿鉴定和能谱分析。研究表明: 西矿床主要赋存于晚奥陶世石英闪长斑岩及其接触带附近的上奥陶统扣门子组玄武安山岩中, 蚀变类型为钾化、青磐岩化和绢云母-绿泥石化, 金矿化主要产于钾化和青磐岩化蚀变带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自然金、磁铁矿、黄铁矿以及少量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黝铜矿, 金主要以自然金的形式赋存于石英-黄铜矿-斑铜矿脉中, 少部分以不可见金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西矿床的地质特征表明其属于斑岩型金矿床。东矿床主要产出于上奥陶统扣门子组晶屑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与玄武安山岩中, 围岩蚀变主要为绢云母-绿泥石化, 局部发育绢英岩化;金属矿物主要包括方铅矿、低铁闪锌矿、黝铜矿、砷黝铜矿、黄铜矿、黄铁矿、自然金及少量银金矿, 金主要以自然金和少量银金矿的形式产于碳酸盐-石英-多金属脉中, 少部分产于碳酸盐-石英-黄铁矿脉中;东矿床的地质特征表明其属于中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结合上述地质特征和已有的地质年代学结果, 本文认为东、西矿床构成一个晚奥陶世(~455Ma)斑岩-中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 其形成与原特提斯洋北向俯冲作用诱发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是目前特提斯成矿域发现的最古老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这一认识为在北祁连成矿带乃至整个特提斯成矿域寻找与原特提斯洋俯冲作用相关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提供了重要的找矿方向, 有助于深化对区域成矿规律和古生代斑岩成矿作用的认识, 也为矿区和区域下一步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南沟 斑岩-温热系统 北祁连 早古生代 斑岩 硫化温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唐菊兴 杨欢欢 +16 位作者 李宏伟 王勤 李彦波 李社 林彬 李发桥 翟建军 唐晓倩 杨超 董玉杰 李建力 付雪莲 陈守关 袁盛朝 王梦蝶 张琪 张荣坤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本文在总结多龙矿集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矿山深边部的潜力分析,以期为下一步的找矿预测提供勘查思路。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北西侧,主要由铁格隆南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 本文在总结多龙矿集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矿山深边部的潜力分析,以期为下一步的找矿预测提供勘查思路。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北西侧,主要由铁格隆南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拿若大型斑岩-隐爆角砾岩筒型铜(金)矿床,多不杂、波龙、多不杂西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尕尔勤、地堡那木岗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点组成,共探获铜资源量超过1500万t,伴生金超250 t,伴生银3900 t。多龙矿集区形成于早白垩世(120 Ma)班公湖-怒江洋盆北向俯冲的陆缘弧环境,物质源区为壳幔混合源,成矿岩浆岩主要为中酸性的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系列,具有弧岩浆特征。俯冲板片的折返是多龙矿集区深部岩浆形成和侵位的主要动力学机制,成矿后安山质火山岩(110 Ma)的覆盖对矿床起到重要的保存作用。多不杂矿区F2逆断层将矿体分割成上、下两部分,下部分矿体是找矿的重点方向。铁格隆南矿区深钻揭露了由南向北的逆冲断层,该逆冲断层将矿体错断并推覆到“红层”沉积之上,其下盘是寻找另一半隐伏矿体的方向。尕尔勤矿区大面积发育指示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硅帽”,明显富集Au、Ag、As、Sb、Bi、Cu等元素,Au、As、Sb、Hg等呈现较好的元素组合异常,具有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潜力。地堡那木岗矿区发育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蚀变(高岭石化、地开石化、明矾石化等)和矿物组合(铜蓝、蓝辉铜矿、斑铜矿等),且物探、化探、遥感异常套合良好,是未来矿产勘查的重点。区内逆冲断层对矿床的改造作用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对进一步的勘查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多龙集区 斑岩-温热铜(金) 地质特征 潜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斯弄多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Ag-Pb-Zn矿床:Si-H-O同位素的示踪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付燕刚 胡古月 +2 位作者 唐菊兴 刘秋平 王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6-848,共13页
拉萨地块南木林盆地林子宗群火山机构内发育有斯弄多隐爆角砾岩型、热液脉型Ag-Pb-Zn矿床,该矿床金属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少量黄铜矿和辉银矿,蚀变矿物为绢云母、伊利石、玉髓、蒙脱石、碧玉、方解石、菱锰矿和菱铁矿,符合低硫型浅成... 拉萨地块南木林盆地林子宗群火山机构内发育有斯弄多隐爆角砾岩型、热液脉型Ag-Pb-Zn矿床,该矿床金属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少量黄铜矿和辉银矿,蚀变矿物为绢云母、伊利石、玉髓、蒙脱石、碧玉、方解石、菱锰矿和菱铁矿,符合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基本特征。本次研究对陆相火山岩中热泉喷口的硅质条带及穿切矿体石英脉进行了Si、H、O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1)硅质条带的石英单矿物δ^(30)Si_(NBS-28)为-1.2‰^-0.4‰,记录有热水沉积Si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为古热泉硅华成因;(2)受后期火山热液作用改造的热水沉积硅质条带全岩δ^(30)Si_(NBS-28)为-0.2‰^+0.3‰,显示火山岩与热水沉积岩混合特征;(3)穿切矿体石英脉δ^(30) Si_(NBS-28)值为-0.8‰^-0.1‰,与热水沉积硅质条带石英单矿物Si同位素组成一致,显示低温成因高Δ30Si同位素分馏值特征;(4)石英脉和硅质条带全岩的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特征显示大气水与火山岩发生了水-岩交换作用的"氧同位素漂移"现象,说明成矿流体在火山岩地层中经历了长期的循环作用。因此,Si-H-O稳定同位素指示:矿区内仍保留有古热泉喷口,表明矿区自古新世火山岩喷发和成矿后,剥蚀程度低,"缺位"寻找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Au-Ag矿床的勘查潜力较大,低δ^(30)Si_(NBS-28)值石英脉和硅化是重要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子宗群陆相火山岩 Ag-Pb-Zn Si-H-O同位素 古热泉喷口 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au-ag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子宗群火山岩中首次发现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以斯弄多银多金属矿为例 被引量:61
4
作者 唐菊兴 丁帅 +10 位作者 孟展 胡古月 高一鸣 谢富伟 李壮 袁梅 杨宗耀 陈国荣 李于海 杨洪钰 付燕刚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1-470,共10页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分布着大面积古近纪(70—40Ma)林子宗群火山岩。但如此强烈的火山-岩浆作用,与安第斯成矿带相比(如马力昆带(FranjadeMaricunga)、印地-帕斯瓜带(Franja El Indio—Pascua)),除了碰撞伸展阶段形成的驱龙、甲...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分布着大面积古近纪(70—40Ma)林子宗群火山岩。但如此强烈的火山-岩浆作用,与安第斯成矿带相比(如马力昆带(FranjadeMaricunga)、印地-帕斯瓜带(Franja El Indio—Pascua)),除了碰撞伸展阶段形成的驱龙、甲玛等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外(23—13Ma),“缺位”资源规模大、经济价值高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成矿亚系列。该类矿床是剥蚀了,还是没有发现?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通过详细的地质勘探、地质填图、地质编录、镜下鉴定、能谱和电子探针分析,在南木林盆地斯弄多地区林子宗群陆相火山岩中识别出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铟镉金)矿床。矿体由产于流纹斑岩中的隐爆角砾岩型银铅锌矿体、火山机构旁侧的热液脉型银铅锌矿体及断裂上盘的银(铅锌)矿体组成,目前控制Pb+Zn资源量超过30万吨(331+332为主)@Pb+Zn〉5%,Ag资源量超过400吨@Ag〉50g/t。主要金属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辉银矿、硫砷铜银矿、黄铁矿,微量黄铜矿,主要蚀变组合为:石英一玉髓一碧玉,重晶石.萤石,冰长石.伊利石.绢云母,菱铁矿一菱锰矿;矿石构造以脉状、角砾状、网脉状、条带状、层纹状、皮壳状、块状、浸染状等,发育结晶作用和交代作用形成的矿石结构;近地表发育古热泉喷口,堆积条带状、层纹状硅质沉积物。综合上述地质信息,确定该矿床为典型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床。这一重要矿床类型的发现和确定在冈底斯成矿带乃至西藏特提斯成矿省尚属首例,对冈底斯成矿带广泛发育形成于70~40Ma的林子宗群火山岩地区区域找矿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指导意义,其重要性不容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弄多 林子宗群火山岩 冰长石-绢云母-伊利石 硫化 温热银多金属 冈底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枞盆地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来自矾山明矾石矿床地质特征和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27
5
作者 范裕 周涛发 +4 位作者 袁峰 唐敏惠 张乐骏 马良 谢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657-3666,共10页
庐枞中生代火山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断陷带内,地处扬子板块的北缘。庐枞盆地内火山岩和侵入岩分布广泛,包括龙门院、砖桥、双庙和浮山四组火山岩以及34个侵入岩体。盆地内产出一系列铁、铜、铅、锌、铀等金属矿床,同时还大量产出以明矾... 庐枞中生代火山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断陷带内,地处扬子板块的北缘。庐枞盆地内火山岩和侵入岩分布广泛,包括龙门院、砖桥、双庙和浮山四组火山岩以及34个侵入岩体。盆地内产出一系列铁、铜、铅、锌、铀等金属矿床,同时还大量产出以明矾石和硬石膏为代表的非金属矿床。庐枞盆地北部砖桥组火山岩内中酸性硫酸盐蚀变广泛发育,指示盆地内存在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系统。本文以盆地北部矾山明矾石矿床为研究对象,查明了矾山明矾石矿体主要赋存在火山碎屑岩内,矿体呈似层状,产状基本上与围岩一致,矿石类型以黄铁矿-石英-明矾石矿石为主,明矾石主要为钾明矾石,主要蚀变类型包括明矾石化、硅化、高岭土化和绢云母化。明矾石的δ34S值范围为20.29‰~23.18‰,平均值为21.86‰,黄铁矿δ34S值范围为-7.06‰^-8.36‰,平均值为-7.49‰,明矾石和黄铁矿δ34S平均值计算Δ34SAlun-Py为29.35‰,指示矾山明矾石为岩浆热液与火山岩地层水岩作用的产物,硫同位素温度计计算得出明矾石形成温度为264℃。通过相关对比研究,本文认为庐枞盆地内存在高硫化型低温热液系统,系统中广泛发育的酸性蚀变很可能是玢岩铁矿成矿系统的组成部分,是玢岩铁矿系统成矿气液不断作用并演化到了最晚阶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矾石 硫化温热系统 硫同位素 玢岩铁 庐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硫化型与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蚀变特征与成矿关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永胜 吴春明 +3 位作者 吕新彪 高荣臻 李春诚 邢伟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5-669,共15页
文章对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特征产物、蚀变分带、蚀变类型演化的成因及蚀变形成的主控因素进行了总结。与矿质沉淀在同一机制下形成的特征岩相和蚀变保存了成矿过程的重要信息,是有效的勘查标志。低硫化型中热液爆破角砾岩、刃片状方解石... 文章对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特征产物、蚀变分带、蚀变类型演化的成因及蚀变形成的主控因素进行了总结。与矿质沉淀在同一机制下形成的特征岩相和蚀变保存了成矿过程的重要信息,是有效的勘查标志。低硫化型中热液爆破角砾岩、刃片状方解石/石英、细粒梳状石英及具快速冷却无序结构的冰长石,是沸腾作用的产物,而沸腾同时控制金沉淀;高硫化型中蚀变以孔洞状石英、硫酸盐及粘土化等酸性淋滤产物为特征,流体酸性性质主要源于岩浆酸性挥发分在液相中的解离及SO2的歧化或氧化反应,孔洞状硅化岩是主要赋金部位,受孔洞或裂隙控制的自形石英及其中的金矿化,它不同于岩浆酸性气水相与大气水为主流体混合形成的酸性淋滤蚀变及浸染状金矿化,而可能是由源于较深部岩浆单相流体(直接从熔体中出溶或与卤水相分离出来)浓缩形成的低温液相流体产生的。由绢英岩化到中级泥化的连续分带蚀变,有利于低硫化型金成矿;而由高级泥化到中级泥化的连续分带蚀变,对高硫化型金成矿有利。流体和围岩的性质、物理化学梯度以及水岩比是控制热液蚀变最主要的因素。初始流体酸碱成分对于形成的蚀变矿物组合具有决定性作用。低硫化型金成矿流体受地热系统驱动,初始富钾低酸性物质在低水岩比条件下形成以岩石缓冲为主的中碱性矿物组合;位于浅部岩浆-热液系统中或较深部岩浆气水,经过收缩或吸收大气水而形成高硫化型成矿流体,初始高酸性贫钾物质在高水岩比条件下形成流体主导的中酸性矿物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 硫化 硫化 蚀变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革吉县珠勒地区发现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化类型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治博 唐菊兴 +6 位作者 李志军 王楠 余杰 段毅 陈伟 杨工明 亓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67-968,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大宗战略性矿产找矿突破行动计划在藏西北革吉—安多公路沿线部署和实施新一轮矿产地质调查工作。以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成矿理论为指导,应用地、物、化、遥多种手段开展铜金矿产资源调查,助推藏西北铜多金属... 1研究目的(Objective)大宗战略性矿产找矿突破行动计划在藏西北革吉—安多公路沿线部署和实施新一轮矿产地质调查工作。以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成矿理论为指导,应用地、物、化、遥多种手段开展铜金矿产资源调查,助推藏西北铜多金属资源基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 产资源调查 产地质调查 铜金 铜多金属 硫化 西藏革吉 战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印支期中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银矿床的发现和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吴胜华 毛景文 +3 位作者 谭道荣 祝志安 陈建 朱慧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36-640,共5页
近年,在中国赣南的会昌县年坑地区新发现一浅成低温热液银矿床,其矿体赋存在隐爆角砾岩筒内,隐爆角砾岩的胶结物由富锰碳酸盐类矿物(含锰白云石-锰白云石-菱锰矿-含锰方解石)-石英-白云母-含银硫盐(黝铜矿-硫银锗矿)-硫化物(辉银矿、方... 近年,在中国赣南的会昌县年坑地区新发现一浅成低温热液银矿床,其矿体赋存在隐爆角砾岩筒内,隐爆角砾岩的胶结物由富锰碳酸盐类矿物(含锰白云石-锰白云石-菱锰矿-含锰方解石)-石英-白云母-含银硫盐(黝铜矿-硫银锗矿)-硫化物(辉银矿、方铅矿、半透明闪锌矿和黄铁矿)-自然银组成,成矿具有中硫化型特征。年代学研究表明,年坑银矿床形成于三叠纪(印支期),是华南地区首例印支期中硫化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对该矿的成矿时代和成矿特征的详细研究,指示华南地区具有寻找印支期同类型浅成低温热液银矿及相关斑岩钼或锡矿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温热 硫化 印支期 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短波红外技术的三维蚀变填图——以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斯弄多为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一入 郭娜 +2 位作者 郑龙 杨宗耀 伏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9-789,共11页
斯弄多银(金)-铅-锌矿床是冈底斯南缘林子宗群火山岩中发现的首例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其发现对于完善区域成矿系列,开拓区域找矿方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遥感技术与短波红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三维建模重现了地表-地下... 斯弄多银(金)-铅-锌矿床是冈底斯南缘林子宗群火山岩中发现的首例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其发现对于完善区域成矿系列,开拓区域找矿方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遥感技术与短波红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三维建模重现了地表-地下的蚀变矿物组合,形成了星-空-地一体化的三维蚀变填图。本文采用多光谱遥感ASTER数据提取了地表围岩蚀变信息,通过遥感波段比值算法的铁染指数(b2+b3)/b1、镁羟基指数(b6+b9)/(b7+b8)、铝羟基指数(b5/b8)+(b6/b9)分别圈定了矿区地表含有Fe^(3+)、Fe^(2+),Al-OH和Mg-OH等基团的蚀变矿物信息;采用短波红外技术提取了岩心中的绢云母、蒙脱石和伊利石等矿物,并确定了地下的蚀变矿物组合。研究表明,(1)地表蚀变中的Al-OH蚀变信息与钻孔中绢云母的分布非常吻合,遥感的Al-OH信息可作为重要的找矿线索;(2)根据地下蚀变矿物的种类分布,能够确定地表铁染蚀变矿物主要表现为大量褐铁矿化(野外特征明显)、少量黄钾铁矾及绢云母;(3)绢云母形成环境的不同导致其二八面体结构发生变化:Al~ⅥAl~Ⅳ?Mg~ⅥSi~Ⅳ和Fe?Mg,是Mg-OH基团与Al-OH信息在地表部分叠合的重要原因;(4)钻孔中伊利石反射光谱特征参数计算表明,伊利石结晶度(SWIR-IC)在钻孔中呈规律性变化,近矿部位SWIR-IC(1.1~1.4)值域较低,说明伊利石形成温度较低,可能是黏土矿物成岩过程中蒙脱石向伊利石的转化递进反应,远矿段SWIR-IC(1.6~2.1)值域较高,说明该矿物较近矿段而言形成温度相对较高,是绢云母伊利石化的具体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温热 斯弄多 短波红外技术 ASTER 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103
10
作者 江思宏 聂凤军 +1 位作者 张义 胡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01-411,共11页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是目前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 ,也是当前国际矿床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对该类型矿床的深入研究 ,包括对该类矿床的进一步分类、流体形成演化、成矿时代、与碱性岩之间的关系 ,以及与斑岩型及其他类...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是目前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 ,也是当前国际矿床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对该类型矿床的深入研究 ,包括对该类矿床的进一步分类、流体形成演化、成矿时代、与碱性岩之间的关系 ,以及与斑岩型及其他类型矿床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表明 ,高硫化型与低硫化型金矿床不仅在矿物组合上具有显著差别 ,而且在形成的构造背景、成矿机理等方面也明显不同。高硫化型矿床主要形成于挤压应力场环境和流体混合导致成矿物质沉淀 ,而低硫化型矿床主要产于张性或中性环境下由于流体的沸腾使得矿体形成。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形成时间受其所处大地构造环境演化的控制。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有关的碱性岩通常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 ,即碱性岩具有异常高的氧逸度和富含挥发份。由于发现大量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与斑岩型矿床之间密切伴生 ,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矿床学家的重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 硫化 温热 碱性岩 斑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铁格隆南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Cu-Au矿床流体及地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62
11
作者 杨超 唐菊兴 +9 位作者 王艺云 杨欢欢 王勤 孙兴国 冯军 印贤波 丁帅 方向 张志 李玉彬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87-1305,共19页
铁格隆南铜金矿床(荣那矿段)是在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多龙矿集区内发现的青藏高原首例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矿床.文章通过对铁格隆南铜金矿床金属矿物、蚀变矿物组合、蚀变分带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初步确... 铁格隆南铜金矿床(荣那矿段)是在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多龙矿集区内发现的青藏高原首例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矿床.文章通过对铁格隆南铜金矿床金属矿物、蚀变矿物组合、蚀变分带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初步确定了矿床类型,探讨了矿床成因.铁格隆南矿区存在硫砷铜矿、铜蓝、蓝辉铜矿等典型的高硫化态矿物组合和黄铜矿、斑铜矿等斑岩型矿床的典型矿物,此外,还识别出久辉铜矿、斯硫铜蓝、吉硫铜矿等少见的Cu-S二元体系矿物组合.矿床蚀变矿物组合以典型的强酸性环境下的明矾石-高岭石-地开石等黏土矿物组合为特征,并见金红石、锐钛矿、硬石膏、磷锶铝石、叶蜡石、水铝石等特征蚀变矿物.蚀变分带特征为石英-明矾石-高岭石/地开石带和高岭石-地开石带组成的高级泥化带叠加在绢英岩化带和钾化带的顶部和外围.矿区存在高温、高盐度(404~430℃,32.39% ~38.94%)的岩浆流体和中低温、低盐度(239~292℃,0.35% ~4.18%)的高硫化型矿化流体.高温、高盐度富气相(主要是H2O、HCl、SO2)的岩浆流体与大气降水的混合,形成的强酸性高氧逸度的中低温、低盐度流体,是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蚀变和矿化形成的关键.多龙矿集区具有较典型的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矿物组合、蚀变组合及成矿流体特征,因此预测矿集区内还能找到类似的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硫化 温热 斑岩 铁格隆南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马厂箐矿田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Cu-Mo-Au多金属成矿系统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治华 葛良胜 +3 位作者 郭晓东 王梁 袁士松 杨立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25-1437,共13页
马厂箐Cu-Mo-Au多金属矿田位于西南三江复合造山带中段,是带内金多金属矿床的典型代表。矿田内矿化类型复杂,元素组合多样。围绕马厂箐富碱杂岩体矿化类型、元素组合、围岩蚀变呈明显的分带。在岩体中形成斑岩型铜-钼矿床;在岩体与地层... 马厂箐Cu-Mo-Au多金属矿田位于西南三江复合造山带中段,是带内金多金属矿床的典型代表。矿田内矿化类型复杂,元素组合多样。围绕马厂箐富碱杂岩体矿化类型、元素组合、围岩蚀变呈明显的分带。在岩体中形成斑岩型铜-钼矿床;在岩体与地层内外接触带形成接触交代型(角岩型、夕卡岩型)铜-钼(铁)矿床;在岩体外围地层中形成浅成低温热液金-铅-锌矿床。对应的围岩蚀变表现为自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强硅化带→石英钾长石化带→石英钾长石绢云母化带→夕卡岩化带→中低温热液蚀变。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矿床成矿均发生于33.7~35.8Ma,金矿床略晚于铜-钼矿床,并与矿田内马厂箐杂岩体侵入时代(33~37Ma)一致。岩矿石的H、O、Pb、S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表明,从斑岩型铜-钼矿床→接触交代型铜-钼(铁)矿床→浅成低温热液金-铅-锌矿床,矿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和均一压力逐渐降低,成矿物质(矿质和流体)也逐渐从以深部岩浆源为主,演变为以围岩地层和大气降水为主。矿田内不同类型矿床间的时空及成因联系,反映它们是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成矿作用的产物,含矿热液的物化性质及时空迁移决定了它们在不同部位产出不同的矿床类型,构成与富碱斑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斑岩Cu-Mo-Au多金属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 斑岩 富碱杂岩 多金属系统 马厂箐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地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21
13
作者 沙德铭 董连慧 +2 位作者 毋瑞身 田昌烈 贾斌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50-59,共10页
新近发现于西天山吐拉苏地区的阿希大型金矿床及其外围的伊尔曼得、恰布坎卓它等金矿床(点)的矿化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并进一步划分为冰长石-绢云母型和硅化岩型。矿床赋存于伊犁晚古生代裂谷区的吐拉苏—也里莫墩火山岩带中,矿床围... 新近发现于西天山吐拉苏地区的阿希大型金矿床及其外围的伊尔曼得、恰布坎卓它等金矿床(点)的矿化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并进一步划分为冰长石-绢云母型和硅化岩型。矿床赋存于伊犁晚古生代裂谷区的吐拉苏—也里莫墩火山岩带中,矿床围岩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中基性—中酸性陆相火山岩系。冰长石-绢云母型以阿希金矿为代表,矿床为沿火山口缘环状、放射状断裂充填的石英脉型;硅化岩型以伊尔曼得金矿为代表,矿化体呈层状、似层状,受火山岩系底部沉火山碎屑岩控制。结合该地区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本文讨论了区内金矿成矿特征、成矿背景和成矿条件,建立了西天山地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 冰长石—绢云母 硅化岩 模式 阿希金 伊尔曼得金 西天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西段罗布真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发现意义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瀚霄 李光明 +6 位作者 刘洪 张洪铭 张林奎 余槐 焦彦杰 陈小平 梁维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7-1128,共12页
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详细的岩相学和矿物学观察,以及矿床对比研究等手段,初步探讨了罗布真金银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和地质意义。罗布真金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西段,矿体受NWW向断裂构造控制,呈似层状、脉状、透... 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详细的岩相学和矿物学观察,以及矿床对比研究等手段,初步探讨了罗布真金银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和地质意义。罗布真金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西段,矿体受NWW向断裂构造控制,呈似层状、脉状、透镜体状产于帕那组火山岩中,或产于火山岩与始新世闪长岩的接触部位。金银矿体由石英脉、蚀变岩和角砾岩组成。矿石具有角砾状、条带状和网脉状等热液型矿床典型构造。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碲银矿、黄铁矿、方铅矿、毒砂和闪锌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玉髓、绿泥石、方解石等。围岩蚀变属于中、低温环境下的一套蚀变矿物组合,有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围岩蚀变具有从矿脉中心到围岩有绢英岩化到青磐岩化过渡分带,垂向上也有顶部伊利石、硅华、玉髓层,深部绿泥石、绢云母、微细粒石英-玉髓脉的分带。成矿流体显示出低温、低盐度的特点,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而金、银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围岩。通过矿床对比研究,初步确定罗布真金银多金属矿床属于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该成因类型矿床在冈底斯成矿带西段尚属首次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硫化 温热金银多金属 罗布真 冈底斯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希金矿:古生代的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被引量:37
15
作者 翟伟 孙晓明 +2 位作者 苏丽薇 贺小平 吴有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6-285,共20页
新疆阿希金矿床为一形成于古生代的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矿床产于伊犁—中天山板块北部中天山北缘活动大陆边缘的吐拉苏火山岩断陷盆地中。其赋矿围岩为大哈拉军山组安山质火山岩和火岩碎屑岩,矿体呈脉状产于古火山口外围的环形断... 新疆阿希金矿床为一形成于古生代的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矿床产于伊犁—中天山板块北部中天山北缘活动大陆边缘的吐拉苏火山岩断陷盆地中。其赋矿围岩为大哈拉军山组安山质火山岩和火岩碎屑岩,矿体呈脉状产于古火山口外围的环形断裂带中,主要金属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黄铁矿、白铁矿、毒砂、赤铁矿、褐铁矿以及微量的浓红银矿、硒银矿、硫锑铜银矿、角银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玉髓、菱铁矿、方解石、绢云母、冰长石等,围岩蚀变作用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和青盘岩化。矿床以富集Au、Ag、As、Sb、Bi、Hg、Se、Te、Mo元素组合为特征,Ag/Au比值小,为0.46~11.1。氢、氧、碳、硫及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其成矿流体主要为循环大气降水;成矿流体盐度主要为0.7%~3.1%NaCl_(eqv),平均为2.2%NaCl_(eqv);成矿温度为120~240℃,平均190℃;最大成矿深度约700 m。沸腾作用是引起成矿流体中矿质发生沉淀富集的主要成矿机制,成矿作用过程中流体处于近中性pH值的还原环境,成矿时代介于晚泥盆世晚期((363.2±5.7)Ma)到早石炭世维宪期。其一系列特征显示该矿是一个典型的、形成于古生代的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矿床得以保存与矿床形成后很快被阿恰勒河组沉积盖层覆盖有关,从上新世开始由于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天山造山带被快速抬升遭受风化剥蚀作用使矿床重新露出地表而被发现。阿希金矿的发现对于在中、新生代以前的造山带中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希金 温热 古生代 流体 沸腾作用 床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铁格隆南斑岩-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主要矿石矿物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艺云 唐菊兴 +7 位作者 宋扬 杨超 林彬 王勤 孙渺 高轲 方向 杨欢欢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9-122,共14页
铁格隆南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龙矿集区,是青藏高原发现的首例具有典型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化特征的超大型Cu(Au、Ag)矿床。本文通过大量的钻孔岩矿心地质编录,结合矿相学及电子探针分析,查明铁格隆南矿床的矿石矿物以原... 铁格隆南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龙矿集区,是青藏高原发现的首例具有典型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化特征的超大型Cu(Au、Ag)矿床。本文通过大量的钻孔岩矿心地质编录,结合矿相学及电子探针分析,查明铁格隆南矿床的矿石矿物以原生硫化物为主,主要是斑铜矿、黄铜矿等Cu-Fe-S体系矿物、硫砷铜矿、砷黝铜矿等Cu-As-S体系矿物和以铜蓝和蓝辉铜矿为代表的Cu-S二元体系矿物,以及少量辉钼矿、方铅矿、闪锌矿,微量硫锡砷铜矿等。从矿石矿物组合特征可看出,铁格隆南矿床是高硫型矿化叠加于斑岩型矿化之上复合成矿的典型实例,矿床深部具有进一步扩大斑岩铜矿规模的巨大潜力,是下一步获取更多资源量的重点勘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体系 硫化温热 班公湖—怒江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东部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成矿系列 被引量:1
17
作者 关键 孙丰月 刘默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929-930,共2页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是在地壳浅部(一般小于2km)较低温度(一般为100~300℃)和较低压力(一般为n×106Pa)条件下形成的热液金矿床,主要指产于陆相火山岩中的浅成低温金矿床,部分矿床可能产于非火山岩中。吉林东部延边地区位于吉黑造...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是在地壳浅部(一般小于2km)较低温度(一般为100~300℃)和较低压力(一般为n×106Pa)条件下形成的热液金矿床,主要指产于陆相火山岩中的浅成低温金矿床,部分矿床可能产于非火山岩中。吉林东部延边地区位于吉黑造山带东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 吉林东部 系列 温热 中生代 温热 硫化 硫化 黄铁 温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哈萨克斯坦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对比研究
18
作者 莫江平 武广 秦来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763-764,共2页
中国西天山和哈萨克斯坦北东天山地区是中亚造山带重要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产出地区。在中国西天山地区发现了阿希、伊尔曼得、京希开布拉克、恰布坎卓它、加曼特、小于赞、库茹尔等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及众多的矿点;哈萨克斯坦北... 中国西天山和哈萨克斯坦北东天山地区是中亚造山带重要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产出地区。在中国西天山地区发现了阿希、伊尔曼得、京希开布拉克、恰布坎卓它、加曼特、小于赞、库茹尔等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及众多的矿点;哈萨克斯坦北东天山地区已发现阿尔哈尔雷、伊吉列克、克里姆贝克、比日、马来萨雷、达拉拜、乌仁科布拉克等大-小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前人对中国西天山地区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岩和成矿时代开展了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 东天山地区 围岩 西天山 哈萨克斯坦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提斯西段塞尔维亚?ukaru Peki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型铜金矿床的热液蚀变和硫化物分带特征及其找矿方向 被引量:4
19
作者 单思齐 谢桂青 +2 位作者 刘文元 郑佳浩 邢波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5-1109,共25页
查明蚀变和硫化物分带特征是建立斑岩-浅成低温铜金成矿系统的矿床模型与找矿预测的关键。?ukaru Peki铜金矿床是特提斯西段塞尔维亚Timok矿集区近几年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上部矿带资源量铜154万吨@2.45%,金86吨... 查明蚀变和硫化物分带特征是建立斑岩-浅成低温铜金成矿系统的矿床模型与找矿预测的关键。?ukaru Peki铜金矿床是特提斯西段塞尔维亚Timok矿集区近几年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上部矿带资源量铜154万吨@2.45%,金86吨@1.37 g/t;下部矿带资源量铜1428万吨@0.83%,金295吨@0.17 g/t),矿体主要产于晚白垩世安山岩中。目前关于该矿床热液蚀变与矿化分带特征及其找矿方向的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本文根据钻孔编录信息,利用短波红外(SWIR)光谱技术、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对典型剖面钻孔中的岩矿石样品开展研究,厘定了?ukaru Peki铜金矿床的热液蚀变和金属硫化物分带特征。研究发现该矿床具有垂向分带特征:下部斑岩铜金矿体、中部斑岩-浅成低温过渡铜金矿体和上部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体。矿区热液蚀变分带特征明显,其中斑岩铜金矿体以岩体为中心,由内向外可划分为钾硅酸盐化带、青磐岩化带、绿泥石-白云母带和石英-白云母带,绿泥石-白云母带中的白云母SWIRAl-OH 2200nm吸收峰波长高于石英-白云母带;斑岩向浅成低温过渡铜金矿体发育硬水铝石-叶蜡石带;高硫型浅成低温铜金矿体发育高级泥化蚀变,由内向外可划分为石英-明矾石带、地开石-高岭石带和蒙脱石带。?ukaru Peki铜金矿床的金属硫化物组合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斑岩铜金矿体由下至上表现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赤铁矿);过渡铜金矿体主要为:砷黝铜矿+(斑铜矿+黄铜矿+蓝辉铜矿+铜蓝)组合;高硫铜金矿体为硫砷铜矿+铜蓝组合。总体上,矿床下部为Cu-Fe-S体系,中部贯穿Cu-As-Sb-S体系,向上转变为Cu-S体系。硫化物组合从深部早阶段的高温低硫化态转为中浅部晚阶段的低温高硫化态。结合化探分析资料,建立热液蚀变和硫化物分带模型,推测?ukaru Peki铜金矿床北西部存在很大的找矿潜力。?ukaru Peki铜金矿床的研究可以为我国紫金山金铜矿床深边部增储、冈底斯成矿带寻找晚白垩世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 高硫温热 ?ukaru Peki铜金 蚀变 硫化物组合 Timok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抛刀岭大型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厘定及其找矿启示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柯 谢桂青 +1 位作者 段留安 安文武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0-448,共9页
长江中下游是全球重要的斑岩-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带之一,近年来识别出一些大型明矾石矿床、中小规模高硫型和低硫型金±银矿床,但是否存在中硫型矿化蚀变系统还不清楚。抛刀岭是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新发现的大型独立金矿床... 长江中下游是全球重要的斑岩-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带之一,近年来识别出一些大型明矾石矿床、中小规模高硫型和低硫型金±银矿床,但是否存在中硫型矿化蚀变系统还不清楚。抛刀岭是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新发现的大型独立金矿床,文章通过岩芯编录、短波红外光谱和矿物成分的研究,厘定该矿床矿体主要产于~140 Ma英安斑岩脉中,成矿蚀变以面状伊利石-白云母化为主,矿石主要为充填型脉状、网脉状构造,局部具有胶状、皮壳状和晶簇状等低温结构,发育黄铁矿-车轮矿-硫砷铅铜矿-低铁闪锌矿-富锰碳酸盐矿物组合。这些特征类似于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该类型在长江中下游尚属首例,暗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具有寻找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中硫 温热 抛刀岭金 安庆-贵池集区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