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蓖麻蚕丝/镀银聚酯纤维/抗紫外天丝纤维/低熔点聚酯纤维功能复合膜材料的成形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宏武 王慧玲 +5 位作者 周彬 张伟 赵磊 樊理山 王圣杰 杨贺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19,共4页
将蓖麻蚕丝纤维与低熔点聚酯纤维(LPET)、镀银聚酯纤维(Ag-PET)和抗紫外天丝纤维(Tencelsun)共混,利用微型开梳联合机对混合原料进行梳理成网,采用超声振荡成膜和红外烘燥黏结的方式开发功能复合产品,并测试其电磁屏蔽效能、紫外线防护... 将蓖麻蚕丝纤维与低熔点聚酯纤维(LPET)、镀银聚酯纤维(Ag-PET)和抗紫外天丝纤维(Tencelsun)共混,利用微型开梳联合机对混合原料进行梳理成网,采用超声振荡成膜和红外烘燥黏结的方式开发功能复合产品,并测试其电磁屏蔽效能、紫外线防护系数、抑菌率、保暖率、膜透气率、膜断裂强力等指标,结合相关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材料结构稳定,兼具防电磁和紫外辐射、抗菌、保暖性能于一体。按照4因子3水平设计正交试验方案,利用灰色聚类分析进行程序化优化,确定最佳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蚕丝 低熔点聚酯纤维 镀银聚酯纤维 抗紫外天丝纤维 超声波 灰色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熔点共聚酯的研制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国樑 程贞娟 黄志超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5-56,共2页
在聚酯的缩聚过程中加入脂肪类化合物作为改性组分,以降低高聚物的熔点,且其熔点的降低幅度随着改性组分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通过控制改性组分的含量,制取理想的低熔点聚酯。
关键词 熔点聚酯 改性 功能性纤维 非织造布 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氨酯热粘性能及力学性能
3
作者 王新锋 罗欣 +1 位作者 汪晓东 吴慧莉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8-60,64,共4页
用低熔点聚酯对热塑性聚氨酯进行改性,并对所制备的复合薄膜进行热粘合强度、DSC、透湿性、耐静水压以及力学等各项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聚氨酯材料中加入低熔点聚酯可以大大提高薄膜的热熔粘合性能,并能显著降低热粘合温度。低熔点聚... 用低熔点聚酯对热塑性聚氨酯进行改性,并对所制备的复合薄膜进行热粘合强度、DSC、透湿性、耐静水压以及力学等各项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聚氨酯材料中加入低熔点聚酯可以大大提高薄膜的热熔粘合性能,并能显著降低热粘合温度。低熔点聚酯的加入会对聚氨酯薄膜的透湿性以及柔软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达到改善热熔粘合性目的的同时,聚酯的添加量应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 低熔点聚酯 薄膜 热熔粘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co-己二酸二甘醇)酯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少博 王朝生 王华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9,共5页
采用酯化物共缩聚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共聚比例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co-己二酸二甘醇)新型低熔点共聚酯,并利用红外光谱和1 H核磁共振确定了其化学结构。通过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对不同共聚比例的... 采用酯化物共缩聚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共聚比例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co-己二酸二甘醇)新型低熔点共聚酯,并利用红外光谱和1 H核磁共振确定了其化学结构。通过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对不同共聚比例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co-己二酸二甘醇)酯的热稳定性、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聚酯的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能力都随着共聚比例的增大而降低,当共聚比例超过30%时,共聚酯失去结晶能力。为了深入理解此共聚酯熔点衰减的机理以及共聚链段的结晶行为,利用Hoffman-Weeks理论对不同共聚比例样品的平衡熔点进行了测定,并将实验值与Flory模型和Baur模型的预测值进行了对比,发现此共聚酯的熔点衰减规律符合Baur模型,说明共聚链段与PET链段形成了伪结晶体系。综合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力学强度考虑,共聚比例为30%时获得的低熔点共聚酯综合性能较好,其熔点为159.3℃,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1.5℃,拉伸强度为24.7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共聚改性 熔点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负载炭黑金属酞菁轴向配合物仿酶高效催化降解水体中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3
5
作者 夏云 吕汪洋 +1 位作者 陈文兴 李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82-1590,共9页
天然血红素基过氧化氢酶具有高选择催化性,但易失活变性.为提高其活性和稳定性,以性能稳定的十六氯铁酞菁(FePcCl16)为活性中心,四氨基吡啶为配体,炭黑(CB)为载体,合成了仿酶催化剂炭黑十六氯铁酞菁轴向配合物(FePcCl16-Py-CB);通过热... 天然血红素基过氧化氢酶具有高选择催化性,但易失活变性.为提高其活性和稳定性,以性能稳定的十六氯铁酞菁(FePcCl16)为活性中心,四氨基吡啶为配体,炭黑(CB)为载体,合成了仿酶催化剂炭黑十六氯铁酞菁轴向配合物(FePcCl16-Py-CB);通过热黏合法将其负载于低熔点皮芯聚酯纤维(LMPET)上,生成易与水体分离的纤维负载型仿酶催化剂FePcCl16-Py-CB@LMPET,并以H2O2为氧化剂,地赛米松(DXMS)为底物,构筑仿酶催化体系.研究了该催化体系在温和条件下的催化性能及循环使用性能,探讨了催化体系的催化机理及DXMS的降解历程.结果表明,异裂H2O2产生的高价铁氧[Fe(Ⅳ)O]为催化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种,体系呈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能.该催化体系在120 min内降解的最终产物均为小分子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点皮芯聚酯纤维 炭黑 金属酞菁 仿酶催化剂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旦ES纤维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
6
作者 刘创 李永贵 +1 位作者 麻文效 卓志明 《化工新型材料》 2025年第9期154-158,共5页
选用聚乙烯(PE)为皮层,低熔点聚酯(LPET)为芯层进行双组分皮芯复合纺丝,制备了细旦ES纤维(热粘结聚酯纤维)。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单纱强力机对纤维表面形态、力学性能等进行分析和测试,研究了纺丝温度、卷绕速度、牵伸倍数、牵伸... 选用聚乙烯(PE)为皮层,低熔点聚酯(LPET)为芯层进行双组分皮芯复合纺丝,制备了细旦ES纤维(热粘结聚酯纤维)。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单纱强力机对纤维表面形态、力学性能等进行分析和测试,研究了纺丝温度、卷绕速度、牵伸倍数、牵伸温度、皮芯比例等对细旦ES纤维力学性能和可纺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E挤出温度为182℃、200℃、203℃、205℃,LPET挤出温度为190℃、205℃、213℃、215℃时,细旦ES纤维纺丝过程顺利且纤维成型良好;当牵伸温度为80℃、牵伸倍数为1.75倍,卷绕速度为3600m/min,皮芯比为5∶5(质量比)时,纤维的可纺性、形态及力学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纤维 低熔点聚酯 皮芯复合纺丝 纺丝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