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色鲍精氨酸激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不同应激条件下的表达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文辉 张鑫 +2 位作者 朱友芳 张子平 王艺磊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5-323,共9页
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SMART-RACE)技术克隆了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精氨酸激酶(HdAK)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了HdAK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并分析了高水温、低溶氧、高水温与低溶氧联合应激及副溶血弧菌(V... 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SMART-RACE)技术克隆了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精氨酸激酶(HdAK)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了HdAK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并分析了高水温、低溶氧、高水温与低溶氧联合应激及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感染对鳃组织和血细胞HdAK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HdAK基因的cDNA全长1 595bp,编码354个氨基酸.所测定的各组织中HdAK基因均有表达,与其他组织相比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在高水温、低溶氧、高水温与低溶氧联合应激及副溶血弧菌感染实验中,杂色鲍鳃组织和血细胞的HdAK基因在实验的部分时段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杂色鲍HdAK不但参与能量代谢调节,而且参与了杂色鲍对高水温、低溶氧等不利环境的适应过程及机体免疫反应过程.研究结果可为揭示高水温、低溶氧、高水温与低溶氧联合应激及副溶血弧菌感染对杂色鲍的生理影响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鲍 精氨酸酶基因 高水温 低溶氧应激 高水温与联合 血弧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