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动控温冷水池设计及其在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选育上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汤国华 余应弘 +3 位作者 谢红军 曾翔 张建华 吴善德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第12期6-8,共3页
介绍了自动控温冷水池的设计及工作原理,阐述了自动控温冷水池在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选育中不育株繁殖、低不育起点温度单株早世代加压筛选、不育系提纯及核心种子生产上的应用。
关键词 自动控温冷水池 低温敏核不育系选育 核心种子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选择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肝脏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明云 吴玉珍 +6 位作者 冀德伟 吴海庆 陈炯 史雨红 罗海忠 柳敏海 傅荣兵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8-351,共4页
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对低温选择组与对照组大黄鱼进行肝脏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低温选择组肝脏蛋白点1673±47个,对照组1651±43个,共有19个蛋白点经低温选择后,表达量显著变化。从中挑选3个差异蛋白点进行肽指纹图谱(... 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对低温选择组与对照组大黄鱼进行肝脏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低温选择组肝脏蛋白点1673±47个,对照组1651±43个,共有19个蛋白点经低温选择后,表达量显著变化。从中挑选3个差异蛋白点进行肽指纹图谱(MALDI-TOF-MS)或串联质谱(LC-MS-MS)分析,然后MS-BLAST数据库搜寻。低温选择组大黄鱼肝脏MHC和CFL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而2-CysPrxs蛋白表达显著下调。说明低温选育组大黄鱼机体抗细胞凋亡能力明显增强,预示低温选择后留下的大黄鱼在低温环境中生存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低温选育 肝脏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耐低温性状相关微卫星标记的筛选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惠儒 柳敏海 +3 位作者 油九菊 罗海忠 许益铵 傅荣兵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6-13,共8页
耐低温性状是鱼类一种重要的经济性状。为进一步探索大黄鱼耐低温性状,本研究采用13个大黄鱼微卫星标记,以岱衢洋大黄鱼低温耐受组和正常对照组2个F2代群体各50个个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群体耐低温性状的遗传差异。结果显示:13个微卫星... 耐低温性状是鱼类一种重要的经济性状。为进一步探索大黄鱼耐低温性状,本研究采用13个大黄鱼微卫星标记,以岱衢洋大黄鱼低温耐受组和正常对照组2个F2代群体各50个个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群体耐低温性状的遗传差异。结果显示:13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在2个岱衢洋大黄鱼群体中共检测到109个等位基因,观测等位基因85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6.49个,观测杂合度0.89,平均期望杂合度0.85,2个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值为0.81,全部为高度多态,表明13个微卫星位点在所选育的岱衢洋大黄鱼群体中均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可以作为良好的育种材料。耐低温性状相关微卫星标记的研究显示,标记LYC0015在两组样品中共扩增出5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112、110、108、106和104 bp),其中LYC0015112bp等位基因在低温耐受组的出现频率达48%,而在正常对照组中的频率为零,表明该等位基因对岱衢洋大黄鱼温度特性较为敏感,可能与某种耐低温基因存在一定的连锁关系,这一结果可以岱衢洋大黄鱼今后耐低温群体的选育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低温选育 越冬期 微卫星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芽孢杆菌的鉴定和紫外线诱变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闵霞 林川 +2 位作者 蔡平钟 张志雄 向跃武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3期41-42,60,共3页
经实验测定芽孢杆菌10-3最适生长温度为30℃。通过对其进行紫外诱变获得一个突变株,最适培养温度为26℃,较初始菌株下降了4℃。在26℃,250 r/min的培养条件下,该菌株诱变前后生长速度差异较大,诱变后的菌株OD600nm比诱变前增大了约5%。... 经实验测定芽孢杆菌10-3最适生长温度为30℃。通过对其进行紫外诱变获得一个突变株,最适培养温度为26℃,较初始菌株下降了4℃。在26℃,250 r/min的培养条件下,该菌株诱变前后生长速度差异较大,诱变后的菌株OD600nm比诱变前增大了约5%。经鉴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10-3 紫外线诱变 低温选育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