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茶饮料的低温萃取工艺研究及冷后浑控制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洁 刘张虎 +3 位作者 杨登想 郭啸川 李皓 倪学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51,共5页
研究低温萃取工艺对绿茶主要呈味物质浸出率的影响,并通过T640和A420指标评析茶汤的色泽和浑浊度。结果显示:低温浸提条件下得到的绿茶茶汤主要生化成分的浸出量适宜,同时低温萃取法得到的茶汤色泽佳。采用低温萃取工艺是优质茶饮料生... 研究低温萃取工艺对绿茶主要呈味物质浸出率的影响,并通过T640和A420指标评析茶汤的色泽和浑浊度。结果显示:低温浸提条件下得到的绿茶茶汤主要生化成分的浸出量适宜,同时低温萃取法得到的茶汤色泽佳。采用低温萃取工艺是优质茶饮料生产的有效浸提方法之一。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绿茶低温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20℃、浸提时间3h、茶水比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饮料 低温萃取 冷后浑 呈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青刺果油低温萃取及其保健功能 被引量:16
2
作者 端木凡林 阴景喜 +2 位作者 闫开明 李林开 梁煜东 《粮食与油脂》 2001年第6期32-33,共2页
本文介绍青刺果油低温萃取方法、工艺过程,及青刺果油保健功能。
关键词 青刺果油 低温萃取 4号溶剂 保健功能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青刺果油的低温萃取及其营养价值 被引量:15
3
作者 端木凡林 王红梅 +2 位作者 常焕平 李林开 梁煜东 《西部粮油科技》 2001年第6期30-31,共2页
介绍了青刺果油的低温萃取方法、工艺过程及青刺果油的营养价值等,实践表明:用4号溶剂低温萃取青刺果油,能有效地保存油料中的活性物质,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关键词 4号溶剂 青刺果油 低温萃取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装备和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王金顺 侯晶晶 +5 位作者 杨倩 朱新亮 刘孝锋 宋现中 魏亚 祁鲲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2-137,共6页
20世纪90年代初亚临界低温萃取油脂技术工业化装备诞生于中国,30年来已建成90多套科研装置和200多套工业化生产装备,因其具有投资小、生产成本低、规模化等优势,在天然产物脂溶性成分保质提取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简述了亚临界低温萃... 20世纪90年代初亚临界低温萃取油脂技术工业化装备诞生于中国,30年来已建成90多套科研装置和200多套工业化生产装备,因其具有投资小、生产成本低、规模化等优势,在天然产物脂溶性成分保质提取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简述了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的历史与工业化装备的诞生、所用溶剂及性质、技术优势与食品安全性,综述了亚临界低温萃取工业化生产装备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发展创新,以期为油脂低温加工、实现饼粕高值化利用装备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 低温萃取 天然产物 油脂 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萃取葡萄籽油的新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栾小恒 端木凡林 +1 位作者 刘民剑 田跃信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42,共2页
对4号溶剂低温浸出葡萄籽油的方法及其工艺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将4号溶剂浸出粕和毛油与6号溶剂浸出粕和毛油质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4号溶剂低温萃取葡萄籽油,其浸出产品残溶低,产品质量好,而且可节约大量溶剂和蒸汽,降低了油脂加工成本。
关键词 低温萃取 葡萄籽油 4号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液液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鲜枣中氟虫腈及代谢物 被引量:33
6
作者 林涛 樊建麟 +4 位作者 杨东顺 刘兴勇 邵金良 李彦刚 刘宏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60-1365,共6页
采用低温液液萃取技术,对鲜枣中的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进行提取和净化,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鲜枣样品以乙腈作为提取溶剂,-25℃低温液液萃取后,直接进样分析,采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 采用低温液液萃取技术,对鲜枣中的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进行提取和净化,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鲜枣样品以乙腈作为提取溶剂,-25℃低温液液萃取后,直接进样分析,采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在0.02~1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9,检出限为0.005~0.02μg/kg,在不同加标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8.5%~95.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4%~6.9%。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适用于鲜枣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液液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鲜枣 氟虫腈及其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冷冻萃取-色谱法测定芝麻糊中苯脲除草剂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向梅 周建科 付艳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5-148,共4页
低温冷冻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芝麻糊中的甲氧隆、灭草隆、绿谷隆、溴谷隆、敌草隆、利谷隆和枯草隆。乙腈为萃取剂,考察了盐效应、冷冻时间、萃取剂用量等条件对萃取结果的影响。优化条件下,7种除草剂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2.4%... 低温冷冻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芝麻糊中的甲氧隆、灭草隆、绿谷隆、溴谷隆、敌草隆、利谷隆和枯草隆。乙腈为萃取剂,考察了盐效应、冷冻时间、萃取剂用量等条件对萃取结果的影响。优化条件下,7种除草剂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2.4%、106.3%、106.4%、95.2%、96.9%、94.4%、90.6%,相对标准偏差( RS-Ds)2.8%-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冻 液相色谱 苯脲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籽油低温连续相变萃取工艺优化及其脂肪酸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杜洁 曹庸 +1 位作者 戴伟杰 杨国航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8-151,共4页
采用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技术分离石榴籽油,以油脂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L9(3~4)优化萃取工艺,并对石榴籽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连续相变萃取石榴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颗粒度60目,萃取压力0.5 MPa,萃取温... 采用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技术分离石榴籽油,以油脂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L9(3~4)优化萃取工艺,并对石榴籽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连续相变萃取石榴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颗粒度60目,萃取压力0.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70 min,解析温度70℃,该条件下石榴籽油得率为15.94%,石榴籽原料含油量16.31%,提取回收率高达97.60%。低温连续相变萃取石榴籽油呈浅黄色半固体膏状物,酸价为3.26 mg KOH/g,过氧化值为0.10g/100g。石榴籽油主要脂肪酸组成为9C,11TR,13TR-十八碳三烯酸甲酯(亚油酸,68.09%)、亚油酸甲酯(9.13%)、十八烯酸甲酯(6.91%)、棕榈酸甲酯(4.73%)、硬脂酸甲酯(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籽油 低温连续相变 理化性质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冷冻液液萃取/GC-MS结合保留指数分析香蕉中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琦 李春艳 +2 位作者 徐畅 魏远隆 王风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7-463,共7页
建立了低温冷冻液液萃取(LTF-LLE)/GC-MS结合保留指数对香蕉果肉及果皮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的方法,采用低温冷冻液液萃取对香蕉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别鉴定出香蕉果肉及果皮中含有39种和32种挥发性成分,其主要成分为酯类物... 建立了低温冷冻液液萃取(LTF-LLE)/GC-MS结合保留指数对香蕉果肉及果皮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的方法,采用低温冷冻液液萃取对香蕉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别鉴定出香蕉果肉及果皮中含有39种和32种挥发性成分,其主要成分为酯类物质。果肉果皮所含的挥发性成分在种类及相对含量上有一定差异,果肉中含量较高的组分为丙酸乙酯(11.88%)、乙酸异戊酯(9.45%)、棕榈酸(8.71%)、丁酸异戊酯(7.79%)、乙酸仲戊酯(5.29%),果皮中含量较高的组分为丁酸异戊酯(22.85%)、棕榈酸(15.91%)、硬脂酸(6.86%)、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酚(6.83%)、亚麻酸(6.34%),果肉果皮所共有的成分有异戊醇、乙酸异丁酯、丁酸、异戊酸、乙酸仲戊酯等19种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冻液液(LTF-LL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保留指数 香蕉果肉 香蕉果皮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分配固液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用菌中6-苄基腺嘌呤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琨 渡边正树 +3 位作者 王大利 韩晶 李永路 霍虹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6,共5页
建立了低温分配固液萃取(SLE-LTP)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测定食用菌中6-苄基腺嘌呤(6-BA)的方法。食用菌样品经乙腈提取和低温分配,采用Hitachi LaChrom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分离,以0.02 mol/L乙酸铵(含0.1... 建立了低温分配固液萃取(SLE-LTP)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测定食用菌中6-苄基腺嘌呤(6-BA)的方法。食用菌样品经乙腈提取和低温分配,采用Hitachi LaChrom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分离,以0.02 mol/L乙酸铵(含0.1%(v/v)冰乙酸)-甲醇(6∶4,v/v)溶液为流动相,等度洗脱,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6-苄基腺嘌呤在0.05~2.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1.000 0;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6 mg/kg和0.02 mg/kg。加标回收率试验显示在0.1 mg/kg和0.5mg/kg添加水平下6-苄基腺嘌呤的加标回收率为81.3%~93.7%,相对标准偏差为0.7%~2.4%。该法简单、准确、稳定,可用于食用菌中6-苄基腺嘌呤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低温分配固液 6-苄基腺嘌呤 食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阶煤有机溶剂萃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殷甲楠 张凤桐 +2 位作者 樊丽华 梁英华 王蕾 《洁净煤技术》 CAS 2014年第6期100-103,51,共5页
鉴于煤有机溶剂萃取的迅速发展,以低温和高温热萃取作对比,对相应的萃取机理、影响因素及萃取物的应用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萃取温度在200℃以下的多为低温物理萃取,萃取率一般较低,所得萃取物多用于研究煤的分子结构;而温度在30... 鉴于煤有机溶剂萃取的迅速发展,以低温和高温热萃取作对比,对相应的萃取机理、影响因素及萃取物的应用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萃取温度在200℃以下的多为低温物理萃取,萃取率一般较低,所得萃取物多用于研究煤的分子结构;而温度在300~400℃的萃取多为高温溶剂萃取,所得萃取率较高,萃取过程中会伴随化学键的断裂及相应化学反应的发生,所得萃取物多用在研究配煤炼焦、劣质煤的气化液化、新型煤基材料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有机溶剂 低温萃取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米糠油的亚临界低温提取生产工艺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金顺 杨倩 蔡德水 《粮食加工》 2020年第5期49-51,共3页
介绍了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的原理及相对于6号溶剂萃取的优势,论述了亚临界低温萃取小米糠油的生产工艺,为小米糠的综合开发利用及小米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小米糠油 亚临界 低温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革工业园区萃取法集中回收废水中DMF工艺技术浅析
13
作者 周建丰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第22期22-24,共3页
在福建某地合成革工业园区,合成革制造企业十余家,现有企业对DMF回收提纯均采用“五塔三效”蒸馏法传统工艺,由于高温下DMF发生水解会产生二甲胺,该物质气味恶臭,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且,这种传统的回收工艺能耗大、DMF回收率低,... 在福建某地合成革工业园区,合成革制造企业十余家,现有企业对DMF回收提纯均采用“五塔三效”蒸馏法传统工艺,由于高温下DMF发生水解会产生二甲胺,该物质气味恶臭,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且,这种传统的回收工艺能耗大、DMF回收率低,还会造成二次环境污染。由于企业各自回收治理的监管压力大,通过集中建设污水管网,将各企业含DMF的废水统一收集后,采用低温萃取-精馏-吸附与净化工艺,能够实现减排降耗、降低治理成本、根除二次污染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DMF废水回收 低温萃取-精馏-吸附与净化 减排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于含碳伴生气处理的低温深冷回收工艺改进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海琴 范明龙 +2 位作者 张足斌 王策 王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2-169,共8页
针对某天然气处理厂低温深冷工艺,采用Aspen Hysys软件设计低温萃取精馏改进工艺,进行塔板总数、原料进料位置、添加剂进料位置以及添加剂的优化。结果表明:纯组分和混合组分添加剂低温萃取精馏工艺均可实现95%纯度二氧化碳和96%纯度乙... 针对某天然气处理厂低温深冷工艺,采用Aspen Hysys软件设计低温萃取精馏改进工艺,进行塔板总数、原料进料位置、添加剂进料位置以及添加剂的优化。结果表明:纯组分和混合组分添加剂低温萃取精馏工艺均可实现95%纯度二氧化碳和96%纯度乙烷的双回收;以年总成本优选出的最佳低温萃取精馏工艺,与现役低温深冷工艺相比,乙烷产品的纯度提高了24.3%,年总成本降低了2.54%;设计的添加剂循环流程实现了添加剂的循环利用,虽然与现役流程相比能耗和年总成本均有所提高,但流程简便且确保乙烷产品纯度达到96%。设计的低温萃取精馏改进工艺用于CO 2驱伴生气处理是有效且高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深冷工艺 CO 2-C 2H 6共沸物 添加剂 低温萃取精馏流程 设计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籽油的制备及其挥发性香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卢可可 庞会利 +2 位作者 刘华敏 秦广雍 汪学德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8-73,共6页
利用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对经过炒制前处理的辣椒籽进行萃取制备得到辣椒籽油,并采用同时蒸馏结合GC-MS法,分析了不同的炒制温度(120~200℃)和炒制时间(5~25 min)对辣椒籽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成分的影响。在炒制时间为5 min,炒制温... 利用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对经过炒制前处理的辣椒籽进行萃取制备得到辣椒籽油,并采用同时蒸馏结合GC-MS法,分析了不同的炒制温度(120~200℃)和炒制时间(5~25 min)对辣椒籽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成分的影响。在炒制时间为5 min,炒制温度低于140℃时,芳樟醇、月桂烯、双戊烯是辣椒籽油的主要香气物质,当温度高于140℃时,吡嗪类化合物和2-戊基呋喃是辣椒籽油的主要香气物质。在炒制温度为140℃,炒制时间为5 min时,辣椒籽油中的芳樟醇、月桂烯、双戊烯的含量分别达到最大值,随着炒制时间的增加,辣椒籽油中的2,3,5,6-甲基四吡嗪和2-戊基呋喃的含量在20 min时达到了最大值。辣椒籽油中主要的脂肪酸成分是棕榈酸(11.57%)、油酸(76.16%)和亚油酸(7.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低温萃取 辣椒籽 GC—MS 挥发性化合物 炒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味饮料中5种农药的色谱法测定
16
作者 李欢 史龙梅 周建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10-212,共3页
低温冷冻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味饮料中的苯磺隆、氟嘧磺隆、氟铃脲、氟苯脲、杀铃脲。反相C18柱分离,以V(甲醇)∶V(水)=73∶27为流动相,紫外可变波长检测。乙腈为萃取剂,-18℃冷冻萃取,考察了盐效应、冷冻时间、萃取剂与... 低温冷冻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味饮料中的苯磺隆、氟嘧磺隆、氟铃脲、氟苯脲、杀铃脲。反相C18柱分离,以V(甲醇)∶V(水)=73∶27为流动相,紫外可变波长检测。乙腈为萃取剂,-18℃冷冻萃取,考察了盐效应、冷冻时间、萃取剂与样品比例等条件对萃取结果的影响。优化条件下,5种农药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 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33%,加标回收率在92.3%~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萃取 液相色谱 除草剂 杀虫剂 乳味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内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果和蔬菜中4种杀菌剂残留量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柏林 谢继安 +1 位作者 赵紫微 单晓梅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43-1150,共8页
所分析的水果、蔬菜按照标准GB 2763-2016制备分析样品,并在-20℃下冷冻保存。称取样品5.000g,加入乙腈10mL及同位素内标混合溶液500μL,超声提取30min,高速离心5min,取上清液,于-40℃冷冻不少于30min,待乙腈与水相分层后,迅速取出上清... 所分析的水果、蔬菜按照标准GB 2763-2016制备分析样品,并在-20℃下冷冻保存。称取样品5.000g,加入乙腈10mL及同位素内标混合溶液500μL,超声提取30min,高速离心5min,取上清液,于-40℃冷冻不少于30min,待乙腈与水相分层后,迅速取出上清液1.0mL,用N-丙基乙二胺50mg、十八烷基键合硅胶50mg、石墨化炭黑7.5mg和无水硫酸镁150mg作为混合吸附剂与上清液混匀并高速离心5min,进行净化处理。取上清液通过0.22μm滤膜过滤,滤液作为测定溶液供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色谱分离中用Waters Acquity^TM UPLC BEH C18色谱柱(2.1mm×100mm,1.7μm)为固定相,进样体积为2μL,流动相由0.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和乙腈以不同比例混合组成。按梯度洗脱程序对样品中的4种杀菌剂(甲基硫菌灵、腈菌唑、异菌脲和吡唑醚菌酯以及它们的同位系内标)进行分离,并用质谱法测定。质谱分析中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方法中采用同位素内标法定量解决了基质效应问题。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的质量浓度均在0.1~50.0μ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之间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在0.1~0.2μg·kg^-1之间。按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79.1%~112%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同位素内标 低温液-液 杀菌剂 水果和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花冰茶的研制
18
《中国茶叶》 2008年第6期41-41,共1页
以茶树干茶花为原料,通过浸提试验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茶树花汁的最佳浸提条件和茶树花冰茶的最佳配方。结果显示,当固液比为1:60时,茶树花汁中茶多酚含量最高。低温萃取时,茶树花汁呈透明的土褐色,冷却后也不易产生冷后浑... 以茶树干茶花为原料,通过浸提试验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茶树花汁的最佳浸提条件和茶树花冰茶的最佳配方。结果显示,当固液比为1:60时,茶树花汁中茶多酚含量最高。低温萃取时,茶树花汁呈透明的土褐色,冷却后也不易产生冷后浑的现象,而高温萃取时茶树花汁颜色较深且有沉淀产生。茶树花汁的最佳浸提条件为:固液比1:60,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5min;用茶树花汁配制茶树花冰茶的最佳配方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花 冰茶 浸提条件 最佳配方 正交试验 低温萃取 茶多酚含量 浸提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补山楂粉加工技术
19
作者 贾生平 《农村新技术》 1996年第3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加工技术 山楂粉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喷雾干燥 浓缩汁 甲基纤维素 低温萃取 红色素 混合造粒 溶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