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转化生物质气化焦油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许志成 高宁博 +1 位作者 全翠 宋庆彬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32-3442,共11页
生物质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其通过热化学转化过程生产合成气极具应用价值,但过程中产生的焦油问题严重制约了合成气品质和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在多种焦油去除方法中,催化重整因其能有效将焦油分... 生物质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其通过热化学转化过程生产合成气极具应用价值,但过程中产生的焦油问题严重制约了合成气品质和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在多种焦油去除方法中,催化重整因其能有效将焦油分解为有价值的气体产物而备受关注。然而,高温条件下的催化剂失活问题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挑战。低温等离子体(non-thermal plasma,NTP)处理技术因其能够在较低温度下进行高效的焦油分解而显得尤为具有吸引力。通过与非均相催化剂结合形成耦合体系,NTP可以显著增强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减少不利副产物生成并提升产物选择性。本文系统阐述了单纯催化体系中焦油重整催化剂的优化及其失活机理,深入探讨了不同NTP与催化剂催化耦合体系对焦油重整效率及机理的优化作用。最后,本文讨论了未来NTP催化技术在生物质气化焦油重整领域的应用前景,强调了从催化剂设计与制备到实际操作工艺参数优化的重要性,以期推动生物质气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和技术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气化焦油 低温等离子体 催化重整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CH_(4)-CO_(2)重整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于鹏飞 崔星星 戚萌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28-2432,2438,共6页
低温等离子技术的出现为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提供了新的思路。阐述了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CH_(4)-CO_(2)重整,并且生成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合成气(CO和H 2)的基本原理,探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CH_(4)-CO_(2)重整反应的反应机理,分析... 低温等离子技术的出现为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提供了新的思路。阐述了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CH_(4)-CO_(2)重整,并且生成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合成气(CO和H 2)的基本原理,探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CH_(4)-CO_(2)重整反应的反应机理,分析了低温等离子体在协同催化CH_(4)-CO_(2)重整反应中的作用机制,讨论了催化剂的活性组分、载体以及助剂对重整反应的影响,并综述了当前低温等离子协同催化CH_(4)-CO_(2)重整反应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 低温等离子体 反应机理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VOC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云 刘红霞 李秀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16-119,154,共5页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VOCs技术因其具备操作条件简单、去除效率高、CO2选择性好、能量利用率高及产生二次污染物量少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文章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概括和分析了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V...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VOCs技术因其具备操作条件简单、去除效率高、CO2选择性好、能量利用率高及产生二次污染物量少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文章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概括和分析了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VOCs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并对其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治理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协同 催化 VO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处理VOCs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健 张学佳 +2 位作者 赵文静 米俊锋 杜胜男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45,共5页
归纳了目前几种降解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方法和技术原理,包括冷凝法、吸附法、催化燃烧法、光催化法等。主要针对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介绍其降解VOCs的工作原理和研究进展,并对其协同催化剂后的优化进行了综述,突出了两者协同作用下降解V... 归纳了目前几种降解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方法和技术原理,包括冷凝法、吸附法、催化燃烧法、光催化法等。主要针对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介绍其降解VOCs的工作原理和研究进展,并对其协同催化剂后的优化进行了综述,突出了两者协同作用下降解VOCs的优越性。对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低温等离子体 催化协同 协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降解甲苯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竹涛 李坚 +4 位作者 何绪文 徐东耀 舒新前 梁文俊 金毓峑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36-1542,共7页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降解甲苯废气,以降解率、输入反应器能量密度、能量效率及臭氧消解效果作为评级标准,对不同催化剂负载量及不同催化剂性能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发现:以γ-Al2O3为载体,催化剂负载量(质量分数)为10%MnOx时体现...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降解甲苯废气,以降解率、输入反应器能量密度、能量效率及臭氧消解效果作为评级标准,对不同催化剂负载量及不同催化剂性能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发现:以γ-Al2O3为载体,催化剂负载量(质量分数)为10%MnOx时体现出的催化活性最高;纳米TiO2/γ-Al2O3与MnOx/γ-Al2O3均表现出较高的甲苯的降解率及能量效率,但MnOx/γ-Al2O3催化剂对控制反应过程中副产物的产量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催化 能量密度 能量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甲苯生成副产物臭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6
作者 梁文俊 孙慧频 +1 位作者 朱玉雪 任思达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893-2899,共7页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甲苯过程中,在降解污染物的同时活性氧原子聚合生成臭氧。本文研究比较了不同催化剂、放电能量水平、催化段长度和气速条件下的臭氧浓度变化和甲苯降解情况,探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甲苯过程中臭氧的生...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甲苯过程中,在降解污染物的同时活性氧原子聚合生成臭氧。本文研究比较了不同催化剂、放电能量水平、催化段长度和气速条件下的臭氧浓度变化和甲苯降解情况,探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甲苯过程中臭氧的生成情况。研究表明,将7.5%Mn/堇青石催化剂置于放电区时能有效抑制臭氧生成,促进甲苯降解,提高系统能效,臭氧最高浓度相比无催化剂时降低63.32mg/m3;而0.2%Pd-0.3%Ce/堇青石催化剂对甲苯降解和抑制臭氧的性能较差。随着系统能量水平的提高,甲苯降解率和臭氧生成浓度逐渐升高。臭氧生成浓度与催化段长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气速的关系则相反。在不同的外加电压条件下,臭氧生成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外加电压为13kV条件时臭氧浓度最高,当电压升高至16kV时臭氧浓度降为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甲苯 催化氧化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降低柴油机NO_X和碳烟 被引量:5
7
作者 胡明江 赵丽霞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7-160,共4页
为了实现对柴油机NOX和碳烟同步去除,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一种La0.4Ce0.6Cu0.2Mn0.8O3/HZSM-5催化剂;协同低温等离子体(non-thermal plasma,NTP)发生器,建立了低温等离子体辅助催化(NPAC)系统。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NPAC技术对... 为了实现对柴油机NOX和碳烟同步去除,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一种La0.4Ce0.6Cu0.2Mn0.8O3/HZSM-5催化剂;协同低温等离子体(non-thermal plasma,NTP)发生器,建立了低温等离子体辅助催化(NPAC)系统。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NPAC技术对柴油机碳烟和NOX转化规律,分析了NTP输入电压、排气温度和催化剂活性对碳烟和NOX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输入电压为7.5kV时,NPAC技术对柴油机低负荷的碳烟转化率较低,这主要是单位碳烟微粒电荷量和催化剂活性不强造成的;当输入电压为10kV时,NPAC技术对柴油机高负荷的碳烟和NOX转化率最好,这主要是在标定转速下,排气温度较高,使La0.4Ce0.6Cu0.2Mn0.8O3/HZSM-5催化剂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低温等离子体 催化 碳烟 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8
作者 陈鹏 陶雷 +5 位作者 谢怡冰 郭梦雪 马懿星 王学谦 宁平 王郎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284-4294,共11页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在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中因具有反应高效、反应条件温和、设备简易等优点而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文章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VOCs的基本原理、技术研究进展,简述了低温等离子体的高反应活性在与...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在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中因具有反应高效、反应条件温和、设备简易等优点而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文章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VOCs的基本原理、技术研究进展,简述了低温等离子体的高反应活性在与催化剂的高反应选择性结合后所产生的协同作用,二者的结合不但提高了VOCs的降解效率、减少有害副产物生成,还弥补了单一使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高能耗、副产物多的缺陷。此外,分析了低温等离子体与催化剂的联合方式及特点、低温等离子体与催化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低温等离子体联合不同类型催化剂的协同原理。指出了研究中对完整机理分析的欠缺以及应用过程中对中间过程监测分析的困难,这也是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挥发性有机物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催化 催化 挥发性有机物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氧化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马可可 周律 +3 位作者 白昱 辛怡颖 张泽瀚 周岳溪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75-2779,2785,共6页
为了提高去除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和能量利用效率,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氧化水处理技术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针对低温等离子体非均相协同催化氧化体系和均相协同催化氧化体系,综述了近年来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氧化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成... 为了提高去除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和能量利用效率,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氧化水处理技术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针对低温等离子体非均相协同催化氧化体系和均相协同催化氧化体系,综述了近年来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氧化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氧化机理,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以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废水处理 高级氧化技术 协同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处理VOCs研究综述 被引量:9
10
作者 韩丰磊 季纯洁 +5 位作者 张子琦 朱一凡 李丹丹 张婷婷 周硕 郭雯雯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31,共9页
针对浓度较低、流量较大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治理,传统处理技术在技术和经济上存在一定局限性,达不到预期结果。而低温等离子体(Non-Thermal Plasma,NTP)技术在处理VOCs方面具有反应器处理费用少、反应器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 针对浓度较低、流量较大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治理,传统处理技术在技术和经济上存在一定局限性,达不到预期结果。而低温等离子体(Non-Thermal Plasma,NTP)技术在处理VOCs方面具有反应器处理费用少、反应器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单独等离子体降解VOCs存在O_(3)、NO_(2)、有机副产物众多等问题,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VOCs体系对于提高VOCs降解率、降低反应系统能耗、减少有害副产物产生均有显著作用。详细介绍了NTP协同催化降解VOCs技术,总结了NTP协同催化降解VOCs的影响因素、不同催化体系和放电类型对降解率的影响,对等离子体技术降解VOCs机理及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VOCs的机理进行了推断,并阐述了等离子体技术与催化剂催化在降解VOCs方面产生的协同作用,最后对该技术进行了展望。目前单一处理技术很难满足VOCs的处理要求,普遍采用多种技术耦合的方式进行处理。近年来学者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与催化技术联合,对提高VOCs降解率、降低反应系统能耗、减少有害副产物产生均有显著作用,该技术具有可行性和研究价值。目前研究集中于催化剂与低温等离子体的复合方式、催化剂种类、工艺参数等因素对污染物的降解效果,研究不深入。等离子体技术仍存在矿化率较低、副产物多等缺点,如等离子体内反应后会产生NO_(x)、臭氧等副产物,形成二次污染。由于气体放电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中活性自由基种类繁多,降解VOCs的化学反应过程复杂,关于低温等离子体与催化协同的作用机理还不明确,尤其是等离子体降解VOCs的分子动力学基础理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应立足本质安全,着眼于工业应用,提出一套适于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治理VOCs工艺特性的安全评价理论、方法与工具,对整个工艺体系开展全方位的危险性辨识与风险评价,确定可能的安全隐患,并给出改善举措,最大限度降低工艺流程设计中的不合理选择与缺陷,从根本上达到安全工业应用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协同作用 分子动力学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苯乙烯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志军 王志良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7-632,共6页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苯乙烯,考察了输入功率、初始苯乙烯质量浓度、气体湿度、停留时间、脉冲频率等因素对苯乙烯降解率和能量效率的影响,建立了苯乙烯降解动力学模型,探讨了苯乙烯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在...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苯乙烯,考察了输入功率、初始苯乙烯质量浓度、气体湿度、停留时间、脉冲频率等因素对苯乙烯降解率和能量效率的影响,建立了苯乙烯降解动力学模型,探讨了苯乙烯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在输入功率30 W、初始苯乙烯质量浓度464 mg/m^(3)、气体相对湿度30%、停留时间0.18 s、脉冲频率200 Hz的最佳工艺条件下,苯乙烯降解率为62.20%,能量效率为36.10 g/(kW·h);DBD等离子体降解苯乙烯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相应的反应速率常数为0.1094 m^(3)/(W·h)。DBD等离子体降解苯乙烯主要通过活性物种e^(-)、·O、·OH和NO_(2)·等对苯乙烯进行氧化。与单独DBD等离子体工艺相比,在相同输入功率下,DBD协同催化工艺能有效提高苯乙烯降解率和矿化率,降低反应器出口O3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 降解 矿化 能量效率 苯乙烯 协同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的VOCs净化装置设计
12
作者 张永京 张善文 +2 位作者 张燕军 张平 耿寿林 《农业装备技术》 2019年第3期37-39,共3页
针对VOCs(挥发性有机物)成分复杂,不同类型的化合物性质各异,且多以混合物形式排放,单一治理技术净化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的VOCs净化装置,采用等离子体与催化剂“两段式”协同处理方式,进行净化装置设计和工作... 针对VOCs(挥发性有机物)成分复杂,不同类型的化合物性质各异,且多以混合物形式排放,单一治理技术净化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的VOCs净化装置,采用等离子体与催化剂“两段式”协同处理方式,进行净化装置设计和工作原理的阐述,并提出了影响净化效率的相关因素。现阶段研究表明,反应器模块、电源参数、湿度等因素在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降解VOCs时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低温等离子体 催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场中多元金属催化剂降解异丙醇的特性与机理
13
作者 谢贝嘉 李济吾 唐秀娟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365-4376,共12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Mn-Cu-Co-Ce/TiO_(2)、Mn-Ce-Co/TiO_(2)和Mn-Ce-Cu/TiO_(2)为多元金属催化剂,通过BET、XPS、O_(2)-TPD、FT-IR、SEM-EDS和XRD对反应前后的Mn-Cu-Co-Ce/TiO_(2)进行表征,研究其在低温放电等离子体(NTP)场中催化剂体对异... 采用浸渍法制备Mn-Cu-Co-Ce/TiO_(2)、Mn-Ce-Co/TiO_(2)和Mn-Ce-Cu/TiO_(2)为多元金属催化剂,通过BET、XPS、O_(2)-TPD、FT-IR、SEM-EDS和XRD对反应前后的Mn-Cu-Co-Ce/TiO_(2)进行表征,研究其在低温放电等离子体(NTP)场中催化剂体对异丙醇的催化降解性能,并分析初始浓度、气量、氧气含量及催化剂含水量等条件对降解效率的影响.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副产物进行检测,探讨NTP场中协同催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NTP协同多元催化剂的降解效率相较于单独NTP降解,提高54%以上,达90.22,CO_(2)选择性也提高约34%,达63.97%.在协同催化反应中,降解效率与初始浓度、气量和催化剂含水量呈负相关,与电压呈正相关,同时可以有效地抑制O_(3)等副产物的产生.NTP协同催化氧化异丙醇的降解路径可能涵盖多个机制:如单独NTP条件下的少量矿化、中间氧化阶段以及深度氧化还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醇 多元催化 低温等离子体 协同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在生物质气化制氢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姬海燕 刘家印 +4 位作者 吴海军 何璟琳 靳紫恒 魏钿航 江霞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19-2433,共15页
氢气是未来能源中最有前途的能源载体之一。生物质气化制氢可实现废弃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技术。针对常规生物质气化制氢技术存在的氢气产率低、焦油产量大、反应不稳定等难题,低温等离子... 氢气是未来能源中最有前途的能源载体之一。生物质气化制氢可实现废弃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技术。针对常规生物质气化制氢技术存在的氢气产率低、焦油产量大、反应不稳定等难题,低温等离子体高压放电产生高能电子和活性物质(·OH,·O,·CH等)可强化生物质焦油副产物的高效转化,协同催化剂重整可进一步延缓催化剂快速失活,同时大幅提高氢气产率。从克服传统生物质气化制氢技术瓶颈角度出发,梳理总结了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类型与应用、反应条件的优化、催化剂协同作用及反应路径等方面。低温等离子体生物质气化制氢技术的优势在于在较低温度下(<550℃)可实现生物质转化,提升反应物转化率及氢气选择性;在提高气化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推动低温等离子体在生物质气化制氢工业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生物质 焦油 催化 氢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硫化钼催化剂协同低温等离子体转化H_(2)S-CO_(2)酸气制合成气的研究
15
作者 冯文爽 宇文晓萌 +2 位作者 穆晓亮 赵璐 房克功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12-1425,共14页
以低温等离子体和催化剂耦合法将H_(2)S和CO_(2)混合酸气一步转化为合成气,既完成了两者清洁化处理,又实现了资源化利用,是一条制备合成气的新路线。本研究采用铜、锌为助剂对硫化钼催化剂改性,显著提升了其催化H_(2)S-CO_(2)制合成气... 以低温等离子体和催化剂耦合法将H_(2)S和CO_(2)混合酸气一步转化为合成气,既完成了两者清洁化处理,又实现了资源化利用,是一条制备合成气的新路线。本研究采用铜、锌为助剂对硫化钼催化剂改性,显著提升了其催化H_(2)S-CO_(2)制合成气反应性能。结合多种分析表征手段对比两种助剂引入后对硫化钼催化剂结构、组成、形貌、化合价态等物化特征的影响。通过控制低温等离子体放电条件,深入探究了两种助剂对低温等离子体下催化转化H_(2)S和CO_(2)酸气制合成气的反应性能影响规律和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引入铜、锌助剂后,硫化钼活性相粒径减小且分散度高,提供了更多活性位点。同时也增强了对H_(2)S和CO_(2)分子吸附强度,从而更利于H_(2)S和CO_(2)分子的吸附活化,揭示出低温等离子体与改性硫化钼催化剂协同反应的构效关联。有关理论研究丰富拓展了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协同理论,并为改性硫化钼材料的合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二氧化碳 合成气 改性MoS_(2)催化 低温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Ni基催化剂重整焦油研究进展
16
作者 胡锦超 常甜 +2 位作者 肖明艳 张甜 何雪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63-1579,共17页
生物质气化制合成气(H_(2)/CO)过程中伴随副产物焦油的产生,会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和阻碍气化技术发展。低温等离子体与镍基催化剂结合能够利用等离子体的低温反应及催化剂的高选择性优势,将焦油定向重整转化为合成气。但镍颗粒在重整过程... 生物质气化制合成气(H_(2)/CO)过程中伴随副产物焦油的产生,会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和阻碍气化技术发展。低温等离子体与镍基催化剂结合能够利用等离子体的低温反应及催化剂的高选择性优势,将焦油定向重整转化为合成气。但镍颗粒在重整过程中会形成积炭沉积易导致催化剂失活,所以设计和改性催化剂提高其抗积炭性能成为解决催化剂失活问题的关键。本工作综述了近年来低温等离子体催化重整焦油体系内镍基催化剂失活原理以及催化剂的设计和改性以提高其抗积炭性能、低温等离子体重整焦油反应器类型及其机理、低温等离子体与催化剂的协同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协同体系重整焦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本综述为低温等离子体催化重整焦油体系内镍基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气化焦油 催化重整 等离子体 协同作用 合成气 碳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耦合Fe^(2+)均相催化降解甲苯和丙酮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蓉蓉 秦彩虹 +2 位作者 姜超超 黄家玉 张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0-678,共9页
本文对比研究了两类典型VOCs(甲苯和丙酮)在单独NTP、NTP+LC/Fe^(2+)和NTP+LC/Fe^(2+)+PCA系统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甲苯和丙酮的去除率均随放电电压的升高而升高;在相同电压下,甲苯降解效率高于丙酮,但降解过程中O_(3)的产生量相当;当... 本文对比研究了两类典型VOCs(甲苯和丙酮)在单独NTP、NTP+LC/Fe^(2+)和NTP+LC/Fe^(2+)+PCA系统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甲苯和丙酮的去除率均随放电电压的升高而升高;在相同电压下,甲苯降解效率高于丙酮,但降解过程中O_(3)的产生量相当;当放电电压为22kV时,NTP+LC/Fe^(2+)+PCA系统的甲苯去除效率比单独NTP提高了18.2%,丙酮的去除效率提高了55.5%;NTP+LC/Fe^(2+)+PCA的O_(3)去除率可达100%;EPR和猝灭实验表明,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在LC/Fe^(2+)+PCA反应器中对VOCs去除有重要贡献.最后,结合测定的自由基和中间有机产物,推测了VOCs在NTP+LC/Fe^(2+)体系中的降解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丙酮 低温等离子体 均相催化 亚铁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耦合催化剂处理恶臭气体的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岳晋宇 高瑛俊 +3 位作者 明皓 任龙龙 关银燕 刘诗月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5-150,共6页
为了改善低温等离子体(NTP)技术自身不足所带来的局限性,拓宽其在去除恶臭污染方面的应用,将催化剂与NTP联用并对比两者不同的耦合方式对H_(2)S的降解效果,即比较内置式结构和外置式结构的净化机制和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内置式反应系统... 为了改善低温等离子体(NTP)技术自身不足所带来的局限性,拓宽其在去除恶臭污染方面的应用,将催化剂与NTP联用并对比两者不同的耦合方式对H_(2)S的降解效果,即比较内置式结构和外置式结构的净化机制和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内置式反应系统中,催化剂颗粒与反应器壁面之间形成的接触点增强了整个系统的放电过程,而外置式耦合系统放电产生的高能电子产量较低。此外,与单独NTP系统相比,内置式耦合系统对H_(2)S有截留作用,使其与活性物质充分接触,提升了放电效率,在35 V时输出效率可达64.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多孔催化 二价铜离子掺杂 内置式结构 外置式结构 硫化氢 单质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纳米催化技术降低柴油机NO_x排放 被引量:12
19
作者 蔡忆昔 雷利利 +2 位作者 王攀 郑荣耀 闫亚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67-71,共5页
针对目前国内外开展的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NPAC)技术转化NOx排放的热点科学问题,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一种La0.8K0.2Mn0.5Co0.5O3(LKMCO)纳米催化剂,协同低温等离子体(non-thermalplasma,NTP)发生器建立了NPAC系统。通过发动机... 针对目前国内外开展的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NPAC)技术转化NOx排放的热点科学问题,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一种La0.8K0.2Mn0.5Co0.5O3(LKMCO)纳米催化剂,协同低温等离子体(non-thermalplasma,NTP)发生器建立了NPAC系统。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NPAC技术转化柴油机NOx排放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NTP能量密度和排气温度对转化NOx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NTP不同放电频率工作下,O2浓度与原机相比明显降低,降幅最高为5.17%;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NO2浓度升高,NO浓度降低。在放电频率为14.0kHz条件下,当能量密度大于80J/L时,NO2和NO浓度开始转化;在温度为280~350℃时,LKCMO催化剂发挥活性,NPAC技术作用下NOx转化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车 尾气排放 试验 低温等离子体 纳米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剂协同催化CO_(2)转化进展 被引量:26
20
作者 高远 窦立广 +2 位作者 李江伟 李嘉聪 邵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07-1619,共13页
低温等离子体中存在大量高能电子、离子、自由基等活性粒子,可使参与反应的小分子在体系未达到热力学平衡的情况下活化转化,在CO_(2)的断键活化和表面偶联成键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文中主要对最近几年来国内外低温等离子体催化CO_(2)... 低温等离子体中存在大量高能电子、离子、自由基等活性粒子,可使参与反应的小分子在体系未达到热力学平衡的情况下活化转化,在CO_(2)的断键活化和表面偶联成键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文中主要对最近几年来国内外低温等离子体催化CO_(2)直接分解、CO_(2)/CH_(4)重整、CO_(2)加氢和CO_(2)参与的其它反应进行概述,特别关注了等离子体-催化剂在反应中的协同效应和转化机制,同时也对典型转化性能进行归纳。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等离子体-催化剂协同催化CO_(2)转化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主要包括工艺放大、产物纯化以及转化效果和能量效率解耦等问题。最后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二氧化碳转化 等离子体催化 协同效应 转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