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离子渗硫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应用现状 被引量:11
1
作者 雍青松 马国政 +1 位作者 王海斗 何鹏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15-119,共5页
在综述渗硫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分类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低温离子渗硫的工艺流程和离子渗硫层的形成机理,总结归纳了低温离子渗硫工艺的技术、经济优势和社会环保效益,概述了低温离子渗硫技术在各类典型的滚动件、滑动件和重载零件上的应... 在综述渗硫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分类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低温离子渗硫的工艺流程和离子渗硫层的形成机理,总结归纳了低温离子渗硫工艺的技术、经济优势和社会环保效益,概述了低温离子渗硫技术在各类典型的滚动件、滑动件和重载零件上的应用现状以及低温离子渗硫工业化生产设备的研究情况。指出低温离子渗硫技术未来将继续向绿色环保、简单高效等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历程 低温离子渗硫 工艺优势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离子渗硫工艺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军军 张平 +2 位作者 韩文政 梁志杰 朱绍华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9-31,共3页
将45钢试块在不同的渗硫温度和保温时间下进行了离子渗硫处理,并在SKODA-SAVIN快速磨损试验机上测定了各试块的相对耐磨性.根据渗硫工艺和渗层厚度的关系,讨论了渗层厚度对相对耐磨性的影响,从而得出了渗硫工艺和相对耐磨性的关系.随着... 将45钢试块在不同的渗硫温度和保温时间下进行了离子渗硫处理,并在SKODA-SAVIN快速磨损试验机上测定了各试块的相对耐磨性.根据渗硫工艺和渗层厚度的关系,讨论了渗层厚度对相对耐磨性的影响,从而得出了渗硫工艺和相对耐磨性的关系.随着渗硫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渗层逐渐加厚,相对耐磨性也逐渐增大,当达到一最佳厚度时,相对耐磨性最高,之后随渗层厚度的增大而变小.最佳的渗硫工艺为240 ℃下渗硫保温2~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硫 工艺优化 相对耐磨性 低温离子渗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损条件对轴承钢低温离子渗硫层摩擦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沅东 王成彪 +3 位作者 岳文 田斌 袁科 刘家浚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8-111,117,共5页
采用低温离子渗硫技术在GCr15钢的表面制备了FeS固体润滑薄膜。在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比研究了GCr15钢渗硫在不同磨损条件(工况和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利用SEM观察分析了磨损表面形貌及成分,利用XPS分析了磨损表面边界润滑膜... 采用低温离子渗硫技术在GCr15钢的表面制备了FeS固体润滑薄膜。在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比研究了GCr15钢渗硫在不同磨损条件(工况和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利用SEM观察分析了磨损表面形貌及成分,利用XPS分析了磨损表面边界润滑膜化合物的价态。结果表明:在改变工况的情况下,转速的增加会使FeS层作用下降,载荷的增加也会降低FeS层抗磨性能,但在一定转速下都存在一个可充分发挥FeS层减摩特性的载荷。使用极压抗磨添加剂不能改善渗硫层的减摩抗磨性能,但选用合适的添加剂可增强渗硫处理件的承载能力,提高其在恶劣工况下的磨损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低温离子渗硫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Z50钢低温离子渗硫转动微动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运动 罗军 +2 位作者 莫继良 刘家浚 朱旻昊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47,共4页
在LZ50钢表面进行低温离子渗硫处理,研究了渗硫层及LZ50钢基体在干态不同角位移幅值下的转动微动磨损行为。在对渗硫层及LZ50钢基体转动微动摩擦动力学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转动微动损伤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渗硫层结构主要由FeS... 在LZ50钢表面进行低温离子渗硫处理,研究了渗硫层及LZ50钢基体在干态不同角位移幅值下的转动微动磨损行为。在对渗硫层及LZ50钢基体转动微动摩擦动力学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转动微动损伤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渗硫层结构主要由FeS和FeS2相组成;渗硫层及LZ50钢基体的转动微动运行区域强烈依赖于转动角位移幅值,呈现部分滑移和完全滑移两个微动区域,混合区未观察到,且渗硫层未改变LZ50钢基体的微动运行区域;在整个部分滑移区和滑移区的跑合阶段,由于渗硫层的固体润滑作用,使摩擦因数均低于LZ50钢基材;渗硫层可以显著降低基材的磨损,在部分滑移区损伤轻微,在滑移区的损伤机制主要表现为剥层、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转动微动 低温离子渗硫 渗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离子渗硫表面处理对满装滚子轴承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劲松 董玉雪 +3 位作者 毛玉红 张晶 石姣 姚艳书 《轴承》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0,共2页
介绍了低温离子渗硫表面处理工艺的原理,对满装滚子轴承进行了低温离子渗硫表面处理,并对比了渗硫处理前后轴承的各项技术指标。低温离子渗硫表面处理能降低满装滚子轴承的摩擦系数,提高疲劳寿命。
关键词 满装滚子轴承 低温离子渗硫 表面处理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离子渗硫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
6
作者 崔娜 韩彬 王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137,共7页
低温离子渗硫技术克服了传统渗硫方法的不足,是目前最常用的Fe S固体润滑薄膜制备方法。由于存在理论研究尚未完善、应用材料相对单一、微纳米硫化物薄膜表征困难等问题,该技术的应用推广及其工业化进程受到限制。综述了离子渗硫技术在... 低温离子渗硫技术克服了传统渗硫方法的不足,是目前最常用的Fe S固体润滑薄膜制备方法。由于存在理论研究尚未完善、应用材料相对单一、微纳米硫化物薄膜表征困难等问题,该技术的应用推广及其工业化进程受到限制。综述了离子渗硫技术在渗硫机理、工艺研究、硫化物薄膜表征及渗硫层摩擦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渗硫层减摩作用机理和当前离子渗硫应用的基体材料类型,指出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离子渗硫 硫化物薄膜 减摩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渗硫模具钢的摩擦磨损机理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海斗 庄大明 +1 位作者 王昆林 刘家浚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47,50,共3页
对模具钢 5CrNiMo进行低温离子渗硫处理 ,表面得到了厚约 10 μm的渗硫层。在MM - 2 0 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渗硫层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学试验。利用原子力显微镜 (AFM)和扫描电镜 (SEM)观察了渗硫层的表面、截面与磨痕形貌 ;利用X... 对模具钢 5CrNiMo进行低温离子渗硫处理 ,表面得到了厚约 10 μm的渗硫层。在MM - 2 0 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渗硫层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学试验。利用原子力显微镜 (AFM)和扫描电镜 (SEM)观察了渗硫层的表面、截面与磨痕形貌 ;利用X射线衍射仪 (XRD)分析了渗硫层的相结构 ;利用扫描俄歇微探针 (SAM)分析了表面元素沿深度的分布。渗硫层表面多孔且不平 ,由纳米尺度的微粒随机叠嵌而成。渗硫层的纳米结构有利于改善其减摩耐磨性能。摩擦磨损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钢 低温离子渗硫 纳米结构 摩擦磨损 固体润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缸套等离子束淬火/渗硫层“等耐磨性”试验研究
8
作者 齐俊平 王新华 王守忠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39,共5页
为了提高缸套内表面磨损均匀性、改善与环的配副性,制备了等离子束淬火和等离子束淬火/渗硫两种工艺下的缸套试样,并借助OM、SEM、XRD和硬度计等比较研究了其内表面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淬火层组织由隐针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组成,淬火/... 为了提高缸套内表面磨损均匀性、改善与环的配副性,制备了等离子束淬火和等离子束淬火/渗硫两种工艺下的缸套试样,并借助OM、SEM、XRD和硬度计等比较研究了其内表面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淬火层组织由隐针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组成,淬火/渗硫复合层组织由α-Fe+FeS+FeS 2组成;随扫描速度逐渐降低,自下而上,淬火层的硬度逐渐提高,淬火/渗硫复合层的硬度、厚度和FeS含量逐渐增加;淬火缸套试样磨损量基本为0.009 mm,淬火/渗硫缸套试样磨损量基本为0.003 mm,相对淬火缸套减少了66.7%,配副环的开口间隙相对减小了65.3%。淬火缸套内表面强化效果自下而上逐渐提高,其对FeS支撑作用逐渐增强,与缸套不同部位实际工作条件的变化对耐磨性的要求基本一致,是两种缸套试样具有“等耐磨性”的主要机理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缸套 离子束淬火 低温离子渗硫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表面钼沉积及渗硫复合改性层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海斗 庄大明 +2 位作者 王昆林 刘家浚 张弓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8-191,共4页
采用多弧离子镀及低温离子渗硫复合镀渗工艺在45#钢表面制备了含MoS2的钼基复合表面改性薄膜,在QP-100型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查了复合薄膜在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用原子力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薄膜表面、截面和... 采用多弧离子镀及低温离子渗硫复合镀渗工艺在45#钢表面制备了含MoS2的钼基复合表面改性薄膜,在QP-100型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查了复合薄膜在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用原子力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薄膜表面、截面和其磨损表面形貌及成分,用X射线衍射仪及俄歇电子能谱仪分析了薄膜的相结构及组成元素沿深度分布.结果表明,含MoS2的复合镀渗薄膜由Mo、MoS2及少量FeS组成,其在油润滑条件下同轴承钢对摩时表现出优良的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镀膜 低温离子渗硫 二硫化钼 复合薄膜 摩擦磨损 表面钼沉积 复合改性层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硫层与FeS粉末摩擦学机理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沅东 王成彪 +1 位作者 袁静静 刘家浚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6-302,共7页
为了改善GCr15轴承钢在脂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通过2种方法将FeS固体润滑材料应用于脂润滑下轴承钢材料的摩擦过程中.通过低温离子渗硫处理在轴承钢表面制取渗硫层;将FeS材料研磨成微米粉末添加到润滑脂中.在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上... 为了改善GCr15轴承钢在脂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通过2种方法将FeS固体润滑材料应用于脂润滑下轴承钢材料的摩擦过程中.通过低温离子渗硫处理在轴承钢表面制取渗硫层;将FeS材料研磨成微米粉末添加到润滑脂中.在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比研究了轴承钢渗硫层和使用FeS微米粉末的摩擦学性能.研究表明:在材料表面制取渗硫层和使用FeS粉末均可有效改善轴承钢在脂润滑条件下的减摩抗磨性能.在较低转速和载荷下,轴承钢表面渗硫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较使用FeS粉末更好,而在高速重载的工况下,轴承钢表面在使用FeS粉末时体现出更好的抗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离子渗硫 摩擦磨损 FES 润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摩擦条件下45号钢渗硫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程建辉 葛培琪 刘鸣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36,共2页
采用低温离子渗硫技术 ,在不同预先热处理的 4 5号钢表面形成渗硫层。在干摩擦条件下 ,对渗硫试件和非渗硫试件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试验表明 :经低温离子渗硫处理的试件 。
关键词 45号钢 渗硫 低温离子渗硫 干摩擦 摩擦磨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添加剂润滑下CrMoCu合金铸铁渗硫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春华 乔玉林 +3 位作者 马世宁 高月德 邹家平 彭家安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0-534,共5页
采用低温离子渗硫技术在CrMoCu合金铸铁表面形成厚度约5μm渗硫层,渗硫层表面分布均匀,其相组成主要为FeS.在液体石蜡及含硫添加剂液体石蜡润滑下,对未渗硫及渗硫表面进行摩擦磨损性能对比试验,并对其磨损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 采用低温离子渗硫技术在CrMoCu合金铸铁表面形成厚度约5μm渗硫层,渗硫层表面分布均匀,其相组成主要为FeS.在液体石蜡及含硫添加剂液体石蜡润滑下,对未渗硫及渗硫表面进行摩擦磨损性能对比试验,并对其磨损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速重载条件下,CrMoCu合金铸铁经表面渗硫后其摩擦系数明显降低,同时降低了材料的粘着倾向,提高了材料的抗擦伤性能,在渗硫层与含硫添加剂协同作用下生成钼的化合物、磷酸盐及硫化物等化学反应膜,使CrMoCu合金铸铁表面具有更加优良的减摩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离子渗硫 渗硫 含硫添加剂 化学反应膜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r15钢渗硫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红桃 唐华 +4 位作者 陈贝贝 李长生 徐晶 张坤 惠泽民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5-79,共5页
利用低温离子渗硫技术在GCr15钢球表面形成渗硫层以提高其摩擦学性能。采用四球摩擦试验机,考察渗硫和未渗硫试样在干摩擦及油润滑条件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渗硫试样的摩擦因数均远低于未渗硫试样;在干摩擦条... 利用低温离子渗硫技术在GCr15钢球表面形成渗硫层以提高其摩擦学性能。采用四球摩擦试验机,考察渗硫和未渗硫试样在干摩擦及油润滑条件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渗硫试样的摩擦因数均远低于未渗硫试样;在干摩擦条件下,渗硫试样的磨损率相比未渗硫试样大幅下降,这主要归因于渗硫层良好的减摩抗磨作用;在油润滑条件下,因油润滑和渗硫层的固体润滑相互协调作用,渗硫试样的摩擦和磨损性能明显优于未渗硫试样,其磨损表面的痕迹浅而轻,磨损机制为轻微的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离子渗硫 GCr15钢球 摩擦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法制备固体润滑FeS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海斗 徐滨士 +1 位作者 刘家浚 庄大明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3-307,共5页
通过两步法,即射频溅射Fe膜与低温离子渗硫复合处理工艺,在非黑色金属(单晶硅)表面得到了固体润滑FeS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单质Fe膜与FeS薄膜的相结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FeS薄膜的表面与擦伤磨损表面的... 通过两步法,即射频溅射Fe膜与低温离子渗硫复合处理工艺,在非黑色金属(单晶硅)表面得到了固体润滑FeS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单质Fe膜与FeS薄膜的相结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FeS薄膜的表面与擦伤磨损表面的形貌,用涂层划痕仪测量了FeS薄膜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用纳米压痕仪测定了FeS薄膜的纳米硬度及弹性模量,利用DD-92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了FeS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两步法制备的FeS薄膜为金属Fe与固体润滑剂FeS共同组成的复合固体润滑薄膜,与其基体结合紧密,具有适当的表面硬度;FeS薄膜具有优异的减摩耐磨抗擦伤性能,摩擦系数与磨损量明显比45#钢原始表面的低,抗擦伤载荷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溅射Fe 低温离子渗硫 FeS薄膜 固体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rBSi/FeS层真空辐照环境下的组织结构与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司洪娟 徐滨士 +1 位作者 王海斗 马国政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0-564,共5页
采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低温离子渗硫技术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FeCrBSi/FeS复合涂层,考察了该复合涂层在大气、真空、原子氧辐照、紫外线辐照后的表面形貌、磨痕形貌及元素组成。利用真空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完成了干摩擦条件下四种环境中... 采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低温离子渗硫技术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FeCrBSi/FeS复合涂层,考察了该复合涂层在大气、真空、原子氧辐照、紫外线辐照后的表面形貌、磨痕形貌及元素组成。利用真空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完成了干摩擦条件下四种环境中的摩擦磨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FeCrBSi/FeS层经过原子氧及紫外线辐照后,有部分元素被氧化及化合物分解的现象,但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材料性能改变以及润滑涂层的破坏。与45#钢相比,四种环境下该复合涂层均具有良好的润滑减摩效果。此研究表明,复合FeCrBSi/FeS层具有一定的抗原子氧和紫外线辐照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等离子喷涂 低温离子渗硫 真空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复合润滑对轴承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沅东 王成彪 +1 位作者 袁静静 刘家浚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7-545,共9页
为了提高GCr15钢的耐磨性和承载能力,采用低温离子渗硫技术在GCr15钢的表面制备了FeS固体润滑薄膜,在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比研究了在基础油及2种含硫极压抗磨添加剂(ZDDP和SO)润滑条件下GCr15钢渗硫前后的摩擦学性能.利用SEM观察了... 为了提高GCr15钢的耐磨性和承载能力,采用低温离子渗硫技术在GCr15钢的表面制备了FeS固体润滑薄膜,在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比研究了在基础油及2种含硫极压抗磨添加剂(ZDDP和SO)润滑条件下GCr15钢渗硫前后的摩擦学性能.利用SEM观察了磨损表面的形貌,利用XPS分析了磨损表面边界润滑膜化合物的价态及元素随深度的变化.研究表明:在摩擦过程中,表面的硫化层会阻碍润滑油中的添加剂与基体之间的作用,当添加剂与基体直接接触时其作用才能发挥.只有当硫化层破坏程度较小时,与添加剂的复合作用效果才较为明显.含硫添加剂与基体之间的反应可以补充硫化层因磨损失去的FeS,体现了显著的复合润滑效果.其中,高活性的硫烯比需要温度催化的ZDDP对硫化层的补充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离子渗硫 摩擦磨损 润滑油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Zn/ZnS层的组织结构及其大气与真空环境下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司洪娟 徐滨士 +1 位作者 王海斗 马国政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79,共5页
采用纳米电刷镀技术在淬火后45钢表面制备Zn涂层,对其进行低温离子渗硫处理得到复合Zn/ZnS层。考察了该复合涂层在大气和真空环境下的减摩润滑性能。结果表明,高真空环境下,刷镀层孔隙有增多、变大现象。大气环境的摩擦试验过程中,暴露... 采用纳米电刷镀技术在淬火后45钢表面制备Zn涂层,对其进行低温离子渗硫处理得到复合Zn/ZnS层。考察了该复合涂层在大气和真空环境下的减摩润滑性能。结果表明,高真空环境下,刷镀层孔隙有增多、变大现象。大气环境的摩擦试验过程中,暴露的新鲜涂层与大气中的氧作用形成氧化膜,导致磨损严重,润滑性能降低,摩擦因数在0.23左右。真空中的减磨润滑效果较好,摩擦因数相对较低,在0.1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电刷镀 低温离子渗硫 真空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处理技术在硫化物自润滑薄膜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蒙科 韩彬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0-128,共9页
渗硫层能有效降低零件的摩擦系数,提高零件的抗擦伤性能和耐磨性能,但是单纯的低温离子渗硫不能保证特定工况的生产要求,选用其它处理技术与低温离子渗硫相结合的复合处理方法可以制得表层软、亚表层硬的理想固体自润滑涂层。综述了离... 渗硫层能有效降低零件的摩擦系数,提高零件的抗擦伤性能和耐磨性能,但是单纯的低温离子渗硫不能保证特定工况的生产要求,选用其它处理技术与低温离子渗硫相结合的复合处理方法可以制得表层软、亚表层硬的理想固体自润滑涂层。综述了离子多元复合渗法(S-N,S-C-N,S-O,S-Mo),两步法(喷丸和超音速纳米化处理与低温离子渗硫、预置薄膜涂层与低温离子渗硫、激光处理技术与低温离子渗硫),以及多种复合处理技术相结合法的特点和部分应用实例,着重介绍了每种复合处理技术的工艺。针对目前复合处理技术在固体自润滑薄膜制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复合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处理 低温离子渗硫 固体自润滑 复合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