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低温电除尘协同脱除细颗粒与SO_3实验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胡斌 刘勇 +3 位作者 任飞 潘丹萍 袁竹林 杨林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4319-4325,4514,共7页
低低温电除尘技术是降低燃煤电厂细颗粒、SO_3排放的有效技术之一。采用燃煤热态试验系统,试验考察了普通电除尘与低低温电除尘中细颗粒的粒度变化特性,以及低低温电除尘入口烟温、烟气中SO_3浓度等对细颗粒与SO_3脱除性能的影响,并探... 低低温电除尘技术是降低燃煤电厂细颗粒、SO_3排放的有效技术之一。采用燃煤热态试验系统,试验考察了普通电除尘与低低温电除尘中细颗粒的粒度变化特性,以及低低温电除尘入口烟温、烟气中SO_3浓度等对细颗粒与SO_3脱除性能的影响,并探讨飞灰吸附SO_3的机理。结果表明:低低温电除尘中存在颗粒凝结长大现象,出口颗粒物粒度高于普通电除尘,适当降低入口烟温,有利于增强低低温电除尘对细颗粒与SO_3的脱除,脱除效果随着入口烟气SO_3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低低温电除尘对于SO_3的脱除效率高于80%,SO_3在飞灰上的冷凝主要由内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 SO_3 协同脱除 低温电除尘 比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低温电除尘器设计烟温的理论计算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9
2
作者 沈艳梅 董琨 +1 位作者 崔智勇 魏书洲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1-156,共6页
与常规电除尘器相比,低低温电除尘器在节能和环保方面有一定优势。对其实际运行案例进行汇总,并分析了国内外低低温电除尘器的设计烟温差异。酸露点的正确估算对低低温电除尘器烟温设计至关重要,以某电厂600 MW低硫煤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 与常规电除尘器相比,低低温电除尘器在节能和环保方面有一定优势。对其实际运行案例进行汇总,并分析了国内外低低温电除尘器的设计烟温差异。酸露点的正确估算对低低温电除尘器烟温设计至关重要,以某电厂600 MW低硫煤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广泛使用的酸露点计算方法,对烟气酸露点温度进行预测,并分析了各方法所得结果的准确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计算烟气中粉煤灰与SO_3质量浓度之比,评价该电厂采用低低温电除尘技术后的设备腐蚀隐患,分析低低温电除尘技术的可用性。对低低温电除尘器入口烟温设计范围提出建议,并分析低低温电除尘器入口烟温长期高于酸露点温度运行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低温电除尘 酸露点 烟温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低温电除尘器颗粒物脱除特性的工程应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寿春晖 祁志福 +6 位作者 谢尉扬 邹正伟 刘春红 李敏 李敬伟 李晓东 李文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4326-4332,4515,共7页
对某1000MW燃煤机组低低温电除尘器的颗粒物脱除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对设备前后烟道中的烟气颗粒物进行采样、分析,对设备各级电场的捕集飞灰进行检测;初步探寻了低低温状态下烟温与除尘效果的关系,研究了低低温电除尘器对各级粒径颗粒物... 对某1000MW燃煤机组低低温电除尘器的颗粒物脱除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对设备前后烟道中的烟气颗粒物进行采样、分析,对设备各级电场的捕集飞灰进行检测;初步探寻了低低温状态下烟温与除尘效果的关系,研究了低低温电除尘器对各级粒径颗粒物的脱除效果、对主要成灰元素的捕集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降低电除尘器进口烟温至低低温状态(87~100℃),可有效提升设备对烟尘的总体脱除能力,除尘效率可达99.9%以上,逃逸烟尘浓度可控制在20mg/m^3以内;调整进口烟温至90℃,PM1脱除效率可达99.44%;元素Si、Al主要分布于较大颗粒(粒径>10μm)被电场捕集,元素Ca、Fe、Mg、S主要富集于可吸入颗粒物(PM10)被电场捕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低温电除尘 颗粒物 PM1 烟气温度 除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群平衡模拟的低低温电除尘器协同脱除PM2.5和SO3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段璐 王述浩 李水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721-3728,共8页
基于可凝结物质核化和细颗粒团聚理论,建立求解低温省煤器内细颗粒表面SO3凝结和团聚机制的群平衡方程,耦合颗粒荷电模型、驱进速度公式、颗粒沉积核模型,建立预测电除尘器内粉尘颗粒迁移和捕集过程的群平衡模型,从而建立低低温电除尘... 基于可凝结物质核化和细颗粒团聚理论,建立求解低温省煤器内细颗粒表面SO3凝结和团聚机制的群平衡方程,耦合颗粒荷电模型、驱进速度公式、颗粒沉积核模型,建立预测电除尘器内粉尘颗粒迁移和捕集过程的群平衡模型,从而建立低低温电除尘器内颗粒物和SO3协同脱除的理论模型,并针对国内某电厂低低温电除尘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常规电除尘器和低低温电除尘器出口PM1、PM2.5、PM10和总尘的排放浓度以及SO3的脱除效率。低低温电除尘器入口烟温为98℃,烟气中78.3%的SO3/H2SO4沉积在颗粒物表面,其中PM1、PM2.5和PM10上沉积的硫酸质量占总硫酸沉积质量的比值分别为42.2%,72.7%和91.3%,硫酸液滴主要富集在PM2.5上,PM2.5和SO3的出口质量排放浓度分别为11.4 mg/m^3和5.8 mg/m^3,相较于入口烟温为149℃的常规电除尘器,其质量浓度分别降低了73%和7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电除尘 群平衡模型 可凝结颗粒物 团聚 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低温电除尘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19
5
作者 赵海宝 郦建国 +1 位作者 何毓忠 姚宇平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7-121,147,共6页
低低温电除尘技术是电除尘新技术,其自身耗能少,并可去除烟气中大部分的SO3,在日本已经成为燃煤电厂烟气治理的主流,而国内对低低温电除尘器其各方面的性能和影响因素研究较少。针对低低温电除尘技术的煤种适应性、酸露点、灰硫比及其... 低低温电除尘技术是电除尘新技术,其自身耗能少,并可去除烟气中大部分的SO3,在日本已经成为燃煤电厂烟气治理的主流,而国内对低低温电除尘器其各方面的性能和影响因素研究较少。针对低低温电除尘技术的煤种适应性、酸露点、灰硫比及其计算公式、二次扬尘、离线振打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典型的低低温电除尘系统、灰硫比对电除尘器腐蚀和除尘效率的影响幅度、旋转电极与低低温电除尘的结合系统,列举了中国即将投运的具有代表性的低低温电除尘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低温电除尘技术 性能 灰硫比 离线振打 去除S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低温电除尘技术特点及在高灰煤超低排放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郦建国 何毓忠 +1 位作者 刘含笑 赵海宝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33,共6页
低低温电除尘器在燃煤机组节能提效的同时,对SO_3也具有很高的脱除率。当灰硫比大于100时,低低温电除尘器不会发生低温腐蚀。从低低温电除尘器主要工艺参数选择、需关注问题及应对措施、污染物减排特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重点介... 低低温电除尘器在燃煤机组节能提效的同时,对SO_3也具有很高的脱除率。当灰硫比大于100时,低低温电除尘器不会发生低温腐蚀。从低低温电除尘器主要工艺参数选择、需关注问题及应对措施、污染物减排特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重点介绍了典型工程案例淮北平山电厂660 MMW机组,经测试,低低温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9.97%,出口烟尘浓度为4.47 mg/m^3,PM_(2.5)浓度为2.4 mg/m^3,湿法脱硫后烟尘浓度为2.3 mg/m^3。表明低低温电除尘技术配合旋转电极式电除尘等技术组合,不但可以实现电除尘器出口5 mg/m^3的烟尘浓度,而且还可实现高灰煤烟尘超低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 电除尘 低温电除尘技术 高灰煤 超低排放 燃煤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低温电除尘技术适用性及污染物减排特性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刘含笑 姚宇平 +2 位作者 郦建国 何毓忠 陈招妹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50-657,共8页
对国内近200种煤种的灰硫比进行了计算分析,并采用优化改进后的测试技术和方法,对低低温电除尘技术的深度提效及污染物减排特性开展了实测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绝大部分煤种的灰硫比均大于100;采用低低温电除尘技术不发生低温腐蚀... 对国内近200种煤种的灰硫比进行了计算分析,并采用优化改进后的测试技术和方法,对低低温电除尘技术的深度提效及污染物减排特性开展了实测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绝大部分煤种的灰硫比均大于100;采用低低温电除尘技术不发生低温腐蚀风险;低低温电除尘技术可大幅降低飞灰比电阻,增大飞灰平均粒径,并提高电场起晕及击穿电压,降低烟气量及烟气流速,从而有效提高除尘效率;除尘效率可提高0.01~0.17百分点,PM2.5减排幅度可达48.3%,SO3减排幅度可达96.6%,飞灰中硫元素和硫酸根质量分数增幅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低温电除尘 灰硫比 比电阻 PM2.5 SO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试平台的低低温电除尘器深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金 刘含笑 +4 位作者 郦建国 赵琳 许东旭 骆建友 赵胜清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6,共6页
基于50 000 m3/h实际烟气中试试验系统,采用常规采样枪+玻纤滤筒和一体化采样头+石英滤膜测定总尘,采用ELPI测定PM2.5,采用自制的控制冷凝+异丙醇吸收系统测定SO_3,采用BDL型飞灰工况比电阻测试仪测定飞灰工况比电阻。试验结果表明,130... 基于50 000 m3/h实际烟气中试试验系统,采用常规采样枪+玻纤滤筒和一体化采样头+石英滤膜测定总尘,采用ELPI测定PM2.5,采用自制的控制冷凝+异丙醇吸收系统测定SO_3,采用BDL型飞灰工况比电阻测试仪测定飞灰工况比电阻。试验结果表明,130℃、90℃、80℃时电除尘器出口烟尘浓度分别为11.7 mg/m3、9.7 mg/m3、5.4 mg/m^3,PM(_2.5)浓度分别为0.8 mg/m3、0.4 mg/m^3、0.2 mg/m^3,总尘及PM2.5减排效果显著;电除尘器出口SO3浓度分别为1.25 mg/m3、0.10 mg/m3、0.14 mg/m3,对应低低温电除尘系统的SO3脱除效率分别为22.84%、96.15%、96.61%,低低温电除尘系统可脱除烟气中绝大部分SO3;电除尘器入口飞灰工况比电阻分别为3.02×10^(13)Ω·cm、6.15×1012Ω·cm、5.24×1011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低温电除尘 总尘 PM2.5 SO3 飞灰工况比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低温电除尘器粉尘及SO_3协同去除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曹御风 姚宇平 +2 位作者 刘含笑 李文华 郦建国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1-124,共4页
为使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近年低低温电除尘技术开始得到应用。以浙能温州电厂660MW机组低低温电除尘器为研究对象,对低低温电除尘器粉尘及SO_3协同去除效果进行了测试,对烟气的常规温度和低低温状态下飞灰比电阻的变化及其除尘... 为使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近年低低温电除尘技术开始得到应用。以浙能温州电厂660MW机组低低温电除尘器为研究对象,对低低温电除尘器粉尘及SO_3协同去除效果进行了测试,对烟气的常规温度和低低温状态下飞灰比电阻的变化及其除尘提效幅度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烟气冷却器投运后,低低温工况条件下的飞灰工况比电阻值较常规烟气工况降低了1个数量级,烟尘排放质量浓度由6.94 mg/m^3降至3.25 mg/m^3,达到超低排放要求;SO_3脱除率达9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电除尘 多污染物协同去除 超低排放 烟尘 三氧化硫 工况比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场条件下低低温电除尘系统全流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0
作者 温刚 刘含笑 +2 位作者 周林海 陈招妹 冯国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0-187,共8页
文章基于商业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某低低温电除尘系统进行了多场条件下的数值模拟。采用k-ε模型来模拟湍流场,用离散相模型(DPM)来模拟飞灰颗粒的运动,用换热器模型和多孔跳跃模型模拟烟冷器内温度场,用电磁流体模型(MHD)模拟电场... 文章基于商业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某低低温电除尘系统进行了多场条件下的数值模拟。采用k-ε模型来模拟湍流场,用离散相模型(DPM)来模拟飞灰颗粒的运动,用换热器模型和多孔跳跃模型模拟烟冷器内温度场,用电磁流体模型(MHD)模拟电场,用颗粒群平衡模型(PBM)模拟颗粒团聚规律。结果表明:烟道内布置导流板及阻流板后,电除尘器各分室进口流量偏差均在±1%以内,出口不超过±0.5%。颗粒相质量流量分配偏差也均未超过±5%。各室入口截面烟气流速相对均方根差均不超过0.25。模拟烟冷器内各截面的温度、密度及流速变化规律与实际相符。电场内电势分布由放电极向收尘极呈不均等环状分布,粒径越大的颗粒越容易被收集,小颗粒易发生逃逸。随着时间的推移,烟冷器内颗粒平均粒径逐渐增大,当t=0.8 s以后,颗粒平均粒径趋于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电除尘 CFD 多相流 气流分布 多物理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低温电除尘器绝缘装置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家栋 赵海宝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0-154,共5页
低低温电除尘技术烟气温度低,高压绝缘瓷套须采取防结露积灰措施以保证低低温电除尘器的高运行稳定性。设计了3种适合低低温电除尘技术的高压绝缘装置,包括绝缘子小室结构、宽大梁内结构、大保温箱结构,分析了各自的结构优势和特点,并... 低低温电除尘技术烟气温度低,高压绝缘瓷套须采取防结露积灰措施以保证低低温电除尘器的高运行稳定性。设计了3种适合低低温电除尘技术的高压绝缘装置,包括绝缘子小室结构、宽大梁内结构、大保温箱结构,分析了各自的结构优势和特点,并将该技术在温州电厂和淮阴电厂低低温电除尘器中的应用作了重点阐述,该装置的应用成功解决了低低温电除尘项目的高压绝缘易失效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电除尘技术 绝缘瓷套 燃煤电厂 绝缘子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低温电除尘器飞灰理化特性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俊飞 王建峰 徐克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454-3465,共12页
通过采集低低温电除尘器烟气沿程各位置的飞灰样品,应用激光粒度仪测定飞灰粒度分布,使用扫描电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X射线衍射仪(X-raydiffractometer,XRD)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XRF)研... 通过采集低低温电除尘器烟气沿程各位置的飞灰样品,应用激光粒度仪测定飞灰粒度分布,使用扫描电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X射线衍射仪(X-raydiffractometer,XRD)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XRF)研究烟气沿程飞灰的微观形貌、物相构成和化学成分变化,同时应用X光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spectrometerEDS)对沿程各形貌颗粒元素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气将过低温省煤器后,烟气温度降低,颗粒间团聚现象明显,细小颗粒在烟气中相互碰撞黏附团聚在一起形成较大颗粒,或被吸附在较大颗粒的表面,增大了颗粒的粒径,降低了烟气中细小颗粒的浓度;烟气沿程方向飞灰样品颜色逐渐由灰黑色向淡黄色转变,微观态颗粒物的规则程度增加,末电场飞灰基本呈圆形或圆球形颗粒;烟气温度降低到酸露点后烟气中的SO_(3)以硫酸雾的形式被细小颗粒吸附,在内部扩散的作用下,细小颗粒凝并成团形成较大颗粒;沿程方向飞灰颗粒物中Si含量逐渐降低,Na、Mg、Al、S、Ca、Fe、P的含量逐渐升高,分析沿程同形貌颗粒的元素组分变化,随颗粒粒度的减少,除Ti的含量相对稳定外,Si、Al的含量逐渐降低,C、K、Na、Ca的含量有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低温电除尘 飞灰 SO3 粒度分布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低温电除尘器除尘效率公式的修正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东阳 刘玺璞 张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23-2629,共7页
经典除尘效率公式在低低温电除尘器上适应性不佳,因而需要进行修正。修正公式采用加权修正形式,先通过同一台机组在不同工况下的数据估算低温省煤器投运后驱进速度的提升,再将其代入修正公式分析多组试验数据,以最小二乘法寻找使估计偏... 经典除尘效率公式在低低温电除尘器上适应性不佳,因而需要进行修正。修正公式采用加权修正形式,先通过同一台机组在不同工况下的数据估算低温省煤器投运后驱进速度的提升,再将其代入修正公式分析多组试验数据,以最小二乘法寻找使估计偏差最小的修正系数。最终得到低低温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修正公式。经大量试验验证,修正公式应用效果良好,可用于指导低低温电除尘器选型设计及运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电除尘 除尘效率公式 驱进速度 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低温+移动电极”电除尘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海宝 何毓忠 王贤明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3-176,共4页
"低低温+移动电极"是新的电除尘组合技术。低低温电除尘技术有二次扬尘的缺陷,需结合移动电极来保证高除尘效率,为此研究了"低低温+移动电极"的技术特点和结构原理,并对国外碧南电厂和华能河北某电厂等典型案例进... "低低温+移动电极"是新的电除尘组合技术。低低温电除尘技术有二次扬尘的缺陷,需结合移动电极来保证高除尘效率,为此研究了"低低温+移动电极"的技术特点和结构原理,并对国外碧南电厂和华能河北某电厂等典型案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实践经验表明,"低低温+移动电极"电除尘技术是实现超低排放的较佳电除尘组合技术之一,其可实现燃煤电厂电除尘器出口粉尘质量浓度达到15 mg/m^3以下,配合脱硫系统可满足10 mg/m^3以下甚至5 mg/m^3以下的烟尘超低排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超低排放 低温电除尘 二次扬尘 电除尘改造 移动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PM_(2.5)脱除的新型电除尘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121
15
作者 熊桂龙 李水清 +2 位作者 陈晟 张绪辉 姚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217-2223,共7页
静电除尘器已广泛应用于工业除尘领域,其对粗颗粒收集效率高达99.9%以上,但在PM2.5范围内存在穿透窗口,难以满足日趋严格的烟气污染物排放环保标准。文中介绍了3种发展的电除尘新技术——低低温电除尘器、湿式电除尘器和电袋除尘器,分... 静电除尘器已广泛应用于工业除尘领域,其对粗颗粒收集效率高达99.9%以上,但在PM2.5范围内存在穿透窗口,难以满足日趋严格的烟气污染物排放环保标准。文中介绍了3种发展的电除尘新技术——低低温电除尘器、湿式电除尘器和电袋除尘器,分别采用实验与理论分析的方法对3种电除尘器的脱除机理与脱除性能及在国内外燃煤电站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电除尘新技术可有效控制PM2.5的排放,达到粉尘低于20 mg/m3排放的目标,并可实现SO3酸雾及汞等重金属排放的协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电除尘 低温电除尘 湿式电除尘 电袋复合除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除尘器在超低排放下的系统运行优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滨渭 李树然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3-498,共6页
超低排放下电除尘器面临的问题众多,需要通过低低温电除尘器、高压电源选型和经济性评估进行优化。低低温电除尘器是指烟气温度降至酸露点附近运行的电除尘器,当电除尘器温度由120~150℃降至80~110℃时,出口排放质量浓度可下降20%~40%... 超低排放下电除尘器面临的问题众多,需要通过低低温电除尘器、高压电源选型和经济性评估进行优化。低低温电除尘器是指烟气温度降至酸露点附近运行的电除尘器,当电除尘器温度由120~150℃降至80~110℃时,出口排放质量浓度可下降20%~40%。为电除尘器运行供电的有高频电源、三相电源和脉冲电源3种,工程测试证明三相电源适合高粉尘负荷,高频电源在匹配良好条件下可实现较好的提效效果,而脉冲电源需更多地针对细颗粒物和高比电阻粉尘进行研究。同时电除尘器应在运行条件、电源选型等优化且满足排放要求的前提下,应通过运行优化调整试验及系统优化控制,合理降低运行电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电除尘 高频电源 三相电源 脉冲电源 比电耗 超低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 MW燃煤机组电除尘器内部极线裹灰关键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见勋 谢玉仙 +5 位作者 王乐乐 苏胜 尹子骏 王中辉 雷嗣远 向军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7-203,共7页
针对某电厂300 MW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条件下电除尘器极线出现的严重裹灰、板结现象,通过分析积灰样品烧失量、可溶性离子浓度、灰成分、粒径以及比电阻特性,结合锅炉超低排放运行特点,研究了电除尘器极线裹灰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针对某电厂300 MW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条件下电除尘器极线出现的严重裹灰、板结现象,通过分析积灰样品烧失量、可溶性离子浓度、灰成分、粒径以及比电阻特性,结合锅炉超低排放运行特点,研究了电除尘器极线裹灰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低低温电除尘器极线上裹灰样品的NH_(4)^(+)、SO_(4)^(2-)及灰样中SO_(3)含量均较高,证实了电除尘器极线裹灰的主要原因是SCR脱硝系统逃逸氨与烟气中SO_(3)反应生成硫酸氢铵,且由于低低温电除尘器工作温度较低,烟气中硫酸氢铵一旦形成后难以分解,造成电除尘器极线裹灰严重。同时由于除尘器入口烟气湿度过大,导致飞灰黏性增加,加剧了电除尘器极线裹灰与板结现象。硫酸氢铵使飞灰性质发生改变,飞灰粒度降低,同时硫酸氢铵的附着会影响电除尘器荷电,导致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下降,进一步加剧极线积灰现象。因此,为减少电除尘器裹灰、板结现象,必须有效控制电除尘器入口烟气含水率,同时严格控制脱硝系统氨逃逸及SO_(3)生成浓度等关键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超低排放 低温电除尘 极线裹灰 SO_(3) 硫酸氢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除尘器飞灰粒径表征及细颗粒降温团聚 被引量:20
18
作者 刘含笑 郦建国 +3 位作者 姚宇平 何毓忠 陈招妹 王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413-2425,共13页
基于50000m^3/h实烧烟气中试系统,采用Mastersizer 2000E激光粒度分析仪和电子低压冲击仪(ELPI),首次对电除尘器飞灰几何粒径和空气动力学粒径进行全面表征。结果表明,电除尘器入口及各电场的飞灰几何粒度分布均呈双峰分布特征,各电场... 基于50000m^3/h实烧烟气中试系统,采用Mastersizer 2000E激光粒度分析仪和电子低压冲击仪(ELPI),首次对电除尘器飞灰几何粒径和空气动力学粒径进行全面表征。结果表明,电除尘器入口及各电场的飞灰几何粒度分布均呈双峰分布特征,各电场峰值依次右移,但末级旋转电极电场≤1μm的颗粒占比略有升高,电除尘器入口及第1~5电场飞灰几何中位径分别为6.607μm、17.378μm、2.884μm、2.577μm、2.460μm、2.480μm;温度降低,电除尘器入口飞灰几何粒度分布的双峰均右移,颗粒团聚现象明显,80℃、90℃、110℃、130℃、150℃时电除尘器入口飞灰几何中位径分别为13.183μm、10.500μm、10.171μm、6.607μm、7.586μm,从130℃降至90℃,电除尘器入口几何粒径≤1μm、≤2.5μm、≤10μm的飞灰占比分别减少了19.8%、19.2%、12.6%;不同温度时,电除尘器对空气动力学粒径0.03~10μm段颗粒的个数浓度、质量浓度均有较高脱除效率,均在75%以上,最高可达99.9%;温度降低,电除尘器进出口空气动力学粒径不同粒径段颗粒个数浓度和质量浓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从130℃降至90℃、80℃,对应电除尘器入口PM_(2.5)团聚效率分别为46.76%、60.08%,对应电除尘器出口PM_(10)减排分别为59.80%、91.08%,PM_(2.5)减排分别为45.94%、76.22%,PM_1减排分别为40.40%、6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电除尘 PM2.5 降温团聚 粒度分布 除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除尘技术集成在高灰煤超低排放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含笑 姚宇平 +4 位作者 郦建国 何毓忠 许东旭 赵琳 赵胜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1-159,共9页
该文重点介绍了电凝聚技术、旋转电极式电除尘技术和低低温电除尘技术,并结合工程实测,分析了3种电除尘技术的梯级提效能力及耦合提效特性,3项技术集成,可有效解决常规电除尘器存在的细颗粒荷电不充分、振打引起二次扬尘和高比电阻粉尘... 该文重点介绍了电凝聚技术、旋转电极式电除尘技术和低低温电除尘技术,并结合工程实测,分析了3种电除尘技术的梯级提效能力及耦合提效特性,3项技术集成,可有效解决常规电除尘器存在的细颗粒荷电不充分、振打引起二次扬尘和高比电阻粉尘引起反电晕的技术瓶颈,可在较低能耗水平条件下实现烟尘超低排放。与电袋复合及袋式除尘技术相比,3项技术集成,不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经济性上都体现出一定的优越性,且运行时间越长,优势越明显。首次通过3项技术的有效集成,配合精细化气流均布技术,实现燃用高灰劣质煤机组的电除尘器出口烟尘浓度<5 mg/m^3。表明在当前超低排放的要求下,电除尘技术依然是燃煤电厂烟尘治理的主流技术,且在实现高灰劣质煤超低排放时,电除尘技术具有明显的技术和经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电除尘 高灰煤 低温电除尘 旋转电极电除尘 电凝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硫煤机组低低温省煤器SO_3协同脱除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陆军 刘永强 +2 位作者 周飞 徐党旗 温寒健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36,55,共8页
低低温电除尘技术在高硫煤机组应用的安全性亟待验证。为此,在某600MW高硫煤机组锅炉上搭建了低低温省煤器试验台,进行了SO_3、烟尘协同脱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试验煤种条件下,烟气中SO_2向SO_3的转化率基本相同,约为1.5%;当低低温省... 低低温电除尘技术在高硫煤机组应用的安全性亟待验证。为此,在某600MW高硫煤机组锅炉上搭建了低低温省煤器试验台,进行了SO_3、烟尘协同脱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试验煤种条件下,烟气中SO_2向SO_3的转化率基本相同,约为1.5%;当低低温省煤器试验段出口烟温低于烟气酸露点时,SO_3协同脱除率为70.9%~91.9%,脱除效果较为显著;当烟尘浓度足够大时,SO_3脱除率随灰硫比下降而增加,当灰硫比大于150时趋于稳定;不同出口烟温对SO_3脱除率无明显的影响;试验段出口烟尘经吸收SO_3调质后,在低低温省煤器出口烟温条件下烟尘比电阻量级降至高效除尘范围1.08×10~9~5.1×10^(10)Ω·cm,这有利于提高电除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煤机组 低温电除尘 低温省煤器 SO3 协同脱除 酸露点 烟尘比电阻 灰硫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