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用低温电解质溶液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肖利芬 艾新平 +1 位作者 杨汉西 曹余良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2,共3页
电解液的溶剂组成是影响锂离子电池低温电性能的关键因素。为发展高电导率的低温电解液,研究了由环状的乙烯碳酸酯EC和几种脂肪烷基碳酸酯混合组成的二元及多元溶剂电解液体系的低温导电行为。结果显示:由乙烯碳酸酯、二甲基碳酸酯、二... 电解液的溶剂组成是影响锂离子电池低温电性能的关键因素。为发展高电导率的低温电解液,研究了由环状的乙烯碳酸酯EC和几种脂肪烷基碳酸酯混合组成的二元及多元溶剂电解液体系的低温导电行为。结果显示:由乙烯碳酸酯、二甲基碳酸酯、二乙基碳酸酯和甲基乙基碳酸酯四元溶剂组成的电解质溶液在低于-30℃的低温下的离子电导率最高。组装成的锂离子电池在-40℃下,以0 1C率放电仍能放出常温容量的5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低温电解质溶液 电解 高电导率 低温导电行为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锌基电池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黄庭磊 程佳昌 +4 位作者 钟震宇 方春 李剑雄 冼万如 陈敏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7-613,共7页
锌基电池因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的优势,在储能技术领域应用广泛,但低温性能受限。这主要是因为锌基电池常使用水系电解液,低温下易冻结,导致离子扩散速率减慢和电解液黏度增加,放电性能显著下降。为解决这些问题,综述基于电解质盐、添加剂... 锌基电池因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的优势,在储能技术领域应用广泛,但低温性能受限。这主要是因为锌基电池常使用水系电解液,低温下易冻结,导致离子扩散速率减慢和电解液黏度增加,放电性能显著下降。为解决这些问题,综述基于电解质盐、添加剂和水凝胶等3种电解液的改进方案。具体包括:优化电解质盐浓度、盐阴离子和盐组分的策略;基于官能团(醇、酮、醚、酯、腈、酰胺和砜等)调控的添加剂设计思路;水凝胶的构筑方案。对低温电解质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基电池 低温电解质 电解液添加剂 水凝胶电解质 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3AlF_6-AlF_3-Al_2O_3-CaF_2-MgF_2-NaCl低温铝电解质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付静 吴文远 +2 位作者 彭可武 王兆文 涂赣峰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用阿基米德实验方法,采用二次正交回归实验设计,研究了低温铝电解质Na3AlF6 AlF3 Al2O3 CaF2 MgF2 NaCl体系的密度.得到密度(ρ)与温度(t/℃)、分子比(CR)和NaCl质量分数(B/%)关系的简化方程:ρ=2 7305-1 225×10-3t+2 204×10-... 用阿基米德实验方法,采用二次正交回归实验设计,研究了低温铝电解质Na3AlF6 AlF3 Al2O3 CaF2 MgF2 NaCl体系的密度.得到密度(ρ)与温度(t/℃)、分子比(CR)和NaCl质量分数(B/%)关系的简化方程:ρ=2 7305-1 225×10-3t+2 204×10-1(CR)-2 014×10-3(B-8 292)2.绘制了低温铝电解质密度的等值面图,并讨论了各因素对低温铝电解质密度的影响.经计算得出了实验条件下的密度为1 80~2 05g/cm3,并与该电解工艺条件下的铝液密度对比,讨论了铝液与低温铝电解质的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 低温电解质 密度 NA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基中低温固体电解质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刘莉 唐超群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8-431,共4页
用稀土或碱土氧化物掺杂的CeO2 在较低的温度下具有较高的氧离子电导率 ,是用作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最合适的电解质材料。综述了近年来对以掺杂的CeO2 作电解质的SOFC的性能的研究情况 ,这些电解质材料主要是Ce0 .8Sm0 .2 O1... 用稀土或碱土氧化物掺杂的CeO2 在较低的温度下具有较高的氧离子电导率 ,是用作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最合适的电解质材料。综述了近年来对以掺杂的CeO2 作电解质的SOFC的性能的研究情况 ,这些电解质材料主要是Ce0 .8Sm0 .2 O1.9,Ce0 .8Gd0 .2 O1.9,Ce0 .8Y0 .2 O1.9等 ,目前已达到的最好性能是在 5 0 0℃下 ,以Ce0 .8Sm0 .2 O1.9作电解质的单电池输出功率为 40 3mW /cm2 。CeO2 基电解质材料不易烧结 ,其烧结温度一般在 130 0℃以上。还对CeO2 基电解质材料的一些制作工艺进行了介绍 ,包括固相反应法 ,溶胶 凝胶法 ,热液合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二氧化铈 低温固体电解质材料 阳极 阴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电解质中钾的脱除技术
5
作者 陈开斌 包生重 +4 位作者 李劼 王怀江 张芳芳 石序 马军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75,共7页
针对我国西南地区铝电解质中钾含量偏高的问题,提出了铝电解工序钾脱除技术方案。根据某电解铝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取样分析、理论推导,以及浮选分离试验,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论证了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电解质中的KF易挥发... 针对我国西南地区铝电解质中钾含量偏高的问题,提出了铝电解工序钾脱除技术方案。根据某电解铝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取样分析、理论推导,以及浮选分离试验,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论证了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电解质中的KF易挥发并以KAlF 4和K 2 NaAl 3 F 12、K 2 NaAlF 6等固体氟铝酸盐的形态进入铝电解烟气;不同企业的铝电解质中KF含量不同,但电解槽挥发物中KF含量却比较接近;采用收集装置将铝电解烟气中的固体挥发物收集走,使其不再混入载氟氧化铝进入电解槽中,可快速降低铝电解槽中KF的平衡浓度;固体挥发物通过浮选可分离其中的氧化铝和氟铝酸盐,氟铝酸盐可用于制备低温电解质。该方案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 高钾电解质 钾脱除 固体挥发物 低温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铝电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田忠良 赖延清 +3 位作者 银瑰 孙小刚 段华南 张刚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2004年第5期26-28,共3页
综述了铝电解低温电解质体系和电解实验研究进展,指出实现低温铝电解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氧化铝在低温电解质中的溶解速度和溶解度,同时指出,将铝电解惰性电极的应用与低温电解的研究相结合,开发新的电解工艺是其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电解 低温电解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3AlF_6-AlF_3-Al_2O_3-CaF_2-LiF-NaCl系电解质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阚洪敏 王兆文 +1 位作者 班允刚 邱竹贤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1-544,共4页
研究了电解质中加入氯化钠,并用氯化钠取代部分氟化锂的电解质体系的密度.采用电子天平与计算机串口相结合的测量技术,根据阿基米德定律确定电解质体系的密度,误差小于1%.利用该方法,通过四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研究了Na3AlF6-AlF3(10.87... 研究了电解质中加入氯化钠,并用氯化钠取代部分氟化锂的电解质体系的密度.采用电子天平与计算机串口相结合的测量技术,根据阿基米德定律确定电解质体系的密度,误差小于1%.利用该方法,通过四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研究了Na3AlF6-AlF3(10.87%-16.67%)-Al2O3(3%)-CaF2(4%)-LiF(0-6%)-NaCl(0-8%)体系电解质密度,并且根据测量结果建立了该体系的密度数学模型:ρtg.cm^3)=2.897 1-0.003 07AlF3(w/%)+0.003 041LiF(w/%)-0.009 32NaCl(w/%)-0.000 85t(℃).分析了不同分子比、氟化锂添加量及氯化钠添加量对电解质体系密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氯化钠能够降低电解质的密度,而氟化锂提高酸性电解质的密度;两者配合使用,效果良好,氯化钠取代氟化锂质量分数越大,电解质密度降低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 电解质密度 氯化钠 氟化锂 低温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氯酸锂-乙酰胺/乙烯脲体系的二元熔盐电解质 被引量:5
8
作者 陈人杰 吴锋 +1 位作者 梁宏莹 毛立彩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3-326,共4页
制备了高氯酸锂与乙酰胺和乙烯脲形成的二元低温熔盐电解质,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交流阻抗法和循环伏安法分别对其热学、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高氯酸锂-乙酰胺体系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高的电导性,配比n(LiClO4):n(Acetam... 制备了高氯酸锂与乙酰胺和乙烯脲形成的二元低温熔盐电解质,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交流阻抗法和循环伏安法分别对其热学、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高氯酸锂-乙酰胺体系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高的电导性,配比n(LiClO4):n(Acetamide)=1.0:5.5的样品室温(25℃)电导率为1.25×10-3S·cm-1,80℃电导率为1.15×10-2S·cm-1;其电化学稳定电位窗近3V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氯酸锂 乙酰胺 乙烯脲 二元低温熔盐电解质 热学性质 电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极支撑质子导体电解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曹丹 周明扬 +2 位作者 刘志军 颜晓敏 刘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47-1052,共6页
本研究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BaCe0.7Zr0.1Y0.2O3–δ(BCZY7)质子导体氧化物,对材料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和分析,并将BCZY7作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电解质,通过浸渍法和共烧结法成功制备了阳极支撑的NiO-BCZY7/BCZY7/... 本研究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BaCe0.7Zr0.1Y0.2O3–δ(BCZY7)质子导体氧化物,对材料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和分析,并将BCZY7作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电解质,通过浸渍法和共烧结法成功制备了阳极支撑的NiO-BCZY7/BCZY7/La0.6Sr0.4Co0.2Fe0.8O3–δ(LSCF)-BCZY7钮扣式电池。以氢气(含3vol%H2O)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600、550、500℃时,电池的最高功率密度分别为203, 123, 92 mW·cm–2,而传统(ZrO2)0.92(Y2O3)0.08基SOFC在600℃时通常只有几十毫瓦的单位面积输出,质子导体电解质可以极大改善SOFC的中低温性能,缓解SOFC工作温度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导体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低温固体电解质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