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沉淀法制备固体超强酸及其对酯化反应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高鹏 崔波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8,共4页
采用低温沉淀陈化法制备了复合固体超强酸SO2-4/ZrO2-TiO2,并用其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筛选出了最佳的催化剂制备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此制备工艺可以提高催化剂的硫含量,降低硫组分的损失,使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酯化反应 催化 低温沉淀 乙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沉淀法提取高纯度蛋黄卵磷脂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肖文婷 张帆 +2 位作者 李燕 范杰平 朱建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56-258,263,共4页
以新鲜蛋黄液为主要原料,探讨了卵磷脂提取过程中料液比、己烷-丙酮体积比、冷冻温度对卵磷脂得率及磷脂含量的影响。结合单因素与正交实验分析,获得提取高纯蛋黄卵磷脂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4.5(g/mL),己烷-丙酮体积比1∶2.5,冷冻温... 以新鲜蛋黄液为主要原料,探讨了卵磷脂提取过程中料液比、己烷-丙酮体积比、冷冻温度对卵磷脂得率及磷脂含量的影响。结合单因素与正交实验分析,获得提取高纯蛋黄卵磷脂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4.5(g/mL),己烷-丙酮体积比1∶2.5,冷冻温度-20℃,此条件下卵磷脂得率为9.37%,磷脂含量为97.68%。经HPLC检测,结果表明:磷脂酰胆碱含量77.42%,磷脂酰乙醇胺含量18.47%,显示了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磷脂 鸭蛋黄 高纯度 低温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沉淀法制备针状Ni掺杂In_(2)O_(3)及其气敏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星宇 方正 李培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17,21,共5页
采用低温沉淀法分别制备了纯的In_(2)O_(3)和Ni掺杂的In_(2)O_(3)纳米粉体。通过XRD、SEM和TEM等手段进行微观结构表征,并对粉体的气敏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Ni的掺杂对针状形貌的形成具有直接而重要的作用,纯的In_(2)O_(3)为颗粒状结... 采用低温沉淀法分别制备了纯的In_(2)O_(3)和Ni掺杂的In_(2)O_(3)纳米粉体。通过XRD、SEM和TEM等手段进行微观结构表征,并对粉体的气敏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Ni的掺杂对针状形貌的形成具有直接而重要的作用,纯的In_(2)O_(3)为颗粒状结构,Ni掺杂的In_(2)O_(3)(In︰Ni摩尔比为9︰1)由大量的长度为0.4μm左右、直径为5 nm左右的针状结构所组成。其中,In︰Ni摩尔比为9︰1时所得到的Ni掺杂的In_(2)O_(3)纳米粉体(样品S4)在260℃工作温度下对50×10^(-6) Cl_(2)的灵敏度值为696.9±73.1,且具有选择性好、响应-恢复时间短等特性。最后,对可能的形貌生成机理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状形貌 In_(2)O_(3)纳米粉体 Ni掺杂 低温沉淀 气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晶MnFe_2O_4的低温共沉淀法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秀宇 杨桂琴 +2 位作者 严乐美 孟建华 孙艺环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5-116,共2页
In this article,MnFe2O4 nanocrystals were synthesized by coprecipitation at low temperature,and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time and additive on crystallization and particle sizes of samples were also studied.In additi... In this article,MnFe2O4 nanocrystals were synthesized by coprecipitation at low temperature,and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time and additive on crystallization and particle sizes of samples were also studied.In addition,the samples prepared by the method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TEM and VSM,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酸锰纳米粉体 纳米晶MnFe2O4 低温沉淀 合成 表征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共沉淀法制备ZnMn_(2)O_(4)微纳米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许雪棠 龙俊禧 +2 位作者 刘素英 苏海艳 王凡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188,共7页
为了获得电化学性能优良的ZnMn_(2)O_(4)材料,以Zn(NO_(3))_(2)和MnCl_(2)作为原料,以乙二醇作为溶剂,以Na2CO3作为沉淀剂,采用低温共沉淀法,制备得到微纳米颗粒堆积的ZnMn_(2)O_(4)粉体。通过XRD、SEM/TEM、BET、BJH、XPS等手段对所制... 为了获得电化学性能优良的ZnMn_(2)O_(4)材料,以Zn(NO_(3))_(2)和MnCl_(2)作为原料,以乙二醇作为溶剂,以Na2CO3作为沉淀剂,采用低温共沉淀法,制备得到微纳米颗粒堆积的ZnMn_(2)O_(4)粉体。通过XRD、SEM/TEM、BET、BJH、XPS等手段对所制备的ZnMn_(2)O_(4)样品进行结构表征。采用三电极体系,对样品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nMn_(2)O_(4)样品属于介孔材料,比表面积可达95.8 m^(2)/g,样品电极具有较好的电荷存储能力。研究结果可为电化学性能优良的ZnMn_(2)O_(4)材料的制备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Mn_(2)O_(4) 低温沉淀 微纳米 电化学性能 电荷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共沉淀法合成多孔CoFe LDH纳米片电催化剂 被引量:1
6
作者 龙俊禧 许雪棠 王凡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8-103,共6页
通过低温共沉淀技术合成了多孔CoFe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Fe LDH)纳米片。运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产物的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铁离子(Fe3+)含量对CoFe LD... 通过低温共沉淀技术合成了多孔CoFe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Fe LDH)纳米片。运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产物的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铁离子(Fe3+)含量对CoFe LDH纳米结构生长行为的影响,考察了制备的产物作为电催化剂在电解水析氧反应中的性能。结果表明,Fe3+的加入可以有效调节产物的形貌、结晶度和孔道结构。在合适的Co与Fe比例条件下,制备的CoFe LDH可形成多孔纳米片,且增大了总孔体积,增加了表面活性位点。同时,结晶CoFe LDH纳米片可促进Co和Fe离子间的电荷转移行为,从而提高产物的电催化活性。对于电解水析氧反应,当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结晶Co0.67Fe0.33 LDH多孔纳米片所需的过电势仅为291 mV,Tafel斜率为33 mV/dec,并展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CoFe LDH 低温沉淀 电催化性能 析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直接沉淀法制备钛酸锶纳米粉体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欢欢 商少明 侯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7-690,695,共5页
采用低温直接沉淀法,以SrCl_2·6H_2O和TiCl_4为原料,NaOH为沉淀剂合成SrTiO_3粉体。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起始料液浓度,以及分散剂的加入对产物形貌、粒度、分散性的影响。通过对产物进行FTIR、SEM、XRD和粒度表征分析,得出... 采用低温直接沉淀法,以SrCl_2·6H_2O和TiCl_4为原料,NaOH为沉淀剂合成SrTiO_3粉体。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起始料液浓度,以及分散剂的加入对产物形貌、粒度、分散性的影响。通过对产物进行FTIR、SEM、XRD和粒度表征分析,得出最佳制备条件:当pH=13,温度75℃,时间4h,起始料液浓度(SrCl21.2mol/L、TiCl41.2mol/L),反应体系加入分散剂PEG4000(0.5%),可以制备出低团聚、平均粒度(50~70nm)的纳米级钛酸锶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直接沉淀 钛酸锶 纳米级 低团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石(岩)问题”与湖相白云岩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红 柳益群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2-314,共13页
近30年来,微生物白云石模式推动"白云石(岩)问题"前进了一大步,大量的实验和实例证明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菌、产甲烷古菌、中度嗜盐有氧细菌等)的代谢活动对于促进白云石低温沉淀起了关键作用。微生物白云石特殊的微结构、微形... 近30年来,微生物白云石模式推动"白云石(岩)问题"前进了一大步,大量的实验和实例证明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菌、产甲烷古菌、中度嗜盐有氧细菌等)的代谢活动对于促进白云石低温沉淀起了关键作用。微生物白云石特殊的微结构、微形貌和稳定同位素特征是其主要识别标志。然而,该模式在微生物成岩规模、诱导机制、是否存在纳米细菌化石以及现代微生物白云石成因模式能否用来解释古代白云石的成因等方面仍存在较大争议。我国古代湖相白云岩因其时空分布广、成因机制多样等特点可为"白云石问题"的研究提供良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白云石 低温沉淀 显微形貌 成岩规模 古代湖相白云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亲和柱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花粉中黄曲霉毒素 被引量:4
9
作者 郭伟华 李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2-226,共5页
建立了一种测定蜂花粉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样品经V(乙腈)∶V(水)=60∶40提取,通过低温脂肪沉淀,免疫亲和柱净化,之后用甲醇洗脱4种毒素,氮吹后复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定量分析... 建立了一种测定蜂花粉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样品经V(乙腈)∶V(水)=60∶40提取,通过低温脂肪沉淀,免疫亲和柱净化,之后用甲醇洗脱4种毒素,氮吹后复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定量分析。方法在3个浓度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74.3%~96.5%,精密度低于10.0%。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7。B1、B2、G1、G2的定量限分别为0.05,0.1,0.013,0.025μg/kg。测定30个实际样品,未检出4种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 免疫亲和柱 低温沉淀脂肪 黄曲霉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废水中丝胶提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吴金鸿 王璋 许时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6-140,共5页
丝绸废水经过真空浓缩和喷雾干燥制成粗粉末。采用酸析法和低温乙醇沉淀法对粗粉末中的丝胶进行提取,结果表明:低温乙醇沉淀法的提取率较高,采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提取率达到64%。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低温乙醇沉淀法提取的丝胶... 丝绸废水经过真空浓缩和喷雾干燥制成粗粉末。采用酸析法和低温乙醇沉淀法对粗粉末中的丝胶进行提取,结果表明:低温乙醇沉淀法的提取率较高,采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提取率达到64%。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低温乙醇沉淀法提取的丝胶蛋白含量高达90%以上,溶解度有所下降,灰分含量降低,蚕腥味被去除。应用圆二色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2种方法提取的丝胶二级结构分子构象的变化,结果显示提取得到的丝胶蛋白分子构象以无规卷曲为主,β转角构象的比例增加。研究结果表明,低温乙醇沉淀法是一种简便有效提取丝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胶 提取 低温乙醇沉淀 圆二色光谱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免疫球蛋白G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顾有方 刘艳慧 陈会良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5年第6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血清 免疫球蛋G 提取方法 辛酸法 硫酸铵盐析法 低温乙醇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款食用菌保健饮料加工技术
12
作者 韦公远 《农村新技术》 2008年第18期57-58,共2页
1.灰树花保健饮料 工艺流程:菇体粉碎→热水浸提→过滤→浓缩→低温沉淀→分离→配制→装瓶→杀菌→成品。
关键词 灰树花保健饮料 饮料加工技术 食用菌 低温沉淀 工艺流程 水浸提 杀菌 装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食用菌保健饮料加工技术
13
作者 韦公远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8年第8期24-24,共1页
1、灰树花保健饮料工艺流程:菇体粉碎→热水浸提→过滤→浓缩→低温沉淀→分离→配制→装瓶→杀菌→成品。
关键词 灰树花保健饮料 饮料加工技术 食用菌 低温沉淀 工艺流程 水浸提 杀菌 装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n催化剂的FTO性能研究
14
作者 张国超 孟博 孙绍晖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3-138,共6页
采用低温(-10℃)共沉淀技术制备Fe-Mn催化剂,研究Mn助剂对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FTO)反应的影响。考察了不同Mn摩尔分数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的Mn具有显著的几何分散效应和电子效应。构效关系研究发现,催化活性与... 采用低温(-10℃)共沉淀技术制备Fe-Mn催化剂,研究Mn助剂对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FTO)反应的影响。考察了不同Mn摩尔分数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的Mn具有显著的几何分散效应和电子效应。构效关系研究发现,催化活性与催化剂的H2吸附量有关,而与催化剂比表面积和Fe-Mn间相互作用关系不大,其中添加摩尔分数20%的Mn可以使Fe基催化剂表面形成最多的吸附活性位,转换频率(TOF)为5. 7×10-3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N催化剂 低温沉淀 构效关系 合成气 低碳烯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