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的组织性能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朋 潘邻 +3 位作者 张良界 杨闽红 朱云峰 马飞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7-101,共5页
低温盐浴渗碳、等离子渗碳等低温渗碳工艺在提高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强度的同时,会降低其耐蚀性能。为克服上述缺陷,开发了一种高效兼顾表面强度与耐蚀性能的表面强化工艺的低温气体渗碳技术。采用该工艺对304、316奥氏体不锈钢进行渗碳处... 低温盐浴渗碳、等离子渗碳等低温渗碳工艺在提高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强度的同时,会降低其耐蚀性能。为克服上述缺陷,开发了一种高效兼顾表面强度与耐蚀性能的表面强化工艺的低温气体渗碳技术。采用该工艺对304、316奥氏体不锈钢进行渗碳处理,并对得到的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渗碳组织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试样表面强度提高,而腐蚀性能下降。470℃是兼顾强化与耐蚀性能的低温气体渗碳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低温气体渗碳 硬度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后的表面组织、硬度与耐蚀性能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良界 李朋 +3 位作者 潘邻 杨闽红 朱云峰 马飞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49,共6页
为解决常规盐浴渗碳、等离子渗碳等低温渗碳工艺在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硬度的同时会降低其耐蚀性能的问题,在LTCSS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兼顾硬度和耐腐蚀性能的低温气体渗碳工艺,并对304、316奥氏体不锈钢分别在470,500 ℃进行渗碳处理... 为解决常规盐浴渗碳、等离子渗碳等低温渗碳工艺在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硬度的同时会降低其耐蚀性能的问题,在LTCSS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兼顾硬度和耐腐蚀性能的低温气体渗碳工艺,并对304、316奥氏体不锈钢分别在470,500 ℃进行渗碳处理,研究了渗碳层的组织及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470 ℃渗碳后,304、316不锈钢获得15~20 μm的耐蚀强化层,硬度提高4~5倍,耐蚀性能未降低;但304不锈钢渗碳层的厚度、硬度及耐蚀性均不如316不锈钢渗碳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蚀强化层 低温气体渗碳 耐蚀性能 交流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超饱和气体渗碳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姜勇 李洋 +1 位作者 张显程 巩建鸣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38,共7页
采用低温超饱和气体渗碳技术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表面强化,测量了渗碳层沿深度方向的碳含量、残余应力及纳米硬度分布。通过单轴拉伸试验,测量了渗碳层表面开裂伸长率,计算了断裂韧性,并采用分离法研究了低温超饱和气体渗碳表面强化... 采用低温超饱和气体渗碳技术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表面强化,测量了渗碳层沿深度方向的碳含量、残余应力及纳米硬度分布。通过单轴拉伸试验,测量了渗碳层表面开裂伸长率,计算了断裂韧性,并采用分离法研究了低温超饱和气体渗碳表面强化层的平均抗拉强度。结果表明,经470℃,30h低温超饱和气体渗碳处理后,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层厚度约30μm的表面渗碳强化层,渗碳层表面碳质量分数高达约2.4%,纳米硬度达到12.6 GPa,残余应力达到-2.2 GPa;渗碳层表面断裂韧性约19 MPa·m^(1/2),断裂应变约1.5%;渗碳层平均抗拉强度为1.4 GPa;渗碳层在提高材料整体抗拉强度的同时,降低了屈服强度和伸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低温超饱和气体渗碳 残余应力 纳米硬度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气体渗碳对形变304L不锈钢抗点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姜勇 李洋 +1 位作者 周阳 巩建鸣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7-91,共5页
通过电化学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低温气体渗碳(LTGC)处理对形变304L不锈钢抗点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45%预应变后,304L不锈钢中产生了约62%(体积分数)的α′-马氏体(形变诱导马氏体),在含Br-的溶液中抗点蚀性能大幅降低;经低温气体... 通过电化学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低温气体渗碳(LTGC)处理对形变304L不锈钢抗点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45%预应变后,304L不锈钢中产生了约62%(体积分数)的α′-马氏体(形变诱导马氏体),在含Br-的溶液中抗点蚀性能大幅降低;经低温气体渗碳处理后,304L不锈钢表面α′-马氏体基本消失,大量碳原子固溶形成了膨胀奥氏体相,提高形变304L不锈钢的抗点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气体渗碳(ltgc) 膨胀奥氏体 形变诱导马氏体 点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工艺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萌 巩建鸣 荣冬松 《压力容器》 2012年第6期45-49,共5页
介绍了一种提高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强度的表面强化技术——低温气体渗碳,综述了该工艺在国内外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并对该技术在国内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气体渗碳 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SI316L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离子-气体渗碳工艺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梦飞 赵程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将低温离子-气体乙炔渗碳应用于AISI 316L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硬化处理,同时探讨其硬化处理的最优工艺参数及优化效果。方法采用离子轰击去除不锈钢表面钝化膜并活化其表面,再进行低温气体乙炔渗碳,实验过程使用脉冲式供气循环处理方... 目的将低温离子-气体乙炔渗碳应用于AISI 316L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硬化处理,同时探讨其硬化处理的最优工艺参数及优化效果。方法采用离子轰击去除不锈钢表面钝化膜并活化其表面,再进行低温气体乙炔渗碳,实验过程使用脉冲式供气循环处理方式。进行温度梯度实验,寻找渗碳处理的临界温度。并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3因素3水平共9组实验,分析气体比例、离子轰击时间、保温压强3个因素对渗碳层硬度和厚度产生的影响,以期得到不锈钢低温离子-气体乙炔渗碳优化工艺。通过对经过最优化工艺处理过后的不锈钢硬化层组织、成分、厚度、硬度、耐磨性、耐蚀性能的研究分析,验证此工艺对AISI 316L奥氏体不锈钢硬化处理的适用性。结果处理温度为540℃时渗碳层有碳的铬化物析出;离子轰击时间对渗碳层硬度影响最大,保温压强对硬化层厚度影响最明显。在硬化处理温度为520℃,V(H2)∶V(C2H2)=1∶1,渗碳压强为-0.02 MPa,离子轰击时间为20 min时,316L奥氏体不锈钢离子-气体乙炔渗碳效果最优。经优化工艺处理后不锈钢硬化层厚度达到30μm左右,表面硬度达到838HV0.05,耐蚀性和耐磨性能等都显著提高。结论低温离子-气体乙炔渗碳硬化处理适用于AISI 316L奥氏体不锈钢,其处理最合适温度为520℃。经优化工艺处理后的不锈钢具有较高的硬度、厚度,良好的硬度梯度,高耐蚀性能及高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I 316L奥氏体不锈钢 离子轰击活化 低温离子-气体乙炔渗碳 渗碳工艺参数 正交实验 S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双极板的低温超饱和气体渗碳表面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姜勇 李洋 +1 位作者 周阳 巩建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7-252,共6页
通过低温超饱和气体渗碳(LTCSGC)处理,在316L不锈钢双极板表面形成了一层厚度约30μm的渗碳层,研究了从基体沿渗碳层深度方向的碳的质量分数、残余应力、硬度分布和相结构,测量了渗碳后316L不锈钢双极板的接触电阻,分析了渗碳后316L不... 通过低温超饱和气体渗碳(LTCSGC)处理,在316L不锈钢双极板表面形成了一层厚度约30μm的渗碳层,研究了从基体沿渗碳层深度方向的碳的质量分数、残余应力、硬度分布和相结构,测量了渗碳后316L不锈钢双极板的接触电阻,分析了渗碳后316L不锈钢双极板在模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渗碳层是由膨胀奥氏体相组成的梯度材料,从渗碳层表面到基体的碳的质量分数、残余应力和硬度逐渐降低;经过LTCSGC处理后,316L不锈钢双极板的接触电阻降低了34%;在模拟PEMFC的阳极环境中,其自腐蚀电位升到-79 mV,高于工作电位-0.1 V,获得了阴极保护;在模拟PEMFC的阴极环境中,其自腐蚀电位提高了260 mV,抗腐蚀性能显著提高,恒电位极化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奥氏体不锈钢 双极板 低温超饱和气体渗碳 抗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过程中温度对渗碳层的影响
8
作者 李朋 潘邻 +3 位作者 张良界 杨闽红 朱云峰 马飞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28,共3页
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显微硬度计、CS电化学工作站研究AISI316奥氏体不锈钢经低温气体渗碳处理后渗碳层显微组织及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50,470,500℃温度条件下,在AISI316奥氏体不锈钢表面获得10~33μm的硬化层,随温度的不... 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显微硬度计、CS电化学工作站研究AISI316奥氏体不锈钢经低温气体渗碳处理后渗碳层显微组织及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50,470,500℃温度条件下,在AISI316奥氏体不锈钢表面获得10~33μm的硬化层,随温度的不同,渗层深度、硬度梯度、耐蚀性能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气体渗碳 奥氏体不锈钢 渗碳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形貌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余果 巩建鸣 +2 位作者 荣冬松 彭亚伟 付明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4-176,共3页
利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和残余应力分析仪研究了4个具有不同表面形貌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经低温气体渗碳处理后的渗碳层微观形貌、硬度和残余应力。结果表明:渗碳后各试样表面均形成一层高硬度、高残余压应力的渗碳层,表面强化效果... 利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和残余应力分析仪研究了4个具有不同表面形貌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经低温气体渗碳处理后的渗碳层微观形貌、硬度和残余应力。结果表明:渗碳后各试样表面均形成一层高硬度、高残余压应力的渗碳层,表面强化效果显著。表面形貌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有一定影响。随着试样表面粗糙度的下降,渗碳处理后的硬度、残余应力和渗碳层厚度均降低,表面强化效果下降,并最终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气体渗碳 316L奥氏体不锈钢 表面形貌 渗碳 硬度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L奥氏体不锈钢表面低温气体渗碳层的热稳定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宁 姜勇 +2 位作者 陈金燕 彭亚伟 巩建鸣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2,66,共7页
对表面低温气体渗碳强化处理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300~400℃保温150,1 500,3 000h时效处理,研究了时效温度及时间对表面渗碳层物相组成、厚度、纳米硬度和残余应力的影响,分析了其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渗碳层在温度300~400℃的时... 对表面低温气体渗碳强化处理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300~400℃保温150,1 500,3 000h时效处理,研究了时效温度及时间对表面渗碳层物相组成、厚度、纳米硬度和残余应力的影响,分析了其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渗碳层在温度300~400℃的时效过程中无新型碳化物析出;在400℃时效时,碳原子向基体内部扩散,渗碳层厚度明显增加,当时效时间为3 000h时,渗碳层与基体的界面消失,表面纳米硬度降至基体的50%;当在300℃时效时,渗碳层厚度、碳含量以及纳米硬度均没有明显变化,此温度下服役时渗碳层较为稳定;经300~400℃时效处理后,渗碳层的表面残余压应力均下降,且时效温度越高、时效时间越长,残余压应力下降的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奥氏体不锈钢 低温气体渗碳 碳扩散 时效 热稳定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气体渗碳对304L奥氏体不锈钢抗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涛 姜勇 +1 位作者 冯雅健 巩建鸣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4-80,共7页
对304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低温(470℃)气体渗碳,采用光学显微镜(OM),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以及X射线应力分析仪(IXRD)研究了304L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强化层的厚度、碳含量及残余应力分布。通过电化学充氢实验,结合X射线相结构分... 对304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低温(470℃)气体渗碳,采用光学显微镜(OM),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以及X射线应力分析仪(IXRD)研究了304L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强化层的厚度、碳含量及残余应力分布。通过电化学充氢实验,结合X射线相结构分析(XRD),慢应变单轴拉伸试验,扫描电镜(SEM)观察以及氢含量检测等方法分析低温气体表面渗碳对304L不锈钢抗氢脆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304L不锈钢经30 h低温气体表面渗碳处理后,形成了约22μm的渗碳层,渗碳层中碳含量和残余应力在表面最高,分别为2%(质量分数)及-1.47 GPa,并沿深度方向梯度减小;低温气体表面渗碳大幅度提高304L不锈钢表面的稳定性,在充氢过程中不产生马氏体相变,从而提高其抗氢性能。此外,渗碳层中的压缩残余应力对抑制H扩散,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气体渗碳 氢脆 马氏体相变 304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变对304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付明辉 巩建鸣 +1 位作者 姜勇 彭亚伟 《机械工程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0,16,共5页
采用拉伸试验机对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塑性预应变,然后利用新型低温气体渗碳工艺对其进行渗碳处理,最后通过残余应力仪、X射线衍射仪、铁素体测量仪等分析了预应变对304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应变后... 采用拉伸试验机对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塑性预应变,然后利用新型低温气体渗碳工艺对其进行渗碳处理,最后通过残余应力仪、X射线衍射仪、铁素体测量仪等分析了预应变对304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应变后304奥氏体不锈钢中发生了马氏体相变,马氏体转变量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大而增多,当预应变超过15%后马氏体转变量的增加比较显著;预应变几乎不会影响其渗碳层的厚度,且渗碳层中的马氏体转变为扩张奥氏体(γC);预应变不影响304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的表面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奥氏体不锈钢 预应变 马氏体 低温气体渗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冷却对304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强化的影响
13
作者 李宣逸 巩建鸣 +1 位作者 彭亚伟 姜勇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0-173,共4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X射线微区分析仪、显微硬度计和残余应力分析仪研究了不同冷却速度下304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后的性能。结果表明:渗碳后各试样表面均形成一层高硬度、高残余压应力的扩张奥氏体层,表面强化... 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X射线微区分析仪、显微硬度计和残余应力分析仪研究了不同冷却速度下304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后的性能。结果表明:渗碳后各试样表面均形成一层高硬度、高残余压应力的扩张奥氏体层,表面强化效果显著。经不同冷却速度处理后,试样表面的显微形貌、物相组成、碳浓度分布、硬度和残余应力均无明显差异,说明快速冷却对304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强化并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气体渗碳 304奥氏体不锈钢 冷却速度 渗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预氧化低温气体渗碳
14
作者 余华俐 杨宾崇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9-40,共2页
拖拉机齿轮20CrMnTi常规渗碳工艺温度高、能耗大、变形大。采用预氧化低温气体催渗工艺,使齿轮产生更多的活化中心,气氛中碳原子的活性提高,形成高碳势,扩散快,实现了870℃低温气体渗碳,减少了变形。
关键词 拖拉机 变速箱 齿轮 预氧化低温气体渗碳工艺 变形量 金相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低温渗碳工艺在拖拉机齿轮上的应用
15
作者 万木春 胡乐康 王春平 《新疆农机化》 2002年第2期55-55,共1页
为利用现有设备,对拖拉机齿轮进行稀土低温渗碳处理,实验表明,稀土低温渗碳工艺用于井式气体渗碳炉,生产周期可缩短15%,齿轮的质量也有所提高。
关键词 稀土低温渗碳工艺 拖拉机齿轮 气体渗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渗碳层的组织及耐蚀强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朋 潘邻 +4 位作者 张良界 杨闽红 朱云峰 马飞 王成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71,86,共4页
针对常规渗碳工艺会削弱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的问题,通过对现有气体渗碳技术进行改进,采用前处理活化、降低渗碳温度的方法,实现了奥氏体不锈钢渗碳兼顾表面强度与耐蚀性能的目标。采用该工艺对AISI304和AISI316奥氏体不锈钢进行渗碳处理... 针对常规渗碳工艺会削弱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的问题,通过对现有气体渗碳技术进行改进,采用前处理活化、降低渗碳温度的方法,实现了奥氏体不锈钢渗碳兼顾表面强度与耐蚀性能的目标。采用该工艺对AISI304和AISI316奥氏体不锈钢进行渗碳处理,并分析渗层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在470℃条件下,AISI316不锈钢经气体渗碳处理后,渗碳层具有优异的耐蚀强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低温气体渗碳 耐蚀强化 渗碳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