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替代熏蒸剂灭除仓储害虫烟草甲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IMAIT HARADAH. 张成省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仓储害虫 烟草甲 低温替代 熏蒸剂 有害化学物质 害虫抗药性 磷化氢 熏蒸处理 温度处理 致死效果 指数增长 处理时间 发生变化 生育时期 20℃ 生育期 敏感性 幼虫 成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2月华东和华中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成因和可预报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赵俊虎 赵语欣 +3 位作者 贾小龙 张涵 熊开国 曾宇星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9,共13页
利用全国2374个站点的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NCEP/NCAR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和Hadley中心的海温资料,研究了2024年2月华东和华中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成因和可预报性。结果表明:2024年2月上旬和下旬这两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发... 利用全国2374个站点的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NCEP/NCAR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和Hadley中心的海温资料,研究了2024年2月华东和华中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成因和可预报性。结果表明:2024年2月上旬和下旬这两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发生地区重叠度高,冰雪灾害严重;影响两次过程的副热带和中高纬环流系统配置较为一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稳定偏强和偏西,西伯利亚高压、南支槽和西北太平洋反气旋阶段性同步偏强,形成较强的协同作用,西伯利亚高压增强导致冷空气南下,副高、南支槽和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同步增强则为华东和华中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发生了一次中等强度的El Nino事件,冬季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偏暖,三大洋海温异常共同导致了副高持续偏强,也有利于西北太平洋反气旋的阶段性发展和增强,为2月的两次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次季节模式对两次过程的预报时效在1~2周左右,起报时间在2周以上时,目前模式无法准确预测欧亚中高纬环流系统的异常特征,导致对两次过程的预测能力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雨雪冻雨 El Nino 成因 次季节可预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浆前期低温弱光复合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胡雅杰 郭靖豪 +7 位作者 丛舒敏 蔡沁 徐益 孙亮 郭保卫 邢志鹏 杨文飞 张洪程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5-417,共13页
以软米粳稻南粳9108和常规粳稻淮稻5号为供试材料,通过人工气候室设置梯度温度模拟水稻灌浆前期(齐穗至穗后20d)温度动态递减变化,设置灌浆前期动态低温和低温弱光处理,并以室外温光作为对照(CK),研究灌浆前期低温弱光对水稻产量及其构... 以软米粳稻南粳9108和常规粳稻淮稻5号为供试材料,通过人工气候室设置梯度温度模拟水稻灌浆前期(齐穗至穗后20d)温度动态递减变化,设置灌浆前期动态低温和低温弱光处理,并以室外温光作为对照(CK),研究灌浆前期低温弱光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干物质生产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灌浆前期低温和低温弱光处理均降低水稻产量,低温弱光处理减产显著。灌浆前期低温弱光处理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减产;低温处理降低结实率,而千粒重有所增加。与CK相比,灌浆前期低温和低温弱光处理均降低水稻成熟期干物质重和穗部干重,叶和茎鞘干物质积累量较高;倒一叶、倒二叶和倒三叶SPAD值均呈上升趋势,表现为低温弱光>低温>CK;剑叶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呈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和H_(2)O_(2)含量较高。就稻米品质而言,与CK相比,灌浆前期低温处理下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变优,而低温弱光处理下稻米加工品质变劣。与CK相比,灌浆前期低温处理下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胶稠度下降,蛋白质含量降低,食味值降低;而低温弱光处理下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胶稠度下降,蛋白质含量增加,食味值降低。因此,灌浆前期低温和低温弱光均降低稻米食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浆前期 低温弱光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低温慢煮对三文鱼品质及脂质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卜俊芝 徐迅 +2 位作者 王玉宝 薛静 胡子洋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8-330,共13页
为了研究真空低温慢煮(sous vide)技术对三文鱼品质的影响,以及探究真空低温慢煮三文鱼预制菜系列产品的可行性与潜力。该研究在不同的蒸煮温度(38、46、54、62℃)、时间(10、25、40、55 min)以及真空度(0.100、0.050、0.025 MPa)与常... 为了研究真空低温慢煮(sous vide)技术对三文鱼品质的影响,以及探究真空低温慢煮三文鱼预制菜系列产品的可行性与潜力。该研究在不同的蒸煮温度(38、46、54、62℃)、时间(10、25、40、55 min)以及真空度(0.100、0.050、0.025 MPa)与常压条件下,对三文鱼的感官评价、汁液损失率、主要营养素含量、脂肪酸组成、脂质氧化、蛋白质降解和微观结构分析等关键品质指标进行测定。此外,通过脂质组学技术,进一步探讨了温度对关键脂质分子变化规律的影响,进一步解释脂质分子氧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蒸煮温度的升高,三文鱼的亮度、汁液损失率、硬度、蛋白质总量以及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和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均有所增加,而感官评分(气味指标随温度升高先有所改善,随后下降)和脂肪总量下降、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降解也随之加剧。延长蒸煮时间则导致亮度、黄度值、汁液损失率、弹性和硬度的增加,感官评分降低(色泽、嫩度、纹理、回弹性下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以及肌球蛋白重链的降解。微观结果显示随着蒸煮温度上升肌肉纤维紧密排列,温度过高后肌肉纤维会被破坏。在高真空条件下,脂肪总量上升、感官品质、脂肪氧化和肌动蛋白降解的影响较小,获得的TBARS值和POV值也最低。脂质组学分析表明,温度越高,三文鱼样本中脂质分子的变化越显著,呈上升趋势,差异性呈现放大效应;氧化磷脂的总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累积,较低温度的真空蒸煮可减少氧化磷脂的形成,这也显示了真空低温慢煮技术在维持三文鱼高品质中的突出效果。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蒸煮温度对三文鱼品质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蒸煮时间和真空度。真空低温慢煮技术通过低温和真空的结合,可减少氧化磷脂的形成,减少三文鱼中脂质氧化,能够减少加工对三文鱼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并且维持三文鱼良好品质和感官体验,并确定了较佳的真空低温慢煮工艺参数:在0.100 MPa高真空条件下,以46℃的温度蒸煮25 min,此时三文鱼品质和感官体验都较好。该研究成果不仅为三文鱼真空低温加工技术的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推动三文鱼产品的高质量工业化生产进程,实现其市场价值的最大化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文鱼 真空低温慢煮 感官品质 营养成分 脂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储罐混凝土超低温冻融损伤演化规律 被引量:2
5
作者 谢剑 司家伟 +1 位作者 亢二聪 孙雅丹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4,共7页
为明确泄漏工况下液化天然气(LNG)储罐混凝土超低温冻融损伤演化规律,进行了C50混凝土的超低温冻融试验,并与快速冻融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通过相对动弹性模量来评估LNG储罐混凝土的冻融损伤累积.结果表明:快速冻融试验无法真实反映LNG储... 为明确泄漏工况下液化天然气(LNG)储罐混凝土超低温冻融损伤演化规律,进行了C50混凝土的超低温冻融试验,并与快速冻融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通过相对动弹性模量来评估LNG储罐混凝土的冻融损伤累积.结果表明:快速冻融试验无法真实反映LNG储罐混凝土在超低温冻融条件下的损伤演化规律;基于Weibull分布理论,建立了实验室模拟冻融循环条件与储罐泄漏工况下混凝土冻融损伤的等效关联,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LNG储罐 低温 冻融损伤 抗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低温雨雪冰冻气象等级及时空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谷秀杰 田金华 +2 位作者 王友贺 齐伊玲 郭紫薇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323,共11页
利用河南1991—2020年冬半年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确定低温阈值,明确低温雨雪冰冻过程及持续时间,计算各个站气象指数并进行等级划分。对分级结果进行时空特征统计及典型个例分析,结果表明:豫西山区为低温雨雪冰冻高发区,豫西南盆地和... 利用河南1991—2020年冬半年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确定低温阈值,明确低温雨雪冰冻过程及持续时间,计算各个站气象指数并进行等级划分。对分级结果进行时空特征统计及典型个例分析,结果表明:豫西山区为低温雨雪冰冻高发区,豫西南盆地和豫西北为低发区;所有站点从轻度到特重等级多年平均频次均为依次递减趋势;纬度高低与低温雨雪冰冻发生频次和等级并不是正相关关系,低纬度站点发生特重等级的频次甚至多于高纬度和山区站点。2001年低温雨雪冰冻站次最多且强度大,2007年站次最少且均为轻度,2018年低温雨雪冰冻较严重;1月累计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站次为各月之首,其次是2月。气温和降水是影响低温雨雪冰冻的关键因子,气温低、降水量大有利于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发生,温度是影响高海拔地区冰冻等级的主要因子,累计降水量是影响平原地区冰冻等级的主要因子。天气系统位置、强度及移动速度决定着低温雨雪冰冻发生区域、等级和持续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雨雪冰冻 气象等级 时空特征 典型个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薛建玲 庞振山 +5 位作者 程志中 陈辉 张晓飞 贾儒雅 俞炳 牟妮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0,共27页
我国金矿资源对外依存度长期居高不下,立足国内,寻找并探明一批大型金矿床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是我国金的最主要来源,如何寻找其隐伏矿和深部矿成为当前矿产勘查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为指... 我国金矿资源对外依存度长期居高不下,立足国内,寻找并探明一批大型金矿床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是我国金的最主要来源,如何寻找其隐伏矿和深部矿成为当前矿产勘查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为指导,以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构建了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特征和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核心内容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为该类型金矿床找矿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指导隐伏矿和深部矿金资源勘查取得突破。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分为中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和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两个亚类,广泛发育于陆块区和造山带中,赋矿围岩多种多样,成矿时代广泛,主要集中在中生代。本文厘定了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地质体为中酸性侵入体,与矿床(体)呈现出空间上相依(1~5km)、时间上相近(10Myr)、成因上相关的内在成生联系和时空配置关系。成矿构造属褶皱、断裂、岩浆侵入复合构造系统;成矿结构面主要有断裂、硅钙面、岩溶构造及岩体侵入接触带、爆破角砾岩体及水压裂隙等;矿化样式受成矿结构面控制,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型:层状、脉状、块状及其组合而成的复合型。中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作用早阶段温度可达450℃左右,形成强度不等的钾长石化、钠长石化或铁白云石化;主成矿阶段成矿温度250℃左右,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伊利石化,Au和Ag共伴生,同时伴生少量Pb、Zn、Cu等,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次为黄铜矿、磁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而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作用主阶段温度低于250℃,Au和As、Sb共伴生,Ag含量低,常见毒砂和辉锑矿等矿物,成矿作用早阶段蚀变则主要为硅化,有的为次生石英岩化。金的沉淀富集机制包括流体的沸腾、混合和交代等机制。成矿作用中心位于岩体外接触带2~3km和接触带之内,由浅部到深部形成“上脉下层”的二元结构模式,脉状矿体具有侧伏延深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在该模型指导下,我们重新厘定了我国重要成矿区带金矿床类型,在深部发现新的矿体样式,拓宽了深部找矿空间,提升了我国重要成矿区带成矿规律的认识水平,带动了我国重要成矿区带金矿找矿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成矿地质体 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 成矿作用特征标志 找矿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循环老化航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爆炸危险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娟 魏陟珣 +2 位作者 牛江昊 闫晓亮 张青松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4,共12页
鉴于全寿命周期内循环老化后航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反应较新电池有显著差异,且低温环境对锂离子电池系统重大失效危险性影响更加贴近低空实际飞行场景,自主搭建了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及气体爆炸测试平台,采用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时间、表面... 鉴于全寿命周期内循环老化后航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反应较新电池有显著差异,且低温环境对锂离子电池系统重大失效危险性影响更加贴近低空实际飞行场景,自主搭建了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及气体爆炸测试平台,采用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时间、表面峰值温度和热失控超压及热失控气体的爆炸极限、压力及温度为关键参数,探讨低温(-10℃)循环老化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爆炸危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常温循环老化锂离子电池较新电池热失控时间明显提前和电池安全阀开启到完全热失控的时间间隔明显增长,分别为559.86和122.56 s,且热失控气体爆炸下限升高30.95%,气体爆炸压力降低至258.6 kPa;低温环境因素则会使老化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爆炸危险性发生显著变化,导致热失控时间提前至412.38 s,安全阀打开到完全热失控的时间间隔缩短至56.66 s,并使热失控气体爆炸下限降低20.49%,爆炸压力高达319.5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失控 循环老化 航空锂离子电池 爆炸极限 低温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对樱桃番茄生长和花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赵云霞 黄玲丹 +2 位作者 韩道杰 杨冬艳 颜秀娟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46-49,108,共5页
以樱桃番茄2叶1心(第3片叶展开时)的幼苗放入人工气候箱模拟亚低温环境,研究亚低温对樱桃番茄苗期植株生长和苗期亚低温对樱桃番茄花芽分化和花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樱桃番茄苗期管理和优化花芽分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结果表明,亚... 以樱桃番茄2叶1心(第3片叶展开时)的幼苗放入人工气候箱模拟亚低温环境,研究亚低温对樱桃番茄苗期植株生长和苗期亚低温对樱桃番茄花芽分化和花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樱桃番茄苗期管理和优化花芽分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结果表明,亚低温处理的樱桃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叶长、叶宽、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尖数与对照差异显著,增长幅度均比对照小,幼苗生长缓慢,干物质积累量少,叶绿素含量降低,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降低,抑制樱桃番茄幼苗的生长发育;苗期亚低温影响第1、2、3穗花芽分化,致使花芽分化延后、花序数量增加,改变花序的分蘖能力,始花期推迟12 d,第2穗开花时间推迟8 d,第3穗开花时间推迟4 d,主要影响第1花序数量,亚低温胁迫影响樱桃番茄花芽分化和花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低温 生长 花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温和硬度对电缆附件硅橡胶材料绝缘性能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帆 王景兵 +5 位作者 齐朋帅 周旭光 张连康 王家兴 魏艳慧 李国倡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10,共9页
温度是影响电缆附件绝缘性能的关键因素。文中分析了不同硬度硅橡胶材料的红外光谱和玻璃化转变特性,测试分析了高低温环境-40~+60℃下不同硬度电缆附件硅橡胶材料的介电性能、电阻特性和击穿特性;从微观层面,通过计算分析不同温度硅橡... 温度是影响电缆附件绝缘性能的关键因素。文中分析了不同硬度硅橡胶材料的红外光谱和玻璃化转变特性,测试分析了高低温环境-40~+60℃下不同硬度电缆附件硅橡胶材料的介电性能、电阻特性和击穿特性;从微观层面,通过计算分析不同温度硅橡胶的自由体积和均方位移等参数,揭示了高低温对硅橡胶材料绝缘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硬度40 HA硅橡胶相对介电常数从3.66下降到3.22,下降约12%,相比而言90 HA硅橡胶下降约15%;两者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在-40~+60℃范围内均基本不变,平均值分别为1.46×10^(-3)和1.57×10^(-3)。这是由于温度的升高,硅橡胶分子均方位移增大,这种无序性运动阻碍了束缚电荷极化过程;此外,白炭黑含量增大会提高硬度90 HA硅橡胶的介电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40~+60℃,硬度40 HA硅橡胶材料体积电阻率从1.24×10^(17)Ω·cm下降到1.14×10^(15)Ω·cm;同一温度下硬度90 HA硅橡胶体积电阻率整体降低约1个量级。这主要与温度引起的载流子浓度、迁移率变化以及白炭黑的含量有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40~+60℃硬度40 HA硅橡胶击穿场强从39.29 kV/mm下降到23.98 kV/mm,下降约39%,同一温度下硬度90 HA的试样击穿强度略有降低。这是由于温度升高硅橡胶自由体积增大,导致电子自由行程变大,自由电子加速获得的能量更多;同时,白炭黑作为杂质引入会导致硅橡胶发生弱点击穿概率增加。该工作对于电缆附件异常分析和性能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附件 硅橡胶 低温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在N,N-二甲基丁胺-氯化铝熔盐中的低温电沉积
11
作者 郑勇 王倩 +3 位作者 罗家还 李玲 郑永军 田大勇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6,98,共6页
开发新型的电解质以及低温电解铝技术是促进铝工业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N,N-二甲基丁胺、无水氯化铝为原料,混合制备得到了新型低温熔盐。结果证明,该熔盐为氯铝酸型离子液体,可以在其中实现铝的低温电沉积。在此基础上,系统考... 开发新型的电解质以及低温电解铝技术是促进铝工业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N,N-二甲基丁胺、无水氯化铝为原料,混合制备得到了新型低温熔盐。结果证明,该熔盐为氯铝酸型离子液体,可以在其中实现铝的低温电沉积。在此基础上,系统考察了试验温度、电解电位、反应时间对铝的电沉积、表面形貌和化学组成的影响规律,获得了纯度较高的金属铝。有关研究为低温电解铝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铝精炼和电镀铝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熔盐 离子液体 电沉积 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和萌发期冷处理对不同耐低温性大豆生态性状的影响
12
作者 孙晓环 陈造业 +5 位作者 白艳凤 孙国宏 王燕平 宗春美 王晓梅 杜维广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1,共11页
为给选育萌发期耐低温大豆品种和农民“适时早播”种植大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首先以相对发芽率和相对正常苗率为指标,综合评价了169份东北大豆种质资源萌发期的耐低温(6℃)能力,从中筛选出10份耐冷型(T)、8份中间型(M)和9份敏感型(S)... 为给选育萌发期耐低温大豆品种和农民“适时早播”种植大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首先以相对发芽率和相对正常苗率为指标,综合评价了169份东北大豆种质资源萌发期的耐低温(6℃)能力,从中筛选出10份耐冷型(T)、8份中间型(M)和9份敏感型(S)代表性大豆资源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早播(K)、正常(CK)和晚播(P)等3个播期和萌发期冷处理(N)对不同耐低温类型大豆生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整体上大豆各生育阶段缩短和活动积温减少,有效分枝数从2.2个降低到1.1个,粗蛋白含量从38.8%降低到38.0%,蛋脂总量从60.9%降低到59.0%,同时晚播(P)时单株有效荚数和粒重显著降低,但是早播(K)时大豆单株产量与CK无明显差异;不同耐低温型大豆种质之间各性状随播期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但是存在一些差异;耐冷型(T)大豆具有更高的有效分枝数、蛋白质含量与蛋脂总量(T>M>S)以及单株有效荚数;生育期和积温无明显变化时,大豆萌发期6℃处理后,大豆的花荚脱落率下降5.8%,有效分枝数和单株有效荚数均显著增加,单株粒重增加2.3 g,有增产效应。结果说明,选育萌发期耐冷型大豆并适时早播,有利于改善大豆品质,增加有效分枝数,同时发现萌发期冷胁迫能影响大豆后期生长发育且具有增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大豆 萌发期 低温 播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寒地水稻孕穗期低温响应分析
13
作者 郭震华 马文东 +6 位作者 蔡丽君 蔡永盛 胡月婷 韩笑 田崇兵 张希瑞 王翠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3-200,共8页
水稻作为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极易受到低温侵袭,并伴随着水稻机体内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变化及分子水平调控,以适应低温逆境。为了明确寒地水稻孕穗期低温胁迫应答的关键调控通路及基因,采集龙粳11(LG11)在孕穗期低温处理下0、2、4 d的幼穗... 水稻作为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极易受到低温侵袭,并伴随着水稻机体内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变化及分子水平调控,以适应低温逆境。为了明确寒地水稻孕穗期低温胁迫应答的关键调控通路及基因,采集龙粳11(LG11)在孕穗期低温处理下0、2、4 d的幼穗,用于孕穗期低温胁迫的转录组动态分析。结果共鉴定得到14236个差异表达基因(DEG),其中,低温处理前2 d共得到11724个DEG,在低温处理4 d后共识别了11057个DEG。GO功能富集分析,LG11低温处理共包含144个显著富集的生物进程GO类别,其中富集DEGs数量最多的集中在光合作用、叶绿体重定位、红外光应答等光合作用相关类别。KEGG富集分析共显著富集到37个KEGG通路,其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光合作用-天线蛋白等KEGG通路显著富集下降,进一步明确龙粳11光合作用在孕穗期低温下显著受抑制。这些结果为后续水稻孕穗期低温胁迫应答中转录组水平上的分子调控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孕穗期 低温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低压下活性炭吸附氢气的分子模拟
14
作者 唐忠利 王子瑶 +2 位作者 吴甜甜 李文彬 张东辉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90,共10页
低温吸附法处理激光尾气中的H_(2)相较于传统尾气处理方法具有体积小、质量轻、运行成本低、无振动噪声等特点,其关键问题是开发低温低压条件下高性能的H_(2)吸附剂.以石墨片微元构建多孔活性炭模型,使用巨正则蒙特卡罗(GCMC)模拟探究H_... 低温吸附法处理激光尾气中的H_(2)相较于传统尾气处理方法具有体积小、质量轻、运行成本低、无振动噪声等特点,其关键问题是开发低温低压条件下高性能的H_(2)吸附剂.以石墨片微元构建多孔活性炭模型,使用巨正则蒙特卡罗(GCMC)模拟探究H_(2)在多孔活性炭中的吸附行为,通过考察多种因素的影响,期望获得更高的H_(2)吸附量.计算使用pcff力场,范德华相互作用采用Lennard-Jones 12-6形式,将计算得到的H_(2)吸附等温线以及模型的BET参数与实验值对比,验证了模型和力场的准确性.之后探究了石墨片微元尺度、多孔活性炭密度和吸附温度对H_(2)吸附的影响.结果显示:石墨片微元尺度对H_(2)的吸附有较大影响,由1环构建的模型性能最差,由19环构建的模型性能最好,从吸附性能来看,在单一石墨微元模型和混合石墨微元模型中均满足19环>37环>7环>1环;在所建立的0.5~1.3 g/cm^(3)模型密度范围内,存在最优密度1.1 g/cm3,此时能够获得最大H_(2)吸附量,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二者共同作用影响吸附性能;温度对H_(2)低温吸附有较大影响,当吸附温度升高5 K和10 K时,吸附量分别下降了19.1%和36.8%,因此加强吸附过程中的散热和优化吸附床结构可以提高氢气的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吸附 蒙特卡罗模拟 低温低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型稀土精矿低温浓硫酸焙烧-水浸过程有价元素的浸出行为
15
作者 邓永春 王亮 +6 位作者 辛文彬 沈成 李文博 张小龙 姜银举 李健飞 李龙博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针对高温浓硫酸焙烧工艺处理混合型稀土精矿时存在酸用量大、有酸性气体逸出和放射性渣难处理等问题,开发了低温浓硫酸焙烧-水浸工艺,系统研究了焙烧时间、焙烧温度、酸矿比以及铁磷比对混合型稀土精矿中各元素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针对高温浓硫酸焙烧工艺处理混合型稀土精矿时存在酸用量大、有酸性气体逸出和放射性渣难处理等问题,开发了低温浓硫酸焙烧-水浸工艺,系统研究了焙烧时间、焙烧温度、酸矿比以及铁磷比对混合型稀土精矿中各元素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焙烧时间60 min、焙烧温度300℃、酸矿比2.0、不调铁磷比的条件下,RE和Th浸出率分别达94.34%、95.05%,显著减少了放射性废渣的生成,但浸出液静置后会有白色沉淀生成,造成浸出液中RE和Th含量下降;通过加入Fe_(2)O_(3)调控焙烧原料中铁磷比至3.0,RE、Th浸出率分别为94.80%、71.20%,有效抑制了浸出液中焦磷酸稀土的析出。结合热力学分析可知,低温(≤300℃)条件下,硫酸与稀土矿物的反应更易进行,且能抑制SO_(2)、SO_(3)酸性气体的排放。相较于高温浓硫酸焙烧法,低温浓硫酸焙烧工艺兼具环境友好性与资源高效性,为混合型稀土精矿绿色提取提供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稀土精矿 低温浓硫酸焙烧 水浸 铁磷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高剪切挤压重组制备工程糙米工艺优化及其品质特性分析
16
作者 高扬 李家磊 +8 位作者 严松 管立军 王崑仑 李波 周野 姚鑫淼 陈凯新 任传英 卢淑雯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2,共10页
以工程糙米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运用单因素结合正交实验对低温高剪切挤压工程糙米的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螺杆转速为200 r/min,模头温度为70℃,物料水质量分数为32%,在此条件下综合评分为0.92。成分分析表明,低温高剪切挤压... 以工程糙米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运用单因素结合正交实验对低温高剪切挤压工程糙米的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螺杆转速为200 r/min,模头温度为70℃,物料水质量分数为32%,在此条件下综合评分为0.92。成分分析表明,低温高剪切挤压工程糙米与天然糙米相比,总淀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变化,均高于高温挤压工程糙米;糙米在挤压前的总酚含量为389.35 mg/kg,低温高剪切挤压工程糙米总酚含量为119.67 mg/kg,高温挤压工程糙米总酚含量为44.50 mg/kg,说明挤压过程降低糙米的总酚含量,而低温高剪切挤压处理后糙米的总酚含量的下降幅度低于高温挤压;经过挤压处理后,γ-氨基丁酸的含量升高,低温高剪切挤压工程糙米γ-氨基丁酸含量为45.93 mg/kg,高温挤压工程糙米的γ-氨基丁酸含量为41.79 mg/kg,表明低温高剪切挤压可以提高糙米的γ-氨基丁酸含量。低温高剪切挤压工程糙米的质构特性得到改善,硬度、咀嚼性和胶着性较天然糙米大幅下降,黏附性增加,口感更黏,使其适口性增强;低温高剪切挤压工程糙米与高温挤压工程糙米相比,颜色较浅且均匀,样品光泽度较高,颜色更接近天然糙米;最后通过DSC、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低温高剪切挤压工程糙米比高温挤压工程糙米保留了更多未被破坏的淀粉颗粒,结构更为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高剪切挤压 工程糙米 工艺优化 营养特性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_(x)Ru@C双金属催化剂低温催化脂肪酸加氢反应性能研究
17
作者 赵佳平 刘朋 +3 位作者 李静 夏海虹 王瑞珍 蒋剑春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28,共8页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Re_(x)Ru@C双金属催化剂,并使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说明:Re和Ru在载体表面均匀分布,而且催化剂中含有大量的Re的氧化物。考察了催化剂用量、Re/Ru摩尔比、反应温...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Re_(x)Ru@C双金属催化剂,并使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说明:Re和Ru在载体表面均匀分布,而且催化剂中含有大量的Re的氧化物。考察了催化剂用量、Re/Ru摩尔比、反应温度、H_(2)压力及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对催化硬脂酸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e/Ru为0.25∶1(Re_(0.25)Ru@C催化剂)时,在催化剂用量30%、反应温度140℃、H_(2)压力3 MPa及反应时间4 h时,Re_(x)Ru@C催化硬脂酸加氢反应的转化率达到100%,而且十七烷(C_(17))和十八烷(C_(18))的选择性达到99%。由于循环使用后的催化剂中Re的氧化物减少以及部分Ru被氧化而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使用5次后,Re_(x)Ru@C催化硬脂酸的转化率为97.91%,加氢产物主要为十八醇(C_(18)-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催化剂 脂肪酸 低温加氢 烷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刘亚明 张静涛 +3 位作者 齐璨 常和平 程艳欣 赵森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28-535,共8页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收治的63例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收治的63例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21例,所有病人均为单纯椎间盘突出不伴有椎管狭窄、节段不稳以及关节突关节病变。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低温等离子消融+连续硬膜外腔镇痛联合胶原酶溶盘组(联合组)30例和单纯低温等离子消融+连续硬膜外腔镇痛组(消融组)33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后1、6、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12个月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两组疗效。结果:联合组中有2例翻身时发生导管脱落,再次置管后完成后续治疗,其余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病人术后1天、1、6、12个月时与术前相比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天两组间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联合组VAS评分显著高于消融组(=2.351,P=0.022),术后6、12个月时联合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单纯消融组(P<0.05)。两组术后1、6、12个月ODI指数与术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各时间点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随访时联合组优良率86.67%(26/30),消融组优良率78.79%(26/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连续硬膜外腔镇痛联合胶原酶溶盘术以及单纯低温等离子消融+连续硬膜外腔镇痛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虽然联合组术后1个月内疼痛症状出现反弹,但中期随访结果表明,联合组疼痛缓解程度优于消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术后 低温等离子 胶原酶溶盘 邻近节段退变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螺旋压榨核桃油工艺优化及其营养成分分析
19
作者 卢红伶 俞罡雷 +7 位作者 蒋起宏 蒋陈凯 胡文君 骆红阳 相兴伟 冯永才 沈国新 陈琳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2,45,共6页
为了促进核桃油的开发和利用,以核桃仁出油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低温螺旋压榨核桃油的工艺条件(核桃仁含水量、榨头温度、出渣孔径),并在最优条件下对不同品种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活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出... 为了促进核桃油的开发和利用,以核桃仁出油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低温螺旋压榨核桃油的工艺条件(核桃仁含水量、榨头温度、出渣孔径),并在最优条件下对不同品种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活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出渣孔径12 mm、核桃仁含水量6%、榨头温度100℃条件下,核桃仁出油率最高,达57.63%;最优条件下压榨所得的新疆纸皮核桃油、美国山核桃油和临安山核桃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超过90%,其中油酸含量为18.08%~63.44%,亚油酸含量为26.63%~60.96%,α-亚麻酸含量为1.90%~11.45%,3种核桃油的角鲨烯含量为214.9~282.1 mg/kg,总多酚含量为20.2~23.1 mg/kg,维生素E含量为2.68~13.31 mg/100 g,美国山核桃油的角鲨烯含量和维生素E含量最高。综上,通过低温螺旋压榨法可以获得出油率高且富含多种活性成分的核桃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低温螺旋压榨 响应面 脂肪酸组成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褪黑素对特用玉米种子低温胁迫响应的影响
20
作者 王文重 詹增意 +4 位作者 张微 赵东升 夏善勇 史孟豫 钱创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23-129,共7页
为研究外源褪黑素预处理不同品种玉米种子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索褪黑素缓解玉米种子低温胁迫的作用机制,以4种特用玉米品种种子作为试验材料,常温条件下外源褪黑素处理后分别进行15、10、 4℃3种低温胁迫2 d。之后转入... 为研究外源褪黑素预处理不同品种玉米种子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索褪黑素缓解玉米种子低温胁迫的作用机制,以4种特用玉米品种种子作为试验材料,常温条件下外源褪黑素处理后分别进行15、10、 4℃3种低温胁迫2 d。之后转入常温(25℃)条件培养,培养第3天对玉米种子发芽势进行测定,第5天对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活性进行测定,第7天对玉米种子生物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显示,首先,褪黑素对玉米品种发芽势的影响与胁迫温度相关,4℃胁迫条件下,4种玉米品种的发芽势均提高。其次,3种温度胁迫下,玉米种子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变化规律有所不同,15℃条件下,4种玉米品种幼叶SOD活性均未被提高;10℃条件下,4号玉米品种幼叶SOD活性显著增加;4℃条件下,供试4种玉米品种幼叶SOD活性均增加。3种温度胁迫下,4种供试玉米品种种子萌芽过程中幼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有增加,大部分供试玉米品种幼叶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有增加。3种温度胁迫下,4种供试玉米品种种子芽长、根长、根部鲜重、根部干重和可溶性糖(SS)含量整体提高。综上所述,外源施入褪黑素对特用玉米种子进行预处理,能够缓解低温对种子萌发过程中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发芽势,促进体内抗氧化酶代谢,减缓对细胞膜和细胞的氧化和破坏作用,提高生物量,降低低温对特用玉米种子萌发过程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低温胁迫 特用玉米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