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顽拗性种子保存及脱水、低温敏感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潘丽梅 付金娥 +2 位作者 万凌云 宋利沙 韦树根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共7页
分析国内外近10年来顽拗性种子研究的最新概况,并对其保存技术及脱水、低温敏感性的生理生化机制和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种子保存方面,主要是集中在低温保存与超低温保存技术及其保存过程中细胞结构变化的研究,保存成功案例较少;脱... 分析国内外近10年来顽拗性种子研究的最新概况,并对其保存技术及脱水、低温敏感性的生理生化机制和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种子保存方面,主要是集中在低温保存与超低温保存技术及其保存过程中细胞结构变化的研究,保存成功案例较少;脱水及低温敏感性方面,生理生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酶等变化的研究,不同的植物在其脱水或低温过程中有各自的变化特点。顽拗性种子脱水与低温致死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及内部基因变化过程,其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从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组学进行联合分析,可为顽拗性种子的保存与繁育提供理论基础,也将为顽拗性种子的脱水修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拗种子 保存 脱水敏感 低温敏感性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绿体G 3 PAT酶酰基选择性与植物低温敏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朱素琴 季本华 赵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7-51,共5页
叶绿体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 3 PAT)的酰基选择性与植物低温敏感性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冷敏感植物叶片中PG分子饱和度比抗冷植物中的高。叶绿体G3 PAT酶是决定PG分子种类并影响其分子中脂肪酸饱和度的关键酶,而G 3 PAT酶分子中的关... 叶绿体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 3 PAT)的酰基选择性与植物低温敏感性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冷敏感植物叶片中PG分子饱和度比抗冷植物中的高。叶绿体G3 PAT酶是决定PG分子种类并影响其分子中脂肪酸饱和度的关键酶,而G 3 PAT酶分子中的关键氨基酸影响了G 3 PAT酶的酰基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3-磷酸-1-酰基转移酶(G 3 PAT) 低温敏感性 磷脂酰甘油P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3种具有不同入侵性的近缘植物对低温胁迫的敏感性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宇涛 李春妹 李韶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509-5515,共7页
以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L.)Sweet,重度入侵植物)、裂叶牵牛(Ipomoea nil(L.)Choisy,轻度/非入侵植物)和三裂叶薯(Ipomoea triloba L.,非入侵植物)3种起源于热带美洲、且在华南地区具有不同入侵性的番薯属藤本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通... 以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L.)Sweet,重度入侵植物)、裂叶牵牛(Ipomoea nil(L.)Choisy,轻度/非入侵植物)和三裂叶薯(Ipomoea triloba L.,非入侵植物)3种起源于热带美洲、且在华南地区具有不同入侵性的番薯属藤本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它们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探究3种植物对低温的敏感性与它们入侵性之间的关系。通过测定在不同温度(28、15、10℃)处理下植物的生物量、活性氧、渗透调节物质、根系活力、光合特征等生理指标发现,五爪金龙、裂叶牵牛及三裂叶薯均通过增加光合系统Ⅱ的热耗散、积累渗透调节物质以及增强根系活力来应对低温环境,但15℃的温度条件已经对3种植物形成较为强烈的胁迫作用,表现为H2O2和丙二醛的积累、光合系统Ⅱ受损、根部细胞死亡以及生物量、根长的极显著下降(P<0.01),证明3种植物对低温胁迫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综合比较3种植物各生理指标的响应幅度发现,它们对低温的耐受性表现为:五爪金龙>裂叶牵牛>三裂叶薯,这与它们在华南地区的入侵危害程度一致,暗示低温敏感性的差异可能是其入侵性差异的重要原因。结果表明,低温敏感性是影响外来植物入侵性和入侵区域的重要因素,五爪金龙较高的低温敏感性是限制其在华南以外地区形成入侵危害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入侵 五爪金龙 裂叶牵牛 三裂叶薯 低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生殖发育阶段对低温的敏感性鉴定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娟 刘翼 +3 位作者 姚丹妤 邹景伟 肖世和 孙果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21-1729,共9页
由春季低温引发的倒春寒是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生产安全的自然灾害之一。为准确评价倒春寒的危害程度与小麦植株发育阶段的关系,本研究以春性品种中麦8444为试验材料,在可控环境条件下,比较了不同幼穗分化发育阶段的小麦遭受低温后的冻害... 由春季低温引发的倒春寒是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生产安全的自然灾害之一。为准确评价倒春寒的危害程度与小麦植株发育阶段的关系,本研究以春性品种中麦8444为试验材料,在可控环境条件下,比较了不同幼穗分化发育阶段的小麦遭受低温后的冻害症状和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小麦植株发育叶龄和幼穗分化阶段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小麦植株的茎和叶片受冻害的程度随着温度降低和发育进程而呈现加重趋势,株高、穗长和结实率随着温度降低和发育进程而呈现降低趋势。二棱末期(S2.25)至小花原基分化期(S3.5)、药隔期(S5)至柱头羽毛突起期(S7)是幼穗发育过程中对低温敏感性发生明显变化的两个阶段。综合茎、叶、穗等器官对低温的耐受性,减数分裂期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小麦的倒春寒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殖发育 低温敏感性 减数分裂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NA差异显示法分离与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稻低温敏感不育性相关的cDNA片段 被引量:3
5
作者 程艳军 郭士伟 +2 位作者 高东迎 陶澜 刘蔼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140-143,共4页
 采用mRNA差异显示法对籼粳亚种间杂交稻亚优2号幼穗发育基因在两种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表达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对照(正常温度28~30℃)和低温处理(白天24℃、夜晚20℃)的幼穗发育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存在差异。从获得的35条差异片段...  采用mRNA差异显示法对籼粳亚种间杂交稻亚优2号幼穗发育基因在两种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表达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对照(正常温度28~30℃)和低温处理(白天24℃、夜晚20℃)的幼穗发育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存在差异。从获得的35条差异片段中随机选取6条进行克隆测序,结果发现其中有1条片段长为556bp,暂命名为DF9,该片段与水稻第一染色体上一段cDNA序列有99%的同源性;其他5条片段与水稻的EST存在一定的同源性。进一步研究发现,DF9可能编码的产物与一些参与信号传导或能量代谢过程的酶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性。推测其与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低温敏感不育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亚种间杂交 MRNA差异显示法 低温敏感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种子对萌发温度的响应分析与耐低温萌发能力鉴定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瑞栋 肖梦颖 +7 位作者 徐晓雪 姜冰 邢艺凡 陈小飞 李邦 艾雪莹 周宇飞 黄瑞冬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9-901,共13页
萌发期的低温是限制种子萌发的一个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高粱种子耐低温萌发能力是保证高粱出苗整齐、建立良好群体的基础,因此研究高粱品种对不同萌发温度的响应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试验用来源于不同地区的30份高粱品种,... 萌发期的低温是限制种子萌发的一个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高粱种子耐低温萌发能力是保证高粱出苗整齐、建立良好群体的基础,因此研究高粱品种对不同萌发温度的响应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试验用来源于不同地区的30份高粱品种,在25℃、20℃、16℃和12℃人工气候箱中进行萌发试验,测定不同温度下高粱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根长、芽重、根重等萌发指标,分析不同高粱品种的萌发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高粱品种萌发期耐低温特性鉴定和分类,结果表明,随着萌发温度的降低,高粱芽和根的生长均受到抑制,但根与芽的重量和长度比均增加,说明萌发过程中芽比根对低温更加敏感。30个高粱品种的6个萌发指标相对值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相对芽长、相对根长和相对发芽率分别在3个主成分中载荷较大,可作为高粱萌发期耐低温的主要鉴定指标。30个高粱品种按萌发期耐低温能力可分为四大类,辽粘3号极不耐低温,济粱1号等18个品种对低温敏感,冀酿1号等5个品种对低温不敏感,赤杂101等6个品种对萌发期低温具有较强的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萌发特征 低温敏感性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