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3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循环预冷系统喷泉非稳现象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郭宁 匡波 +2 位作者 张中伟 黄辉 田玉蓉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35,共12页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低温推进剂(液氧)火箭发动机循环预冷系统中喷泉非稳现象的过程与机理;计算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喷泉现象及行为规律;同时,参照针对竖直立管的喷泉失稳边界Murphy曲线,对比探讨了输送管几何与保温参数影响下的自...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低温推进剂(液氧)火箭发动机循环预冷系统中喷泉非稳现象的过程与机理;计算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喷泉现象及行为规律;同时,参照针对竖直立管的喷泉失稳边界Murphy曲线,对比探讨了输送管几何与保温参数影响下的自然循环预冷回路的喷泉稳定性边界;进一步地,针对特定循环预冷回路,数值分析并验证了消除喷泉效应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泉 自然循环 低温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循环预冷系统 稳定边界 消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循环预冷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田玉蓉 张化照 +4 位作者 张福忠 陈国邦 钟轶魁 郑锡亮 甘智华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50,共9页
以液氮为工质 ,进行了低温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循环预冷的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系统的简单改变 ,以及操作步骤的不同调整 ,按回流管有无绝热、泵壳外覆盖不同厚度绝热层、回流管出口在贮箱液面以下或贮箱液面以上的各种组合 ,共进行了 6个... 以液氮为工质 ,进行了低温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循环预冷的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系统的简单改变 ,以及操作步骤的不同调整 ,按回流管有无绝热、泵壳外覆盖不同厚度绝热层、回流管出口在贮箱液面以下或贮箱液面以上的各种组合 ,共进行了 6个状态的试验。通过试验 ,从原理上验证了自然循环预冷是可行的。同时 ,对循环预冷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得到相关的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推进剂 火箭发动机 低温预冷 循环预冷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循环预冷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田玉蓉 张福忠 唐一华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15,共9页
预冷是低温推进剂火箭启动前的一个重要操作。目前国内外使用的预冷方式主要有排放式预冷和循环预冷。我国在氢氧发动机上一直使用的是排放式预冷。与排放式预冷相比 ,循环预冷能使射前操作和地面设备得到很大程度简化 ,因此 ,开展循环... 预冷是低温推进剂火箭启动前的一个重要操作。目前国内外使用的预冷方式主要有排放式预冷和循环预冷。我国在氢氧发动机上一直使用的是排放式预冷。与排放式预冷相比 ,循环预冷能使射前操作和地面设备得到很大程度简化 ,因此 ,开展循环预冷研究十分必要。通过预冷耗液和稳定状态下的自然循环计算对循环预冷进行了理论分析。耗液计算以经典热力学理论为基础 ,循环计算应用了数值方法。数值计算中 ,以一维均匀两相流模型为基本模型。最后 ,通过模拟试验对计算进行了验证。得到循环预冷优于排放式预冷的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推进剂 火箭发动机 循环预冷 液体推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推进剂火箭发动机泵出口密度、温度计算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昆 张育林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7,共3页
对补燃循环和使用低温推进剂的液体火箭发动机 ,需要考虑泵出口温度、密度变化对发动机动、静态特性的影响。目前计算泵出口温度、密度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它根据泵出口推进剂的压力和比焓 ,利用推进... 对补燃循环和使用低温推进剂的液体火箭发动机 ,需要考虑泵出口温度、密度变化对发动机动、静态特性的影响。目前计算泵出口温度、密度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它根据泵出口推进剂的压力和比焓 ,利用推进剂的有关热力状态方程来迭代计算泵出口推进剂的密度与温度 ,具有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和计算精度高的优点。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低温推进剂火箭发动机泵出口温度、密度计算所需的热力状态方程。利用本文的方法对低温发动机泵出口密度、温度进行了计算 ,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密度 温度 低温推进剂 液体火箭发动机 离心泵 参数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发动机超低温高速轴承钢球表面磨损失效分析
5
作者 李鸿亮 郑艳伟 +2 位作者 仇亚军 段逸飞 华显伟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27,共7页
针对火箭发动机涡轮泵轴承在超低温、高速、重载、自润滑工况下易出现钢球表面磨损失效的问题,对钢球进行形貌分析、能谱分析、硬度检测、组织检验和表面变质层检测,并研究钢球表面变质层与轴承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钢球失效为表面疲... 针对火箭发动机涡轮泵轴承在超低温、高速、重载、自润滑工况下易出现钢球表面磨损失效的问题,对钢球进行形貌分析、能谱分析、硬度检测、组织检验和表面变质层检测,并研究钢球表面变质层与轴承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钢球失效为表面疲劳磨损,钢球的磨削变质层较深,磨削变质层努氏硬度降大,表面硬度低,是造成钢球表面磨损的原因,并建议钢球表面硬度应控制在550 HK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球轴承 火箭发动机 疲劳磨损 低温 失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敏感时滞理论在低温火箭发动机稳定性设计中的应用
6
作者 宋会玲 瞿凛 《低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2,共8页
为了满足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初期快速进行燃烧稳定性设计的需求,基于敏感时滞理论,以某低温推进剂火箭发动机液-液喷注推力室为对象,对其高频燃烧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和优化改进。分别计算了推力室的声学稳定性边界和喷注器喷注蒸发燃... 为了满足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初期快速进行燃烧稳定性设计的需求,基于敏感时滞理论,以某低温推进剂火箭发动机液-液喷注推力室为对象,对其高频燃烧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和优化改进。分别计算了推力室的声学稳定性边界和喷注器喷注蒸发燃烧过程的响应,识别出了不稳定模态,分析了稳定性边界和燃烧响应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改进方案,包括:调整喷注器径向上流量分布、调整燃烧轴向上的分布、扩大喷注孔径、降低喷注速度等措施。原型设计和改进设计方案产品的发动机热试车结果表明:基于敏感时滞理论的燃烧稳定性分析,能够快速辨识出燃烧不稳定模态,能够指导设计改进,基于该理论的改进方案能够实现良好的高频燃烧稳定性,可将低阶声学振型的压力脉动幅值降低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低温推进剂 燃烧稳定性 敏感时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液体火箭发动机自然循环预冷过程研究
7
作者 刘雪超 何建华 +5 位作者 韩旺 于浩 常志鹏 孙宪栋 曹冕 赵志浩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9-426,共8页
针对目前低温液体火箭发动机自然循环预冷过程中管道内部流场流动特性认识不足的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对自然循环预冷过程进行了二维瞬态数值模拟,并提出了一种提升自然循环流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增压和增大回流管保温层厚度均会... 针对目前低温液体火箭发动机自然循环预冷过程中管道内部流场流动特性认识不足的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对自然循环预冷过程进行了二维瞬态数值模拟,并提出了一种提升自然循环流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增压和增大回流管保温层厚度均会降低自然循环流量;循环流量较小时,输送管内会产生对流流动造成循环流量发生较大波动;在回流管处设置一段盲管可以增大自然循环流量,提升预冷效果。在建立的计算模型下,盲管不包覆保温材料时,循环流量提升高达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液体火箭 发动机预冷 自然循环 两相流 盲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燃推进剂缩尺发动机纵向不稳定燃烧试验与数值研究
8
作者 郭康康 任永杰 +4 位作者 仝毅恒 楚威 曹炜 徐伯起 聂万胜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8-1241,共14页
为研究自燃推进剂纵向不稳定燃烧,自主设计开发了单喷嘴液/液双旋流缩尺火箭发动机,并开展了热试车试验和数值计算。热试车试验捕捉了剧烈的一阶纵向不稳定燃烧,采用高频压力传感器和光电倍增管实现了基于试验的瑞利准则定量表征;数值... 为研究自燃推进剂纵向不稳定燃烧,自主设计开发了单喷嘴液/液双旋流缩尺火箭发动机,并开展了热试车试验和数值计算。热试车试验捕捉了剧烈的一阶纵向不稳定燃烧,采用高频压力传感器和光电倍增管实现了基于试验的瑞利准则定量表征;数值计算再现了一阶纵向不稳定燃烧,详细分析了流场动态特性,揭示了纵向不稳定燃烧机理。结果表明:燃烧室压力振荡峰-峰值高达73.86%的平均室压,并伴随着明显的喷注耦合现象,燃烧室头部和中间位置均具有驱动不稳定燃烧的行为。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值高度吻合,压力振荡幅值误差仅为1.54%;不稳定燃烧发生时燃烧室头部火焰和喷雾形态发生周期性变化;流场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纵向不稳定燃烧与燃烧室头部推进剂的周期性输运、混合增强以及质量流量振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发动机 自燃推进剂 纵向不稳定燃烧 瑞利准则 热试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报废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倒空及回收再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周亚萍 林智辉 +3 位作者 王茂余 董军 刘天生 乔海涛 《航空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30,共11页
随着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服役期满,其作战可靠性和性能稳定性逐渐下降,如何有效处置大量退役固体火箭发动机,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围绕六种具有工程化应用前景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倒空技术(液氮切割、低温循环、机械切割、点火试验、... 随着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服役期满,其作战可靠性和性能稳定性逐渐下降,如何有效处置大量退役固体火箭发动机,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围绕六种具有工程化应用前景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倒空技术(液氮切割、低温循环、机械切割、点火试验、高压射流、水力空化)进行系统分析。首先,梳理了各倒空技术的原理及其在退役发动机处理中的应用现状,特别是在推进剂倒空和回收效率提升方面的优势。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高压射流和水力空化技术在推进剂残余清除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且安全性较高。此外,回收后的发动机壳体和复合推进剂材料具有较大的再利用潜力,壳体可用于新型火箭组件及推进系统的制造,推进剂则可开发为其他药剂或用于余热回收。本文提出了中大口径固体火箭发动机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发展建议,强调了综合运用多种倒空技术的可行性,为武器装备资源回收再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报废弹药 固体火箭发动机 推进剂 装药倒空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面突变脉冲触发固体火箭发动机不稳定燃烧的数值模拟
10
作者 魏家琛 范文琦 王兵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5-204,共10页
为研究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不稳定的触发和驱动机制,基于复合推进剂非均质燃烧特性提出了一种燃面突变脉冲触发不稳定燃烧的物理机制猜想,建立了基于压强耦合响应函数的推进剂燃面质量流率数值模型以及燃面突变脉冲等效数值模型,开展了... 为研究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不稳定的触发和驱动机制,基于复合推进剂非均质燃烧特性提出了一种燃面突变脉冲触发不稳定燃烧的物理机制猜想,建立了基于压强耦合响应函数的推进剂燃面质量流率数值模型以及燃面突变脉冲等效数值模型,开展了由燃面突变脉冲触发固体火箭发动机不稳定燃烧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所研究的发动机和推进剂药柱模型,燃面突变脉冲触发了不稳定燃烧现象,在燃烧室内形成以一阶轴向振型为主的压强振荡;压强耦合响应函数和压强指数两个推进剂参数对不稳定燃烧的影响显著,降低这两个参数值均可有效抑制不稳定燃烧现象;燃面突变脉冲的产生概率和强度的增大会明显缩短压强振荡到达极限环的时间;推进剂中的铝(Al)粉对不稳定燃烧中的粒子阻尼作用影响显著。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物理机制猜想,并基于此提出了抑制不稳定燃烧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复合推进剂 燃面突变脉冲 不稳定燃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推进剂吸气式涡轮火箭发动机的建模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屠秋野 陈玉春 +2 位作者 苏三买 蔡元虎 蹇泽群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17-319,345,共4页
建立了固体推进剂吸气式涡轮火箭发动机的设计状态数学模型,提出了燃烧室燃气与空气配比的关系,分析了压气机增压比、涡轮进口燃气总温和涡轮落压比对燃烧室油气比的影响,以及固体推进剂吸气式涡轮火箭发动机的设计特点。基于涡轮压气... 建立了固体推进剂吸气式涡轮火箭发动机的设计状态数学模型,提出了燃烧室燃气与空气配比的关系,分析了压气机增压比、涡轮进口燃气总温和涡轮落压比对燃烧室油气比的影响,以及固体推进剂吸气式涡轮火箭发动机的设计特点。基于涡轮压气机功率平衡条件、静压相等的掺混条件和尾喷管流量匹配条件,建立了固体推进剂吸气式涡轮火箭发动机的非设计状态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吸气式涡轮火箭发动机 设计状态 非设计状态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铝推进剂低压固体火箭发动机尾流场复燃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育文 邓康清 +4 位作者 余小波 向进 王相宇 郭春亮 朱雯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80-686,共7页
为研究高含铝推进剂低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尾流场特性,利用流体计算软件Fluent,采用三维雷诺平均N-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对高含铝固体推进剂低压发动机尾流场复燃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低压下高含铝固体推进剂羽流复燃... 为研究高含铝推进剂低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尾流场特性,利用流体计算软件Fluent,采用三维雷诺平均N-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对高含铝固体推进剂低压发动机尾流场复燃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低压下高含铝固体推进剂羽流复燃时,温度分布呈现"双峰"的现象,第一温峰是纯气相燃烧形成的,第二温峰是铝粒子燃烧形成的;且铝粒径越小,第二温峰出现的位置离喷管越近,铝粒子温度越高,最高可达1124K;燃烧室压强越高,第二温峰出现的位置离喷管越远。发动机试车试验中也出现"双峰"的羽流温度场,且测得粒子最高温度为1141K,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铝推进剂 低压 固体火箭发动机 尾流场 复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模态分析中的推进剂建模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任萍 刘勇琼 +2 位作者 史宏斌 徐秉恒 仝猛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8-542,共5页
应用有限元软件Marc建立了某固体发动机有限元计算模型,对其中难以用有限元模型准确描述的推进剂,采用了两种简化建模方法。一种是仅仅考虑推进剂质量,忽略其刚度等属性,将推进剂简化为均匀附加在发动机壳体有限元模型节点上的集中质量... 应用有限元软件Marc建立了某固体发动机有限元计算模型,对其中难以用有限元模型准确描述的推进剂,采用了两种简化建模方法。一种是仅仅考虑推进剂质量,忽略其刚度等属性,将推进剂简化为均匀附加在发动机壳体有限元模型节点上的集中质量;另一种是将推进剂作为几何实体,考虑其质量和刚度,建立推进剂实体模型。模态计算结果与试验比较表明:推进剂的壳体节点集中质量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发动机的弯曲特性,由于忽略了推进剂刚度,对于呼吸振动特性的模拟不太理想;相比之下,推进剂的实体模型,由于同时考虑质量和刚度,对弯曲和呼吸振动特性的模拟较好一些。计算还表明,要逼近高阶振型,需要将推进剂弹性模量修正得更高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推进剂 模态分析 固有频率 振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推进剂固体火箭发动机喷流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峥 向红军 张小英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2,共6页
采用CEA(Chemical Equilibrium with Applications)计算复合推进剂化学平衡组分及喷管入口参数,随后通过FLUENT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尾喷焰流场进行了一体化数值仿真。采用时间推进法及AUSM空间离散格式数值求解二维轴对称Navier-Stoke... 采用CEA(Chemical Equilibrium with Applications)计算复合推进剂化学平衡组分及喷管入口参数,随后通过FLUENT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尾喷焰流场进行了一体化数值仿真。采用时间推进法及AUSM空间离散格式数值求解二维轴对称Navier-Stokes方程组,采用k-ε湍流模型模拟喷流与环境大气的掺混,并考虑了H2、CO、HCl在喷流流场中的二次燃烧,运用拉格朗日方法模拟Al2O3颗粒与喷流的相互作用。计算在不同高度和马赫数下展开,给出了不同情况下的流场分布。结果表明,H2、CO、HCl的二次燃烧对喷流流场影响显著;随着高度的增加,喷流流场影响域扩大;随着来流马赫数增加,喷流流场波节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复合推进剂 喷流 复燃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推进剂空气涡轮火箭发动机的非设计点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湘 陈玉春 +2 位作者 屠秋野 蔡元虎 张宏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5-448,共4页
为了简化控制系统和节流装置,采用涡轮进口富燃燃气流量为常数的调节计划,建立了固体推进剂空气涡轮火箭发动机(SPATR)的非设计点计算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设计点涡轮进口富燃燃气流量对SPATR性能的影响,确立了设计点富燃燃气流量选择... 为了简化控制系统和节流装置,采用涡轮进口富燃燃气流量为常数的调节计划,建立了固体推进剂空气涡轮火箭发动机(SPATR)的非设计点计算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设计点涡轮进口富燃燃气流量对SPATR性能的影响,确立了设计点富燃燃气流量选择的方法。计算了SPATR的非设计点性能。结果表明,所建数学模型合理、可行,能满足SPATR在不同高度和速度下飞行任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空气涡轮火箭发动机(SPATR) 非设计点 数学模型 富燃燃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火箭发动机推进剂组合能量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俊峰 李新田 +2 位作者 田辉 曾鹏 蔡国飙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5-229,共5页
对固液火箭发动机常用燃料和氧化剂进行了总结,计算了常用推进剂组合的能量特性。在常用的推进剂组合中,燃料HTPB(端羟基聚丁二烯)、Paraffin(石蜡)和PE(聚乙烯)分别与同种氧化剂组合后的能量性能较接近,氧化剂LOX(液氧)与燃料组合后的... 对固液火箭发动机常用燃料和氧化剂进行了总结,计算了常用推进剂组合的能量特性。在常用的推进剂组合中,燃料HTPB(端羟基聚丁二烯)、Paraffin(石蜡)和PE(聚乙烯)分别与同种氧化剂组合后的能量性能较接近,氧化剂LOX(液氧)与燃料组合后的真空比冲较高,98%H2O2与燃料组合后的密度比冲较高。对HTPB基燃料中加入添加物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设计表明,Al、AlH3、AP、B 4种添加物均使发动机最佳氧燃比值减小,AlH3对真空比冲的提高作用最显著,Al对密度比冲的提高作用最显著,各种添加物间的交互影响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火箭发动机 推进剂 能量特性 正交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低冰点推进剂发动机宽温域工作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施浙杭 王世成 +3 位作者 陈泓宇 姚锋 赵婷 刘昌国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34,共9页
空间双组元发动机采用MON-25/MMH低冰点推进剂具有低温环境工作优势。对深空探测40 N低冰点推进剂发动机开展地面热试车,研究了不同推进剂温度(-35~25℃)和室压(1.6~2 MPa)下的发动机工作特性,并与NTO/MMH常规推进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空间双组元发动机采用MON-25/MMH低冰点推进剂具有低温环境工作优势。对深空探测40 N低冰点推进剂发动机开展地面热试车,研究了不同推进剂温度(-35~25℃)和室压(1.6~2 MPa)下的发动机工作特性,并与NTO/MMH常规推进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推进剂宽温域内,发动机能在额定工况下(混合比=1.65,室压=1.8 MPa)正常地稳态和脉冲自燃点火工作,其燃烧室效率和喉部温度随着推进剂温度降低而轻微地下降。发动机以12~60 ms脉宽持续脉冲工作时产生平均室压冲量为0.021~0.127 MPa·s,各室压波形完整、一致性较好,且基本不受推进剂温度变化影响。与常规推进剂相比,低冰点发动机的燃烧室效率降低了约1%,开机响应时间延长了近3 ms,且存在室压波动幅度增大现象,由于高饱和蒸气压的MON-25喷注气化引起雾化和燃烧过程脉动。室压波动特征频率在150~350 Hz内变化,通过提高室压、降低推进剂温度等抑制气化的方法能有效地减弱波动幅度至常规推进剂水平,并使特征频率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双组元发动机 低冰点推进剂 低温 工作特性 热试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燃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燃烧不稳定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12
18
作者 聂万胜 庄逢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3-65,76,共4页
发展了自燃推进剂 (MMH/NTO)火箭发动机燃烧不稳定性的综合分析模型。以蒸发作为燃烧速率控制过程 ,研究了燃烧不稳定性的机理。提出了轴向声腔模型并对其抑制不稳定燃烧的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得到了声槽特性频率对燃烧不稳定性的... 发展了自燃推进剂 (MMH/NTO)火箭发动机燃烧不稳定性的综合分析模型。以蒸发作为燃烧速率控制过程 ,研究了燃烧不稳定性的机理。提出了轴向声腔模型并对其抑制不稳定燃烧的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得到了声槽特性频率对燃烧不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描绘出声腔影响燃烧不稳定性的具体场景 ,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及试车结果是相符的 ,对轴向声槽的分析设计将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自燃推进剂 燃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氧/煤油推进剂液体火箭发动机循环动力平衡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杰 王克昌 陈启智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3-58,共6页
本文对以液氧/煤油为推进剂的发生器循环和分级燃烧循环方案进行了分析,求出了各种循环方案的最大室压,给出了室压、推力、燃烧室混合比和喷管出口直径对发动机比冲和系统平衡参数的影响,并探讨了平衡参数对效率、涡轮压比和发生器(或... 本文对以液氧/煤油为推进剂的发生器循环和分级燃烧循环方案进行了分析,求出了各种循环方案的最大室压,给出了室压、推力、燃烧室混合比和喷管出口直径对发动机比冲和系统平衡参数的影响,并探讨了平衡参数对效率、涡轮压比和发生器(或预燃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 推进剂 火箭 发动机 动力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羽焰温度诊断的遗传算法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金钊 萧鹏 戴景民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3-216,共4页
推进剂的羽焰温度是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重要参数,对于研究发动机内的燃烧过程具有重要价值.使用多波长高温计实现对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羽焰温度的测量.根据多光谱辐射测温的参考温度数学模型和测量得到的数据,判断羽焰的发射率... 推进剂的羽焰温度是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重要参数,对于研究发动机内的燃烧过程具有重要价值.使用多波长高温计实现对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羽焰温度的测量.根据多光谱辐射测温的参考温度数学模型和测量得到的数据,判断羽焰的发射率与波长的关系.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非线性拟合,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计算得到羽焰温度和发射率.实验结果表明,羽焰温度计算值与火箭发动机设计者提供的理论值之差在±20 K以内,说明该方法是解决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羽焰温度测量的可行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羽焰温度 遗传算法 多光谱测温 发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