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多晶硅氧化物显示驱动技术及氢扩散行为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西 刘斌 +7 位作者 张硕 温丛阳 姚琪 郭建 宁策 袁广才 王峰 喻志农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0-1114,共15页
低温多晶硅氧化物(Low 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Oxide,LTPO)半导体混合集成显示技术是一种集成低温多晶硅(LTPS)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的新型集成显示技术,旨在实现高性能和低功耗的显示解决方案。在LTPO集成工艺过程中,氢可能... 低温多晶硅氧化物(Low 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Oxide,LTPO)半导体混合集成显示技术是一种集成低温多晶硅(LTPS)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的新型集成显示技术,旨在实现高性能和低功耗的显示解决方案。在LTPO集成工艺过程中,氢可能从低温多晶硅层扩散到金属氧化物层,导致器件阈值电压漂移和稳定性恶化,影响显示产品性能。本文详细探讨了氢在LTPS和MOS器件中的存在差异以及氢对MOS器件的影响,总结了MOS器件两类氢阻挡方法:使用不同的介质层、离子掺杂工艺。此外,本文还整理了针对LTPO器件的氢阻挡方法,以提高LTPO器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最后,对LTPO技术通过氢阻挡在高性能显示领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多晶硅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低温多晶硅 薄膜晶体管 氢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脱硝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鑫 邓育新 +3 位作者 梁海龙 唐婕 邵荣 王重庆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0-375,共6页
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具有很高的脱硝效率。概述了低温SCR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性能,分析了催化剂的失活原因和再生方法,探讨了催化反应的机理,并介绍了低温SCR技术在工业烟气脱硝中的应用案例。SCR催化剂未来的发展不... 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具有很高的脱硝效率。概述了低温SCR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性能,分析了催化剂的失活原因和再生方法,探讨了催化反应的机理,并介绍了低温SCR技术在工业烟气脱硝中的应用案例。SCR催化剂未来的发展不仅要以低温下的高活性和高选择性为主要目的,还要考虑到催化剂的抗失活性能(如抗硫性和抗水稳定性)和操作温度范围,使其可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工况中,以满足我国日益提高的环保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 烟气脱硝 催化剂 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Cu-Al-O复合金属氧化物吸附剂低温脱除H2S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岱 陈绍云 +2 位作者 黄纯洁 费潇瑶 张永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701-3706,共6页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Ce-Cu-Al-O复合金属氧化物吸附剂,用于低温下脱除CO_2气体中的微量H_2S。采用XRD、N_2物理吸附、SEM及XPS等手段对脱硫前后的吸附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Ce含量、煅烧温度、气体空速、杂质气体及吸附温度对吸附...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Ce-Cu-Al-O复合金属氧化物吸附剂,用于低温下脱除CO_2气体中的微量H_2S。采用XRD、N_2物理吸附、SEM及XPS等手段对脱硫前后的吸附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Ce含量、煅烧温度、气体空速、杂质气体及吸附温度对吸附剂脱除H_2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Cu-Al-O系列吸附剂在40℃条件下可有效脱除CO_2气体中的H_2S,Ce含量为10%的吸附剂(10Ce-Cu-Al-O)具有最大H_2S穿透吸附量,为94.1mg/g。研究发现,引入CeO_2能有效改善Cu O的分散性,提高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提高煅烧温度,较大空速均不利于吸附剂的脱硫效果;平衡气CO_2会抑制H_2S的吸附;吸附温度不高于100℃时,10Ce-Cu-Al-O的穿透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且不会生成COS副产物。表征结果显示,硫化后吸附剂的组分团聚导致了比表面积和孔容降低。此外,失活后的脱硫剂可在100℃用空气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金属氧化物 低温 硫化氢 吸附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2负载的二元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低温NH3选择性还原NOx的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吴碧君 刘晓勤 +1 位作者 肖萍 王述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75-80,共6页
在TiO2负载的锰氧化物(MnOx/TiO2)中引入第2种组分,制成二元金属氧化物(MnOx-A/TiO2)催化剂,A分别为Fe2O3、WO3、MoO3、Cr2O3,试验研究低温催化活性、N2选择性及抗SO2毒性。结果表明,低温催化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Mn-W/TiO2>Mn-Fe/TiO... 在TiO2负载的锰氧化物(MnOx/TiO2)中引入第2种组分,制成二元金属氧化物(MnOx-A/TiO2)催化剂,A分别为Fe2O3、WO3、MoO3、Cr2O3,试验研究低温催化活性、N2选择性及抗SO2毒性。结果表明,低温催化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Mn-W/TiO2>Mn-Fe/TiO2>Mn-Cr/TiO2>Mn-Mo/TiO2;N2选择性:Mn-Fe/TiO2>Mn-W/TiO2>Mn-Mo/TiO2>Mn-Cr/TiO2,Mn-Fe/TiO2和Mn-W/TiO2保持了较高低温催化活性的同时提高了N2选择性。当反应气中含有&(SO2)=0.01%和&(H2O)=6%,空速为12600h-1、120℃、8h后NOx转化率Mn-W/TiO2、Mn-Fe/TiO2、Mn-Mo/TiO2分别保持在98.5%、95.8%及94.2%。由此得出,WO3、Fe2O3为MnOx有效的助催化剂,可大大提高MnOx/TiO2的选择性和抗SO2毒性的能力。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与Fe2O3不同,WO3也提供了部分Lewis酸活性点,说明在有低浓度SO2存在下,Mn-W/TiO2显示了极好的低温NH3选择性还原NOx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 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 二元金属氧化物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氨程序升温脱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负载的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低温NH_3选择性还原NO_x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碧君 朱文斌 +3 位作者 马进 徐超 江存武 吕靓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28,34,共7页
在二氧化钛负载的锰氧化物(MnOx/TiO2)中引入第2种组分,制成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MnOx-A/TiO2)催化剂,A分别为三氧化二铁(Fe2O3)、三氧化钨(WO3)、三氧化钼(MoO3)、三氧化二铬(Cr2O3),试验研究其低温催化活性、N2选择性及抗SO2毒性。结... 在二氧化钛负载的锰氧化物(MnOx/TiO2)中引入第2种组分,制成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MnOx-A/TiO2)催化剂,A分别为三氧化二铁(Fe2O3)、三氧化钨(WO3)、三氧化钼(MoO3)、三氧化二铬(Cr2O3),试验研究其低温催化活性、N2选择性及抗SO2毒性。结果表明,低温活性:Mn-W/Ti O2>Mn-Fe/Ti O2>Mn-Cr/TiO2>Mn-Mo/TiO2;N2选择性:Mn-Fe/Ti O2>Mn-W/TiO2>Mn-Mo/TiO2>Mn-Cr/Ti O2,Mn-Fe/TiO2和Mn-W/TiO2保持了较高低温活性的同时提高了N2选择性;当反应气体中含有0.01%SO2和6%H2O,空速为12 600 h-1、120℃、8 h后Mn-W/TiO2、Mn-Fe/TiO2、Mn-Mo/TiO2的NOx转化率分别保持在98.5%、95.8%及94.2%。由此得出,WO3、Fe2O3为MnOx有效的助催化剂,可大大提高MnOx/TiO2的选择性和抗SO2毒性的能力。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与Fe2O3不同,WO3也提供了部分Lewis酸活性点,在有低浓度SO2存在下Mn-W/TiO2显示了极好的低温NH3选择性还原NOx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 NOx 选择性催化还原 低温 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 升温脱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金属-空气电池和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应用的钴基电催化剂综述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嵬 王习习 +3 位作者 朱印龙 戴洁 朱艳萍 邵宗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7-356,共20页
在21世纪的今天,由石油、煤炭等化石资源的过度开发与使用所引发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开发经济、高效的能源转换与存储装置已成为新时代的研究主题。金属-空气电池和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作为高效的能源转换与存储装置,可以... 在21世纪的今天,由石油、煤炭等化石资源的过度开发与使用所引发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开发经济、高效的能源转换与存储装置已成为新时代的研究主题。金属-空气电池和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作为高效的能源转换与存储装置,可以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高效转换,具有效率高、环境友好、成本低的显著优点,在过去十几年内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取得了惊人的成果。但与此同时,人们在研究中发现阴极(正极)缓慢的氧还原和氧析出反应速率极大地降低了电池转换效率,增加了应用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金属-空气电池和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发展和应用。钴基催化剂作为一种高效阴极材料,相比贵金属成本较低,且具有混合离子-电子导电性,可以有效降低极化电阻,对阴极氧还原和氧析出反应显示出高催化活性,近年来吸引了国内外学者极大的研究兴趣。对于金属-空气电池,虽然钴基催化剂如钴氧化物、尖晶石型氧化物、钙钛矿型氧化物等材料能够显著地提高金属-空气电池的电容量和循环性能,并且降低充电电压,有效降低极化,但是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催化机理和活性位点也需要进一步明确和探究;对于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钴基催化剂包括La_(1-x)Sr_xCoO_3-δ、La_(1-x)Sr_xCo_(1-y)FeyO_3-δ、Ba_(1-x)Sr_xCo_yFe_(1-y)O_3-δ和钴基双钙钛矿等材料可以大大降低阴极极化电阻和面积比电阻,提高功率密度,但是相对其他催化剂,热膨胀系数普遍较高,稳定性也较差。为了进一步提高钴基催化剂应用在金属-空气电池和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催化活性,研究者采用了掺杂其他金属元素、与其他物质组成复合阴极材料以及贵金属修饰等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这两种电池的性能。本文简要介绍了金属-空气电池和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评述了近年来面向这两种能源转换与存储器件的,包括钴氧化物、钙钛矿型氧化物、尖晶石型氧化物和双钙钛矿氧化物等在内的各种钴基电催化剂的制取、改性和性能研究探索与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空气电池 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钴基催化剂 氧化物 尖晶石型氧化物 钙钛矿型氧化物 钴基双钙钛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温多晶硅-氧化物半导体混合集成的薄膜晶体管显示背板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邓立昂 陈世林 +1 位作者 黄博天 郭小军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0-431,共12页
低温多晶硅-氧化物半导体混合集成(Low 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and oxide,LTPO)的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TFT)背板技术融合了低温多晶硅和氧化物半导体TFT两者的优势,为低功耗、高性能显示以及功能化集成提供... 低温多晶硅-氧化物半导体混合集成(Low 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and oxide,LTPO)的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TFT)背板技术融合了低温多晶硅和氧化物半导体TFT两者的优势,为低功耗、高性能显示以及功能化集成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获得了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了LTPO相关技术与应用的研究进展以及面临的技术挑战。首先,讨论了分别针对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的LTPO背板的集成方式,进一步总结分析了实现LTPO集成的器件结构和工艺挑战。此外,针对有源矩阵OLED显示,分析了LTPO技术用于设计兼容低帧率和高帧率驱动、具有内部补偿功能的像素电路的优势,以及在超低帧率(如1 Hz)驱动情况下,TFT器件稳定性带来的影响和相关的补偿驱动方法。最后,对LTPO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可能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晶体管 低温多晶硅 氧化物半导体 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 液晶显示 低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金属诱导横向晶化多晶硅材料和器件技术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文 孟志国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2-666,共5页
使用金属镍诱导非晶硅晶化 (MIC :metal inducedcrystallization)技术 ,获得了低温 (<5 5 0℃ )多晶硅 .通常在镍覆盖区以外的晶化硅更加有用 ,这一技术被称为金属诱导横向晶化 (MILC :metal inducedlateralcrystallization)技术 .... 使用金属镍诱导非晶硅晶化 (MIC :metal inducedcrystallization)技术 ,获得了低温 (<5 5 0℃ )多晶硅 .通常在镍覆盖区以外的晶化硅更加有用 ,这一技术被称为金属诱导横向晶化 (MILC :metal inducedlateralcrystallization)技术 .通过对结晶动力学过程和材料特性的研究 ,提出了可同时适用于镍覆盖区和相连非覆盖区金属诱导结晶的同一晶化机制 .虽然MILC多晶硅的材料特性明显优于固相晶化多晶硅的材料特性 ,薄膜晶体管沟道中存在MIC/MILC的界面所形成的横向晶界会明显的降低其性能 .若将这些界面从沟道中去除掉 ,即可获得可满足液晶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显示器进行系统集成所需的高性能器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诱导晶化 多晶硅 薄膜晶体管 显示器 低温电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金属诱导多晶硅薄膜的低温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传珍 杨伯梁 +6 位作者 李牧菊 吴渊 张玉 廖燕平 王大海 黄锡珉 邱法斌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45-48,共4页
利用 Ni金属诱导晶化 ( Metal Induced Crystallization,MIC)的方法制备 p- Si薄膜 .XRD,Raman光谱研究结果表明 ,a- Si/ Ni经 440℃ 2 h以上退火处理后 ,形成多晶相结构 .用 SEM,XPS等分析手段对薄膜的结构进行分析 ,并对金属
关键词 多晶硅薄膜 低温制备 退火 金属诱导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组分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介质阻挡放电固氮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坤 尹远 +2 位作者 耿文强 夏昊天 李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1-191,共11页
为了促进介质阻挡放电(DBD)协同催化固氮效果,制备了不同组分Mn/Co/W元素的单一型、二元和三元复合型负载催化剂,并将催化剂置入DBD气隙中进行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固氮反应.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EDS)表征... 为了促进介质阻挡放电(DBD)协同催化固氮效果,制备了不同组分Mn/Co/W元素的单一型、二元和三元复合型负载催化剂,并将催化剂置入DBD气隙中进行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固氮反应.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EDS)表征了催化剂的性质,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液相中的总氮浓度.结果表明,填充催化剂实验组比未填充催化剂组的总氮浓度明显提升.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有/无催化剂填充两种情况下DBD的气相产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填充催化剂能促进空间内NO_(2)和N_(2)O_(5)的生成.通过DBD气相链式反应和催化原理揭示了总氮浓度得以提升的原因,是由于催化剂在等离子协同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氧空位,使得NO_(x)充分氧化.多元复合型催化剂能在单一型的基础上,通过金属元素价态的变换和能量的传递进一步促进固氮效果,三元复合型催化剂Mn_(3)WCo/γ-Al_(2)O_(3)在电压为22 kV时的固氮最高总氮浓度为119.13 mg/L,较未填充催化剂组的最大值提升了71.61%,能耗降低了21.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低温等离子体固氮 等离子体协同催化 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Pd-TiO_(2)/Ti金属丝网催化剂CO-SCR性能及其反应机理
11
作者 刘婷婷 杨柳 +4 位作者 刘付浩 李馨宇 何函泽 李晶 刘宝丹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34-144,155,共12页
目的构建具有优异低温活性的CO-SCR催化体系,探索Cu引入对Pd基催化剂电子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影响机制。通过调控Cu与Pd之间的协同作用,优化催化剂对CO和NO的吸附行为,从而提升NOx转化效率及N2选择性等,为高效低温脱硝催化剂的设计提供理... 目的构建具有优异低温活性的CO-SCR催化体系,探索Cu引入对Pd基催化剂电子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影响机制。通过调控Cu与Pd之间的协同作用,优化催化剂对CO和NO的吸附行为,从而提升NOx转化效率及N2选择性等,为高效低温脱硝催化剂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方法通过微弧氧化、碱热处理、水热反应、离子交换和共沉淀等方法,成功制备了一种基于钛网支撑的CuPd-TiO_(2)/Ti整体式催化剂,并用于低温CO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结果测试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展示出了卓越的低温催化性能,主要得益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优良的分散性以及Cu-Pd合金的催化活性。与单一Pd催化剂相比,CuPd-TiO_(2)/Ti催化剂表现出更强的NO吸附能力和更高的N2选择性。在120℃时,该催化剂实现了100%的NO_(x)转化率,并在200℃时达到100%的N_(2)选择性。此外,该催化剂在长期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抗硫能力。结论基于XPS、H_(2)-TPR和原位DRIFTS等表征技术,探讨了Cu-Pd合金的形成机制及其在反应过程中的催化机理。研究发现,Cu的引入通过电子转移促进Pd0物种的形成,提高其在TiO_(2)表面的分散性,并优化CO与NO的吸附行为,从而协同提升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和整体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Pd合金催化剂 金属丝网 CO-SCR 低温活性 氧化物 原位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溶液法的规则排列连续晶畴的金属诱导多晶硅薄膜及薄膜晶体管(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淑云 孟志国 +1 位作者 王文 郭海成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3-338,共6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金属诱导多晶硅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预设规则化晶核定位孔和镍源补充孔与溶液浸蘸技术的结合。以定位孔为晶化的起始点,晶化过程中消耗的镍可通过分布在周边的镍源补充孔中的镍给予补充。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晶核定位孔中... 介绍了一种新的金属诱导多晶硅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预设规则化晶核定位孔和镍源补充孔与溶液浸蘸技术的结合。以定位孔为晶化的起始点,晶化过程中消耗的镍可通过分布在周边的镍源补充孔中的镍给予补充。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晶核定位孔中的初始镍量,使整个多晶硅薄膜中不存在明显的高镍含量区。即包括晶核定位孔、镍源补充孔在内的整个多晶硅薄膜区域内,能形成连续晶畴的多晶硅薄膜,都可作为高质量TFT的有源层。根据晶核定位孔分布形式的不同,可以设计成规则、重复的分布形式,获得正六边形的蜂巢晶体薄膜和准平行晶带晶体薄膜。这些规则形成的晶畴形状与尺寸相同,可准确地控制晶化的过程,具有晶化时间的高可控性和工艺过程的高稳定性,故而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利用些技术,当温度为590 ℃时,可将晶化时间缩短至2 h之内。用这种多晶硅薄膜为有源层,所得多晶硅TFT的场效应迁移率典型值为~55 cm2/V.s ,亚阈值斜摆幅为0 .6 V/dec ,开关电流比为~1×107,开启电压为-3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诱导晶化 规则排列连续晶畴 薄膜晶体管 低温多晶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多晶硅薄膜的制备评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定宇 蒋孟衡 杨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8-301,共4页
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TPS-TFT)驱动技术是实现大尺寸全彩平板显示的必由之路。然而,传统的低温多晶硅薄膜制作工艺存在着工序复杂、薄膜均匀性差、可能有金属污染且造价昂贵等问题。因此,有必要研发新一代的低温多晶硅薄膜制备工艺以... 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TPS-TFT)驱动技术是实现大尺寸全彩平板显示的必由之路。然而,传统的低温多晶硅薄膜制作工艺存在着工序复杂、薄膜均匀性差、可能有金属污染且造价昂贵等问题。因此,有必要研发新一代的低温多晶硅薄膜制备工艺以期进一步提高薄膜质量,降低驱动成本。本文首先介绍了金属诱导横向晶化法(MILC)和准分子激光晶化法(ELA)制备低温多晶硅薄膜的原理,分析了两者各自的优缺点。接着,重点阐述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ICP-CVD)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并介绍了目前ICP-CVD在低温多晶硅薄膜制备上所取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多晶硅薄膜 金属诱导横向晶化 准分子激光晶化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低温脱硝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慧茹 孙中豪 赵毅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6-252,共7页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因其独特的结构作为催化剂应用于SCR系统表现出较好的低温脱硝效果和较强的抗SO2、抗H2O性能。综述了几种较典型的MOFs催化剂及其改性产物的低温催化性能,以及MOFs材料应用于SCR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对含有两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因其独特的结构作为催化剂应用于SCR系统表现出较好的低温脱硝效果和较强的抗SO2、抗H2O性能。综述了几种较典型的MOFs催化剂及其改性产物的低温催化性能,以及MOFs材料应用于SCR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对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的复合MOFs材料的深入研究,是开发稳定性更高、抗SO2抗H2O能力更强的MOFs催化剂的重要思路;此外,对有机组成部分进行改性,提高有机配体的热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 低温脱硝 有机金属骨架材料 选择性催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催化氧化氯苯类有机物的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彦丽 王慧 +1 位作者 吴少华 郝艳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3-246,共4页
低温催化氧化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氯苯类挥发性有机物降解技术之一,过渡金属氧化物由于具有良好的低温氧化活性和抗氯中毒能力而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低温氧化氯苯类有机物催化剂最新的研究进展,从催化剂活性、产物选择性、催化剂稳定... 低温催化氧化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氯苯类挥发性有机物降解技术之一,过渡金属氧化物由于具有良好的低温氧化活性和抗氯中毒能力而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低温氧化氯苯类有机物催化剂最新的研究进展,从催化剂活性、产物选择性、催化剂稳定性这3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活性组分、助剂、载体等因素的影响,以期明晰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研发的重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苯类有机物 低温催化氧化 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还原氮氧化物的方法及系统 被引量:1
16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4-164,共1页
一种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还原氮氧化物的方法及系统,特别适用于富氧气氛废气中NO的处理。其特征是,首先将氮氧化物和有机化合物还原剂通过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进行活化,然后通过放置有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催化反应床,最终将... 一种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还原氮氧化物的方法及系统,特别适用于富氧气氛废气中NO的处理。其特征是,首先将氮氧化物和有机化合物还原剂通过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进行活化,然后通过放置有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催化反应床,最终将氮氧化物还原成氮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 还原剂 系统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低温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反应器 有机化合物 催化技术 催化反应 氧气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Fe氧化物催化剂与其改性分子筛催化剂在NH3-SCR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乾蔚 王学涛 +1 位作者 胡海鹏 苏晓昕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79,共9页
NH3-SCR技术脱除燃煤电厂NOx污染物是目前国际上研究最成熟、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技术,该技术的核心——脱硝催化剂的选择,已经成为国内外工作者们的研究热点。鉴于V基脱硝催化剂的有毒、热稳定性差等缺陷,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Cu、Fe过... NH3-SCR技术脱除燃煤电厂NOx污染物是目前国际上研究最成熟、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技术,该技术的核心——脱硝催化剂的选择,已经成为国内外工作者们的研究热点。鉴于V基脱硝催化剂的有毒、热稳定性差等缺陷,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Cu、Fe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以及其改性分子筛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较为全面地总结了不同类型的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反应温度、催化效率等。探讨了现有Cu、Fe氧化物催化剂以及改性分子筛中存在的中低温活性与抗硫、抗水性能等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SCR 过渡金属氧化物 金属改性分子筛 催化剂 脱硝 低温活性 抗硫抗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诱导非晶硅薄膜低温晶化及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饶瑞 徐重阳 +3 位作者 王长安 赵伯芳 周雪梅 曾祥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7-448,共2页
介绍了一种非晶硅薄膜低温晶化的新工艺———金属诱导非晶硅薄膜低温晶化。在非晶硅膜上蒸镀金属铝薄膜 ,而后于氮气保护中退火 ,实现了非晶硅薄膜的低温 ( <60 0℃ )晶化。利用X射线衍射、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等测试方法 ,研究了... 介绍了一种非晶硅薄膜低温晶化的新工艺———金属诱导非晶硅薄膜低温晶化。在非晶硅膜上蒸镀金属铝薄膜 ,而后于氮气保护中退火 ,实现了非晶硅薄膜的低温 ( <60 0℃ )晶化。利用X射线衍射、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等测试方法 ,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对非晶硅薄膜低温晶化的影响 ,确定了所制备的是多晶硅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诱导 非晶硅薄膜 低温晶化 多晶硅薄膜 结构 铝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土金属对MnO_x-CeO_2/ZrO_2-PILC催化剂SCR活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沈伯雄 陈建宏 +1 位作者 姚燕 胡国丽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87-1491,共5页
采用浸渍法模拟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MnOx-CeO2/ZrO2-PILC的碱土金属中毒特性,研究了碱土金属及其负载量对中毒程度的影响。实验表明,钙/镁的添加会引起催化剂中毒,催化剂中毒失活程度与碱土金属的负载量有关。运用X射线衍射(X... 采用浸渍法模拟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MnOx-CeO2/ZrO2-PILC的碱土金属中毒特性,研究了碱土金属及其负载量对中毒程度的影响。实验表明,钙/镁的添加会引起催化剂中毒,催化剂中毒失活程度与碱土金属的负载量有关。运用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氮气吸脱附及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对新鲜催化剂以及碱土金属中毒后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钙/镁中毒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降低、催化剂氧化还原性和表面酸性减少,进而造成催化剂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 锆基层柱黏土 氧化 氧化 碱土金属氧化物 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SCR脱硝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0
作者 赵毅 孙中豪 曾韵洁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低温SCR技术可减少由高温和高尘引起的SCR催化剂的磨损、堵塞等。通过综述各类低温脱硝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载体、活性中心对脱硝率的影响和相关脱硝机理,总结了低温脱硝技术存在的问题并阐明了... 低温SCR技术可减少由高温和高尘引起的SCR催化剂的磨损、堵塞等。通过综述各类低温脱硝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载体、活性中心对脱硝率的影响和相关脱硝机理,总结了低温脱硝技术存在的问题并阐明了后续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脱硝 催化剂 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