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孪生对热轧AZ31镁合金中低温变形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刘俊伟 陈振华 +1 位作者 陈鼎 李贵发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4,共5页
研究了热轧AZ31镁合金板材中低温变形(室温~573K)时孪生所导致的硬化和软化效果,并结合金相显微技术(OM)和透射电子显微技术(TEM)对相关变形机理及孪生类型进行判断。结果发现,有较强基面织构特征的AZ31镁合金板材在室温~573K变形过程... 研究了热轧AZ31镁合金板材中低温变形(室温~573K)时孪生所导致的硬化和软化效果,并结合金相显微技术(OM)和透射电子显微技术(TEM)对相关变形机理及孪生类型进行判断。结果发现,有较强基面织构特征的AZ31镁合金板材在室温~573K变形过程中{10ī1}压缩孪晶起主要作用,同时也存在少量的基面滑移。变形温度越高,变形速率越小,孪晶数量也逐渐减少。中低温变形时AZ31镁合金轧制板材中的压缩孪晶和二次孪晶同时起软化作用与硬化作用,但硬化作用大于软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孪生 低温变形 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碳钢低温变形流动应力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光 万伦 罗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0-14,共5页
超低碳钢铁素体在低温变形条件下,变形金属很难发生动态再结晶。一般可用常规流动应力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或者动态回复模型来描述该种变形条件下的金属流动应力。通过一种Ti-IF超低碳钢低温变形热模拟实验,对上述3种流动应力模型进行对... 超低碳钢铁素体在低温变形条件下,变形金属很难发生动态再结晶。一般可用常规流动应力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或者动态回复模型来描述该种变形条件下的金属流动应力。通过一种Ti-IF超低碳钢低温变形热模拟实验,对上述3种流动应力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动态回复模型具有最高的预报精度。在超低碳钢低温变形模拟计算和实际设定计算时,应优先选用动态回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钢 低温变形 流动应力 动态回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Mn-7Cr-0.6Mo-0.3N奥氏体钢低温变形与断裂的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郑炀曾 付瑞东 任一宾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313-316,共4页
测定了32Mn-7Cr-0.6Mo-0.3N奥氏体钢77K温度下的力学性能、组织稳定性,并研究了其低温变形和断裂行为。结果表明:该钢具有很好的低温强度和韧性以及高的组织稳定性。由于氮原子的影响以及在低温变形过程中产生的滑移带、形变李... 测定了32Mn-7Cr-0.6Mo-0.3N奥氏体钢77K温度下的力学性能、组织稳定性,并研究了其低温变形和断裂行为。结果表明:该钢具有很好的低温强度和韧性以及高的组织稳定性。由于氮原子的影响以及在低温变形过程中产生的滑移带、形变李晶、位错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该钢具有较高的加工硬化率和高的均匀延伸率。该钢于77K发生沿(111)历发生穿晶断裂,沿晶断裂被完全抑制。77K断口为韧窝占主导并混有少量准解理小刻面的韧性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奥氏体钢 低温变形 断裂 穿晶断裂 断口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素体与碳化物双相组织低温变形对低碳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4
作者 李维娟 杜林秀 +2 位作者 张红梅 刘相华 王国栋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13,18,共4页
用Gleeble150 0热模拟机对宝钢SS4 0 0钢的铁素体与碳化物双相组织在 60 0°C进行了变形 ,用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进行组织观察。结果表明 :铁素体发生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 ,变形后加热到 80 0°C铁素体发生静态回复与静... 用Gleeble150 0热模拟机对宝钢SS4 0 0钢的铁素体与碳化物双相组织在 60 0°C进行了变形 ,用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进行组织观察。结果表明 :铁素体发生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 ,变形后加热到 80 0°C铁素体发生静态回复与静态再结晶 ,加热到 90 0°C ,保温 30s获得平均直径大约 10 μm的细小奥氏体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 碳化物 低碳钢 回复 再结晶 低温变形 金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变形与低温成矿作用讨论——以贵州某些汞、金矿床为例
5
作者 杜定全 杨国桢 朱立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8-10,共3页
低温变形是变形岩石清楚地保持原岩组构的非均匀变形。在低温变形的岩石中,可见物质的旋转、破裂、压溶及颗粒规模的晶体塑性。这种变形主要反映穿粒(Transgranu-lar)机制。在低温变形中晶体塑性变形的特征主要表现有:双晶片(这Twin Lam... 低温变形是变形岩石清楚地保持原岩组构的非均匀变形。在低温变形的岩石中,可见物质的旋转、破裂、压溶及颗粒规模的晶体塑性。这种变形主要反映穿粒(Transgranu-lar)机制。在低温变形中晶体塑性变形的特征主要表现有:双晶片(这Twin Lamellae)、变形带(Deformation bands)和波状消光等。Groshong(1988)指出,在低温变形中,晶体塑性应变的上限是20%[1]。低温变形实际是一种脆性或半脆性变形。他(19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变形 低温成矿作用 汞矿 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IP钢低温塑性变形机理的原位电镜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符晓倩 余倩 陈江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本文采用透射电镜中的原位低温拉伸测试技术,进行了-50℃、-120℃及-180℃下孪晶诱导塑性变形(TWIP)钢均匀塑性变形阶段的变形缺陷行为分析,研究了温度变化对于TWIP钢中的位错滑移与孪生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TWIP钢在-50℃下激活了常... 本文采用透射电镜中的原位低温拉伸测试技术,进行了-50℃、-120℃及-180℃下孪晶诱导塑性变形(TWIP)钢均匀塑性变形阶段的变形缺陷行为分析,研究了温度变化对于TWIP钢中的位错滑移与孪生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TWIP钢在-50℃下激活了常规滑移之外的其它滑移系;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TWIP钢中位错活性未发生明显下降,特别是需要热激活辅助的位错交滑移在-180℃下仍可发生。同时研究结果说明,低温下TWIP钢强塑性的保持由多种变形机制共同协调作用:形变孪生、孪晶与位错相互作用、位错交滑移及其引起的位错相互作用,本质是其孪生行为与位错滑移的活性同时得到了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P钢 原位电镜 低温变形 位错滑移 形变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基合金低温超塑性变形的力学行为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俊红 黄伯云 +1 位作者 贺跃辉 孟力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42-447,共6页
采用恒应变速率和应变速率递增实验研究了Ti 48Al 2Cr 0.2Mo(摩尔分数,%)合金在常压空气中的低温超塑性变形力学行为,并且探讨了TiAl基合金的低温超塑性变形机理。研究结果表明,TiAl基合金的变形组织具有良好的空气中低温超塑性变形性... 采用恒应变速率和应变速率递增实验研究了Ti 48Al 2Cr 0.2Mo(摩尔分数,%)合金在常压空气中的低温超塑性变形力学行为,并且探讨了TiAl基合金的低温超塑性变形机理。研究结果表明,TiAl基合金的变形组织具有良好的空气中低温超塑性变形性能。在t=900℃,ε·=5×10-4s-1时,伸长量δ达到最大值为413%,即使在较低的温度(t=800℃)和较高的应变速率(ε·=1×10-3s-1)下变形,伸长量δ值仍然超过300%。在整个变形区间m值均大于0.3,mmax为0.78。当t>900℃或ε·<5×10-4s-1时,剧烈氧化导致超塑性变形性能的恶化和脆性断裂。在900~950℃之间,TiAl基合金超塑性变形的热激活机制发生转变。实验测得TiAl基合金在800~900℃时超塑性变形的热激活能为Qav=178kJ/mol,这个数值介于γ TiAl的蠕变体积激活能和TiAl基合金的空位迁移能之间,而接近于后者,因此,TiAl基合金低温超塑性变形的速率控制机制是晶界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基合金 低温超塑性变形 力学行为 速率控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95铝合金中温变形条件下的静态再结晶机理及动力学
8
作者 张京京 易幼平 +3 位作者 黄始全 何海林 董非 王当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0-178,共9页
具有高强度、低密度的2195铝合金是航空航天构件减重的首选材料。2195铝合金在中温热变形过程中常会伴随着静态再结晶的发生,静态再结晶晶粒对材料最终的力学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工作采用热压缩试验、硬度测试、EBSD和XRD测试技... 具有高强度、低密度的2195铝合金是航空航天构件减重的首选材料。2195铝合金在中温热变形过程中常会伴随着静态再结晶的发生,静态再结晶晶粒对材料最终的力学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工作采用热压缩试验、硬度测试、EBSD和XRD测试技术研究了静态再结晶晶粒判别方法,研究了不同变形温度(160~240℃)和不同保温时间(0~30 s)对静态再结晶行为和位错演变行为的影响,探明了静态再结晶的演变机理。结果表明,晶粒平均取向差角度分布值(GOS值)小于或等于0.4°的晶粒为静态再结晶晶粒;当变形温度为160~240℃、应变速率为0.01 s^(-1)以及变形程度为30%时,随着保温时间t(t<20 s)延长,静态再结晶增加,晶粒尺寸逐渐增大。然而,当变形温度为240℃、保温时间大于20 s时,静态再结晶晶粒没有明显增加,仅有略微长大。在静态保温过程中,160℃的变形样品比200℃的变形样品能够更快、更易形成细小静态再结晶晶粒。基于以上研究规律,建立了2195铝合金中温变形条件下的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本研究对优化2195铝合金热变形和热处理工艺参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95铝合金 低温变形 静态再结晶 再结晶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铝合金锻件组织均匀性的低温小变形调控 被引量:5
9
作者 胡建良 王欢 +3 位作者 薄宏 吴秀江 黄始全 金淼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60-2569,共10页
为解决大型铝合金航空结构件在传统热模锻工艺下出现的表层心部组织不均匀问题,采用低温小变形工艺对锻件的组织均匀性进行调控。利用热/力模拟实验机、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实验手段研究低温小变形工艺对高强铝合金锻件晶... 为解决大型铝合金航空结构件在传统热模锻工艺下出现的表层心部组织不均匀问题,采用低温小变形工艺对锻件的组织均匀性进行调控。利用热/力模拟实验机、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实验手段研究低温小变形工艺对高强铝合金锻件晶粒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锻件的动态回复加剧,小角度晶界含量先增加后减少,位错形态经历位错缠结、位错胞,以及位错胞合并长大形成亚晶的过程。经过变形温度为200℃、变形量为20%的低温小变形及固溶处理后,锻件表层晶粒得到了有效细化。最终,获得高强铝合金锻件组织均匀性的低温小变形调控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变形 静态再结晶 位错形态 组织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50铝合金模锻件组织均匀性的低温小变形调控及模型构建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梦晓 胡建良 +2 位作者 王欢 赵子寒 金淼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5-141,共7页
为解决大型铝合金航空结构件在传统热模锻工艺下出现的表层和心部组织不均匀问题,采用低温小变形工艺对锻件的组织均匀性进行了调控。利用热/力模拟试验机和电子背散射衍射等实验手段研究了低温小变形工艺和固溶处理对高强铝合金锻件晶... 为解决大型铝合金航空结构件在传统热模锻工艺下出现的表层和心部组织不均匀问题,采用低温小变形工艺对锻件的组织均匀性进行了调控。利用热/力模拟试验机和电子背散射衍射等实验手段研究了低温小变形工艺和固溶处理对高强铝合金锻件晶粒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包含位错密度参数的7050铝合金锻件表层静态再结晶模型。利用模型计算所得的静态再结晶体积分数与实验值吻合程度较高,说明所建立的静态再结晶模型能够准确描述7050铝合金锻件表层的静态再结晶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均匀性调控 低温变形 位错密度 静态再结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层错能奥氏体钢的变形硬化特点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旺峰 陈瑜眉 朱金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5-27,36,共4页
研究了低层错能奥氏体不锈钢和高锰钢低温下的变形行为,根据两者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硬化阶段的相似性,提出曲线由基体硬化、行为软化和结构硬化三部分合成,应力应变曲线的上凹特征是软化主导与硬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了两种材料变形过... 研究了低层错能奥氏体不锈钢和高锰钢低温下的变形行为,根据两者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硬化阶段的相似性,提出曲线由基体硬化、行为软化和结构硬化三部分合成,应力应变曲线的上凹特征是软化主导与硬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了两种材料变形过程的相似性与不同点及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软化 结构硬化 不锈钢 高锰钢 低温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345钢低温形变微纳米级铁素体制备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蕾 李学通 +1 位作者 王敏婷 杜凤山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39-44,共6页
为了充分激发钢材自主控制晶粒的潜力,以Q345为研究对象,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低温大塑性平面变形实验,研究了低温大变形下制备微纳米级晶粒的工艺条件。实验中变形温度为500~700℃,应变速率为0.01~1 s1,并借助数值模拟... 为了充分激发钢材自主控制晶粒的潜力,以Q345为研究对象,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低温大塑性平面变形实验,研究了低温大变形下制备微纳米级晶粒的工艺条件。实验中变形温度为500~700℃,应变速率为0.01~1 s1,并借助数值模拟技术确定出了单道次平面压缩实验最大可产生4.0以上的塑性应变。根据实验金相分析结果,得出了Q345钢低温大变形下铁素体晶粒细化以动态再结晶为主和晶粒尺寸与因子的关系,且获得的铁素体晶粒尺寸小于1 m。实验结果表明,Q345钢低温大塑性形变制备微纳米级铁素体组织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塑性应变 低温变形 因子 低碳钢 微纳米晶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低温急冷大压下细化铁素体组织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红梅 刘相华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1-434,共4页
以SS40 0为研究对象 ,在Gleeble1 5 0 0热模拟机上 ,测定了在 85 0℃未变形及变形的奥氏体CCT曲线 ,研究了低温急冷大变形条件下变形温度、应变量、过冷度对铁素体变形行为以及对铁素体晶粒细化的影响·结果发现通过采用低温大变形... 以SS40 0为研究对象 ,在Gleeble1 5 0 0热模拟机上 ,测定了在 85 0℃未变形及变形的奥氏体CCT曲线 ,研究了低温急冷大变形条件下变形温度、应变量、过冷度对铁素体变形行为以及对铁素体晶粒细化的影响·结果发现通过采用低温大变形可以得到平均晶粒直径约为 1 86μm的细小的铁素体组织 ,铁素体体积分数可达 85 %以上 ,在铁素体晶内和边界有碳化物析出·研究表明 ,低温、急冷、大变形可以有效地提高铁素体形核的驱动力 ,增加铁素体形核率 ,使晶粒大大地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变形 铁素体 形变诱导相变 碳化物 过冷度 晶粒细化 SS400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火20CrMnMo合金钢工件液氮冷装工艺研究
14
作者 杨宏 李自力 +2 位作者 范小斌 李申 张忠强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0,共8页
已有生产线上对于合金材料为淬火后的20CrMnMo的工件冷装工艺仍以经验工艺参数为指导,导致冷装工艺装备缺乏系统性设计方法,亟需揭示装配工件温度和变形量的时变规律。文章通过实验研究了淬火后的20CrMnMo材料的低温热物性,以此为基础,... 已有生产线上对于合金材料为淬火后的20CrMnMo的工件冷装工艺仍以经验工艺参数为指导,导致冷装工艺装备缺乏系统性设计方法,亟需揭示装配工件温度和变形量的时变规律。文章通过实验研究了淬火后的20CrMnMo材料的低温热物性,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几种典型工件在冷装配工艺流程中的温度和变形量随时间的变化行为。结果显示,相同工况下,工件温度变化率和形变速率都随工件尺寸增加而增大;通过实验验证了工件温度及变形的时变规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根据工件的加工误差和装配精度要求,实现冷装工艺装配时间的精准预测,研究结果将为材料热物性研究和冷装工艺关键参数的精准设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CrMnMo低温热物性 冷装工艺 低温变形 有限元分析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formation simulation of low-temperature high-speed extrusion for 6063 Al alloy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孟君 何钊 +2 位作者 武星星 李彩文 李光耀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5期881-887,共7页
The hot compression test of 6063 Al alloy was performed on a Gleeble-1500 thermo-simulation machine, and the forming of 6063 rod cxtrudate in low-temperature high-speed extrusion was simulated with extrusion ratio of ... The hot compression test of 6063 Al alloy was performed on a Gleeble-1500 thermo-simulation machine, and the forming of 6063 rod cxtrudate in low-temperature high-speed extrusion was simulated with extrusion ratio of 25 on the platform of DEFORM 2D successfully. From the compress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flow stress model of this Al alloy is obtained which could be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 in the simulation of low-temperature high-speed extrusion process. From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there is a higher strain concentration at the entrance of the die and the exit temperature reaches up to 522 ℃ in low-temperature high-speed extrusion, which approaches to the quenching temperature of the 6063 Al allo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w-temperature high-speed extrusion method as a promsing one can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3 Al alloy hot deformation low-temperature high-speed extrusion constitutive equ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t-compression behavior of Al-1Mn-1Mg alloy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新明 徐敏 +1 位作者 唐建国 欧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3期425-430,共6页
The hot-compression of Al-IMn-IMg (mass fraction, %) alloy sample was carried out on a Gleeble-1500 thermo-simulator at deformation temperatures from 320 to 400 ℃ and strain rates from 0.1 to 10 s 1 by total strain... The hot-compression of Al-IMn-IMg (mass fraction, %) alloy sample was carried out on a Gleeble-1500 thermo-simulator at deformation temperatures from 320 to 400 ℃ and strain rates from 0.1 to 10 s 1 by total strain of 1.4. Microstructure and texture evolution of the hot-compressed alloy were investigated by optical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flow stress a,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T and strain rate ε can be expressed in the form of βσ = lnε+Q/(RT)-lnA. The threshold value of In Z (Z is Zener-Hollomon parameter) characterizing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DRX) is 46, below which the DRX takes place. A strong P orientation {011}(455) associated with a weak cube orientation { 100} (001) is found in the recrystallized sample during hot-com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1 Mn-1 Mg alloy hot-compression dynamic recovery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TEX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yogenic forging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n surface coarse grain microstructure in H-shaped 7050 aluminum forgings
17
作者 ZHAO Zi-han YI You-ping +2 位作者 HU Jian-liang HUANG Shi-quan HE Hai-l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6期2009-2021,共13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ifferences in microstructural control between cryogenic forging combined with pre-deformation(PCF)and traditional thermal forging(TTF)for 7050 aluminum forgings intended for aerospace appl...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ifferences in microstructural control between cryogenic forging combined with pre-deformation(PCF)and traditional thermal forging(TTF)for 7050 aluminum forgings intended for aerospace applications.The PCF process,utilizing cryogenic deformation,significantly refines the coarse grains at the surface of the forgings,resulting in a finer and more uniform microstructure,thereby effectively addressing the issue of surface coarse grains associated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PCF process can accumulate higher stored energy,facilitating static recrystallization(SRX)during subsequent heat treatment and enhancing the microstructural uniformity.Utilizing various analytical techniques,including optical microscopy(OM),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This study reveals the superiority of the PCF process in terms of strain accumulation,dislocation density,and grain refinement.In conclusion,this method offers advantages in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and microstructural uniformity of 7050 aluminum forgings,present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applications in the aluminum forging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50 aluminum alloy cryogenic forging coarse grains dislocation density stored ener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