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低温协同超高压脲包法分离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饱和脂肪酸工艺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袁野
潘见
+3 位作者
孙艳辉
徐金凤
赵斌
谢慧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期882-885,共4页
[目的]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高效分离出饱和脂肪酸。[方法]试验采用低温协同超高压脲包法,以棕榈酸乙酯的残留率和质量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冷藏温度、冷藏时间和超高压处理压力3个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以正交试验法...
[目的]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高效分离出饱和脂肪酸。[方法]试验采用低温协同超高压脲包法,以棕榈酸乙酯的残留率和质量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冷藏温度、冷藏时间和超高压处理压力3个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以正交试验法对该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试验表明,低温协同超高压脲包法分离大豆油脱臭馏出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冷藏温度4℃,冷藏时间90 min,压力300 MPa。在此条件下,棕榈酸乙酯的残留率为21.87%,质量从137.31 g减少到30.03 g。[结论]经过低温冷藏处理后,采用超高压脲包法可有效分离出大豆油馏出物中的饱和脂肪酸,为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脲包
低温协同
大豆油脱臭馏出物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NPSC体系下Ti/HZSM-5在线催化裂解生物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樊永胜
赵卫东
+3 位作者
蔡忆昔
李小华
陈玉炜
金丽珠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5-715,共11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对HZSM-5进行了Ti负载改性,利用SEM(EDS)、XRD、BET和Py-IR对Ti/HZSM-5进行了表征;建立了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Non-thermal plasma synergistic catalysis,NPSC)体系,并在该体系下利用Ti/HZSM-5进行了在线催化裂解生物...
采用离子交换法对HZSM-5进行了Ti负载改性,利用SEM(EDS)、XRD、BET和Py-IR对Ti/HZSM-5进行了表征;建立了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Non-thermal plasma synergistic catalysis,NPSC)体系,并在该体系下利用Ti/HZSM-5进行了在线催化裂解生物油的研究,分析了"三效"(包括低温等离子体、HZSM-5本身和改性成分)催化对生物油品质以及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精制生物油产率降低,但其理化特性得到明显提升,高位热值达37.02 MJ/kg;精制生物油中烃类含量和组成均得到明显提升和改善,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协同作用,有效增强了裂解脱氧性能,烃类质量分数达89.49%,且多环芳香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明显减少,但精制生物油仍属缺氢燃料;Ti改性成分与高能放电、HZSM-5之间存在多重交互作用,较强的裂解性能使Ti/HZSM-5结焦量有所增加,并出现两类焦炭"同构化"现象,较低的(nH/nC)eff使催化剂稳定性难以得到实质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等离子体
协同
催化
生物油
Ti/HZSM-5
催化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温协同超高压脲包法分离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饱和脂肪酸工艺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袁野
潘见
孙艳辉
徐金凤
赵斌
谢慧明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生物化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期882-885,共4页
基金
安徽省科技厅农产品加工中试系统与关键技术装备研究科技计划项目(2011AKKG1121)
文摘
[目的]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高效分离出饱和脂肪酸。[方法]试验采用低温协同超高压脲包法,以棕榈酸乙酯的残留率和质量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冷藏温度、冷藏时间和超高压处理压力3个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以正交试验法对该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试验表明,低温协同超高压脲包法分离大豆油脱臭馏出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冷藏温度4℃,冷藏时间90 min,压力300 MPa。在此条件下,棕榈酸乙酯的残留率为21.87%,质量从137.31 g减少到30.03 g。[结论]经过低温冷藏处理后,采用超高压脲包法可有效分离出大豆油馏出物中的饱和脂肪酸,为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关键词
超高压脲包
低温协同
大豆油脱臭馏出物
正交试验
Keywords
Ultra-high pressure & urea adduetion
Hypothermia
Distillates from soybean oil
Orthogonal test
分类号
S509.9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NPSC体系下Ti/HZSM-5在线催化裂解生物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樊永胜
赵卫东
蔡忆昔
李小华
陈玉炜
金丽珠
机构
盐城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出处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5-715,共11页
基金
江苏省动力机械清洁能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QK17007)
盐城工学院引进人员校级科研项目(XJ201708)资助
文摘
采用离子交换法对HZSM-5进行了Ti负载改性,利用SEM(EDS)、XRD、BET和Py-IR对Ti/HZSM-5进行了表征;建立了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Non-thermal plasma synergistic catalysis,NPSC)体系,并在该体系下利用Ti/HZSM-5进行了在线催化裂解生物油的研究,分析了"三效"(包括低温等离子体、HZSM-5本身和改性成分)催化对生物油品质以及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精制生物油产率降低,但其理化特性得到明显提升,高位热值达37.02 MJ/kg;精制生物油中烃类含量和组成均得到明显提升和改善,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协同作用,有效增强了裂解脱氧性能,烃类质量分数达89.49%,且多环芳香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明显减少,但精制生物油仍属缺氢燃料;Ti改性成分与高能放电、HZSM-5之间存在多重交互作用,较强的裂解性能使Ti/HZSM-5结焦量有所增加,并出现两类焦炭"同构化"现象,较低的(nH/nC)eff使催化剂稳定性难以得到实质性提升。
关键词
低温
等离子体
协同
催化
生物油
Ti/HZSM-5
催化裂解
Keywords
non-thermal plasma synergistic catalytic (NPSC)
bio-oil
Ti/HZSM-5
catalytic cracking
分类号
TK6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生物能]
TQ35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低温协同超高压脲包法分离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饱和脂肪酸工艺研究
袁野
潘见
孙艳辉
徐金凤
赵斌
谢慧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NPSC体系下Ti/HZSM-5在线催化裂解生物油的实验研究
樊永胜
赵卫东
蔡忆昔
李小华
陈玉炜
金丽珠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