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个核桃品种低温半致死温度与抗寒性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李静 宁德鲁 +4 位作者 马婷 耿树香 肖良俊 张艳丽 潘莉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第3期73-75,共3页
以云南省12个核桃品种1年生幼苗叶片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人工低温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并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从而对不同品种的抗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均呈"S"型上升趋势,不同... 以云南省12个核桃品种1年生幼苗叶片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人工低温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并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从而对不同品种的抗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均呈"S"型上升趋势,不同品种半致死温度在-6.89^-16.37℃。12个核桃品种抗寒性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强特勒>丽53号>哈特利>云新高原>云新306>云新云林>云新301>铁核桃>维2号>三台>漾濞泡核桃>自元。这一结果与多年田间观测结果一致,说明半致死温度(LT50)可作为评价核桃抗寒性的一个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低温胁迫 相对电导率 致死温度(lt50)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低温胁迫后木芙蓉叶片电导率测定
2
作者 杨苑钊 马娇 +1 位作者 桑世叶 李秀 《现代园艺》 2025年第4期1-3,共3页
以木芙蓉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相对电导率的变化,探究了木芙蓉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利用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模型,并据此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后木芙蓉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变化明显,范围为8... 以木芙蓉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相对电导率的变化,探究了木芙蓉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利用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模型,并据此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后木芙蓉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变化明显,范围为8.37%~77.92%。0℃以上的冷害胁迫对木芙蓉叶片细胞的损害较轻,而0℃以下的冻害胁迫则对其造成严重伤害。通过Logistic方程分析,处理时长为3 d时,LT_(50)为-12.14℃;处理时长为7 d时,LT_(50)为-2.29℃。双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表明,主因子(温度和时长)及交互因子均对木芙蓉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具有显著影响。旨在为木芙蓉的引种提供理论依据,为揭示其耐寒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芙蓉 相对电导率 低温致死温度lt_(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处理后4个越橘品种部分生理指标的比较及其抗寒性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魏鑫 魏永祥 +3 位作者 郭丹 王升 张舵 刘成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2-79,共8页
以‘美登’(‘Blomidon ’)、‘北陆’(‘Northland ’)、‘蓝丰’(‘Bluecrop ’)和‘密斯梯’(‘Misty ’)4个越橘( Vaccinium spp.)品种为研究对象,对经-15℃、-20℃、-25℃、-30℃、-35℃和-40℃低温处理后各品种枝条的... 以‘美登’(‘Blomidon ’)、‘北陆’(‘Northland ’)、‘蓝丰’(‘Bluecrop ’)和‘密斯梯’(‘Misty ’)4个越橘( Vaccinium spp.)品种为研究对象,对经-15℃、-20℃、-25℃、-30℃、-35℃和-40℃低温处理后各品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 REC)、丙二醛( MDA)含量、过氧化物酶( POD)和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以及各指标的增长量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建立各品种REC值与温度的Logistic方程并获得各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 LT50),初步确定各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经不同低温处理后,各品种枝条的REC 值以及 POD 和 CAT 活性总体上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10℃),MDA含量极显著或显著(P〈0.05)高于对照。随处理温度降低,各品种枝条的REC值和MDA含量逐渐升高,但不同品种间这2个指标的变幅不同;各品种枝条的POD和CAT活性随处理温度降低呈“单峰型”曲线,但不同品种枝条POD和CAT活性的峰值及其达到峰值的处理温度均存在差异,其中,经-25℃低温处理后品种‘密斯梯’枝条的POD和CAT活性最高,而其余3个品种的POD和CAT活性经-30℃低温处理后最高。总体上,品种‘密斯梯’枝条的REC值和MDA含量增长量处于较高水平,POD和CAT活性增长量处于较低水平;而品种‘美登’枝条的REC值和MDA含量增长量则处于较低水平,POD和CAT活性增长量处于较高水平。各品种的Logistic方程拟合度为0.8622-0.9778,且各品种间的拟合度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REC值与温度的相关性极显著,其相关系数为0.9285-0.9888;品种‘密斯梯’、‘蓝丰’、‘北陆’和‘美登’的LT50值分别为-18.87℃、-26.85℃、-27.52℃和-30.83℃。综合分析结果显示:LT50值、MDA含量变化量、保护酶活性及其变化量均可作为越橘品种抗寒性的评价指标,据此初步确定供试4个越橘品种抗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美登’、‘北陆’、‘蓝丰’、‘密斯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橘 低温胁迫 生理指标 LOGISTIC方程 低温致死温度( lt50 )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低温或自然低温条件下牡竹属3种类抗寒性及生理指标的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迎春 陈双林 +1 位作者 郭子武 杨清平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19,共7页
以牡竹属(Dendrocalamus Nees)的清甜竹(D.sapidus Q.H.Dai et D.Y.Huang)、花吊丝竹〔D.minor var.amoenus(Q.H.Dai et C.F.Huang)Hsueh et D.Z.Li〕和勃氏甜龙竹〔D.brandisii(Munro)Kurz〕盆栽苗为实验材料,测定了模拟低温(0℃、-5℃... 以牡竹属(Dendrocalamus Nees)的清甜竹(D.sapidus Q.H.Dai et D.Y.Huang)、花吊丝竹〔D.minor var.amoenus(Q.H.Dai et C.F.Huang)Hsueh et D.Z.Li〕和勃氏甜龙竹〔D.brandisii(Munro)Kurz〕盆栽苗为实验材料,测定了模拟低温(0℃、-5℃、-10℃、-15℃、-20℃和-25℃)条件下3个竹种离体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伤害率,在此基础上根据Logistic方程推算出3个竹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对自然低温(15℃、10℃、5℃、3℃、0℃和-2℃)条件下3个竹种叶片的形态变化以及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和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变化也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模拟低温条件下,3个竹种离体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伤害率均随温度降低逐渐增大,且总体上与对照(25℃)有显著差异(P<0.05);根据Logistic方程推算出花吊丝竹、勃氏甜龙竹和清甜竹的LT50分别为-3.07℃、-1.83℃和-1.40℃。在日最低温度大于5℃的自然低温条件下3个竹种的叶片均能够正常生长,而随温度降低,叶片逐渐出现水浸斑点、失绿等症状直至干枯脱落,其中清甜竹叶片伤害症状最重;在自然低温条件下,随日最低气温的降低,3个竹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则逐渐升高、MDA含量和SOD活性总体上均呈波动的趋势;与日最低气温15℃相比,在日最低气温-2℃条件下清甜竹叶片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降幅最大而花吊丝竹降幅最小,清甜竹叶片相对电导率最高而花吊丝竹最低。根据LT50和叶片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变化,可确定3个竹种的抗寒性均较差,其中清甜竹的耐寒能力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竹属 低温致死温度(lt50) 模拟低温 自然低温 生理指标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绣球品种耐寒性评价及主要指标筛选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慧杰 严子桢 +5 位作者 齐香玉 陈双双 冯景 金玉妍 苗艳华 邓衍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9,共9页
为了明确绣球〔Hydrangea macrophylla(Thunb.)Ser.〕品种的耐寒性及筛选耐寒性评价主要指标,对40个绣球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进行比较和耐寒性分级,在此基础上,对5℃、0℃、-5℃、-10℃、-15℃、-20℃下耐寒品种‘小町’(‘Ko... 为了明确绣球〔Hydrangea macrophylla(Thunb.)Ser.〕品种的耐寒性及筛选耐寒性评价主要指标,对40个绣球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进行比较和耐寒性分级,在此基础上,对5℃、0℃、-5℃、-10℃、-15℃、-20℃下耐寒品种‘小町’(‘Komachi’)、‘佳澄’(‘Kasumi’)、‘无尽夏’(‘Endless Summer’)和不耐寒品种‘甜蜜幻想’(‘Sweet Fantasy’)、‘灵感’(‘Inspiration’)、‘你我的情感’(‘You and Me Feelings’)叶的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进行比较,并对这些耐寒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绣球品种LT 50的波动较大,变化范围为-36.68℃~-1.87℃,其中,‘小町’的LT_(50)最低,‘佳澄’、‘平瓣’(‘Flat’)、‘蒂亚娜’(‘Tijana’)、‘塞尔玛’(‘Selma’)、‘含羞叶’(‘Elbtal’)、‘花手鞠’(‘Stockings’)、‘蓝色多瑙河’(‘Blue Danube’)和‘无尽夏’的LT_(50)均低于-20℃。40个绣球品种的耐寒性被分成不耐寒、较耐寒、耐寒和强耐寒4个等级,分别包含13、18、8和1个品种。6个代表品种的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MDA、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质(SP)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降低基本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PO活性和Pro含量与LT_(50)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1.212%,说明这4个主成分基本能够反映绣球品种的耐寒性;PPO活性、CAT活性、Pro含量和SP含量的负荷量绝对值分别在第1、第2、第3和第4主成分中最高。研究结果显示:供试绣球品种间的耐寒性差异较大,‘小町’等9个品种的耐寒性较强,能够在冬季温度偏低地区露天栽培,并可作为绣球耐寒品种选育的亲本。PPO活性、CAT活性、Pro含量和SP含量为绣球耐寒性评价的主要指标,尤其是PPO活性和Pro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球 耐寒性 低温致死温度(lt_(50))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电导率法和Logistic方程测定杨桃枝条抗寒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任惠 王小媚 +1 位作者 刘业强 苏伟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2-667,共6页
利用半致死温度(LT50)探讨广西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选育出的大果甜杨桃1号、大果甜杨桃3号、大果甜杨桃4号与土种酸杨桃品种枝条的抗寒适应性和抗寒能力。以3、5、7年树龄杨桃枝条为试材,分别进行4、2、0、-2、-4、-6℃不同温度的低温胁迫... 利用半致死温度(LT50)探讨广西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选育出的大果甜杨桃1号、大果甜杨桃3号、大果甜杨桃4号与土种酸杨桃品种枝条的抗寒适应性和抗寒能力。以3、5、7年树龄杨桃枝条为试材,分别进行4、2、0、-2、-4、-6℃不同温度的低温胁迫处理,测定相对电导率,并拟合应用Logistic方程计算4种杨桃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对照组不作低温处理),评价这4种杨桃的抗寒性。研究结果表明,4个杨桃品种的相对电导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同一杨桃品种不同树龄之间,随树龄的增加,当年生发育枝的抗寒性增加;同一杨桃品种不同枝龄之间,随枝龄的增大,抗寒性增强。不同杨桃品种抗寒性存在差异性,抗寒性顺序依次为土种酸杨桃﹥大果甜杨桃4号﹥大果甜杨桃1号﹥大果甜杨桃3号。4个杨桃枝条的半致死温度(LT50)范围在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桃 抗寒性 电导率法 LOGISTIC方程 低温致死温度(lt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降温过程中5个常绿阔叶树种的抗寒性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薛建辉 苏敬 +1 位作者 田如男 刘金根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52-56,共5页
对自然降温过程中(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Dandy)、红花木莲〔Manglietiainsignis(Wall.)Bl.〕、浙江樟〔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var.chekiangense(Nakai)M.P.Tang et Yao〕、秃瓣杜英(Elaeocarpus glab... 对自然降温过程中(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Dandy)、红花木莲〔Manglietiainsignis(Wall.)Bl.〕、浙江樟〔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var.chekiangense(Nakai)M.P.Tang et Yao〕、秃瓣杜英(Elaeocarpus glabripetalus Merr.)和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s(Chun et C.H.Tsoong)Law〕5种常绿阔叶树种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各树种的LT50与月平均最低温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自然降温过程中,5个树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有明显变化,除乐东拟单性木兰外,其他树种的相对电导率均呈现先升后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实验期内,乐东拟单性木兰和浙江樟的LT50为-13℃^-19℃,抗寒能力较强,其他3个树种的LT50为-3℃^-11℃,抗寒能力较弱。根据LT50,可将5个树种的抗寒适应性分为抗寒性较弱期、抗寒性增强期、抗寒性最强期和抗寒性减弱期4个时期。各树种在不同月份的LT50与月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中乐东拟单性木兰的LT50与月平均最低温度极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乐东拟单性木兰和浙江樟的抗寒能力较强,在南京的适应性较强,可以广泛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降温 常绿阔叶树种 相对电导率 低温致死温度(lt50)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个红掌品种的抗寒性与耐热性评价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宏辉 顾俊杰 +2 位作者 房伟民 陈发棣 张栋梁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47,共8页
采用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评价低温条件下10个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品种的抗寒性;并在测定高温(39℃)处理48 h后各品种叶片生理指标的基础上,对这些指标的耐热系数和相关系数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 采用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评价低温条件下10个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品种的抗寒性;并在测定高温(39℃)处理48 h后各品种叶片生理指标的基础上,对这些指标的耐热系数和相关系数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10个红掌品种的耐热性。结果表明:经过-1℃、-3℃、-5℃、-7℃和-9℃的低温处理,10个品种的叶片相对电导率(REC)均逐渐增大,其中,品种‘阿拉巴马’(‘Alabama’)的REC值呈"缓慢升高—迅速升高"的趋势,其他品种的REC值均呈"缓慢升高—迅速升高—平稳升高"的趋势;依据Logistic方程获得的各品种的LT50值,10个红掌品种的抗寒性由强至弱依次排序为‘阿拉巴马’,‘皇冠’(‘Royal champion’),‘马都拉’(‘Madural’),‘甜冠军’(‘Sweet champion’),‘特伦萨’(‘Turenza’),‘阿瓦托’(‘Avento’)、‘阿瑞博’(‘Arebo’)和‘粉冠军’(‘Pink champion’),‘白冠军’(‘White champion’),‘骄阳’(‘Sierra’)。高温处理48 h对各品种叶片的生理指标均有一定影响,其中,REC值和CAT活性明显高于对照(室温)、MDA含量高于或等于对照,它们的耐热系数均大于100%;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及脯氨酸含量均低于对照,它们的耐热系数均小于100%;多数品种叶片的SOD和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PC)低于对照,耐热系数也小于100%;仅品种‘阿拉巴马’叶片的SOD和POD活性及SPC值略高于对照,耐热系数大于100%;各指标的耐热系数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1.50%,其中,第1主成分定义为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第2主成分定义为光合色素含量,第3主成分定义为膜透性。根据耐热性综合评价值,10个红掌品种耐热性由强至弱依次排序为‘阿拉巴马’、‘皇冠’、‘阿瓦托’、‘阿瑞博’、‘马都拉’、‘骄阳’、‘特伦萨’、‘粉冠军’、‘甜冠军’、‘白冠军’。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阿拉巴马’的抗寒性和耐热性均较强,可以在不同气候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掌 低温致死温度(lt50) 抗寒性 生理指标 耐热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香椿抗寒性试验 被引量:7
9
作者 杨玉珍 彭方仁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45,共4页
以河南西峡等10个种源1年生香椿为材料,研究了不同低温处理条件下离体茎段的相对电导率,并与活体茎段及自然降温过程中各种源的表现进行了分析比较。用Logistic方程拟合曲线,求出拐点温度即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作为评价各种源香椿抗... 以河南西峡等10个种源1年生香椿为材料,研究了不同低温处理条件下离体茎段的相对电导率,并与活体茎段及自然降温过程中各种源的表现进行了分析比较。用Logistic方程拟合曲线,求出拐点温度即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作为评价各种源香椿抗寒能力的参考指标。结果表明:各种源离体茎段相对电导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S"形曲线上升,其LT50最低者为山东济南种源为-7.94℃,最高者为福建霞浦种源为-3.88℃;10个种源香椿抗寒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山东济南、山东荷泽、河南西峡、陕西安康、江苏南京、四川广元、湖南洞口、湖北随州、贵州黔西南、福建霞浦,与大田自然越冬条件下各种源的表现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种源 相对电导率 低温致死温度(lt50)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韧皮部纤维形态、树皮抗拉伸性能的橡胶树耐寒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琳琳 安锋 +4 位作者 谢贵水 蒋汇川 王纪坤 彭文涛 周立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54,共8页
为探索不同品种橡胶树幼龄树耐寒性与成龄树枝条韧皮部纤维形态、树皮抗拉伸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品种橡胶树耐寒性与其相应生理、生物力学指标的相关性,从而比较不同品种橡胶树耐寒性的差异,以期建立不同品种橡胶树幼龄树茎段与成... 为探索不同品种橡胶树幼龄树耐寒性与成龄树枝条韧皮部纤维形态、树皮抗拉伸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品种橡胶树耐寒性与其相应生理、生物力学指标的相关性,从而比较不同品种橡胶树耐寒性的差异,以期建立不同品种橡胶树幼龄树茎段与成龄树枝条树皮相应指标之间的联系,并从细胞结构及树皮生物力学角度研究橡胶树耐寒性机理。以热研7-33-97、PB86、IAN873、大丰95、云研77-2等5个橡胶树品种1年生芽接苗茎段及相应品种成龄树2年生枝条树皮为材料,测定低温梯度下茎段韧皮部电导率及枝条韧皮部纤维形态、树皮抗拉伸性能指标,利用Logistic方程确定其低温半致死温度(L_(T50))的大小,得出不同品种耐寒性,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得出L_(T50)与韧皮部纤维形态指标、树皮抗拉伸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个橡胶树品种韧皮部相对电导率呈“S”形曲线变化,相对电导率与胁迫温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5个品种L_(T50)分别为-2.075℃、-2.240℃、-1.923℃、-1.900℃、-2.186℃;5个品种纤维长度在2921.013~4799.438μm,宽度在21.717~23.908μm,双壁厚度分别为11.504、10.271、10.873、12.715、10.401μm,腔直径分别为0.900、1.423、0.922、1.298、0.915μm,PB86的纤维双壁厚最小,腔直径最大;5个品种树皮厚度分别为0.709、0.564、0.886、0.935、0.774 mm,PB86的树皮厚度与其他品种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5个品种拉伸破坏荷载在4.935~11.064 N,PB86的抗拉伸强度与最大拉伸位移均为5个品种最大,分别为3.629 MPa、1.360 mm;1年生茎段韧皮部L_(T50)与成龄树2年生枝条韧皮部纤维双壁厚呈显著性正相关,与2年生树皮厚度、抗拉强度分别呈显著性正相关和显著性负相关。从细胞尺度与组织生物力学角度研究橡胶树耐寒性,以此搭建橡胶树幼龄树与成龄树联系的纽带,是橡胶树耐寒机理研究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耐寒性 韧皮部纤维形态 树皮抗拉伸性能 低温致死温度(L_(T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淇澳岛主要红树林树种抗寒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宏伟 郑松发 +1 位作者 陈燕 林耿 《广东林业科技》 2015年第2期41-46,共6页
为比较珠海淇澳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3个红树林树种的抗寒能力,采用低温胁迫处理后测算树种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抗寒性由低到高顺序依次为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无瓣... 为比较珠海淇澳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3个红树林树种的抗寒能力,采用低温胁迫处理后测算树种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抗寒性由低到高顺序依次为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无瓣海桑(海南)(S.apetala(Hainan))、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杨叶肖槿(Thespesia populnea)、无瓣海桑(珠海)(S.apetala(Zhuhai))、卤蕨(Acrostichum aureum,)、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海漆(Excoecariat agallocha)、黄槿(Hibiscus tiliaceus)、海芒果(Cerbera manghas)、秋茄(Kandelia can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低温致死温度(lt50)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石斛抗寒性生理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榕燕 钟淮钦 +2 位作者 方能炎 林兵 叶秀仙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1-116,共6页
为建立秋石斛抗寒性生理综合评价体系,选取6个秋石斛品种为材料,测定各品种的叶片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LT_(50)),同时测定抗寒性相关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保护... 为建立秋石斛抗寒性生理综合评价体系,选取6个秋石斛品种为材料,测定各品种的叶片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LT_(50)),同时测定抗寒性相关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保护酶活性等],通过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选用相对电导率、CAT活性、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这5个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法综合评价供试秋石斛抗寒性。结果表明,秋石斛不同品种的LT_(50)大小依次为D117、四面佛、三亚阳光、D128、香江美人和水芙蓉,说明水芙蓉在供试品种中抗寒性较强。隶属函数分析法评价结果显示,水芙蓉和香江美人为高抗寒品种,D128为低抗品种,三亚阳光、四面佛和D117为不抗品种,综合评价的结果与LT_(50)结果和越冬条件下的田间观测结果基本吻合,说明了该综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秋石斛抗寒性生理综合评价体系,为进一步开展秋石斛抗寒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石斛 抗寒性 致死温度(lt_(50)) 生理指标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4种海洋生物的热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任中华 宋骏杰 +1 位作者 刘永叶 曹亮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0,共10页
本研究采用动态温升实验方法,以矛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和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个基础水温(8.0、14.0、18.0、24.0和28.0℃)和9... 本研究采用动态温升实验方法,以矛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和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个基础水温(8.0、14.0、18.0、24.0和28.0℃)和9个温升速率(0.5、1.0、2.0、3.0、4.0、6.0、9.0、12.0和15.0℃/h)下4种海洋生物的半致死温度(Lethal temperature of 50%,LT_(50))。结果显示,基础水温和温升速率均能显著(P<0.05)影响实验生物的LT_(50)。特定温升速率下实验生物LT_(50)与基础水温呈正相关,即各个实验生物的LT_(50)随着基础水温的升高而升高。温升速率对实验生物LT_(50)的影响因基础水温和物种而异。本研究在动态温升实验中结合使用不同基础水温和多个温升速率,构建了海洋生物重要的热耐受性评价指标LT_(50),可广泛应用于海洋生物的热耐受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动态温升实验 致死温度(lt_(50)) 基础水温 温升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