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氨酸钠协同低温冻融促进发芽芸豆富集γ-氨基丁酸的机理研究
1
作者 徐开媛 王默涵 +7 位作者 刘金洋 安宇 李思楠 王佳 张智慧 段盛林 王颖 张璐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0-196,共7页
该研究以发芽芸豆为原料进行谷氨酸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协同低温冻融处理,对处理前后谷氨酸脱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GAD)、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和多胺氧化酶(polyamine oxidase,PAO)活性进行测定,并利用... 该研究以发芽芸豆为原料进行谷氨酸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协同低温冻融处理,对处理前后谷氨酸脱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GAD)、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和多胺氧化酶(polyamine oxidase,PAO)活性进行测定,并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对MSG协同低温冻融促进发芽芸豆富集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SG协同低温冻融可以显著促进发芽芸豆GABA的富集,处理后GABA含量为仅发芽处理组的3.33倍。发芽芸豆在MSG协同低温冻融处理后GAD活性未发生显著变化、DAO活性和PAO活性显著降低。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发现,MSG协同低温冻融会引起发芽芸豆体内氨基酸、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类代谢物质变化,并主要通过调节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途径、β-丙氨酸代谢途径、烟酸和烟酰胺代谢途、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途、丁酸代谢途径促进GABA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钠 低温冻融 发芽芸豆 γ-氨基丁酸富集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温冻融核磁共振技术的烟叶纳米孔隙结构评价
2
作者 王先颖 高鑫 +2 位作者 薛诗凡 戚大伟 吴达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4-1131,共8页
采用低温冻融核磁共振技术,结合Gibbs-Thomson效应确定液体凝固点温度与液体所处孔隙孔径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无损且非侵入式的烟叶纳米孔隙结构分析方法。以烘丝前后云南烟叶样品的B2F上部烟、C2F中部烟、X2F下部烟为对象,分析研究了烟... 采用低温冻融核磁共振技术,结合Gibbs-Thomson效应确定液体凝固点温度与液体所处孔隙孔径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无损且非侵入式的烟叶纳米孔隙结构分析方法。以烘丝前后云南烟叶样品的B2F上部烟、C2F中部烟、X2F下部烟为对象,分析研究了烟叶部位、烘丝方式与烟叶纳米孔隙分布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核磁共振信号量与样品中水分含量高度线性相关,拟合线性相关系数高于0.99,样品的核磁共振信号量直接可以反映烟叶样品中水分含量与体积的大小。烟叶纳米孔隙的孔径相对较小,且呈非均匀分布,约90%的孔隙孔径在[1.9,20.6]nm内,上部和中部烟(4.6,8.6]nm孔隙占比显著低于下部烟,而(10.6,20.6]nm孔隙占比显著高于下部烟,相较于下部烟而言孔隙结构更为疏松,孔隙结构的差异可能主要受烟叶部位、光照、营养、水分等因素的影响。烟叶经烘丝处理后纳米孔隙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气流式烘丝与滚筒式烘丝均使得较小孔径的孔隙占比提高,较大孔径的孔隙占比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核磁共振 纳米孔隙 低温冻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冻融-酶解预处理对稻秆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邓媛方 邱凌 +2 位作者 王雅君 戴本林 徐继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60-265,共6页
为利用我国寒冷地区天然冷资源,在实验室模拟低温环境(Z组:-4℃,S组:-20℃),探索低温冻融及纤维素酶液预处理对水稻秸秆中温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温度30℃、浸泡时间4 h、液固比15 m L/g条件下水稻秸秆持水力最佳。冷... 为利用我国寒冷地区天然冷资源,在实验室模拟低温环境(Z组:-4℃,S组:-20℃),探索低温冻融及纤维素酶液预处理对水稻秸秆中温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温度30℃、浸泡时间4 h、液固比15 m L/g条件下水稻秸秆持水力最佳。冷冻后解冻液中木糖质量(Z3组:6.5 g,S2组:7.2 g)大幅增加,半纤维素转化率(Z3组:24.1%,S2组:26.6%)增幅显著(p<0.05)。经纤维素酶解后其水解液中葡萄糖质量(Z3组:13.5 g,S2组:14.5 g)大幅增加,纤维素转化率(Z3组:30.9%,S2组:33.2%)增幅显著(p<0.05)。对预处理后的原料进行厌氧发酵,累计产气量最高543 m L,较CK提升73.5%(S4组),平均甲烷体积分数最高提升160.4%(S2组),且随着冷冻时间的延长(Z组48 h以上,S组24 h以上)厌氧发酵周期缩短(共19 d),产气高峰提早到来且峰值较高。过酸化现象得到有效缓解,能够更快地进入到甲烷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低温冻融 酶解 厌氧发酵 产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温冻融联合超声对生姜中姜辣素提取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于博 张瑶 +2 位作者 吴进菊 余海忠 刘松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06-209,共4页
采用超低温冻融联合超声技术提取生姜中的姜辣素,分析乙醇体积分数、冻融次数、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对姜辣素提取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超低温冻融联合超声技术提取姜辣素工艺。结果表明,姜辣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60%乙醇为... 采用超低温冻融联合超声技术提取生姜中的姜辣素,分析乙醇体积分数、冻融次数、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对姜辣素提取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超低温冻融联合超声技术提取姜辣素工艺。结果表明,姜辣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60%乙醇为提取剂,冻融2次,料液比为1 g∶15 mL,47℃超声40 min,该条件下姜辣素的提取率为2.98%,与模拟预测值3.05%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冻融 超声 提取 生姜 姜辣素 提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超低温冻融处理对灵芝孢子粉多糖提取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映明 陈爱葵 +1 位作者 彭锦红 梁美玲 《中国食用菌》 2008年第3期34-35,共2页
利用苯酚-硫酸法对破壁处理后的灵芝孢子粉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采用超低温冻融处理和超声波处理进行灵芝孢子粉破壁均具有效果好、成本低及操作简便等特点;增加冻结-解冻循环次数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多糖含量,循环次数以5次~7次为... 利用苯酚-硫酸法对破壁处理后的灵芝孢子粉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采用超低温冻融处理和超声波处理进行灵芝孢子粉破壁均具有效果好、成本低及操作简便等特点;增加冻结-解冻循环次数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多糖含量,循环次数以5次~7次为宜;将超声波处理法和超低温冻融法很好地结合起来,其多糖释放更高,效果更佳,此方法更具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粉 灵芝多糖 低温冻融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碱、氧化试剂与低温冻融联合预处理对高粱秸秆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天沛 丁为民 +2 位作者 柴喜存 郭彬彬 孙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2-500,共9页
以高粱秸秆为原料,分别研究酸、碱、氧化试剂与低温冻融联合预处理对高粱秸秆与沼泥混合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过预处理后各试验组高粱秸秆组分含量比CK对照组均有显著变化(p<0.05),木质素去除率在29.85%~41.71%之间... 以高粱秸秆为原料,分别研究酸、碱、氧化试剂与低温冻融联合预处理对高粱秸秆与沼泥混合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过预处理后各试验组高粱秸秆组分含量比CK对照组均有显著变化(p<0.05),木质素去除率在29.85%~41.71%之间,纤维素相对含量提高率在10.08%~17.27%之间,半纤维素去除率在1.30%~9.62%之间。预处理可有效改变高粱秸秆宏观和微观结构,改变高粱秸秆的组织结构特性,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的连接被打断,木质素被脱除。各试验组累积甲烷产量比CK对照组显著提高30.69%~90.28%,经5%冰乙酸和低温冻融联合预处理后的试验组在试验周期内有最大累积甲烷产量351.85 mL/(g·VS)。Logistic增长曲线方程对于高粱秸秆与沼泥混合厌氧发酵产甲烷规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可对累积甲烷产量做出合理解释和准确预测,经济性和能量分析可为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能 甲烷 厌氧发酵 曲线拟合 高粱秸秆 低温冻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水低温冻融联合预处理对高粱秸秆酶解产糖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天沛 丁为民 +1 位作者 熊佳定 王文鑫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4-110,共7页
【目的】降低预处理成本、提高秸秆预处理后的酶解效果,模拟自然界低温环境并结合氨水对高粱秸秆进行预处理。【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探究氨水低温冻融预处理中浸泡液的液固质量比、冷冻温度、冷冻时长、氨水质量分数对高粱秸秆酶... 【目的】降低预处理成本、提高秸秆预处理后的酶解效果,模拟自然界低温环境并结合氨水对高粱秸秆进行预处理。【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探究氨水低温冻融预处理中浸泡液的液固质量比、冷冻温度、冷冻时长、氨水质量分数对高粱秸秆酶解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对预处理前后高粱秸秆的成分采用范式法测定,物理化学结构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单因素试验中,浸泡液的液固质量比、冷冻温度、冷冻时长和氨水质量分数在不同水平下均显著提高了高粱秸秆酶解还原糖的产量(P<0.05)。正交试验最优预处理条件为浸泡液的液固质量比12,冷冻时长12 h,冷冻温度-10℃,氨水质量分数8%。相较于未进行预处理的秸秆,氨水低温冻融处理的秸秆半纤维素含量下降42.42%;木质素含量下降50.76%;秸秆的还原糖产量为302.87 mg·g^-1,较未预处理组提高了80.34%;纤维素结晶度提高了57.02%。【结论】氨水低温冻融预处理能有效破坏高粱秸秆木质纤维素间原有的连接结构,溶解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单体和聚合结构被破坏,提高了高粱秸秆的酶解还原糖得率以及纤维素结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秸秆 低温冻融 氨水 预处理 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混合菌修复冻融土壤PAHs污染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普聿 苏丹 +2 位作者 王鑫 王天杰 刘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62-2370,共9页
从石油污染冻融土壤中筛选出1株细菌(Pseudomonas sp.)和1株真菌(Mortierella alpina),以玉米芯为载体对混合菌进行固定化,研究低温冻融环境下,固定化混合菌对菲(Phe)和苯并[b]荧恩(BbF)污染土壤的生物强化修复作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 从石油污染冻融土壤中筛选出1株细菌(Pseudomonas sp.)和1株真菌(Mortierella alpina),以玉米芯为载体对混合菌进行固定化,研究低温冻融环境下,固定化混合菌对菲(Phe)和苯并[b]荧恩(BbF)污染土壤的生物强化修复作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Phe和BbF的降解动态,用Michaelis-Menton 与Monod动力学方程将结果进行拟合,采用高通测序分析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处理前,冻融土壤中Phe、BbF的浓度分别为(105.4±4.8)、(6.12±1.1)mg·kg^-1,60 d修复试验后,固定化混合菌可降解土壤中(56.62±3.21)%的Phe和(38.21±1.82)%的BbF,固定化混合菌对冻融环境有较好的抗性,其降解能力优于游离菌。修复试验中,稳定前期降解速率均高于稳定期降解速率。固定化混合菌的投加,提高了Phe、BbF的降解速率,缩短了Phe、BbF降解的半衰期,反应速率分别提高至2.02、0.65d^-1,半衰期分别缩短至50.17d和82.12d;改变了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其中细菌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均降低,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与细菌的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呈现负相关;细菌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和真菌鞭毛菌门(Mortierellomycota)成为主要的优势菌门,相对丰富度分别为88.72%和81.15%;细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SDR4)和真菌高山被孢霉菌(Mortierella alpina. JDR7)相对丰度分别上升至80.03%和81.15%,形成了显著的降解真菌-细菌共生优势菌株体系,明显提高了低温土壤中的PAHs污染的修复效果。固定化混合菌可广泛应用于冻融环境下土壤PAHs污染的生物强化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混合菌 土壤 微生物多样性 动力学 低温冻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溶液和冻融循环作用后白砂岩三轴压缩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晓鹏 陈有亮 +2 位作者 徐赔 钟梦琪 王乾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5期212-218,共7页
研究了不同溶液(H2O和HNO3溶液)浸泡与干燥状态下经冻融循环作用后白砂岩的力学性能。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白砂岩基本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从微观方面出发,探讨了不同溶液浸泡和冻融循环对白砂岩的损伤破坏作用。研究表明:经过酸浸泡-冻... 研究了不同溶液(H2O和HNO3溶液)浸泡与干燥状态下经冻融循环作用后白砂岩的力学性能。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白砂岩基本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从微观方面出发,探讨了不同溶液浸泡和冻融循环对白砂岩的损伤破坏作用。研究表明:经过酸浸泡-冻融、水浸泡-冻融和只经冻融处理后的白砂岩峰值应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经过酸浸泡-冻融组的白砂岩峰值应力降幅最大,水浸泡-冻融组降幅次之,说明溶液浸泡和冻融循环对白砂岩均有损伤劣化作用。只考虑溶液影响时,硝酸溶液对白砂岩的损伤程度最大。前期处理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围压的增加,白砂岩的抗压强度和塑性变形随之增大。相同围压条件下,白砂岩达到峰值应力时的变形和弹性模量的损失率随前期处理对白砂岩的损伤程度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溶液 低温冻融 三轴压缩 白砂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浆套筒力学性能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苗吉军 刘远霖 +2 位作者 刘才玮 刘延春 彭婷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5-918,共14页
灌浆套筒作为装配式结构重要连接方式其力学性能对结构安全性具有重大影响。极限承载力,黏结强度作为接头连接件主要力学指标受灌浆料强度,连接钢筋锚固长度,试件偏心,施工扰动,高温,冻融,锈蚀等因素影响。从灌浆套筒自身组分即灌浆料... 灌浆套筒作为装配式结构重要连接方式其力学性能对结构安全性具有重大影响。极限承载力,黏结强度作为接头连接件主要力学指标受灌浆料强度,连接钢筋锚固长度,试件偏心,施工扰动,高温,冻融,锈蚀等因素影响。从灌浆套筒自身组分即灌浆料、套筒、连接钢筋出发,总结不同因素对试件力学性能影响,汇总现有不同影响因素下强度计算公式。针对目前发展状况,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装配式建筑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浆套筒 承载力 高温火灾 低温冻融 施工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氮泄漏对超导电缆管线槽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周飞 杜习周 +1 位作者 王叶娇 张政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7期12117-12123,共7页
高温超导输电技术利用液氮冷却辅助系统将超导电缆本体冷却至超导临界温度,实现导电体的大电流传输,具有低损耗、高效率与大容量输电的优点。针对高温超导电缆管线槽面临的极低温冻融作用问题,对不同冻融次数的C25混凝土开展超声波检测... 高温超导输电技术利用液氮冷却辅助系统将超导电缆本体冷却至超导临界温度,实现导电体的大电流传输,具有低损耗、高效率与大容量输电的优点。针对高温超导电缆管线槽面临的极低温冻融作用问题,对不同冻融次数的C25混凝土开展超声波检测试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与核磁共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导致的混凝土超声波波速下降与抗压强度恶化集中在冻融初期,且混凝土超声波波速与单轴抗压强度均随着混凝土冻融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混凝土在经历4次液氮冻融后,超声波波速最大下降比例超过13.6%,之后趋于稳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级最大降幅超过28%,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混凝土破坏形态基本同常温;最后结合核磁共振试验,从微观结构分析了C25混凝土孔隙特征随冻融次数的变化规律,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造成混凝土内孔隙比以及大孔数量的增加,使得混凝土内的密实度降低,造成混凝土冻融初期超声波波速与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 超声波波速 混凝土极低温冻融试验 核磁共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