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冷榨菜籽油复配脱色工艺的优化
1
作者 马桂兰 王进英 +1 位作者 冶梓芩 马金鸽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158,共8页
以油菜籽为原料,经低温压榨工艺制取菜籽油,选择活性炭、活性白土、膨润土3种脱色剂进行复配,以脱色率为指标研究复配比率、复配脱色剂质量分数、脱色时间、脱色温度和搅拌速度五个因素对菜籽油脱色效果的影响。单因素与响应面实验优化... 以油菜籽为原料,经低温压榨工艺制取菜籽油,选择活性炭、活性白土、膨润土3种脱色剂进行复配,以脱色率为指标研究复配比率、复配脱色剂质量分数、脱色时间、脱色温度和搅拌速度五个因素对菜籽油脱色效果的影响。单因素与响应面实验优化菜籽油脱色工艺,并测定其理化品质、主体组分和微量组分。结果表明,菜籽油最佳脱色工艺为:时间35 min,温度100℃,搅拌速度180 r/min,复配比率2∶1∶1,复配质量分数3%。在该条件下,脱色率为82.2%。脱色菜籽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分别降低了21.88%、51.11%,微量组分角鲨烯、生育酚、甾醇含量均升高,其中γ-生育酚含量比菜籽毛油高30.47 mg/kg,脱色前后菜籽油的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脱色前后脂肪酸质量分数分别差0.03%、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菜籽油 低温冷榨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低温冷榨油茶籽油的理化性质及氧化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陈中海 肖仁显 +1 位作者 沈建福 陈秋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4-38,共5页
分析了普通油茶、小果油茶、攸县油茶、越南油茶、博白大果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大果红花油茶7种山茶属植物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及其低温冷榨油主要理化性质、氧化稳定性、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7种山茶属植物鲜果含油率差异较... 分析了普通油茶、小果油茶、攸县油茶、越南油茶、博白大果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大果红花油茶7种山茶属植物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及其低温冷榨油主要理化性质、氧化稳定性、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7种山茶属植物鲜果含油率差异较大,其中小果油茶含油率最高,普通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次之;7种山茶属植物冷榨油所含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相对含量以小果油茶最高;低温冷榨得到的油茶籽油酸值和过氧化值较低,色泽浅,品质较好;7种山茶属植物冷榨油的氧化稳定性存在较大的差异,120℃时氧化稳定性以浙江红花油茶最好,利用Rancimat法预测冷榨油20℃的货架寿命顺序与其氧化稳定性顺序较为接近,但也存在误差。冷榨法适宜于油茶籽油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榨 油茶籽油 脂肪酸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ZYXD型低温冷榨榨油机的开发 被引量:4
3
作者 徐广海 陈钊 +3 位作者 舒朝霞 姚立新 郑子明 赵敏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6-67,共2页
低温冷榨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油脂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极大地提高油脂的品质。在借鉴国内外先进冷榨技术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开发了YZYXD型低温冷榨榨油机。该机适用于多种油料的压榨,油和出饼温度低于75℃,达到了低温冷榨的要求;对不同... 低温冷榨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油脂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极大地提高油脂的品质。在借鉴国内外先进冷榨技术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开发了YZYXD型低温冷榨榨油机。该机适用于多种油料的压榨,油和出饼温度低于75℃,达到了低温冷榨的要求;对不同的油料,出油效率均可达到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ZYXD型低温冷榨 螺速度 出油温度 出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麻籽脱壳低温冷榨制油新工艺
4
作者 李建林 魏冰 韦东林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48-51,共4页
阐述了火麻籽脱壳低温冷榨制油新工艺,并对各工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与传统带壳高温蒸炒压榨法相比,新工艺路线简单,设备投资少,节约能源,生产的油品及饼质量好,油中营养成分充分保留,冷榨饼中蛋白质变性低,有利于进一步开发火... 阐述了火麻籽脱壳低温冷榨制油新工艺,并对各工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与传统带壳高温蒸炒压榨法相比,新工艺路线简单,设备投资少,节约能源,生产的油品及饼质量好,油中营养成分充分保留,冷榨饼中蛋白质变性低,有利于进一步开发火麻籽蛋白产品,促进火麻籽高效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籽 火麻籽油 脱壳 低温冷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榨紫苏油的营养成分与质量评价
5
作者 罗建彪 余顺波 +2 位作者 周思璇 陈长艳 张品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107-114,共8页
【目的】探明紫苏油的品质特点及营养价值,为研发紫苏油相关产品及消费者选择膳食食用油提供参考。【方法】以低温冷榨紫苏油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紫苏油中脂肪酸、植物甾醇、角鲨烯、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含量,分析2... 【目的】探明紫苏油的品质特点及营养价值,为研发紫苏油相关产品及消费者选择膳食食用油提供参考。【方法】以低温冷榨紫苏油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紫苏油中脂肪酸、植物甾醇、角鲨烯、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含量,分析2018—2024年紫苏油营养品质及质量指标。【结果】紫苏油脂肪酸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占比达81.92%,其中,α-亚麻酸含量占比高达67.27%,远超其他食用植物油;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比达10.04%;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比低于8.00%。紫苏油中甾醇类营养物质包括8种有效成分,总量为481.31mg/100g,其中,β-谷甾醇平均占比达71.46%。此外,紫苏油中还含有角鲨烯139.32 mg/kg,生育酚及生育三烯酚877.87mg/kg,胡萝卜素4615μg/100g,营养成分含量高、种类丰富。从紫苏油质量指标看,黄曲霉毒素B1、苯并(α)芘、总砷与铅含量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酸值为0.96~2.50mgKOH/g,达紫苏籽油二级油质量标准;过氧化值为0.37~3.37mmol/kg,达紫苏籽油一级油质量标准。【结论】紫苏油中α-亚麻酸含量高于65%,甾醇总量高于400 mg/100g,角鲨烯含量高于120 mg/kg,胡萝卜素含量高于4000μg/100g,达特级紫苏油标准,是一种高亚麻酸、高甾醇、高角鲨烯、高胡萝卜素的优质食用植物油。紫苏油中黄曲霉毒素B1、苯并(α)芘、总砷、铅、酸值与过氧化值均达国标水平和欧盟标准,可解决常见食用油中亚麻酸含量低、功能营养物质缺乏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油 低温冷榨 食用植物油 脂肪酸 甾醇 角鲨烯 功能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特色油脂的营养功能特性及冷榨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钊 管伟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4-277,共4页
介绍了几种特色食用油脂的营养功能特性,探讨了低温制取工艺条件下的影响因素,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关键词 精品油脂 功能特性 低温冷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榨法制取葡萄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赵瑞 郑阳 +2 位作者 张武平 徐广谦 贾友苏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59-62,共4页
葡萄籽油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有独特的营养保健作用,其综合利用价值较高,基于植物油料种籽低温冷榨技术的特点,笔者通过试验对比分别得到葡萄籽的低温冷榨工艺参数,如入料温度,榨机膛温、膛压,原料水分等,研究制取葡萄籽油的最佳工... 葡萄籽油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有独特的营养保健作用,其综合利用价值较高,基于植物油料种籽低温冷榨技术的特点,笔者通过试验对比分别得到葡萄籽的低温冷榨工艺参数,如入料温度,榨机膛温、膛压,原料水分等,研究制取葡萄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利用吹风去杂的方法效率最高;当料温为50℃、入榨水分为5.5%时,所得原油理化指标较好。结论:通过低温冷榨工艺可以获得品质较高的葡萄籽油,产品在食用植物油新油源和化妆品基础用油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油 低温冷榨技术 油脂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浸提紫苏籽压榨饼中油脂的工艺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大川 余华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42-246,共5页
为探讨乙醇作为植物油浸提溶剂的可行性,对乙醇溶液浸提紫苏籽低温压榨饼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在浸提温度78℃下,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浸提次数、料液比、乙醇浓度等因素对浸提粕中的残油率、蛋白质、单宁及植酸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 为探讨乙醇作为植物油浸提溶剂的可行性,对乙醇溶液浸提紫苏籽低温压榨饼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在浸提温度78℃下,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浸提次数、料液比、乙醇浓度等因素对浸提粕中的残油率、蛋白质、单宁及植酸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浸提次数为6次,料液比1︰2.5,乙醇浓度90%。在该工艺条件下,所获得的紫苏浸提粕中残油率为0.46%,蛋白质含量为50.5%(N×6.25,干基),单宁含量为1.7%,植酸含量为6.01%。当浸提所获混合油中油含量超过1%时,将混合油冷却至5℃下24h可观察到分相现象,其中轻相含油量在3%以下,重相含油量在90%以上,有利于溶剂回收。因此,将乙醇溶液作为植物油脂浸提溶剂有很大的潜力,但还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以推进该溶剂的工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浸提 相分离 脱皮低温冷榨紫苏籽饼 混合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方式对浙江红花油茶茶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沈建福 陈中海 +1 位作者 肖仁显 陈秋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60,共5页
首先分析了山茶属中普通油茶、小果油茶、越南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4种油茶中,浙江红花油茶的种仁含油率(60.7%)和干籽含油率(37.2%)最高,鲜果含油率仅次于小果油茶。从经济角度考虑,浙江红花油茶最具发展前... 首先分析了山茶属中普通油茶、小果油茶、越南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4种油茶中,浙江红花油茶的种仁含油率(60.7%)和干籽含油率(37.2%)最高,鲜果含油率仅次于小果油茶。从经济角度考虑,浙江红花油茶最具发展前景。然后以浙江红花油茶为材料,研究了CO2超临界萃取、低温冷榨、溶剂萃取3种不同的加工方式对其油脂提取率、酸价、过氧化值、碘价、色泽、皂化值、透明度、维生素E、油脂氧化稳定性、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制油方法中,CO2超临界萃取的油脂提取率(92.09%)最高,低温冷榨法(74.1%)显著低于其他2种方法。低温冷榨和溶剂萃取的酸价、过氧化值显著低于CO2超临界萃取法,二者油脂氧化稳定性也显著好于后者。维生素E含量:CO2超临界萃取法>溶剂萃取法>低温冷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花油茶 脂肪酸 经济性状 超临界萃取 低温冷榨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接骨木籽油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李彪 郝泽金 管业圣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2期18-20,23,共4页
研究低温冷榨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和有机溶剂浸出法3种不同提油方法对接骨木籽油提取率、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维E和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提油方法中,提取率最高的是超临界CO_(2)萃取法(80.9%),提油率最低的是低温... 研究低温冷榨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和有机溶剂浸出法3种不同提油方法对接骨木籽油提取率、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维E和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提油方法中,提取率最高的是超临界CO_(2)萃取法(80.9%),提油率最低的是低温冷榨法(73.2%)。低温冷榨法和有机溶剂浸出法出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均明显低于超临界CO_(2)萃取法,这2种方法出油的氧化稳定性也明显优于后者。维E的含量排序为超临界CO_(2)萃取法>有机溶剂浸出法>低温冷榨法,各方法提取的接骨木籽油中脂肪酸组成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木籽油 低温冷榨 超临界CO_(2)萃取 溶剂浸出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