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低渗储层CO_(2)增稠剂的静态悬砂性能及悬砂机理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沈子齐 王彦玲 +4 位作者 贾文峰 李强 姚奕明 蒋廷学 王海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8-72,共5页
合成了一类高效CO_(2)硅氧烷增稠剂NBC,以环己烷配制超临界CO_(2)压裂液体系,分析了硅氧烷增稠剂含量、体系温度、增稠剂侧链分数及支撑剂粒径对支撑剂在CO_(2)压裂液的静态悬砂影响。实验表明,NBC含量2%、35℃、18 MPa和100 s^(-1),可... 合成了一类高效CO_(2)硅氧烷增稠剂NBC,以环己烷配制超临界CO_(2)压裂液体系,分析了硅氧烷增稠剂含量、体系温度、增稠剂侧链分数及支撑剂粒径对支撑剂在CO_(2)压裂液的静态悬砂影响。实验表明,NBC含量2%、35℃、18 MPa和100 s^(-1),可使超临界CO_(2)压裂液黏度达1.22 mPa·s,远大于二甲基硅油PDMS增稠的CO_(2)压裂液的黏度0.53 mPa·s。NBC增稠剂含量、支链分数及较小支撑剂粒径利于提高CO_(2)压裂液的支撑剂颗粒悬砂,而静态悬砂随温度升高和支撑剂粒径增大而减弱,压裂液黏度和颗粒性质成为显著影响超临界CO_(2)压裂液静态悬砂的根本原因,并以分子模拟技术从分子角度研究了超临界CO_(2)压裂液静态悬砂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压裂技术 硅氧烷增稠剂 低渗页岩储层 静态悬砂 微观网格 分子模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储层胍胶压裂液交联性能的影响因素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赵博 崔荣龙 +3 位作者 张来喜 刘文博 冯广正 赵海龙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4-659,664,共7页
针对非常规储层压裂过程因胍胶压裂液由于耐温性和抗剪切性能差而流变性不易控制问题,依胍胶压裂液特性制备了一类高效纳米ZrO 2交联剂PDH,并配制成PDH-丙烯酰胺接枝胍胶压裂液。以组装的毛细管黏度测量装置探索和分析了纳米PDH交联剂... 针对非常规储层压裂过程因胍胶压裂液由于耐温性和抗剪切性能差而流变性不易控制问题,依胍胶压裂液特性制备了一类高效纳米ZrO 2交联剂PDH,并配制成PDH-丙烯酰胺接枝胍胶压裂液。以组装的毛细管黏度测量装置探索和分析了纳米PDH交联剂加入量、体系温度、压力及剪切速率对胍胶压裂液黏度和流变指数的影响,并以分子模拟揭示其增稠交联机理。结果表明,30 MPa、175℃和200 s-1剪切50 min可使含0.3%的纳米ZrO 2交联剂的0.35%胍胶压裂液黏度达97 mPa·s,明显优于普通有机锆DDT交联压裂液的74 mPa·s。纳米锆量与体系压力升高使压裂液黏度增加和流变指数降低。4因素中温度和剪切速率对压裂液黏度影响较小,分别降低了39 mPa·s和24 mPa·s,远小于温度和剪切速率对DDT-胍胶压裂液降低的54 mPa·s和37 mPa·s,PDH展现出优异耐温性和增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页岩储层 纳米二氧化锆交联 胍胶压裂液 微观网格 交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胍胶压裂液交联剂的研制及静态悬砂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卜军 黄婷 +1 位作者 李建辉 王飞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0-794,共5页
为改善胍胶压裂液压裂过程的低携砂运移缺陷,以纳米二氧化锆及3,5-二羟基戊酸合成纳米二氧化锆交联剂TCL,评价了交联剂用量、胍胶用量、3,5-二羟基戊酸用量及支撑剂密度对颗粒静态悬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0.4%TCL交联剂和0.3%胍胶... 为改善胍胶压裂液压裂过程的低携砂运移缺陷,以纳米二氧化锆及3,5-二羟基戊酸合成纳米二氧化锆交联剂TCL,评价了交联剂用量、胍胶用量、3,5-二羟基戊酸用量及支撑剂密度对颗粒静态悬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0.4%TCL交联剂和0.3%胍胶的压裂液在180℃和190 s^(-1)条件下剪切80 min可使颗粒沉降量不大于0.3 g,远低于市售ZAB交联压裂液的2.6 g。增大交联剂含量、胍胶用量及交联剂侧链羟基有利于提高压裂液悬浮携砂性,而3,5-二羟基戊酸用量高于38 g时则不会对悬砂性能有较大影响。交联剂TCL含量对支撑剂悬砂能力影响最大,支撑剂沉降量降低了6.6 g,悬砂效果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页岩储层 胍胶压裂液 静态悬砂 微观交联网格 锆交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