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透油气藏水平井压裂优化设计 被引量:37
1
作者 孙良田 孙宜建 +2 位作者 黄志文 夏洪玖 李宗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48,共4页
介绍了水平井压裂裂缝的形态、压裂水平井的渗流特征、压后产能预测;探讨了裂缝条数、裂缝长度和裂缝导流能力的优化以及不同的裂缝布局和不同位置的裂缝对压后产量的影响.通过X井水加喷砂压裂位置测井数据进行压裂裂缝模拟,优化设计与... 介绍了水平井压裂裂缝的形态、压裂水平井的渗流特征、压后产能预测;探讨了裂缝条数、裂缝长度和裂缝导流能力的优化以及不同的裂缝布局和不同位置的裂缝对压后产量的影响.通过X井水加喷砂压裂位置测井数据进行压裂裂缝模拟,优化设计与现场施工的加砂量和排量比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水平井 压裂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气藏爆炸压裂模拟试验及裂缝分形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徐鹏 程远方 +2 位作者 刘新云 张晓春 石李保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6-640,共5页
基于爆炸压裂模拟实验,分析各试样爆炸压裂后裂缝的发育情况,并结合分形几何理论,研究各试样的裂缝分形特征,分析了炸药量、围压对裂缝分形维数的影响规律。设计了各试样在爆炸压裂模拟实验中的炸药量和围压,采用盒维数计算方法求取实... 基于爆炸压裂模拟实验,分析各试样爆炸压裂后裂缝的发育情况,并结合分形几何理论,研究各试样的裂缝分形特征,分析了炸药量、围压对裂缝分形维数的影响规律。设计了各试样在爆炸压裂模拟实验中的炸药量和围压,采用盒维数计算方法求取实验后各试样的裂缝分形维数,结果表明:相同围压下,随着炸药量的增加,试样表面裂缝数量、长度、宽度增加;相同炸药量条件下,随着围压的增大,试样表面裂缝长度、数量减少;同一围压下,裂缝分形维数随炸药量的增加而增大,围压较小时裂缝分形维数与炸药量间近似呈线性关系,围压较大时裂缝分形维数与炸药量间呈非线性关系;同一炸药量下,裂缝分形维数随围压的增大而减小。建议采用轴向耦合、径向不耦合布药方式,现场施工时应使炸药量和地下围压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爆炸压裂 分形维数 炸药量 围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气藏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簇间距优化新方法 被引量:20
3
作者 赵金洲 许文俊 +2 位作者 李勇明 蔡坤赤 徐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3-69,共7页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中簇间距的大小是决定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成败的关键因素。为提高低渗透油气藏储层压裂改造效果,需建立合理的簇间距优化模型,而现有的优化方法多以应力反转半径作为最佳间距,并未定量化表征压裂后的储层改造效果。为...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中簇间距的大小是决定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成败的关键因素。为提高低渗透油气藏储层压裂改造效果,需建立合理的簇间距优化模型,而现有的优化方法多以应力反转半径作为最佳间距,并未定量化表征压裂后的储层改造效果。为此,基于弹性力学基础理论和位移不连续法建立了考虑水力裂缝干扰模式下的复杂地应力场计算模型,研究了天然裂缝在复杂地应力场条件下发生张开和剪切破裂形成复杂裂缝网络的规律,再以获得最大缝网波及区域面积为优化目标,形成一种新的簇间距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张开的水力裂缝会在其周围产生诱导应力,压裂液的滤失则会导致地层孔隙压力变化,相应的地层孔隙弹性应力也会发生变化;(2)天然裂缝剪切破裂区域与张开破裂区域重叠,且前者要远大于后者,可采用天然裂缝剪切破裂区域面积来表征复杂裂缝网络波及区域的大小。采用该方法指导了现场水平井的簇间距优化设计,实验井压裂后取得了理想的增产效果,为低渗透油气藏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的簇间距优化设计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分段多簇压裂 簇间距优化 位移不连续法 天然裂缝 破裂区域 波及区域 缝网 增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裂缝对低渗透油气藏开发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胡勇 李允 +1 位作者 王鸣华 钟孚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8-42,共5页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低渗油气藏所占的比例正不断加重,如何高效开发这类油气藏是石油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采用数值模拟与现代试井技术,分析了地层天然裂缝、人工压裂以及注水诱导缝对低渗透油气藏开发方式的影...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低渗油气藏所占的比例正不断加重,如何高效开发这类油气藏是石油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采用数值模拟与现代试井技术,分析了地层天然裂缝、人工压裂以及注水诱导缝对低渗透油气藏开发方式的影响;并从XS油藏的实际出发,研究了对裂缝的动态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裂缝方位 裂缝延伸 注采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像测井技术在长庆低渗透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付金华 石玉江 +1 位作者 侯雨庭 姜英昆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2年第4期51-64,共14页
从低渗透储层测井精细解释方法、低电阻率油气层成因机理与识别、声电成像测井解释模式、裂缝识别与评价等四个方面初步讨论了成像测井技术在长庆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认为,以声电成像和核磁共振为代表的测井新技术在提高低渗... 从低渗透储层测井精细解释方法、低电阻率油气层成因机理与识别、声电成像测井解释模式、裂缝识别与评价等四个方面初步讨论了成像测井技术在长庆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认为,以声电成像和核磁共振为代表的测井新技术在提高低渗、低阻和裂缝性储层测井评价的精度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适度提升测井数据采集的技术档次,是经济有效地解决长庆低渗透、非均质复杂油气储层定量评价难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测井技术 低渗透油气藏 应用 核磁共振测井 精细解释 渗透储层 油气 裂缝识别 长庆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气藏近破裂压力注水的可行性——以北三台油田北十六油藏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梁成钢 刘卫东 +4 位作者 石彦 王国先 谢建勇 蔡军 王慧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3-156,共4页
低渗透油气藏的特点决定了注水启动压差大,注入压力高,欠注问题严重。压裂、酸化、超声波等增注措施均存在增注水量少、有效期短的问题。当注水压力达到地层破裂压力时,在注水井附近易形成微裂缝,提高近井地带地层渗透率,而注入水沿裂... 低渗透油气藏的特点决定了注水启动压差大,注入压力高,欠注问题严重。压裂、酸化、超声波等增注措施均存在增注水量少、有效期短的问题。当注水压力达到地层破裂压力时,在注水井附近易形成微裂缝,提高近井地带地层渗透率,而注入水沿裂缝壁快速滤失,裂缝延伸压力下降,致使裂缝延伸的长度与高度有限,对隔层、套管的影响较小。北16低渗透油气藏通过近破裂压力注水,注水量增加,地层压力回升,注水波及体积增大,油井见效明显,预测采收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低渗透油气藏 破裂压力 注水 微裂缝 隔层 套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气藏氮气快速排液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成 付万春 +2 位作者 朱红旺 杲先进 刘玉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0-62,共3页
水敏和水锁分别是低渗透、特低渗透储层损害的主要因素 ,外来流体的侵入又是造成以上两种损害的直接原因 ,因此预防外来流体的入侵和加强已侵入流体的返排是保护低渗透油气藏的重要环节。对于深层低渗透油气藏 ,应用常规的抽汲、空气气... 水敏和水锁分别是低渗透、特低渗透储层损害的主要因素 ,外来流体的侵入又是造成以上两种损害的直接原因 ,因此预防外来流体的入侵和加强已侵入流体的返排是保护低渗透油气藏的重要环节。对于深层低渗透油气藏 ,应用常规的抽汲、空气气举技术排液有很大的局限性 ,难以满足生产需求 ,为此 ,发展了以氮气气举强排和混注氮气助排为主的快速排液技术。该技术具有排液深度大、速度快、周期短的特点 ,尤其适用于低渗透油气藏。经现场应用 ,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氮气快速排液技术 应用 储层保护 注氮气 返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低压低渗透油气藏的可循环泡沫防塌钻井液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富华 梁国昌 郭保雨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09年第1期6-8,共3页
分析了低压低渗透油气藏储层损害与保护的特殊性及泡沫钻井液的防塌机理,优选出了适用于该类油气藏的强抑制性可循环泡沫防塌钻井完井液,并对该体系进行了性能评价和现场施工工艺探索。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钻井完井液具有较低的... 分析了低压低渗透油气藏储层损害与保护的特殊性及泡沫钻井液的防塌机理,优选出了适用于该类油气藏的强抑制性可循环泡沫防塌钻井完井液,并对该体系进行了性能评价和现场施工工艺探索。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钻井完井液具有较低的密度在0.60-0.95g/cm63之间可调,能满足低压地层钻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抑制性,与油基钻井液接近,能有效地预防钻井液对低压低渗透储层的损害;流变性和滤失性好、抗原油污染和抗温稳定性强(120℃),能适应井深3000m以内的直井、斜井和水平井钻井施工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钻井液 抑制性 防止地层损害 低渗透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气藏应力敏感性评价实验新方法 被引量:9
9
作者 吴凡 孙黎娟 管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5-97,共3页
为了研究地层压力的变化对低渗透油气藏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程度,采用室内实验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原文东油田天然岩心进行了地面条件和地层条件应力敏感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孔隙度对应力不敏感;渗透率变化结果差别较大,地... 为了研究地层压力的变化对低渗透油气藏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程度,采用室内实验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原文东油田天然岩心进行了地面条件和地层条件应力敏感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孔隙度对应力不敏感;渗透率变化结果差别较大,地面条件实验所得的渗透率损害率约为地层条件的2~4倍,说明地面条件下的实验结果不能真实再现油气藏的应力敏感性,以往实验中单纯乘以系数0.61的处理方法不合理。低渗透油气藏应力敏感性评价实验应采用新方法,即模拟地层条件,将实验岩心加上围压(模拟上覆压力)和回压(辅以形成油层压力),通过改变内压(模拟油层压力),来达到改变净覆压的目的,测定不同内压下的渗透率,判断应力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应力敏感性 天然岩心 渗透率损害率 围岩 回压 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气藏岩石物性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明松 刘涛 刘蜀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4期85-86,共2页
本文是在已研制的瞬时脉冲岩石物性测试装置与改进的渗透率常规稳流测试装置基础上,分别利用瞬时脉冲方法和稳流测试方法对大量的致密油藏岩们作了渗透率测试实验。相同测试条件下通过对两种方法的对比与统计分析,对低渗透油气藏岩石物... 本文是在已研制的瞬时脉冲岩石物性测试装置与改进的渗透率常规稳流测试装置基础上,分别利用瞬时脉冲方法和稳流测试方法对大量的致密油藏岩们作了渗透率测试实验。相同测试条件下通过对两种方法的对比与统计分析,对低渗透油气藏岩石物性测试的实验方法给予了充分的论证。经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在模拟地层压力条件下,瞬时脉冲测试方法与常规稳流测试方法测得的渗透率相对误差极小,通常小于10%,证明这两种方法用于低渗透油气藏岩石物性测试具有较强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岩石物性 测试方法 瞬时脉冲 稳流测试 相对误差 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驱低渗透油气藏的分区物质平衡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光梅 车雄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研究表明,流体在低渗透介质中的渗流需要启动压力梯度,即只有当流体的驱动压力大于低渗透介质的门槛压力,流体才能流动。这种渗流特性致使低渗透油气藏中与井底距离不同的地方,其地层压力降往往差异较大,因而不能近似地认为地层的各处... 研究表明,流体在低渗透介质中的渗流需要启动压力梯度,即只有当流体的驱动压力大于低渗透介质的门槛压力,流体才能流动。这种渗流特性致使低渗透油气藏中与井底距离不同的地方,其地层压力降往往差异较大,因而不能近似地认为地层的各处压力降相同。然而在传统物质平衡方法应用过程中,却将地层压力降处理成同一个值。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分区物质平衡方法用于确定低渗透油气藏的弹性驱采收率。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具体实现过程和矿场应用实例。该方法的计算结果更符合低渗透油气藏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驱动 低渗透油气藏 采收率 物质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气藏中高含水期调整井压裂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圣战 孙国奇 +2 位作者 张国英 黄红梅 孙敏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5-57,共3页
中原油田是低渗透油气田,目前已整体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如何使水力压裂成为增储稳产的有效手段是油田开发中的一个难点。针对中高含水阶段的生产特征,压前优选井层与裂缝参数,优化压裂设计,达到最佳压裂效果。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高含水期 压裂技术 断层 压裂设计 裂缝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钻完井技术研究主要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路保平 丁士东 +1 位作者 何龙 庞伟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低渗透油气藏是当前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以钻完井为核心的工程技术是实现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十三五"期间,针对川西、济阳坳陷等低渗透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技术难题,围绕钻井提速、增效和降低工程成本,开... 低渗透油气藏是当前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以钻完井为核心的工程技术是实现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十三五"期间,针对川西、济阳坳陷等低渗透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技术难题,围绕钻井提速、增效和降低工程成本,开展了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钻完井技术攻关研究,在175℃高温随钻测量系统、近钻头伽马成像技术、新型钻井提速工具、全过程储层保护技术、长效密封固井技术、精细分段完井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形成了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钻完井关键技术,并在济阳坳陷盐222区块、川西中江低渗透气田进行了现场应用,降本增效效果显著,为形成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钻完井配套技术,实现不同类型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高效开发 钻井完井 研究进展 济阳坳陷 川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理论与技术进展 被引量:125
14
作者 胡文瑞 魏漪 鲍敬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6-656,共11页
基于对国内已开发低渗透油气资源的认识和研究,提炼了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理论,总结了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的关键技术,探讨了低渗透油气藏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和技术方向。中国低渗透油气藏开发主要形成了5个方面的理论与关键技术:(1)发展了低... 基于对国内已开发低渗透油气资源的认识和研究,提炼了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理论,总结了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的关键技术,探讨了低渗透油气藏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和技术方向。中国低渗透油气藏开发主要形成了5个方面的理论与关键技术:(1)发展了低渗透储集层渗流、双重介质渗流、相对均质等理论;(2)研发了"储集层有利区与含气性预测相结合、叠前和叠后相结合"的井位优选技术;(3)完善了定向射孔多缝、多级加砂、多级暂堵、直井多层、水平井等体积压裂提高单井产量技术;(4)提出了整体降压、局部增压、聚能冲压解堵、精细分注、温和超前注水等增注保压技术;(5)形成了水平井注采井网优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继续经济有效开发低渗透储量,必须做好3方面的工作:(1)依靠技术进步,继续研发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建立低品位油藏效益开发新模式,确定主体技术界限并做好超前开发接替技术储备;(2)坚持"低成本技术+低成本管理"体系,通过"技术和管理的不断创新,建立一套完整的低成本二元集成创新体系";(3)争取国家优惠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渗流理论 体积压裂 注水技术 井位优选 水平井 技术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低渗透油气藏防垢剂效果室内实验评价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曙光 邓颖 石京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大庆油田 低渗透油气藏 防垢剂 复合配方 筛选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气藏用防水锁剂体系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3
16
作者 安一梅 李丽华 +3 位作者 赵凯强 孙中伟 马诚 赵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3,33,共6页
为改善低渗透油气藏水锁损害,以多元醇和脂肪酸为主要原料制备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将其与分散剂和稳定剂混合制得防水锁剂体系。通过红外光谱对表面活性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防锁水剂体系水溶液的粒径分布,表面张力、热稳定性及对... 为改善低渗透油气藏水锁损害,以多元醇和脂肪酸为主要原料制备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将其与分散剂和稳定剂混合制得防水锁剂体系。通过红外光谱对表面活性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防锁水剂体系水溶液的粒径分布,表面张力、热稳定性及对页岩岩心接触角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产物的热分解温度为218℃,在清水中的分散达到微-纳米级别。80℃下防锁水剂体系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可降至19.68 mN/m,临界胶束浓度为80 mg/L,表现出良好的抗盐性能。页岩岩心在常温常压下浸泡于防水锁剂体系水溶液中4 h后,清水在岩心表面的接触角从46.1°增至80°数130°;防水锁剂体系经过120℃老化8 h后,清水在岩心表面的接触角仍可达103.9°。防锁水剂体系抗高温、抗盐、防水锁性能良好,可用于改善低渗透油气藏水锁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防水锁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气藏“协同增效”钻井液及其作用机理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秀灵 陈二丁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21,96,共4页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气藏具有储量大,油藏埋藏较深、物性差、储层成岩和压实作用强、非均质性严重、采出程度低和开发难度大等特点。以“协同增效”理论为基础,对研制的AMP油层保护剂和FCS防水锁剂进行了评价,形成了适合低渗透油气藏的...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气藏具有储量大,油藏埋藏较深、物性差、储层成岩和压实作用强、非均质性严重、采出程度低和开发难度大等特点。以“协同增效”理论为基础,对研制的AMP油层保护剂和FCS防水锁剂进行了评价,形成了适合低渗透油气藏的“协同增效”钻井液。室内研究表明,AMP油层保护剂、FCS防水锁剂与聚合物钻井液体系配伍性好,当AMP加量为3%时,对岩心的封堵率大于90%,阻止了固相颗粒和滤液进入储层;当切去3.0~3.5mm的暂堵端后,渗透率恢复率大于95%;当FCS加量为0.3%时,钻井液滤液表面张力仅为18.5mN/m,降低了滤液的表面张力。AMP、FCS能与钻井液中其他处理剂协同作用,更好地保护低渗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钻井液 防止地层损害 临时性封堵 水锁 协同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气藏开发关键技术解读 被引量:3
18
作者 谭蓉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共1页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油气藏开发 配套技术 解读 单井产量 勘探开发 优选技术 分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断块油气藏滚动勘探技术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贝远根 王罡 +2 位作者 刘笑翠 赵根 梁全清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1期22-24,共3页
以濮城地区为例 ,结合近几年的滚动勘探实践 ,概述了滚动勘探过程中的 8项新技术和新方法 ,提出多层次、低渗透油气藏滚动勘探的新思路 。
关键词 断块油气藏 滚动勘探 应用 濮城地区 低渗透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西深层低渗透隐蔽油气藏的优化部署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姜岭 徐萍 +1 位作者 张鹰 张忠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3-56,共4页
在分析总结冷西深层低渗透油气藏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其试油试采效果 ,对比我国其它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实践 ,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对该油藏进行了优化部署研究 ,对油藏的开发层系、开发方式、井网井距及注采系统等油藏参数分别进... 在分析总结冷西深层低渗透油气藏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其试油试采效果 ,对比我国其它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实践 ,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对该油藏进行了优化部署研究 ,对油藏的开发层系、开发方式、井网井距及注采系统等油藏参数分别进行了优化设计 ,并提出了合理的开发部署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渗透隐蔽油气藏 优化部署 研究 冷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