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储层特低渗透成因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47
1
作者 高辉 孙卫 +1 位作者 宋广寿 任国富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76,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储层的物性总体较差,发育粒间孔、溶孔,孔隙结构类型属小孔隙、微细喉道和微喉道型;分析表明其特低渗透成因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不同沉积微相储层的物性差异较大,柔性组分含量高、粒度细和成分...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储层的物性总体较差,发育粒间孔、溶孔,孔隙结构类型属小孔隙、微细喉道和微喉道型;分析表明其特低渗透成因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不同沉积微相储层的物性差异较大,柔性组分含量高、粒度细和成分成熟度较低是造成储层特低渗透特征的主要原因;同时成岩压实、胶结作用使得储层的孔隙度减小、渗透性变差,而溶蚀作用和少量成岩微裂缝的产生又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的特低渗透性能;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是研究区主要储层的分布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成因 成岩作用 储层评价 长8储层 合水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峰油田庄40区块长6储层特低渗透成因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18
2
作者 高静乐 宋广寿 +2 位作者 高辉 孙卫 杨文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0-646,共7页
综合应用测井资料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粒度、压汞等分析化验资料,对西峰油田庄40井区块长6储层的特低渗透成因和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块长6储层特低渗透成因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主要表现为沉... 综合应用测井资料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粒度、压汞等分析化验资料,对西峰油田庄40井区块长6储层的特低渗透成因和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块长6储层特低渗透成因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主要表现为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较大,扇中和扇根明显好于扇端,而且粒度偏细也是造成特低渗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成分成熟度对该区长6储层特低渗透成因影响不明显;成岩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得储层孔隙、渗透性减小、变差,而溶蚀作用和成岩缝的产生又为储层中油气的赋存和渗流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峰油田 庄40区块 低渗透成因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峰油田庄58区块长8储层特低渗透成因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创 高辉 +1 位作者 孙卫 任国富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6,共5页
综合应用测井资料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粒度、压汞等分析化验资料,对西峰油田庄58区块长8储层的特低渗透成因和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特低渗透成因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主要表现为: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 综合应用测井资料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粒度、压汞等分析化验资料,对西峰油田庄58区块长8储层的特低渗透成因和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特低渗透成因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主要表现为: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较大,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明显好于水下分流间湾,而且成分成熟度低和粒度偏细也是造成特低渗的主要因素之一;成岩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得储层孔隙减小、渗透性变差,而溶蚀作用和少量成岩微裂缝的产生又为储层中油气的附存和渗流、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是研究区的主要储层分布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成因 长8储层 庄58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油田永宁探区长6储层特低渗成因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7
4
作者 强昆生 王建民 +4 位作者 冯永春 田新文 高亚罡 杨杰 吕修祥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2期82-90,共9页
综合应用测井资料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粒度分析等资料,对志丹油田永宁探区长6储层的特低渗透成因和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特低渗透成因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双重影响,主要表现为沉积微相对储层... 综合应用测井资料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粒度分析等资料,对志丹油田永宁探区长6储层的特低渗透成因和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特低渗透成因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双重影响,主要表现为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较大,水下分流河道砂层的物性好于河口坝沉积砂体,河口坝沉积砂体的物性好于分流间湾砂体沉积;成岩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得储层物性变差,成岩溶蚀及蚀变作用和成岩缝的产生对储层的特低渗物性的改善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丹油田 永宁探区 低渗透成因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丹延安组下部储层特征与物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昊娟 王震亮 +4 位作者 任战利 赵筱燕 高潮 梁利平 查理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7-502,共6页
目的研究志丹延安组下部储层特征,分析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为储层的分类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储层岩性和实测物性资料,结合铸体薄片、压汞、扫描电镜等实验方法反映出的孔隙结构特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统计不同地质因素对物性的... 目的研究志丹延安组下部储层特征,分析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为储层的分类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储层岩性和实测物性资料,结合铸体薄片、压汞、扫描电镜等实验方法反映出的孔隙结构特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统计不同地质因素对物性的影响程度。结果研究区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粒、细粒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为主,溶孔次之。孔隙结构以小孔隙—粗喉道为主,储层孔隙结构微观非均质性强。结论该区储层的物性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不同沉积微相储层的物性差异较大;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改善了储层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成因 成岩作用 储层评价 延安组储层 志丹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